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作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初创立的。弗洛伊德最初是作为神经病学家和精神科医生来从事研究的。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歇斯底里症患者。他发现歇斯底里症的根源主要不是由于生理的原因,而是在于深刻内在的心理因素。他将这种存在的心理因素归结为儿童期被压抑的性意识,并由此创立了“无意识性本能学说”,认为神经症的发作就是性意识的长期压抑最后总爆发的结果。弗洛伊德将他的发现加以总结,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最富创见的心理学说,并将这一学说全面推广到哲学、社会、宗教、文化领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分析部分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诙谐的技巧
第三节 诙谐的目的
第二章 综合部分
第一节 快乐的机制和诙谐的心理起因
第二节 诙谐的动机――作为社交过程的诙谐
第三章 理论部分
第一节 诙谐和梦及无意识的关系
第二节 诙谐和滑稽的种类
附录:弗朗兹・布伦塔诺的谜语
· · · · · · (收起)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诙谐的技巧
第三节 诙谐的目的
第二章 综合部分
第一节 快乐的机制和诙谐的心理起因
第二节 诙谐的动机――作为社交过程的诙谐
第三章 理论部分
第一节 诙谐和梦及无意识的关系
第二节 诙谐和滑稽的种类
附录:弗朗兹・布伦塔诺的谜语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精神分析经典译丛(共18册),
这套丛书还有
《神经症与人的成长》《论文明》《被遗忘的语言》《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导论讲演》
等
。
喜欢读"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的人也喜欢 · · · · · ·
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 条 )

弗洛伊德用他自己的精神分析、无意识探索文学、艺术、爱情、生死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的创始人,他的理论构建极为宏大,影响也更为深远。 虽然现在有一种声音反馈认为,精神分析是一种伪科学,是一种无法实证的学科,是一种存主观的活动。就比如,精神分析学派的基石之一——无意识,就是一种没办法证实的思维活动。我们无法给无意识计量,也不...
(展开)

过期的弗洛伊德,不过期的伟大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精神分析可以说可以全面放弃了。不过由于大脑研究貌似才刚刚起步,所以虽然说当初盲人摸象的各大心理学派逐渐淡出视线,可是心理咨询行业中,各种治疗术还在大行其道。特别是,因为涉及利益,而人类在涉及利益的问题上往往难以自持,因此这些治疗术甚至还有...
(展开)

(转)弗洛伊德老师的无限创造力
弗洛伊德老师的无限创造力 李翼。 弗洛伊德和绝大多数国外名人一样,对我们来说是熟悉又陌生的,他是精神分析学科的创始人,极富洞察分析,以及想象力,让人类的视角和研究领域,从星辰大海,回归到同样浩瀚又难解,熟悉又陌生的内心世界。这样“进化”的理论,所产生的冲击力...
(展开)

遁入想象界 借以建构实在界的满足
一直伴我枕边 它成了你的一个化身! 9.12拆封这本书(另一本丝带缠绕包装的书或许我永远不会读) 12.12断续读完 我读得最认真 发现细节疏漏 我读得最分神 我与幻想的你不断对话 如果和你聊天 你我会对某一话题怎样交谈 像过去一样 我仍然贪婪着从你那里汲取思想! 我得到了很多...
(展开)

可以作为高中和大学课外阅读的书
知道佛洛依德是从《梦的解析》开始,年少时以为是类似周公解梦的作品,结果是开启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接触心理学专业之后,逐渐懂得了曾经不懂的理论架构,结合心理学伊始从哲学逐渐转化的背景,也肯定了他在心理学领域的奠基地位。 心理学发展至今有200多个不同的流派,精神...
(展开)

厚积薄发与神来之笔 ——且看《论创造力与无意识》的时空绾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力比多,是作者在开篇之前有意讨论的专业术语,以期通过它解释人类行为的内在源动力。力比多,一种说法是弗洛伊德的性本能定义,即人的活动是为了满足性器兴奋的转移,比如对于吮吸抚摸等等的转移;一种说法是荣格的机体及心理能量定义,它包含着狭义的性欲(即大众认知下的性... (展开)> 更多书评 1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古吴轩出版社 (2022)暂无评分 14人读过
-
限时抢
-
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6年4月)8.3分 190人读过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0)8.1分 2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冬至 2018-05-28 15:50:25
将诙谐(jokes)、滑稽(comic)和幽默(humor)进行区分,并挖掘三者所引发的快乐在心理机制上的差异,这个点很犀利。对比了英文版的结尾,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翻译真的不上心啊……
0 有用 醪糟小圆子 2018-10-05 09:19:54
——“什么?你结婚了?” ——“Trauring but true.” 不懂德文扑街了吧~ 相反表征不仅仅是诙谐所特有的技巧。Mark Antony葬礼演讲的例子举得妙妙妙~
0 有用 老欧 2009-10-15 01:44:21
有几个笑话还真可以
0 有用 一刀一个小朋友 2010-09-18 02:43:57
译本很差。心理学和语言学的交集。
0 有用 GT 2019-07-26 14:41:11
是翻译的问题吗?绕来绕去。
0 有用 呦呦鹿鸣 2022-09-12 16:34:33 河南
翻译好差,前三分之一感觉还可以读下去,越往后感觉翻译越差。这本薄薄的书竟然花了我10天时间,中间多次想放弃。这本书国内的译本好像都很差,相比下来这本还算不错了。如果可以,大家还是去看英版甚至德版吧。多好的书啊,经典啊,翻译有点毁了。
0 有用 干煸胖河豚 2021-10-25 15:55:47
翻译比车文博主编那个版本强多了,那个简直没有在说人话。 前面一部分讲言语诙谐的比较依赖语境,翻译的看不懂很正常,理解意思就可以,其他部分还是不错的
0 有用 懒小叶 2021-06-26 23:51:49
语言的转化,真的很难懂真实的含义。
0 有用 大白 2020-03-20 00:28:56
和日常病理学很搭
0 有用 GT 2019-07-26 14:41:11
是翻译的问题吗?绕来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