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译者: 常宏 等
出版年: 2001-5
页数: 369
定价: 2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精神分析经典译丛
ISBN: 9787801058294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第二版《论艺术与文学》( Writings on art and literature)也使用了同一ISBN。
作者简介 · · · · ·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生于捷克的弗莱堡。四岁时称剧维也纳,其后的一生大部分在此度过。他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随后专门从事神经精神医学的研究。1939年病逝于伦敦。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被誉为精神分析之父,是影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在现代心理学众多理论体系中独树一帜,其思想渊源既非出自主观思辨取向的哲学心理学,也非出自客观验证取向的科学心理学,而是独具慧眼,从心灵深处分析探讨人性。其精神分析学说,由心理结构说、人格结构说和心理动力说这三大部分组成。这一学说不仅在心理学方面有卓越的贡献,而且影响到社会学、人类学以及文学、艺术、宗教、史学等各方面,几乎遍及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著作流芳百世。
目录 · · · · · ·
2 戏剧中的精神变态角色
3 作家与白日梦
4 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童年时代的一个记忆
5 三个匣子的主题
6 米开朗琪罗的摩西
· · · · · · (更多)
2 戏剧中的精神变态角色
3 作家与白日梦
4 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童年时代的一个记忆
5 三个匣子的主题
6 米开朗琪罗的摩西
7 论无常
8 心理分析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性格类型
9 《诗与真》中的童年回忆
10 论神秘和令人恐怖的东西
11 17世纪附魔神经症病例
12 论幽默
13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
14 致阿尔方斯・帕凯博士的信
15 获歌德奖后发表于地法兰克福歌德故居的讲话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论文学与艺术"的人也喜欢 · · · · · ·
论文学与艺术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论文学与艺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 更多书评 2篇
-
精神分析学 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歇斯底里症患者 根源在于内在的心理因素➡️儿童被压抑的性意识(生物学观点,否认人性的历史性,否认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2 戏剧中的精神变态角色 意识冲动和压抑的冲动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心理戏剧就变成了精神变态戏剧。享受乐趣的前提条件就是观众本人应该是个神经症患者,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汲取快乐而不是简单地对这种发现产生反感,并且,或多或少地对被压抑的冲动有意...
2020-11-10 18:01:45 1人喜欢
精神分析学 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歇斯底里症患者 根源在于内在的心理因素➡️儿童被压抑的性意识(生物学观点,否认人性的历史性,否认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2 戏剧中的精神变态角色
意识冲动和压抑的冲动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心理戏剧就变成了精神变态戏剧。享受乐趣的前提条件就是观众本人应该是个神经症患者,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汲取快乐而不是简单地对这种发现产生反感,并且,或多或少地对被压抑的冲动有意识上的认同感。
在神经症患者那里,这个压抑就处在失败的边缘,它是不稳定的,并且需要不断地消耗和更新心理能量,因为一旦对这一冲动的认同发生了,那么,心理能量的消耗就白白浪费了。 ➡️哈姆雷特 所面对的任务的特殊性质
如果我们认同这个冲突,我们就忘记了他是一个病人,就像如果他自己认同这一冲突,那么他就没有患病。这似乎是剧作家的职业:把同样的疾病引入到我们身上。
3 作家和白日梦
作家自己是愿意缩小他们与常人之间的距离的;他们屡屡说服我们,每一个人在本质上都是一个诗人。
童年期追寻创造性活动的最初踪迹。孩子们最热衷,最喜欢的事情是玩耍和游戏,孩子创造出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他以自己高兴的崭新方式重新安置他的世界中的事物。玩耍中的孩子➡️作家的方式行动 他喜欢将想象的对象和情境与现实世界中可感可视的事物联系起来。(作家他在这个幻想的世界上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同时他又将其与现实严格地加以区分。
孩子长大后,停止游戏,以相当严肃的态度面对现实生活。➡️以幻想代替游戏
(白日梦)一方面,他知道自己不应再游戏和幻想,而应在现实的世界中行动。另一方面,将那些引起幻想的愿望隐藏起来又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一来,他便为自己的孩子气的和不被容许的幻想而感到羞耻。
每一个单一的幻想都是愿望的满足,都是对令人不满意的现实的纠正。(过去,现在和将来便被串在一起,正如愿望贯穿之线)
一种强烈的现实体验唤起了作家对先前体验的记忆(通常属于童年期),从这个记忆中产生了一个在作品中获得满足的愿望。通过提供这种乐趣取悦我们,这种乐趣他在表达自己的幻想时提供给我们。我们称这种快乐为额外刺激或前期快乐。向我们提供这种快乐是为了使产生于更深层次精神源泉中的快乐的更大释放成为可能。➡️作家使我们开始能够享受自己的白日梦而不必自我责备或感到难为情。
4 达芬奇和他童年时代的一个记忆
小弟弟或者小妹妹的出生。基于外部经验的恐惧-在这之中孩子感受到自我利益受到的威胁。
秃鹫用尾巴弄开孩子的嘴➡️父亲的缺乏(与母亲孤独地共同度过最初几年)➡️童年对性的思考 (母亲的吻)➡️婴儿性探索
他对动物夸张的同情➡️童年期也不乏强烈的施虐狂特征
男人和三个女人之间的关系 分配财产 哥哥和妹妹
在孩受阉割情结控制之前,此时他还认为女人有全部价值-他开始表现出强烈的观望欲,这是一种性本能的活动。➡️没有男性生殖器,这种渴望经常转为反面,让位给厌恶感。➡️同性恋倾向 ➡️孩子压抑了他对母亲的爱。
5 三个匣子的主题
6 论无常
美的东西因为无常而失去价值➡️相反,会增加 对某一事物的享受的可能性受到限制反而会提高享受它时的价值。
让我们认识到许多我们曾以为一成不变的东西是多么的易逝。我们的力比多,由于失去了这么多的东西,更强烈地依附于所剩给我们的东西,
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看成“例外的人”,要求一些别人没有的特权。(病例 先天和后天
被成功毁灭的人
心理分析 人们患神经症是挫败所致。挫败是指人们的力比多欲望没有得到满足。而只有当满足完美地与自我协调的可能性被剥夺之后,力比多才会去做那些被禁止的东西。➡️患病 看上去他们好像是无法忍受自己成功的快乐,因为他们的成功与患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病症紧随着愿望的满足而来,使其无法享受任何成功的快乐。
是良心的力量禁止病人去享有由现实变化而带来的他们盼望以及的幸福。
有些人全力以赴,一心要达到某种目的,而成功之后却反而垮掉了 ➡️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夫人。➡️负罪感导致的罪犯
7 《诗与真》中的童年记忆
我的力量根植于同母亲的关系上
8 论神秘和令人恐怖的东西
睡魔 对眼睛的焦虑和父亲的死 霍夫曼
在童话故事中,恐惧感 包括神秘恐惧感都被排除掉了。
9 论幽默
幽默可以产生单个的人,幽默也可以发生在两个人之间。
自我与超我 治疗妄想狂关键不在于根治或者纠正他的妄想观念,而是要让他不要再将注意力集中在妄想的观念上。
10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
缺乏爱,缺乏对人类对象的情感上的认同。
回应 2020-11-10 18:01:45 -
压抑是神魔症的世俗根源 最早期的源头都在性意识领域 性意识领域的觉醒脱离不了对父母亲的认识与之的相处 治疗和复发的机制是救赎 惩戒等意识内化形态的自我触发 而根据物质大于意识的普遍规律 外在的引导和干扰会起第一位的辅助作用 这样看来弗的一切理论就很明了了
2019-10-07 13:30:51
-
精神分析学 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歇斯底里症患者 根源在于内在的心理因素➡️儿童被压抑的性意识(生物学观点,否认人性的历史性,否认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2 戏剧中的精神变态角色 意识冲动和压抑的冲动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心理戏剧就变成了精神变态戏剧。享受乐趣的前提条件就是观众本人应该是个神经症患者,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汲取快乐而不是简单地对这种发现产生反感,并且,或多或少地对被压抑的冲动有意...
2020-11-10 18:01:45 1人喜欢
精神分析学 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歇斯底里症患者 根源在于内在的心理因素➡️儿童被压抑的性意识(生物学观点,否认人性的历史性,否认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2 戏剧中的精神变态角色
意识冲动和压抑的冲动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心理戏剧就变成了精神变态戏剧。享受乐趣的前提条件就是观众本人应该是个神经症患者,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汲取快乐而不是简单地对这种发现产生反感,并且,或多或少地对被压抑的冲动有意识上的认同感。
在神经症患者那里,这个压抑就处在失败的边缘,它是不稳定的,并且需要不断地消耗和更新心理能量,因为一旦对这一冲动的认同发生了,那么,心理能量的消耗就白白浪费了。 ➡️哈姆雷特 所面对的任务的特殊性质
如果我们认同这个冲突,我们就忘记了他是一个病人,就像如果他自己认同这一冲突,那么他就没有患病。这似乎是剧作家的职业:把同样的疾病引入到我们身上。
3 作家和白日梦
作家自己是愿意缩小他们与常人之间的距离的;他们屡屡说服我们,每一个人在本质上都是一个诗人。
童年期追寻创造性活动的最初踪迹。孩子们最热衷,最喜欢的事情是玩耍和游戏,孩子创造出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他以自己高兴的崭新方式重新安置他的世界中的事物。玩耍中的孩子➡️作家的方式行动 他喜欢将想象的对象和情境与现实世界中可感可视的事物联系起来。(作家他在这个幻想的世界上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同时他又将其与现实严格地加以区分。
孩子长大后,停止游戏,以相当严肃的态度面对现实生活。➡️以幻想代替游戏
(白日梦)一方面,他知道自己不应再游戏和幻想,而应在现实的世界中行动。另一方面,将那些引起幻想的愿望隐藏起来又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一来,他便为自己的孩子气的和不被容许的幻想而感到羞耻。
每一个单一的幻想都是愿望的满足,都是对令人不满意的现实的纠正。(过去,现在和将来便被串在一起,正如愿望贯穿之线)
一种强烈的现实体验唤起了作家对先前体验的记忆(通常属于童年期),从这个记忆中产生了一个在作品中获得满足的愿望。通过提供这种乐趣取悦我们,这种乐趣他在表达自己的幻想时提供给我们。我们称这种快乐为额外刺激或前期快乐。向我们提供这种快乐是为了使产生于更深层次精神源泉中的快乐的更大释放成为可能。➡️作家使我们开始能够享受自己的白日梦而不必自我责备或感到难为情。
4 达芬奇和他童年时代的一个记忆
小弟弟或者小妹妹的出生。基于外部经验的恐惧-在这之中孩子感受到自我利益受到的威胁。
秃鹫用尾巴弄开孩子的嘴➡️父亲的缺乏(与母亲孤独地共同度过最初几年)➡️童年对性的思考 (母亲的吻)➡️婴儿性探索
他对动物夸张的同情➡️童年期也不乏强烈的施虐狂特征
男人和三个女人之间的关系 分配财产 哥哥和妹妹
在孩受阉割情结控制之前,此时他还认为女人有全部价值-他开始表现出强烈的观望欲,这是一种性本能的活动。➡️没有男性生殖器,这种渴望经常转为反面,让位给厌恶感。➡️同性恋倾向 ➡️孩子压抑了他对母亲的爱。
5 三个匣子的主题
6 论无常
美的东西因为无常而失去价值➡️相反,会增加 对某一事物的享受的可能性受到限制反而会提高享受它时的价值。
让我们认识到许多我们曾以为一成不变的东西是多么的易逝。我们的力比多,由于失去了这么多的东西,更强烈地依附于所剩给我们的东西,
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看成“例外的人”,要求一些别人没有的特权。(病例 先天和后天
被成功毁灭的人
心理分析 人们患神经症是挫败所致。挫败是指人们的力比多欲望没有得到满足。而只有当满足完美地与自我协调的可能性被剥夺之后,力比多才会去做那些被禁止的东西。➡️患病 看上去他们好像是无法忍受自己成功的快乐,因为他们的成功与患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病症紧随着愿望的满足而来,使其无法享受任何成功的快乐。
是良心的力量禁止病人去享有由现实变化而带来的他们盼望以及的幸福。
有些人全力以赴,一心要达到某种目的,而成功之后却反而垮掉了 ➡️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夫人。➡️负罪感导致的罪犯
7 《诗与真》中的童年记忆
我的力量根植于同母亲的关系上
8 论神秘和令人恐怖的东西
睡魔 对眼睛的焦虑和父亲的死 霍夫曼
在童话故事中,恐惧感 包括神秘恐惧感都被排除掉了。
9 论幽默
幽默可以产生单个的人,幽默也可以发生在两个人之间。
自我与超我 治疗妄想狂关键不在于根治或者纠正他的妄想观念,而是要让他不要再将注意力集中在妄想的观念上。
10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
缺乏爱,缺乏对人类对象的情感上的认同。
回应 2020-11-10 18:01:45 -
压抑是神魔症的世俗根源 最早期的源头都在性意识领域 性意识领域的觉醒脱离不了对父母亲的认识与之的相处 治疗和复发的机制是救赎 惩戒等意识内化形态的自我触发 而根据物质大于意识的普遍规律 外在的引导和干扰会起第一位的辅助作用 这样看来弗的一切理论就很明了了
2019-10-07 13:30:51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存在之思 (雾中悟)
- 精神分析经典译丛 (勤劳de小懒熊)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写作学研究生阅读书目 (徐杰)
- 艺术史的历史扩展阅读下 (JS)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论文学与艺术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AI Samantha 2011-04-30 16:30:40
美学论文只能写他了,席勒黑格尔什么的听了就头皮发麻……
0 有用 丰老 2013-12-06 16:07:03
满篇智慧与灵光,译笔一般。
0 有用 古都的树 2007-09-29 23:19:16
2007/08/28~2007/09/29
1 有用 心悦 2020-12-05 13:46:01
“不要过分渲染精神分析的功效,也不要把精神分析应用到不合适的地方。”如果梦可以表现潜意识,可以表现显意识,可以源自当下生活,可以源自旧时记忆,可以经过层层筛选,可以扭曲表达不认同,那解析梦如何成为现实的可能,没有一个普遍性的规律,如何为个体安放确切的位置。可能自我认知更准确一些,即使难以明确表述,好歹能把握到对的感觉。
0 有用 毛绒系系长 2016-04-08 12:42:58
主要看了uncanny那一章 翻译的比kindle上那一套弗洛伊德全集好多了.......
0 有用 estcouvertde 2021-07-25 13:59:18
看论无常
0 有用 心字头上一把刀 2020-12-30 16:54:20
我越来越不喜欢弗洛伊德了
1 有用 心悦 2020-12-05 13:46:01
“不要过分渲染精神分析的功效,也不要把精神分析应用到不合适的地方。”如果梦可以表现潜意识,可以表现显意识,可以源自当下生活,可以源自旧时记忆,可以经过层层筛选,可以扭曲表达不认同,那解析梦如何成为现实的可能,没有一个普遍性的规律,如何为个体安放确切的位置。可能自我认知更准确一些,即使难以明确表述,好歹能把握到对的感觉。
0 有用 🍂 2020-11-08 13:29:52
2020/103 有时候觉得强词夺理
0 有用 鮀城書蠹 2020-08-07 11:48:47
但年都读过,觉得挺好玩,唯性主义,现在看来就是一场跳大神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