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5-1
页数: 500
定价: 25.00元
装帧: 简裝本
丛书: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
ISBN: 9787020049257
内容简介 · · · · · ·
《都市风流》内容简介:小说以北方某大城市的市政建设为中心,刻画了上至市长下至街道妇女的生态和心态,反映了当前城市改革的复杂面貌。市委书记高伯年近来政务家事都不顺心,未婚女儿高婕流产躺在家里,妻子沈萍以为是高的秘书张义民所为,女儿却说是她主动与别人所生。市长阎鸿唤年轻有为,决心改善交通,改建街道解决居民住房困难,总理叫市长去汇报工作又未通知市委书记,书记感到有种莫名的失落感。
普店街陈宝柱一家也命途多舛,父亲原是三轮车夫,母亲从良后抱了养子宝柱。“文革”中父亲成了造反派副司令,后来数罪并发被镇压。宝柱又因聚众斗殴被判两年,母亲羞恼成疾,半身不遂。好心的邻居杨大妈和在市政工程队的儿子杨建华,鼓起了宝拄重新生活的勇气。宝柱在工程队越干越出色,并拿出母亲以前的积蓄做工人的奖金。可是他以前参与抢瓜分赃50元的案子发了,不得不受到制裁;他的心还留在工地,大家希望...
《都市风流》内容简介:小说以北方某大城市的市政建设为中心,刻画了上至市长下至街道妇女的生态和心态,反映了当前城市改革的复杂面貌。市委书记高伯年近来政务家事都不顺心,未婚女儿高婕流产躺在家里,妻子沈萍以为是高的秘书张义民所为,女儿却说是她主动与别人所生。市长阎鸿唤年轻有为,决心改善交通,改建街道解决居民住房困难,总理叫市长去汇报工作又未通知市委书记,书记感到有种莫名的失落感。
普店街陈宝柱一家也命途多舛,父亲原是三轮车夫,母亲从良后抱了养子宝柱。“文革”中父亲成了造反派副司令,后来数罪并发被镇压。宝柱又因聚众斗殴被判两年,母亲羞恼成疾,半身不遂。好心的邻居杨大妈和在市政工程队的儿子杨建华,鼓起了宝拄重新生活的勇气。宝柱在工程队越干越出色,并拿出母亲以前的积蓄做工人的奖金。可是他以前参与抢瓜分赃50元的案子发了,不得不受到制裁;他的心还留在工地,大家希望他好好改造,出来后更好工作。
杨建华母子生活坎坷而自尊自强。杨大妈15岁时与高伯年结婚,解放战争中支前时还缴获过敌人的机枪。高伯年进城后却与年轻美貌的护土沈萍结了婚。杨建华从小没有见过父亲,“文革”中到内蒙兵团劳动,与知青柳若菲结婚生子,后落实政策柳返城回到富裕的家庭,他俩的婚姻也随之解体。杨建华在工程队工作很好,得到市长肯定,而市委书记高伯年却轻信诬告,派来调查组审查,引起工人不满。
柳若菲的哥哥柳若晨也因资本家家庭受到牵连,直到改革开放才到研究所当工程师,后又任副市长,并与原市委书记徐克的女儿徐力里结婚。但两人感情不和,原来徐力里曾与市长阎鸿唤相爱,为徐克反对未成,徐力里一直割不断对阎的感情。她任市政工程局总工程师,全力用于桥梁设计,突然她患癌症,仍设计了十几种凤凰桥立交桥的方案,却没被采纳,后来她不顾病痛终于设计出光明立交桥的最佳方案,并与柳若晨恢复了感情。
都市风流的创作者
· · · · · ·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都市风流"的人也喜欢 · · · · · ·
都市风流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3 条 )

剧情放到现在也够狗血

为国为民,初心不改,坚定信念,无惧风雨---读《都市风流》有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的阅读体验感很强,一拿上就有种一口气读完的冲动,尤其到了中后部分,很多情节令我动容、泪目,有对善良的坚守、有对爱情的忠贞、有对工作的激情、有对事业的奉献,有对自我的救赎.....当然,也有令我愤恨、被欲望蒙蔽双眼、甚至利欲熏心的人。在物欲横流的都市中踽踽独行... (展开)> 更多书评 23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89年2月)7.0分 156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8.1分 142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8.3分 143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7.7分 4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茅盾文学奖 (Li)
- 茅盾文学奖 (小F)
- 官场小说 (吴又)
- 茅盾文学奖 1982-2023 (爱玛·包法利)
- 历届茅盾文学奖作品。 (嘿嘿嘿)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7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都市风流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大狗人 2015-05-07 11:29:27
五十年代的瓶子装八十年代的内容
0 有用 。 2016-05-09 23:29:27
不错,故事丰富,天理清晰,人物刻画的各有特点。
0 有用 阅微草堂 2013-10-11 01:19:10
我在这本书里看不出来有什么值得看的。也就是《收获》的水平。没有信心的时候,读读这本书,估计可以找乐子
3 有用 匪我 2016-02-06 23:06:40
按照目前的标准来看 这小说就是一部官场 不同的二代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干着属于自己阶层的工作 想主宰没办法主宰 或者被主宰着命运 个人在大的环境下面只能站在这里 干或者不干 想或者不想 都只能跟着时光一起划过 个人是那么的渺小而无奈 被各种因素左右着 然后呢 过着自己不可抗争的生活 但是毕竟是在八十年代末期的作品 比较真实的还原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些现状 所以有强的对比感 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前进着 只能这... 按照目前的标准来看 这小说就是一部官场 不同的二代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干着属于自己阶层的工作 想主宰没办法主宰 或者被主宰着命运 个人在大的环境下面只能站在这里 干或者不干 想或者不想 都只能跟着时光一起划过 个人是那么的渺小而无奈 被各种因素左右着 然后呢 过着自己不可抗争的生活 但是毕竟是在八十年代末期的作品 比较真实的还原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些现状 所以有强的对比感 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前进着 只能这样只有这样 (展开)
2 有用 流星飞绊 2010-08-04 19:17:58
可谓是中国八十年代社会的一个横截面,所写人物阶层跨度从高位的市长一直写到底层的工人,涉及了当时城市社会的政治、经济、情感、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变迁与冲突。前半部分还是未能脱离同类小说的俗套,人物脸谱化,故事模式化,但是最后的那个看似完结,实际未圆满的结尾倒是引人思考,同时也预示着这种社会变革浪潮涌动仍将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