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 外国文学名著精品
译者: 汤永宽 / 等
出版年: 1991-12
页数: 459
定价: 12.00
装帧: 平装
丛书: 外国文学名著精品
ISBN: 9787533905040
内容简介 · · · · · ·
《外国文学名著精品》丛书收入外国文学名著的精品,包括古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的确良典著作,均为全译本。这套丛书的选目主要是在国内高等院校外国文学教学规定的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的基础上,经与中国社科学院外文所及部分高校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商定的。入选的作品均为既有相当艺术价值、又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欢迎的名著。 本书主要内容独创性括永别了,武器杀手、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乞力马扎罗的雪、老人与海、附录、海明威的启示、海明威的生平、《永别了,武器》译后记。
作者简介 · · · · · ·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每逢听到神圣、光荣、牺牲等字眼和徒劳这一说法,总觉得局促不安。这些字眼我们早已听过,有时还是站在雨中听,站在听觉达不到的地方听,只听到一些大声喊出来的字眼;况且,我们也度过这些字眼,从人们贴在层层旧公告上的新公告上读到过。但是到了现在,我观察了好久,可没看到什么神圣的事,而那些所谓光荣的事,并没有什么光荣,而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场,只不过这里屠宰好的肉不是装进罐头,而是掩埋掉罢了。有许多字眼我现在再也听不进去,到末了,只有地名还保持者尊严。还有某些数字和某些日期也是如此,只有这一些喝地名你讲起来才有意义。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2页 -
倘若有人带着这么多的勇气到世界上来,世界为要打垮他们,必然加以杀害,到末了也自然就把他们杀死了。世界打垮了每一个人,于是有许多人事后在被打垮之余显得很坚强。但是世界对打垮不了的人就加以杀害。世界杀害最善良的人,最温和的人,最勇敢的人,不偏不倚,一律看待。倘若你不是这三类人,你迟早当然也得一死,不过世界并不特别着急要你的命。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永别了,武器"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永别了,武器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永别了,武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1 条 )




推荐小说《永别了,武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导言: 在读大一的时候,我曾有一门美国文学的选课,当时第一周的阅读任务就是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可惜当时自己的英语水平有限,读小说非常吃力,似懂非懂得将整本书看完了以后,讨论课也只能眼巴巴看着同学们在那里说这些什么,完全插不上嘴,只记得导师一直在强调bull... (展开)
未经长夜痛哭者,不足语人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渐入佳境 从主人公重返战场的那个夜晚到大撤退那段写得太精彩了,后面逃往瑞士那里也很甜,可以说是为结局做足了铺垫。 虽然翻译很糟糕,但还是想给海明威打五星。看过很多战争片,但描写战争的小说还是第一次读,所以没什么可比性。不过好的战争作品,譬如最近看到的敦刻尔克... (展开)
人生只是一场卑鄙的骗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在《永别了,武器》结尾,凯瑟琳深感死之将至时说出的最后一句话。“我一点儿也不害怕,人生只是一场卑鄙的骗局。”,这句话像深夏时节长夜里一声不那么酣畅的的闷雷,响起来令人忧郁。这是这本书里为数不多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句子。我想它道出的最本质的意义,不仅仅是一... (展开)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Evalalabest (Festina lente)
土耳其的一个行政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英国托管下的独立的伊拉克的一部分。 我喜欢解开她的头发,她坐在床上,动都不动,除了偶尔突然钻下头来吻我;我把她的发针一根根取下来,放在被单上,她的头发就散开来,我定睛看着她,她一动不动地坐着,等到最后两根发针取了下来,头发就全都垂下来,她的头一低,于是我们俩都在头发中,那时的感觉就好比是在帐幕里或者在一道瀑布的后边。 我是个非常体面的女人。随便什么事情,... (1回应)2015-02-09 22:43:36 5人喜欢
土耳其的一个行政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英国托管下的独立的伊拉克的一部分。 我喜欢解开她的头发,她坐在床上,动都不动,除了偶尔突然钻下头来吻我;我把她的发针一根根取下来,放在被单上,她的头发就散开来,我定睛看着她,她一动不动地坐着,等到最后两根发针取了下来,头发就全都垂下来,她的头一低,于是我们俩都在头发中,那时的感觉就好比是在帐幕里或者在一道瀑布的后边。 我是个非常体面的女人。随便什么事情,只要你觉得幸福并引以为骄傲,那么便没有什么可以难为情的。 “我们不该争吵。因为你我只有两人,而跟我们作对的是整个世界上的人。如果你我产生隔膜,我们就完蛋了,人家就能征服我们。” 我一声不响。我每逢听到神圣、光荣、牺牲等字眼和徒劳这一说法,总觉得局促不安。这些字眼我们早已听过,有时还是站在雨中听,站在听觉达不到的地方听,只听到一些大声喊出来的字眼;况且,我们也读过这些字眼,从人们贴在层层旧公告上的新公告上读到过。但是到了现在,我观察了好久,可没看到什么神圣的事,而那些所谓光荣的事,并没有什么光荣,而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场,只不过这里屠宰好的肉不是装进罐头,而是掩埋掉罢了。有许多字眼我现在再也听不进去,到末了,只有地名还保持着尊严。还有某些数字和某些日期也是如此,只有这一些和地名你讲起来才有意义。抽象的名词,像光荣、荣誉、勇敢或神圣,倘若跟具体的名称——例如村庄的名称、路的号数、河名、部队的番号和重大日期等等——放在一起,就简直令人厌恶。 帆布底下原来是大炮。大炮涂抹过润滑油和油脂,闻起来觉得很清新。我躺着倾听帆布上的雨声和列车在路轨上开的轧轧声。有些光线漏了进来,我躺着看看那些炮。炮身还罩着帆布套。我想一定是第三军送来的。我额上那一撞,肿起来了,我躺着不动弹,让伤口止血凝结,随后把伤口四周的干血块一一剥掉。这算不了什么。我没有手帕,只能用手指摸摸,然后蘸着帆布上滴下来的雨水,用袖子揩干净那些血迹。我不想让自己的样子惹人注意。 愤怒在河里被洗掉了,任何义务责任也一同洗掉了。其实我的义务在宪兵伸手抓我衣领时就停止了。我是不拘外表形式的,但我倒很想把这军装脱掉。我已把袖管上的星章割掉,那只是为了便利起见。那与荣誉无关。我并不反对他们。我只是洗手不干了。我祝他们万事如意。世界上还有善良的人,勇敢的人,冷静的人和明智的人,他们是应该得到荣誉的。但是这已经不是我的战争,我只盼望这该死的车早点开到美斯特列,可以吃吃东西,停止思想。我非停止不可。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也有孤独的感觉,那是与世人格格不相入的孤独。这种经验我一生中只有过一次。我和好些女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感觉孤独寂寞,而且你最寂寞就是在这种时候。但是我和凯瑟琳在一起,从来不寂寞,从来不害怕。 人老并不增加智慧。只是越来越小心罢了。 可怜又可怜的好凯特啊。这就是你同人家睡觉的代价。这就是陷阱的尽头。这就是人们彼此相爱的结果。谢谢上帝,总算有麻药。在有麻药之前,不晓得还该怎么苦。产痛一开始,女人就投入了运转水车的流水中。凯瑟琳怀孕的时期倒很顺利。没什么不好过的。简直很少呕吐。她到了最后才感到十分不舒服。到末了她还是逃不了惩罚。世界上没有什么侥幸的事。绝对没有!我们就是结婚五十次,结果还会是一样。倘若她死去怎么办?她不会死的。现在女人分娩不会死的。所有的丈夫都是这样想的。是的,可倘若她死去呢?她不会死的。她只是难受一阵子罢了。生头胎通常是拖得很久的。她不过是难受一阵子罢了。事后我们谈起来,说当时多么苦,凯瑟琳就会说并不真的那么苦。但是倘若她死去呢?她不能死。是的,不过倘若她死去呢?她不能死,我告诉你。不要傻里傻气。只是受一阵子罪罢了。只是“自然”在使她活受罪罢了。只是因为是头胎,生头胎差不多总是拖得很久的。是的,不过倘若她死去呢?她不能死。她为什么要死?她有什么理由要死?只是一个孩子要生出来,那是米兰夜夜欢娱的副产品。孩子引起麻烦,生了下来,然后你抚养他,说不定还会喜欢他。但是倘若她死去呢?她不会死的。但是倘若她死去呢?她不会死的。她没事。但是倘若她死去呢?她不能死。但是倘若她死去呢?嗨,那怎么办呢?倘若她死去呢? 我有一次野营,加一根木柴在火上,这木柴上爬满了蚂蚁。木柴一烧起来,蚂蚁成群地拥向前,起先往中央着火的地方爬,随即掉头向木柴的尾端爬。蚂蚁在木柴尾端聚集得够多了,就掉到火里去。有几只逃了出来,身体烧得又焦又扁,不晓得该爬到什么地方去。但是大多数还是朝火里跑,接着又往尾端爬去,挤在那还没着火的尾端上,到末了还是全部跌在火中。我记得当时曾想,这就是世界的末日,我大有机会做个救世主,从火中抽出木柴,丢到一个蚂蚁可以爬到地面上的地方。但是我并没有做什么,只是把白铁杯子里的水倒在木柴上,因为那杯子我要拿来盛威士忌。然后再掺水在内。那杯水浇在燃烧的木柴上无非使蚂蚁蒸死吧。 “你有什么事要我做的,凯特?有没有什么要我给你拿来的?”凯瑟琳笑笑,“没有。”过了一会儿,又说,“我们做的事你不至于再和别的女人做吧?不会把我们的话又重复一遍的吧?”
1回应 2015-02-09 22:43:36 -
1、 简洁是语言最大的美德:《永别了,武器》的文字简朴,没有过度的修饰,几乎没有形容词,长句极少,多用and联系各个简单句。但是越简单,越有力。比如开篇的景色描写:“河床里有鹅卵石和大圆石头,在阳光下又干又白,河水清澈,河流湍急,深处一泓蔚蓝。部队打从房子边走上大路,激起尘土,洒落在树叶上,连树干上也积满了尘埃。那年树叶早落,我们看着部队在路上开着走,尘土飞扬,树叶给微风吹得往下纷纷掉坠,士兵们开过...
2020-06-01 11:50:42
1、 简洁是语言最大的美德:《永别了,武器》的文字简朴,没有过度的修饰,几乎没有形容词,长句极少,多用and联系各个简单句。但是越简单,越有力。比如开篇的景色描写:“河床里有鹅卵石和大圆石头,在阳光下又干又白,河水清澈,河流湍急,深处一泓蔚蓝。部队打从房子边走上大路,激起尘土,洒落在树叶上,连树干上也积满了尘埃。那年树叶早落,我们看着部队在路上开着走,尘土飞扬,树叶给微风吹得往下纷纷掉坠,士兵们开过之后,路上白晃晃,空空荡荡,只剩下一片落叶。”,太能复刻当时的场景了,景色描写大多逃脱不了冗杂,作家会把对景色的主观感受夹杂在其中,而海明威克制着叙述,读者直面作品,迅速建构起一个世界来。
2、 众人围着教士,不断嬉笑“一晚五个”的场景和《孔乙己》中孔乙己被人围住的场景共振了。精神世界的衰落。
3、 第12章里,“我”和上校等人的对话变为大段来自“我”的复述。混杂无序,一反前文简短有力的电报式对话。可能是为了营造出一种混乱无序的氛围,亦或者更贴合亨利受伤/暂时离开同伴的无绪心境。
4、 对集体的追寻和身份认同的焦虑:不断强调亨利作为一个美国人,却会说意大利语,又在意大利参军,被凯瑟琳等人追问为什么在意大利的军队。甚至在后面被认作法国人。在战争中的众人对他者有了更清醒的认知,无论是强调苏格拉和英格兰的对立,亦或者共济会成员的身份认同。或者是讲法语还是英语。都是对自身定位的焦虑。
问:写雷纳蒂和凯瑟琳之间的感情交往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吗?凯瑟琳的出场也可以有别的方式
1、叙事人称的转换:When I was awake after the operation, I had not been away. You do not go away. They only choke you. […](chapter17)在此处,海明威从第一人称转为第二人称,重复“you do not go away” ,将手术后的痛楚更为全面展露给读者。while he talked you had the impression that he was not looking at you or that he mistook you for some one else. (chapter19)亨利认为迈耶斯讲话时“你总觉得他不在看你,或是把你误当做别人。”此处即可看出亨利对迈耶斯的不喜,但下文这种不喜却是由凯瑟琳说出的“那是一对怪物”,第20章里,提及迈耶斯时,又出现了一次人称的转换“他常常不回答,你看得出他告诉你时,总显得很为难”,这里换用you,是为了寻求读者的共鸣或理解,拉近与读者的对话距离。;“我”和“我们”: "now we're fully armed," i said. "that was the one thing i had to remember to do. some one got my other one going to the hospital."(chapter23),在林本中,此处“we”翻译为“我全副武装”,消弭了亨利与凯瑟琳二者的整体性,也无法体现出亨利在心爱的女人面前想要展示自己是个英雄,有能力保护凯瑟琳的表达。
2、关于手术:亨利之所以希望尽快做手术,而非延迟到六个月以后,并非是因为他渴望回到前线,更多的是:1)不信任第一个医生的医术(不会看x光片,口音重,和他沟通不畅。);2)即使手术提前,他仍可以用休养or饮酒患黄疸病来拖延回前线的时间。
3、海式讽刺:他是个地道的英雄,人人见了他都讨厌。凯瑟琳每每忍受不住。19
4、“我们在大清早到达米兰,[……]门房养着灰色的小胡子,头戴一顶门房制帽,没穿上衣。担架装不进电梯。”此处“一辆救护车、一个担架、哪一区、一家市场、一家酒店、一个姑娘、一名门房、一顶门房制帽。”近乎顺口溜,语调构成一种松散、漫不经心的叙事气质。符合亨利远离战场后放松的状态。
5、雨的象征意义:“我安慰她,她停止了哭泣。但是外边的雨还是下个不停。”19客观而言,凯瑟琳的哭和下雨并没有因果关系,而海明威却在这里用了“but”,使凯瑟琳的哭泣与下雨耦合了。雨由此变成了一种象征,一个暗示,暗示着“我的努力”于不幸的命运而言是无用的。
问题:详写马场赛马,除了扩容之外还有什么别的用意?也写出了凯瑟琳对“我”的占有欲;这一情节在战争的大背景下详写,颇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感,因为后文提到赛马赛不成了,因为马被运到罗马去了。由此猜想这些马是不是军队的战马?(系统提示“都 马”犯规)
回应 2020-06-01 11:50:42
-
Evalalabest (Festina lente)
土耳其的一个行政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英国托管下的独立的伊拉克的一部分。 我喜欢解开她的头发,她坐在床上,动都不动,除了偶尔突然钻下头来吻我;我把她的发针一根根取下来,放在被单上,她的头发就散开来,我定睛看着她,她一动不动地坐着,等到最后两根发针取了下来,头发就全都垂下来,她的头一低,于是我们俩都在头发中,那时的感觉就好比是在帐幕里或者在一道瀑布的后边。 我是个非常体面的女人。随便什么事情,... (1回应)2015-02-09 22:43:36 5人喜欢
土耳其的一个行政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英国托管下的独立的伊拉克的一部分。 我喜欢解开她的头发,她坐在床上,动都不动,除了偶尔突然钻下头来吻我;我把她的发针一根根取下来,放在被单上,她的头发就散开来,我定睛看着她,她一动不动地坐着,等到最后两根发针取了下来,头发就全都垂下来,她的头一低,于是我们俩都在头发中,那时的感觉就好比是在帐幕里或者在一道瀑布的后边。 我是个非常体面的女人。随便什么事情,只要你觉得幸福并引以为骄傲,那么便没有什么可以难为情的。 “我们不该争吵。因为你我只有两人,而跟我们作对的是整个世界上的人。如果你我产生隔膜,我们就完蛋了,人家就能征服我们。” 我一声不响。我每逢听到神圣、光荣、牺牲等字眼和徒劳这一说法,总觉得局促不安。这些字眼我们早已听过,有时还是站在雨中听,站在听觉达不到的地方听,只听到一些大声喊出来的字眼;况且,我们也读过这些字眼,从人们贴在层层旧公告上的新公告上读到过。但是到了现在,我观察了好久,可没看到什么神圣的事,而那些所谓光荣的事,并没有什么光荣,而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场,只不过这里屠宰好的肉不是装进罐头,而是掩埋掉罢了。有许多字眼我现在再也听不进去,到末了,只有地名还保持着尊严。还有某些数字和某些日期也是如此,只有这一些和地名你讲起来才有意义。抽象的名词,像光荣、荣誉、勇敢或神圣,倘若跟具体的名称——例如村庄的名称、路的号数、河名、部队的番号和重大日期等等——放在一起,就简直令人厌恶。 帆布底下原来是大炮。大炮涂抹过润滑油和油脂,闻起来觉得很清新。我躺着倾听帆布上的雨声和列车在路轨上开的轧轧声。有些光线漏了进来,我躺着看看那些炮。炮身还罩着帆布套。我想一定是第三军送来的。我额上那一撞,肿起来了,我躺着不动弹,让伤口止血凝结,随后把伤口四周的干血块一一剥掉。这算不了什么。我没有手帕,只能用手指摸摸,然后蘸着帆布上滴下来的雨水,用袖子揩干净那些血迹。我不想让自己的样子惹人注意。 愤怒在河里被洗掉了,任何义务责任也一同洗掉了。其实我的义务在宪兵伸手抓我衣领时就停止了。我是不拘外表形式的,但我倒很想把这军装脱掉。我已把袖管上的星章割掉,那只是为了便利起见。那与荣誉无关。我并不反对他们。我只是洗手不干了。我祝他们万事如意。世界上还有善良的人,勇敢的人,冷静的人和明智的人,他们是应该得到荣誉的。但是这已经不是我的战争,我只盼望这该死的车早点开到美斯特列,可以吃吃东西,停止思想。我非停止不可。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也有孤独的感觉,那是与世人格格不相入的孤独。这种经验我一生中只有过一次。我和好些女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感觉孤独寂寞,而且你最寂寞就是在这种时候。但是我和凯瑟琳在一起,从来不寂寞,从来不害怕。 人老并不增加智慧。只是越来越小心罢了。 可怜又可怜的好凯特啊。这就是你同人家睡觉的代价。这就是陷阱的尽头。这就是人们彼此相爱的结果。谢谢上帝,总算有麻药。在有麻药之前,不晓得还该怎么苦。产痛一开始,女人就投入了运转水车的流水中。凯瑟琳怀孕的时期倒很顺利。没什么不好过的。简直很少呕吐。她到了最后才感到十分不舒服。到末了她还是逃不了惩罚。世界上没有什么侥幸的事。绝对没有!我们就是结婚五十次,结果还会是一样。倘若她死去怎么办?她不会死的。现在女人分娩不会死的。所有的丈夫都是这样想的。是的,可倘若她死去呢?她不会死的。她只是难受一阵子罢了。生头胎通常是拖得很久的。她不过是难受一阵子罢了。事后我们谈起来,说当时多么苦,凯瑟琳就会说并不真的那么苦。但是倘若她死去呢?她不能死。是的,不过倘若她死去呢?她不能死,我告诉你。不要傻里傻气。只是受一阵子罪罢了。只是“自然”在使她活受罪罢了。只是因为是头胎,生头胎差不多总是拖得很久的。是的,不过倘若她死去呢?她不能死。她为什么要死?她有什么理由要死?只是一个孩子要生出来,那是米兰夜夜欢娱的副产品。孩子引起麻烦,生了下来,然后你抚养他,说不定还会喜欢他。但是倘若她死去呢?她不会死的。但是倘若她死去呢?她不会死的。她没事。但是倘若她死去呢?她不能死。但是倘若她死去呢?嗨,那怎么办呢?倘若她死去呢? 我有一次野营,加一根木柴在火上,这木柴上爬满了蚂蚁。木柴一烧起来,蚂蚁成群地拥向前,起先往中央着火的地方爬,随即掉头向木柴的尾端爬。蚂蚁在木柴尾端聚集得够多了,就掉到火里去。有几只逃了出来,身体烧得又焦又扁,不晓得该爬到什么地方去。但是大多数还是朝火里跑,接着又往尾端爬去,挤在那还没着火的尾端上,到末了还是全部跌在火中。我记得当时曾想,这就是世界的末日,我大有机会做个救世主,从火中抽出木柴,丢到一个蚂蚁可以爬到地面上的地方。但是我并没有做什么,只是把白铁杯子里的水倒在木柴上,因为那杯子我要拿来盛威士忌。然后再掺水在内。那杯水浇在燃烧的木柴上无非使蚂蚁蒸死吧。 “你有什么事要我做的,凯特?有没有什么要我给你拿来的?”凯瑟琳笑笑,“没有。”过了一会儿,又说,“我们做的事你不至于再和别的女人做吧?不会把我们的话又重复一遍的吧?”
1回应 2015-02-09 22:43:36 -
1、 简洁是语言最大的美德:《永别了,武器》的文字简朴,没有过度的修饰,几乎没有形容词,长句极少,多用and联系各个简单句。但是越简单,越有力。比如开篇的景色描写:“河床里有鹅卵石和大圆石头,在阳光下又干又白,河水清澈,河流湍急,深处一泓蔚蓝。部队打从房子边走上大路,激起尘土,洒落在树叶上,连树干上也积满了尘埃。那年树叶早落,我们看着部队在路上开着走,尘土飞扬,树叶给微风吹得往下纷纷掉坠,士兵们开过...
2020-06-01 11:50:42
1、 简洁是语言最大的美德:《永别了,武器》的文字简朴,没有过度的修饰,几乎没有形容词,长句极少,多用and联系各个简单句。但是越简单,越有力。比如开篇的景色描写:“河床里有鹅卵石和大圆石头,在阳光下又干又白,河水清澈,河流湍急,深处一泓蔚蓝。部队打从房子边走上大路,激起尘土,洒落在树叶上,连树干上也积满了尘埃。那年树叶早落,我们看着部队在路上开着走,尘土飞扬,树叶给微风吹得往下纷纷掉坠,士兵们开过之后,路上白晃晃,空空荡荡,只剩下一片落叶。”,太能复刻当时的场景了,景色描写大多逃脱不了冗杂,作家会把对景色的主观感受夹杂在其中,而海明威克制着叙述,读者直面作品,迅速建构起一个世界来。
2、 众人围着教士,不断嬉笑“一晚五个”的场景和《孔乙己》中孔乙己被人围住的场景共振了。精神世界的衰落。
3、 第12章里,“我”和上校等人的对话变为大段来自“我”的复述。混杂无序,一反前文简短有力的电报式对话。可能是为了营造出一种混乱无序的氛围,亦或者更贴合亨利受伤/暂时离开同伴的无绪心境。
4、 对集体的追寻和身份认同的焦虑:不断强调亨利作为一个美国人,却会说意大利语,又在意大利参军,被凯瑟琳等人追问为什么在意大利的军队。甚至在后面被认作法国人。在战争中的众人对他者有了更清醒的认知,无论是强调苏格拉和英格兰的对立,亦或者共济会成员的身份认同。或者是讲法语还是英语。都是对自身定位的焦虑。
问:写雷纳蒂和凯瑟琳之间的感情交往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吗?凯瑟琳的出场也可以有别的方式
1、叙事人称的转换:When I was awake after the operation, I had not been away. You do not go away. They only choke you. […](chapter17)在此处,海明威从第一人称转为第二人称,重复“you do not go away” ,将手术后的痛楚更为全面展露给读者。while he talked you had the impression that he was not looking at you or that he mistook you for some one else. (chapter19)亨利认为迈耶斯讲话时“你总觉得他不在看你,或是把你误当做别人。”此处即可看出亨利对迈耶斯的不喜,但下文这种不喜却是由凯瑟琳说出的“那是一对怪物”,第20章里,提及迈耶斯时,又出现了一次人称的转换“他常常不回答,你看得出他告诉你时,总显得很为难”,这里换用you,是为了寻求读者的共鸣或理解,拉近与读者的对话距离。;“我”和“我们”: "now we're fully armed," i said. "that was the one thing i had to remember to do. some one got my other one going to the hospital."(chapter23),在林本中,此处“we”翻译为“我全副武装”,消弭了亨利与凯瑟琳二者的整体性,也无法体现出亨利在心爱的女人面前想要展示自己是个英雄,有能力保护凯瑟琳的表达。
2、关于手术:亨利之所以希望尽快做手术,而非延迟到六个月以后,并非是因为他渴望回到前线,更多的是:1)不信任第一个医生的医术(不会看x光片,口音重,和他沟通不畅。);2)即使手术提前,他仍可以用休养or饮酒患黄疸病来拖延回前线的时间。
3、海式讽刺:他是个地道的英雄,人人见了他都讨厌。凯瑟琳每每忍受不住。19
4、“我们在大清早到达米兰,[……]门房养着灰色的小胡子,头戴一顶门房制帽,没穿上衣。担架装不进电梯。”此处“一辆救护车、一个担架、哪一区、一家市场、一家酒店、一个姑娘、一名门房、一顶门房制帽。”近乎顺口溜,语调构成一种松散、漫不经心的叙事气质。符合亨利远离战场后放松的状态。
5、雨的象征意义:“我安慰她,她停止了哭泣。但是外边的雨还是下个不停。”19客观而言,凯瑟琳的哭和下雨并没有因果关系,而海明威却在这里用了“but”,使凯瑟琳的哭泣与下雨耦合了。雨由此变成了一种象征,一个暗示,暗示着“我的努力”于不幸的命运而言是无用的。
问题:详写马场赛马,除了扩容之外还有什么别的用意?也写出了凯瑟琳对“我”的占有欲;这一情节在战争的大背景下详写,颇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感,因为后文提到赛马赛不成了,因为马被运到罗马去了。由此猜想这些马是不是军队的战马?(系统提示“都 马”犯规)
回应 2020-06-01 11:50:42
-
1、 简洁是语言最大的美德:《永别了,武器》的文字简朴,没有过度的修饰,几乎没有形容词,长句极少,多用and联系各个简单句。但是越简单,越有力。比如开篇的景色描写:“河床里有鹅卵石和大圆石头,在阳光下又干又白,河水清澈,河流湍急,深处一泓蔚蓝。部队打从房子边走上大路,激起尘土,洒落在树叶上,连树干上也积满了尘埃。那年树叶早落,我们看着部队在路上开着走,尘土飞扬,树叶给微风吹得往下纷纷掉坠,士兵们开过...
2020-06-01 11:50:42
1、 简洁是语言最大的美德:《永别了,武器》的文字简朴,没有过度的修饰,几乎没有形容词,长句极少,多用and联系各个简单句。但是越简单,越有力。比如开篇的景色描写:“河床里有鹅卵石和大圆石头,在阳光下又干又白,河水清澈,河流湍急,深处一泓蔚蓝。部队打从房子边走上大路,激起尘土,洒落在树叶上,连树干上也积满了尘埃。那年树叶早落,我们看着部队在路上开着走,尘土飞扬,树叶给微风吹得往下纷纷掉坠,士兵们开过之后,路上白晃晃,空空荡荡,只剩下一片落叶。”,太能复刻当时的场景了,景色描写大多逃脱不了冗杂,作家会把对景色的主观感受夹杂在其中,而海明威克制着叙述,读者直面作品,迅速建构起一个世界来。
2、 众人围着教士,不断嬉笑“一晚五个”的场景和《孔乙己》中孔乙己被人围住的场景共振了。精神世界的衰落。
3、 第12章里,“我”和上校等人的对话变为大段来自“我”的复述。混杂无序,一反前文简短有力的电报式对话。可能是为了营造出一种混乱无序的氛围,亦或者更贴合亨利受伤/暂时离开同伴的无绪心境。
4、 对集体的追寻和身份认同的焦虑:不断强调亨利作为一个美国人,却会说意大利语,又在意大利参军,被凯瑟琳等人追问为什么在意大利的军队。甚至在后面被认作法国人。在战争中的众人对他者有了更清醒的认知,无论是强调苏格拉和英格兰的对立,亦或者共济会成员的身份认同。或者是讲法语还是英语。都是对自身定位的焦虑。
问:写雷纳蒂和凯瑟琳之间的感情交往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吗?凯瑟琳的出场也可以有别的方式
1、叙事人称的转换:When I was awake after the operation, I had not been away. You do not go away. They only choke you. […](chapter17)在此处,海明威从第一人称转为第二人称,重复“you do not go away” ,将手术后的痛楚更为全面展露给读者。while he talked you had the impression that he was not looking at you or that he mistook you for some one else. (chapter19)亨利认为迈耶斯讲话时“你总觉得他不在看你,或是把你误当做别人。”此处即可看出亨利对迈耶斯的不喜,但下文这种不喜却是由凯瑟琳说出的“那是一对怪物”,第20章里,提及迈耶斯时,又出现了一次人称的转换“他常常不回答,你看得出他告诉你时,总显得很为难”,这里换用you,是为了寻求读者的共鸣或理解,拉近与读者的对话距离。;“我”和“我们”: "now we're fully armed," i said. "that was the one thing i had to remember to do. some one got my other one going to the hospital."(chapter23),在林本中,此处“we”翻译为“我全副武装”,消弭了亨利与凯瑟琳二者的整体性,也无法体现出亨利在心爱的女人面前想要展示自己是个英雄,有能力保护凯瑟琳的表达。
2、关于手术:亨利之所以希望尽快做手术,而非延迟到六个月以后,并非是因为他渴望回到前线,更多的是:1)不信任第一个医生的医术(不会看x光片,口音重,和他沟通不畅。);2)即使手术提前,他仍可以用休养or饮酒患黄疸病来拖延回前线的时间。
3、海式讽刺:他是个地道的英雄,人人见了他都讨厌。凯瑟琳每每忍受不住。19
4、“我们在大清早到达米兰,[……]门房养着灰色的小胡子,头戴一顶门房制帽,没穿上衣。担架装不进电梯。”此处“一辆救护车、一个担架、哪一区、一家市场、一家酒店、一个姑娘、一名门房、一顶门房制帽。”近乎顺口溜,语调构成一种松散、漫不经心的叙事气质。符合亨利远离战场后放松的状态。
5、雨的象征意义:“我安慰她,她停止了哭泣。但是外边的雨还是下个不停。”19客观而言,凯瑟琳的哭和下雨并没有因果关系,而海明威却在这里用了“but”,使凯瑟琳的哭泣与下雨耦合了。雨由此变成了一种象征,一个暗示,暗示着“我的努力”于不幸的命运而言是无用的。
问题:详写马场赛马,除了扩容之外还有什么别的用意?也写出了凯瑟琳对“我”的占有欲;这一情节在战争的大背景下详写,颇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感,因为后文提到赛马赛不成了,因为马被运到罗马去了。由此猜想这些马是不是军队的战马?(系统提示“都 马”犯规)
回应 2020-06-01 11:50:42 -
Evalalabest (Festina lente)
土耳其的一个行政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英国托管下的独立的伊拉克的一部分。 我喜欢解开她的头发,她坐在床上,动都不动,除了偶尔突然钻下头来吻我;我把她的发针一根根取下来,放在被单上,她的头发就散开来,我定睛看着她,她一动不动地坐着,等到最后两根发针取了下来,头发就全都垂下来,她的头一低,于是我们俩都在头发中,那时的感觉就好比是在帐幕里或者在一道瀑布的后边。 我是个非常体面的女人。随便什么事情,... (1回应)2015-02-09 22:43:36 5人喜欢
土耳其的一个行政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英国托管下的独立的伊拉克的一部分。 我喜欢解开她的头发,她坐在床上,动都不动,除了偶尔突然钻下头来吻我;我把她的发针一根根取下来,放在被单上,她的头发就散开来,我定睛看着她,她一动不动地坐着,等到最后两根发针取了下来,头发就全都垂下来,她的头一低,于是我们俩都在头发中,那时的感觉就好比是在帐幕里或者在一道瀑布的后边。 我是个非常体面的女人。随便什么事情,只要你觉得幸福并引以为骄傲,那么便没有什么可以难为情的。 “我们不该争吵。因为你我只有两人,而跟我们作对的是整个世界上的人。如果你我产生隔膜,我们就完蛋了,人家就能征服我们。” 我一声不响。我每逢听到神圣、光荣、牺牲等字眼和徒劳这一说法,总觉得局促不安。这些字眼我们早已听过,有时还是站在雨中听,站在听觉达不到的地方听,只听到一些大声喊出来的字眼;况且,我们也读过这些字眼,从人们贴在层层旧公告上的新公告上读到过。但是到了现在,我观察了好久,可没看到什么神圣的事,而那些所谓光荣的事,并没有什么光荣,而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场,只不过这里屠宰好的肉不是装进罐头,而是掩埋掉罢了。有许多字眼我现在再也听不进去,到末了,只有地名还保持着尊严。还有某些数字和某些日期也是如此,只有这一些和地名你讲起来才有意义。抽象的名词,像光荣、荣誉、勇敢或神圣,倘若跟具体的名称——例如村庄的名称、路的号数、河名、部队的番号和重大日期等等——放在一起,就简直令人厌恶。 帆布底下原来是大炮。大炮涂抹过润滑油和油脂,闻起来觉得很清新。我躺着倾听帆布上的雨声和列车在路轨上开的轧轧声。有些光线漏了进来,我躺着看看那些炮。炮身还罩着帆布套。我想一定是第三军送来的。我额上那一撞,肿起来了,我躺着不动弹,让伤口止血凝结,随后把伤口四周的干血块一一剥掉。这算不了什么。我没有手帕,只能用手指摸摸,然后蘸着帆布上滴下来的雨水,用袖子揩干净那些血迹。我不想让自己的样子惹人注意。 愤怒在河里被洗掉了,任何义务责任也一同洗掉了。其实我的义务在宪兵伸手抓我衣领时就停止了。我是不拘外表形式的,但我倒很想把这军装脱掉。我已把袖管上的星章割掉,那只是为了便利起见。那与荣誉无关。我并不反对他们。我只是洗手不干了。我祝他们万事如意。世界上还有善良的人,勇敢的人,冷静的人和明智的人,他们是应该得到荣誉的。但是这已经不是我的战争,我只盼望这该死的车早点开到美斯特列,可以吃吃东西,停止思想。我非停止不可。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也有孤独的感觉,那是与世人格格不相入的孤独。这种经验我一生中只有过一次。我和好些女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感觉孤独寂寞,而且你最寂寞就是在这种时候。但是我和凯瑟琳在一起,从来不寂寞,从来不害怕。 人老并不增加智慧。只是越来越小心罢了。 可怜又可怜的好凯特啊。这就是你同人家睡觉的代价。这就是陷阱的尽头。这就是人们彼此相爱的结果。谢谢上帝,总算有麻药。在有麻药之前,不晓得还该怎么苦。产痛一开始,女人就投入了运转水车的流水中。凯瑟琳怀孕的时期倒很顺利。没什么不好过的。简直很少呕吐。她到了最后才感到十分不舒服。到末了她还是逃不了惩罚。世界上没有什么侥幸的事。绝对没有!我们就是结婚五十次,结果还会是一样。倘若她死去怎么办?她不会死的。现在女人分娩不会死的。所有的丈夫都是这样想的。是的,可倘若她死去呢?她不会死的。她只是难受一阵子罢了。生头胎通常是拖得很久的。她不过是难受一阵子罢了。事后我们谈起来,说当时多么苦,凯瑟琳就会说并不真的那么苦。但是倘若她死去呢?她不能死。是的,不过倘若她死去呢?她不能死,我告诉你。不要傻里傻气。只是受一阵子罪罢了。只是“自然”在使她活受罪罢了。只是因为是头胎,生头胎差不多总是拖得很久的。是的,不过倘若她死去呢?她不能死。她为什么要死?她有什么理由要死?只是一个孩子要生出来,那是米兰夜夜欢娱的副产品。孩子引起麻烦,生了下来,然后你抚养他,说不定还会喜欢他。但是倘若她死去呢?她不会死的。但是倘若她死去呢?她不会死的。她没事。但是倘若她死去呢?她不能死。但是倘若她死去呢?嗨,那怎么办呢?倘若她死去呢? 我有一次野营,加一根木柴在火上,这木柴上爬满了蚂蚁。木柴一烧起来,蚂蚁成群地拥向前,起先往中央着火的地方爬,随即掉头向木柴的尾端爬。蚂蚁在木柴尾端聚集得够多了,就掉到火里去。有几只逃了出来,身体烧得又焦又扁,不晓得该爬到什么地方去。但是大多数还是朝火里跑,接着又往尾端爬去,挤在那还没着火的尾端上,到末了还是全部跌在火中。我记得当时曾想,这就是世界的末日,我大有机会做个救世主,从火中抽出木柴,丢到一个蚂蚁可以爬到地面上的地方。但是我并没有做什么,只是把白铁杯子里的水倒在木柴上,因为那杯子我要拿来盛威士忌。然后再掺水在内。那杯水浇在燃烧的木柴上无非使蚂蚁蒸死吧。 “你有什么事要我做的,凯特?有没有什么要我给你拿来的?”凯瑟琳笑笑,“没有。”过了一会儿,又说,“我们做的事你不至于再和别的女人做吧?不会把我们的话又重复一遍的吧?”
1回应 2015-02-09 22:43:36
论坛 · · · · · ·
17岁看过这本书,建议大家成年后看 | 来自TKdeMJ | 3 回应 | 2019-11-11 00:16:43 |
她为什么要死呢? | 来自永别了系列 | 1 回应 | 2019-11-11 00:14:01 |
请问本书改编的电影的名字是什么? | 来自Immanuel_光 | 2017-10-13 16:37:01 | |
大爱海明威 | 来自心头的白鸽 | 2011-05-31 23:12:4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7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8.3分 4615人读过
-
Arrow Books Ltd (1994)8.2分 533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8.3分 1921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8.2分 1053人读过
-
限时抢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世界100位文学大师排行榜及代表作最佳中文版本 (子轩)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史上最伟大的100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 (东方快车)
- 最佳名著译本 (看不见我)
- 生而有涯 书海无涯 (佾云)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永别了,武器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天问 2006-12-28 23:06:06
最穷的时候买的书!
0 有用 菱夏 2013-03-24 15:03:59
主角是如何真正爱上凯瑟琳的呢?我想,这种感觉深刻又难于讲出。可以放荡可以坦然可以轻视,遍历生死与世界之后,看透战争当下生活背后的荒谬与残酷——只有相守的分秒才是活着。可以拥有一切,然而你若不在,也会失去一切。宿命?——平淡而有味的小说,不过享受不大了啊
39 有用 亚亚平宁 2009-11-11 18:36:41
第一章那个开头,太牛逼了,一幅油画。第一章结尾,也太牛逼了,死了一堆人。
0 有用 狐 2006-06-28 22:53:13
后来我总是引用这本书,可是书的内容我真的全不记得了……
65 有用 刘小黛 2011-05-17 11:16:34
你以为你摆脱了战争的苦难找到了生命里的爱情,殊不知生活最后还是覆灭了你。
0 有用 魔法少女小芳 2021-12-21 13:50:08
@2019-12-31 23:55:55
0 有用 -_- 2021-10-24 21:34:39
一切的终结竟是死亡…
0 有用 孤筏重洋 2021-07-30 19:04:16
2010年读完了这书里同名的长篇小说。也许是年龄之故,我看这部作品时,没有了年少时对海明威的良好印象,除了第四部写逃亡生涯很生动很震撼,以及第五章描写男女主人公在米兰和瑞士的衣食无忧的远离战争的逍遥生活让人羡慕外,我只是感到了几个呆滞的人物、傻里傻气的废话般的海明威式的对话,零感情介入的描写方式(不过小说最后写凯瑟琳死去时明显能感到那种字里行间的悲伤之情)。 从小说里,我也感受到了一个喜爱喝酒、骑... 2010年读完了这书里同名的长篇小说。也许是年龄之故,我看这部作品时,没有了年少时对海明威的良好印象,除了第四部写逃亡生涯很生动很震撼,以及第五章描写男女主人公在米兰和瑞士的衣食无忧的远离战争的逍遥生活让人羡慕外,我只是感到了几个呆滞的人物、傻里傻气的废话般的海明威式的对话,零感情介入的描写方式(不过小说最后写凯瑟琳死去时明显能感到那种字里行间的悲伤之情)。 从小说里,我也感受到了一个喜爱喝酒、骑马、钓鱼、拳击的海明威。尤其是酒,给我很深印象,几乎是每一页都提到了酒,什么威士忌、马爹利酒、雪利酒、葡萄酒、香槟酒等等。 总之,以前看《丧钟为谁而鸣》时的感动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鸡肋般的感觉。 (展开)
0 有用 太乙救苦 2021-07-06 16:27:35
看的这一版,是父亲当年买的。 最爱那个短篇,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
0 有用 rayyyy 2021-01-15 10:26:23
2018年看的,在孔夫子上买的旧书。还行,算是还挺好看的,当时应该是许久没看小说了,看了觉得还不错。不算经典,但可以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