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的4星书评 (365)

四月 2012-12-19 15:32:10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

有关人物、写作手法、思想的一些个人分析

提纲:一、主要人物分析 二、写作手法分析 三、思想分析 正文 一、主要人物分析 托尔斯泰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而又迥然不同的角色,每一个都是那么地立体生动富于真实性。下面根据出场顺序对一些主要人物进行分析。 1、奥勃朗斯基 奥勃朗斯基最大的一个性格特点就是奉行享乐主...  (展开)
临素光 2018-04-25 18:25:12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

安娜与列文:命途中的羁旅人,精神上的同路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任何一个读过《安娜·卡列尼娜》的人,或许都像我一样充满困惑:这本以女主角的名字命名的书,为何把近乎一半的篇幅,给了一个与她非亲非故的男人——列文。 作为一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结构非常特别,安娜和伏伦斯基是一条主线,列文和吉娣是另一条主线,这两条线无数...  (展开)
豆丁 2012-03-11 08:29:41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版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

这是到目前为止,我读过的最厚实的一部文学名著,托尔斯泰的传世三部巨著之一,在高中仅读的几本经典名著中,也曾有过《复活》,但已完全忘记。待稍晚些时候,拜读他的《战争与和平》,便可以通过罗兰罗兰的《名人传》,较为深入理解这位世界文豪生平及精神世界。 很难想...  (展开)
欧阳霈官 2012-03-14 13:12:06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版

我表示我比较同情卡列宁~估计我就是一俗人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读完上册的感觉就是——我是俗人一枚啊! 真的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但是,我如果没感觉错的话,托尔斯泰先生应该是在赞美安娜那种对爱情痛苦而执着的追求(这种感觉是我接受多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结果~~作家的思想永远那么伟大而高深,他所赞美的人永远那...  (展开)
句芒 2009-11-24 16:22:01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版

嗜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被灌输了一种极便利的文学作品解读方法,那就是在所有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中,寻找批判和揭露,古典文学批判和揭露的对象自然是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外国文学的则是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有这种批判和揭露精神的,就是好作品,没有,就是写得再美也要提...  (展开)
Riky 2010-12-11 23:33:40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版

不比距离更多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果说哲学是理性世界里的最高峰,那么,感性世界里的,决不会高过爱情。 爱是这样一种炽热、真诚、忘我、直指心扉的强烈感情,它纯粹而珍贵,常常是动人心魄却难以言说,就好像是老僧心中的“禅”,冷暖自知,只可以心传心。 滑稽的是,谈论爱情的往往是那些从未经历过忘我...  (展开)
绿衣木樨 2011-05-24 22:27:25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版

欲哭无泪的成人童话

幸福的家庭都相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不同于浩瀚如史诗般令人望而生畏的《战争与和平》,也不同于严肃呆板到带有一丝说教意味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所带来的,是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这种熟悉感来自于童话。安徒生,或者格林。只不过时隔多年再度引发联想...  (展开)
阿不壳 2006-12-16 23:05:51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版

“难道我不知道移动的不是星辰吗?”

每天断断续续地,在网页上读完了《安娜·卡列宁那》。怀着对长久以来对老托的偏见,和对老陀的偏爱,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想起以前看过的一句评论:就小说的艺术而言,老托是胜于老陀的。言之有理。不过有趣的事也在这里,正是由于出色的全局掌控和局部...  (展开)
时间的玫瑰 2015-06-02 15:23:45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

转载

蒋方舟:所有书的类型里,我还是喜欢读小说。上个月去俄罗斯,路上重读了《安娜·卡列尼娜》,发现竟然写得这么好,鲜活又丰盈——我小时候出于被大人夸奖的欲望,读了很多经典,完全读不出好来,读出的好又全是错的,现在只能一部部返工。 陈丹青:我们十来岁读书,不是“大...  (展开)
Hendrick Z 2014-09-14 23:17:28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版

对一切的总体看法

只能以如标题的形式定义此作了。 里面尽是一些极度平庸、身上完全没有光环的人物(之于小说倒是罕见的),被以一种超然的怜悯态度塑造出来;而即使是这些人也都在自省,并且达到了他们的资质所能容许的极限,甚至有时显得似乎再迈出一步就要变成一种新型的人了——这是多少让...  (展开)
1900ocean 2010-09-16 22:46:21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版

生命将去往何处?

“生存或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 记得读《哈姆雷特》的时候,我也是不例外的被这句独白所打动。生存或者死亡,是我们无涯的时空里最充满悖论的一道命题。我为何而来?我将往何处去?莎翁和托老在这个问题的思索上有多迥异,但无一例外都透露着那种溢满于文字之间的深沉的人...  (展开)
河落喵喵 2008-08-15 23:19:09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版

男人的毁,女人的灭

红颜祸水早不是新鲜的话题,多少年以前,西施褒姒就已经印证了这一点,晚一些的还有个貂婵。罪恶的女人毁了男人的一生,让他失去了事业,甚至失去了生命。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女人不是好东西。可是广大的男同胞们还是需要女人的,所以呢,对于女人,可以拥有,但不要太认真。 ...  (展开)
沙丘研究所 2020-03-22 17:29:22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版

从空间上理解《安娜·卡列尼娜》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托尔斯泰在这部作品中圈定了不小的范围。在约60万字的篇幅下,叙事主要在三处来回切换——彼得堡、莫斯科和列文居住的乡村。在此之外还有德国温泉浴场(吉娣休养时候前去),以及某个意大利小城(伏伦斯基携安娜出走之处)。 在空间的建构上,托尔斯泰固然并没有像雨果的《巴黎...  (展开)
D 2019-07-21 14:20:31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版

《安娜卡列尼娜》与《简爱》

越来越庆幸十多年前我读的是《简爱》,简爱是个独立叛逆敢爱敢恨善良勇敢的身世可怜相貌平凡女子,全书是以简爱的成长历程为主线,亲情友情与爱情,工作与生活,高潮与低谷,内容很饱满。爱情方面,简很爱高贵的罗伯特先生,但是发现其前妻的秘密,又很坚决果断的离开他,后面...  (展开)
oranglife 2014-11-22 15:51:34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

列文心中永恒而巨大的东西

1、本书主角毫无疑问是列文。 2、列文心中最后揭示的,是一种用理智难以企及,难以被证明的,永恒而巨大的东西。对于他,这东西是基督教追求的精神,对于其他宗教信徒则是其他关于善的诠释,而对于无宗教信仰的人,这东西则是灵魂与爱。 3、宗教、灵魂、爱,与理智、科技不相干...  (展开)
花果山出产南瓜 2020-06-21 16:04:56 上海三联书店2014版

安娜聪明得可悲

安娜很难让如今的人喜欢起来,她的生活环境、所受的教育太不一样了,以致于她的许多行为是令读者难以理解的。安娜的故事大多落在了她的痛苦和歇斯底里上,发生在“偷情”之后,没有道德上的“正确性”,然而她很多的魅力却来自于文字无法传达的“美貌”和“风情”——列文也为...  (展开)
公路电影演员 2009-08-25 22:19:49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版

读后

"幸福的家庭无不相似, 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 不论看没看过, <安娜•卡列尼娜>开头的这句话, 早为人所熟知. 双线渐进的结构, 从一句话散开去. 安娜固然是不幸的, 但莱温和基季这一对, 是否又真的是站在不幸的对立面呢. 安娜行将卧轨自杀前, 一切世事在她眼里都带着绝望颜色...  (展开)
怀疑的一代 2023-03-27 00:29:26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版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比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关于《安娜·卡列尼娜》,詹姆斯·伍德在《〈安娜·卡列尼娜〉和人物塑造》一文中是这么说的: 托尔斯泰的人物塑造一般是从对身体的描写开始。他笔下的身体往往揭示出人物的本质。随后这种本质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托马斯·曼和普鲁斯特都从这一“母题”的书写方式中受益良多。 ...  (展开)
驽骍难得 2020-10-22 13:44:59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版

无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真是一篇巨著!1000多页(目前读过最厚的书)19世纪70年代的沙皇俄国,各式人物鲜活登场。贵族的酒会、婚宴、赛马场;田园的农作、度假、狩猎。围绕多组家庭和情感的交织,如一列行驶在东欧平原的火车,故事冒着热气向前,平缓而自然。 安娜带着火一般生命热情,不顾一切地燃...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8 19 后页> (共365条)

订阅安娜·卡列尼娜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