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书评 (18)

fateface 2010-06-26 02:03:28

史笔的力量

看这本书,看着看着就感动了,眼眶热了好几次。 08年金融风暴那阵子我有个朋友的msn签名档改成了“历史在我面前拐了个弯”。49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才是个真正的弯。 看着这些知识分子,他们的日记书信,想到那个著名的“雾中人”的比喻──历史人物就好像雾中之人,他们看不...  (展开)
Luke 2005-07-07 13:44:01

笔记

4月去杭州得傅老师面赠新著,较快地阅读一过。傅老师的资料搜集很见功夫,但基本上无枯燥之感,两三言的议论,颇为精到。这样的写作,既与现实隔开一段距离,而实际上无一语不关现实,是我欣赏的写法,像傅老师这样呼唤“失去的传统”的人多了,传统就可能重拣起来,这个传统,...  (展开)
大眼狗 2009-03-08 22:50:53

纪念那些平静的或华丽的转身

无论人们承认与否,49年前后的时代的确有着翻天覆地的改变,如果说人生着紧的道路就那么几步的话,那个时刻人们的决断,决定了他们尤其是知识分子们的后半生命运。 书中从日记,书信和个人回忆入手,通过那些经历“开国盛典”者的口谈亲述,以个人的视角记录那个由一个...  (展开)
炎樱 2010-08-07 21:45:50

沈从文,这位对我来说特殊的知识分子

在看完沈从文的篇章时,曾一度有落泪的冲动,胸中似乎犹若大块的淤泥,憋闷,愤懑,很是为他心疼。似乎沈老当时所处的环境,沈老的困境我也一并感受到了。 郭沫若,郭沫若,都是他害的,想想看一位能写出《边城》那样小说的文人怎么可能有什么政治手腕和别人勾心斗角...  (展开)
淡清的水桶 2010-04-08 22:17:10

读心灵,读历史

这本书的台湾版名为《抉择:1949,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傅国涌著),选取了如梁漱溟、胡适、竺可桢、柳亚子等十四位著名知识分子,他们在1949年间的日记、信件作为最主要的素材,而一段历史,在鲜活的人的心迹与命运中展开。 最令我感怀的是书中的沈从文,短短...  (展开)
遥辰 2008-12-18 21:46:26

那时的知识分子……

傅国涌所著《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于11月底从卓越购到时,我正在办理离职手续,始读此书,已是12月1日。我记得当日天气晴好,中午的气温过10度,便搬来椅子坐在窗子边,就着阳光照射,翻起此书来。 观其封面,倒如一盗版书。翻看封底,上有三人留言摘要,其中北京...  (展开)
大卖场 2007-05-21 20:09:31

最后一拳最有力

说实话,只花了一个半小时把书翻完——全是因为飞机到港,不得不把书还给同行的朋友。 书相当不错,全书围绕1949这个特定的年代,知识分子如何做出人生的抉择。 然而可惜的是,每章的素质略有差异。或许是因为有些知识分子的身世太过传奇导致另外一些有些黯然。不过这也符合...  (展开)
昆沙门天 2011-10-13 22:53:27

知识分子的内心独白 —读《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知识分子的内心独白 —读《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 1949年是我国历史上很有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国的国家政权的性质发生了彻底的变化,而新政权对旧政权的的扫荡犹如秋风扫落叶般,让当时的人来不及反应,尤其是当时的知识分子...  (展开)
角炮 2011-03-25 15:10:05

1949:知识分子的希望与担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傅国涌的这本书,2005年出的内地版(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又有台版面世。内地版是十四个人物,外加“知北游”“日记中的开国盛典”两章。台湾版十二个人物,比内地版少了宋云彬、夏承焘、浦江清三人,多了傅斯年;各章标题也有变化。从目录来看,台版标题起得更好,人选也...  (展开)
兵兵熊 2011-01-13 20:55:35

民国范儿

有很多的大师出自民国,没经历过,只能在书中去体会,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在立人方面,民国超过当代不知多少,那个一个美好的时代,美好到每个人都能顺应自己的内心去追求,无论是张伯驹之古玩,抑或储安平之办报,都是一个大时代的美好缩影。 傅先生笔下的私人记录,考据严...  (展开)
汤包烧卖 2010-09-21 11:07:01

悲哀的知识分子

书名太浩大了吧,仅仅是14个知识分子的抉择,代表性也不甚强,大多数是留在大陆并拥护新政权的。 那个特殊的年代,每个人的心境不尽相同,向往、犹豫、排斥、中立。。。 虽然我们仍旧大肆的批判民国,但旧社会却给变幻年代的中国,留下了可观的知识成果。 ...  (展开)
戈弋 2010-03-03 09:35:35

张元济六十年前的提问

对于我们和我们的前辈的选择,我们不能自责太多,1949年大多知识分子选择左转有一定的道理。最近,看付国涌《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有这么一段—— 1949年出席新政协的四代人中唯一见过光绪、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毛泽东等五位中国一号人物的出版家张元济...  (展开)
臭鞋 2007-01-05 09:36:54

我的爷爷辈儿的1949年

从发现这书,我才体味到“淘书”的乐趣 8月时我在无锡 也是一个百无聊赖的日子 一个人在书店里闲逛 随手拿起这本书 就再也放不下了 说实话 《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这书看得比较费劲 也许是我对那段史实还不是很熟悉 许多人物都不知道干什么的 还要亲自上网了解一...  (展开)
大眼狗 2009-03-08 14:14:14

纪念那些平静或者华丽的转身

1949年无论人们承认与否,国人的命运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相对于国共两党的对峙,无论当时的人们选择离开或者留下,都意味着对其中之一的背离。 回想起当时那个大变革年代,我们会想起什么?是百万大军横扫南中国?是土地改革农民的欢庆鼓舞?是开国大典盛大的游行...  (展开)
jdxyw 2011-10-14 17:26:59

国家与个人的另外一面

国家的另外一面,其实已经无需再做叙述,生活于这样的一个国家,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国家的另外一面,无需再从49年来获得一个对现实社会的表述。唯一的区别只是,那个时候还有那么一点羞涩,那么一点揭不开脸皮,那么一点羞答答的。颇有点刚进家门的小媳妇,一时半会还拿着,端着...  (展开)
竹兰打水patric 2010-10-31 22:28:41

破布头拼凑连结的褴褛衣

书中出现的人物各个都是一时俊杰,知识界翘楚,张元济、包天笑、陈光甫、柳亚子、竺可桢、胡适、梁漱溟、宋云彬、夏承焘、夏衍、胡风、沈从文、浦江清、徐铸成等,虽辗转起伏不定,毕竟各有所遇,但作者无一例外地将这些知识分子与所处遇的年代隔绝对立起来,破费笔墨来...  (展开)
瞎爷 2007-07-16 14:35:20

骂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那天看电视,看见里面两口子打嘴仗。女的说要去美容,男的就说,就你那脸,老松树皮似的,美什么容啊。女的就恼了,说男的,你那脸更差劲,跟脚后跟似的。 还好,是两口子互相调侃。但我还是笑了一阵子。 我刚工作那会儿,单位里有位女领导。这个人本来并不是因为自己有...  (展开)

订阅1949年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