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收入鲁迅先生的散文精品数十篇。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文笔精巧、语言幽默、内蕴深厚、风格恬淡,充分显示了鲁迅先生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非常值得一读。 本书包括:野草、朝花夕拾、夜记杂感三大部分内容,其中内容包括:题辞、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过客、死火、立论等。
目录 · · · · · ·
一、野草
1 题辞
2 秋夜
3 影的告别
4 求乞者
……
二、朝花夕拾
1 小引
2 狗・猫・鼠
3 阿长与《山海经》
4 《二十四孝图》
……
三、夜记杂感
1 自言自语
2 生命的路
3 无题
4 智识即罪恶
……
· · · · · · (收起)
1 题辞
2 秋夜
3 影的告别
4 求乞者
……
二、朝花夕拾
1 小引
2 狗・猫・鼠
3 阿长与《山海经》
4 《二十四孝图》
……
三、夜记杂感
1 自言自语
2 生命的路
3 无题
4 智识即罪恶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一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定在痛哭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文人学者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厚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二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逝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以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非人的世界何时是个尽头! 三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趋,反抗一广有羽翼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0页 -
四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五 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六 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逝,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以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七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的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诡计,压抑...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鲁迅散文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什么是话题
无论是一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获。


鲁迅散文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寻不到的过去,看不到的未来――《在酒楼上》
鲁迅《在酒楼上》 文字是很准确细腻的,并不板枯空洞,人物忽而微的情绪流变拿捏得很好。语气却是往下顿挫的,衰老持重的,不上扬。一些简单的话也让人觉得深味很浓。 铅灰色的天空中,密雪交织,排遣无聊的酒客走入渍痕斑驳又冷清的酒楼喝酒,从午后喝到黄昏,又走入密雪的罗...
(展开)

2009年10月 读
初识鲁迅,是在中学的时候,那时候看不懂什么人生哲理,也看不懂从背景衍生出来的文字。奇怪的是,家里一本老旧的《呐喊》,使我在课本的正规中对课本外的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鲁迅的文字,琢磨他笔下的“现世”,体味新旧交替时代的社会气氛。 然而重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展开)
> 更多书评 6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9.0分 615人读过
-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9)8.6分 29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鲁迅散文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枫飞燕 2010-09-22 23:25:24
喜欢鲁迅犀利的文字
0 有用 非常沙雕 2020-06-16 14:34:22
鲁迅散文集
0 有用 一颗香菜 2020-02-12 23:27:32
经典!
0 有用 ability 2019-09-11 13:04:45
好
0 有用 brennteiskalt 2014-02-10 14:29:13
我不喜欢鲁迅的杂文,但他的散文真是有两把刷子。《野草》是我读过的最棒的一本散文集,其语句的绮丽诡谲和天马行空真叫人欲罢不能。
0 有用 ABEANIN2020 2020-09-07 23:07:38
鲁迅先生的散文也是很耐读
0 有用 非常沙雕 2020-06-16 14:34:22
鲁迅散文集
0 有用 有心的李丽芳 2020-05-24 09:59:19
不愧是鲁迅
0 有用 海哲味的俊味仙 2020-04-09 09:53:47
看的进去
0 有用 啊呜 2020-04-06 13:57:22
文笔犀利的先生,在散文里流露出的细腻温情让人感动,语言简练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