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从史前史到21世纪
原作名: A Global History: From Prehistory to the 21st Century, 7th edition
译者: 董书慧 / 王昶 / 徐正源
出版年: 2005-6
页数: 801
定价: 4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1084205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后经作者多次修订增补,现已更新至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华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时新的研究成果,使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文笔隽永、笔力深厚、才思横溢,整部著作前后一贯。 这里呈现原汁原味的英文版以飨广大读者,让您在颇具历史韵律的行文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近年来,在作全球观点或包含全于内容重新进行世界史写的尝试中,最具有推动作用的那些著作恰恰是由历史学家个人独立完成的,其中以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最为著名。
作者简介 · · · · · ·
L.S.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曾获得过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秒各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学术荣誉。虽然他以《全球通史》享誉世界,但实际上他著述颇丰,还有大量其他伤口为学术界称道。除《全球通史》外,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作品还包括《1453年以来的巴尔干各国》、《奥斯曼帝国:它是欧洲的病人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和《源自我们过去的生命线:新世界史》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已于2004年3月23日在美国加州荷亚去世,本书不但是斯氏《全球通史》的最新版本,也成了其最后版本。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资本主义被定义为“……一种以牟利为冬季、以各种精心设计的、往往是间接地方法、通过利用大量的资本累计来赚取利润的制度 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不但在现代早期主宰了世界的经济,而且时至今日仍然如此。其原因可以在它的主要原则中找到:利润或死亡。为了逃避死亡,数世纪以来,资本家们通常会用两种方式追求利润最大化:减少工人工资和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事实上,事态的发展正是如此:技术革新不断地以加速度进行着,这在今天的高科技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93页 -
在波兰,德国人第一次展示了其新式“闪电战”的致命威力。首先,一波一波的俯冲轰炸机轰炸通讯线路,制造恐怖气氛和混乱局面。然后,装甲师在敌人的防线上打开一个个缺口,深深侵入后方,摧毁运输和通讯设施,将抵抗部队切割成碎片最后则是较轻便的摩托化师和步兵师出击,必要时在飞机和大炮的援助下,“肃清” 被打得七零八落的敌军。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41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全球通史(第7版 下册)"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全球通史(第7版 下册)"的人也喜欢 · · · · · ·
全球通史(第7版 下册)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全球通史(第7版 下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3 条 )


一个不了解历史、不懂政治经济学的人,读完此书之后的一点拙见

关于历史学功用的范围

后记20180603
> 更多书评 53篇
-
江国强_Ruben (记录下偶尔的一刻文艺。)
1、第一个中心出现在苏美尔。公元前3000年时,苏美尔地区已经出现了12个独立的城市国家。但是由于各城市国家互相征战,大大削弱了苏美尔人的力量。 实际上,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一部印欧人入侵者与闪米特人入侵者为争夺这块肥沃的两河流域地区而展开的长达数千年的斗争史。 2、城市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基本的单位。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手工艺人阶层。城墙外面是农田,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最终就取决于农田...2012-11-30 18:44:14 1人喜欢
1、第一个中心出现在苏美尔。公元前3000年时,苏美尔地区已经出现了12个独立的城市国家。但是由于各城市国家互相征战,大大削弱了苏美尔人的力量。
实际上,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一部印欧人入侵者与闪米特人入侵者为争夺这块肥沃的两河流域地区而展开的长达数千年的斗争史。 引自 最初的欧亚大陆文明——美索不达米亚 2、城市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基本的单位。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手工艺人阶层。城墙外面是农田,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最终就取决于农田的收成。 3、最初的楔形文字由图形符号组成 。文字的起源可以从生产剩余产品所造成的新背景中找到原因。 4、苏美尔人不仅发展了文字,还发展了数学和其他一些学科。创造了最早的计时、计量、测量距离和面积的各种方法。早在公元前3000年时,机孫观察和记录天体的运动。 5、对每年洪水泛滥的恐惧,加上永远存在的外族入侵的威胁,使苏美尔人深深感到自己正在独自面对着许多资深无法控制的力量。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色彩。 6、汉莫拉比法典
回应 2012-11-30 18:44:14
-
浮白载笔 (求同存异,知行合一。)
1,其他物种往往通过自身的基因进化来适应环境,人类却是通过文化进化而使环境变得适应自己的基因。 2,究竟是技术进步促进制度变革还是相反? 3,文明的特征:文字,宗教,城市,国家政治权力,社会阶级,专门的艺术和科学。 4,闪米特人,印欧人,蒙古—突厥人,三大蛮族发源地两次大规模入侵文明社会:前1700到前1500年,马拉战车青铜兵器;前1200年到前1100年,骑兵铁兵器。 5,古典文明时期,文明社会的文化领袖和政治精英...2014-07-01 13:36:19
1,其他物种往往通过自身的基因进化来适应环境,人类却是通过文化进化而使环境变得适应自己的基因。 2,究竟是技术进步促进制度变革还是相反? 3,文明的特征:文字,宗教,城市,国家政治权力,社会阶级,专门的艺术和科学。 4,闪米特人,印欧人,蒙古—突厥人,三大蛮族发源地两次大规模入侵文明社会:前1700到前1500年,马拉战车青铜兵器;前1200年到前1100年,骑兵铁兵器。 5,古典文明时期,文明社会的文化领袖和政治精英们都在思考一些共同的问题: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目的;理想政府如何构建;社会制度的作用等等。 6,希腊的遗产:自然哲学家们的理性主义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和哲学。罗马的遗产:物质,法律,宗教,语言,帝国一统的理念和原则。 7,奴隶制度阻碍了技术革新。 8,帝国兴亡周期循环的最深层原因:科学家与工匠的分离阻碍了技术进步。 9,632年,穆罕默德去世。 10,宋朝的商业革命从未产生向西方商业革命那样的爆炸性影响。 11,重商主义与重农抑商是近代中国与西方社会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差别。 12,645年日本大化改新,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13,城市的发展为欧洲商人带来了地位和权力,欧洲之外的商人根本没有机会上升到权威的地位。 14,美洲的作物:花生,玉米,南瓜,马铃薯,西红柿。 15,新航路之前,中西贸易走陆海丝路,经由阿拉伯和意大利中间商转入西方,主要交易奢侈品;新航路开辟之后,进入全球贸易阶段,中西直接经由海上航线贸易,交易品主要是大宗日常用品。 16,工业革命的影响:人口和财富的增长,城市化,新消费主义,女性地位变化,人口的全球迁移,殖民主义。 17,1500年之后,新航路开辟之后,人类首次连为一体;1783年工业革命之后,欧洲的资本和技术和外部的资源劳力结合,第一次产生了世界经济。 18,1500年到1763年,即工业革命之前,欧洲主要占据了美洲,在亚非只有小据点;工业革命后,欧洲迅速征服了亚非。 19,基督教三大派:天主教,东正教,新教。 20,启蒙运动:政治上,社会契约;经济上,自由放任;宗教上,反对狂热和不宽容。 21,法国大革命使民族主义取代了人们对宗教和地区的认同。 22,俄罗斯未经历西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其他一系列变革的原因:自信是东正教唯一堡垒;蒙古统治造成的隔绝。 23,纳粹的计划:战前吞并和奥地利和苏台德区;39年闪击波兰;随后转攻英法,却遭到了不列颠战役失败;随即拿下北非和巴尔干;42年开始进攻苏联。
回应 2014-07-01 13:36:19 -
江国强_Ruben (记录下偶尔的一刻文艺。)
1、人类学这指出了区分文明与新时期时代部落文化的一些文明的特征:城市成为社会的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政治权力,纳贡或交税,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虽然并非所有的文明都具有这些特征,例如发源于南美安第斯山脉的文明是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而埃及文明和玛雅人文明则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城市。2012-11-30 18:39:28
-
欧洲的扩张从十五世纪伊比利亚的大航海时代开始。 为什么是伊比利亚?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经济在欧洲从来就不是最发达的,但恰恰是他们吹响了大航海时代的号角。 首先自然要归功于他们更接近美洲以及非洲的地理位置。 宗教是一个重要驱动力。伊比利亚被穆斯林占领了几百年,对于西欧人显得遥远的异教徒,是伊比利亚人常年的邻居。消灭穆斯林和传福音给异教徒的双重欲望,让虔诚的天主教徒踏上远洋之路。 他们领先的造船术也是必不...
2015-11-19 08:13:57
欧洲的扩张从十五世纪伊比利亚的大航海时代开始。 为什么是伊比利亚?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经济在欧洲从来就不是最发达的,但恰恰是他们吹响了大航海时代的号角。 首先自然要归功于他们更接近美洲以及非洲的地理位置。 宗教是一个重要驱动力。伊比利亚被穆斯林占领了几百年,对于西欧人显得遥远的异教徒,是伊比利亚人常年的邻居。消灭穆斯林和传福音给异教徒的双重欲望,让虔诚的天主教徒踏上远洋之路。 他们领先的造船术也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条件。 而他们在非洲海岸发现占领的几个群岛,给了他们更多的动机和条件去发现大洋中更多的陆地。 葡萄牙还要领先西班牙一步,他在欧洲大陆面对大西洋的角落里,被西班牙包围,免于卷入欧洲大陆事务,同时从过路的热那亚和威尼斯人那里学到了先进的航海术。不可不提的是精神领袖和财政支柱恩里克王子,他在十五世纪早期为葡萄牙人的航海事业打下了关键基础。葡萄牙人在十五世纪中开始,沿着非洲海岸,一路向南拓展,进行掠夺和贸易,他们的终极目标是东南亚的香料群岛。在他们九死一生的冒险成功以后,带回欧洲的一船香料,就足够支付几倍到几十倍的船队成本。 最早作出重大发现的却是西班牙人资助的哥伦布,有意思的是这是一次基于对地球体积和欧亚间距离错误低估的发现。十五世纪有知识的人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可没人知道这个球到底多大。哥伦布揣着他向西找到印度的计划,找到更有知识的葡萄牙人的时候,碰了一鼻子灰。这才扭头找到西班牙,在1492年,带着三条船出发找印度去了。他致死也坚信自己到达了印度,事实上在1519年西班牙人遇到阿兹特克人之前,他们在美洲基本一无所获。 哥伦布的发现令葡萄牙人将信将疑,也让他们加紧实施自己往东到亚洲的计划。一场大风把一支船队吹过好望角之后,1497年,达伽玛带着四条船终于到了印度。阿拉伯人见到来抢生意的自然要刀剑伺候,葡萄牙人自己也穷到拿不出像样的东西和印度贸易的程度。这种窘迫的局势在葡萄牙从美洲得到大批金银之后得到了解决,他们更强大的海军,控制了到红海和波斯湾的水道,掐断了阿拉伯人的贸易线,阿拉伯人还能继续在中东经销亚洲商品的唯一原因是葡萄牙的贪官污吏经常网开一面。同时期被Mugel从北面的入侵的印度,在南方是一盘散沙,就像在历史上多数时间里一样,不足以对葡萄牙人造成威胁。在印度总督阿方索·德·亚伯奎的领导下,葡萄牙还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在1513年到达广州,并渐渐控制了中国同日本以及东南亚的贸易,成为中间商获取暴利。 麦哲伦1519年从塞维利亚带着五条船出发向西,一个月以后就到了后来的麦哲伦海峡;半年以后到达菲律宾,麦哲伦在这在战斗中被土人杀死;一年后到摩鹿加,即香料群岛,遭到葡萄牙人毫不犹豫的攻击;三年以后,一艘残存的,严重漏水的,只剩下18人的破船,奇迹般地回到了塞维利亚,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伊比利亚人以及后来欧洲人的扩张,并没有想过是不是要考虑一下当地土著的意见。早在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就在教皇首肯下,签了托尔德西拉斯条约,用教皇子午线划分世界。在麦哲伦的远航之后,1529年,两国又签了萨拉格萨条约,就此把世界一分两半,你一半,我一半。扩张中的暴行屡见不鲜,达伽玛曾经烧死整船的摩尔人。而西班牙的皮萨罗,也在南美利用土著人的太傻太天真,大肆掠夺杀戮。1519年开始,科尔特斯对阿兹特克的征服,以及1531年开始,皮萨罗对印加的征服,令欧洲人占领了美洲。到1550年,利比里亚人的海外帝国达到顶峰,西班牙设西印度事务院,下属墨西哥城和利马两个总督府,用律师代替野蛮的征服者统治管理美洲殖民地,有功劳的征服者成为大地主。五一税制下,有据可查的输入到西班牙的金银,有近两万吨白银,和200吨黄金。各种高价农作物,比如烟草甘蔗棉花咖啡等,也产出了巨额价值。 16世纪末,伊比利亚的地位急速下降。 他们卷入了宗教和王朝战争,国力大损。这一点后来的英国显然更为聪明,轻易不出手欧洲,专心拓展海外。 更根本的,坐拥大量金银和原材料的伊比利亚人,却没有形成先进的工业体系和商业系统。西欧和北欧,买来利比里亚人的原材料,加工成成本高价卖回给他们,于是利比里亚的金银转手到了西北欧人的手里。利比里亚人缺少工商业传统,"或海洋,或教会,或伺候君王",是贵族的理想。2%的贵族占有95%的土地,95%的农民是无产者,剩下3%的是商人,教士等人。商人有钱但被歧视,所以经常用钱换爵位,成为贵族"伊达戈",工商业难以发展。而多少得到发展以后,却因为大量金银涌入造成的通货膨胀,而导致商品缺少竞争力:西班牙工人的工资是西北欧的两倍。 “富于讽刺意味的是,西班牙海外事业的最终结果是进一步刺激了西北欧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而在伊比利亚半岛它却仅仅提供了足够的财富以阻碍早该实行的基本制度改革。这就是帝国繁荣数十年后突然无可挽回地衰落的根本原因”
回应 2015-11-19 08:13:57 -
dilfish (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
如果说和其他文明交流最多的文明将是最为发达和先进的,那为什么后来欧洲做为最右边的文明最先发展起来呢。 欧洲的扩张在某种程度上可用欧洲基督教的扩张主义来解释。与欧洲其他大宗教完全不同,基督教浸透了普济主义、改变异端信仰的热情和好战精神。从一开始起,基督教就强调四海一家,宣称自己是世界宗教;从使徒时代到现在,积极传教一直是基督教会的主要特点。 中国人在宗教上可能是最不教条主义的。早期去中国的基督教传...2014-09-02 19:53:21
论坛 · · · · · ·
翻译似乎可以更好 | 来自大许 | 2011-12-25 20:44:29 | |
我是如何阅读全球通史的... | 来自谙 | 2006-11-13 19:08:2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9.2分 10809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9.2分 28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北京大学培文书系·人文科学系列 (白露@思勉)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我的西化之路 (羊的门)
- [Book] 历史与社会 (最爱cheesecake)
- 他们说这都是要读的 (佛罗伦萨小年糕)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全球通史(第7版 下册)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Das Ding 2016-01-21 15:52:54
孤立地区开始不可阻止地联系到一起之后,那种历史文字里的浪漫也就渐渐地被掠夺殆尽了。
0 有用 dilfish 2014-05-29 09:35:11
非常好的书,五星推荐。
0 有用 Lance 2014-03-14 02:20:04
近代史真呀嘛真好看。
0 有用 兔小兔 2010-11-16 19:09:18
高中的时候真的好乖啊,阿军叫我看就看了。。。
0 有用 傅踢踢 2013-06-19 09:09:10
清楚是清楚,但每次看到中国的段落只能呵呵
0 有用 yukina 2021-12-26 22:18:19
翻译和删减实在不能忍…..
0 有用 J.P.T 2021-01-06 10:18:37
去年读的来补分,为什么读个译著还要删减排版呢!
0 有用 海纳百川 2020-05-02 17:52:40
下册仔细地品读,比上册多看了许多天,虽然感到删减了不少,但信息量依然很大。人类从地球上万千生灵中奇迹般地脱颖而出,进化出了一颗神奇的大脑。就是这颗软软的核桃状器官,把我们领入了漫长的文明史。历史中,一面天使,我们积极地改变命运,努力让自己生活得好一点,再好一点;一面魔鬼,在利益的驱使下我们变得面目狰狞,招手即是一场腥风血雨。希望大脑的创造物对人类将是一种祝福,而不是诅咒。
0 有用 IkerCasillas 2020-04-08 21:36:29
又来读了
0 有用 一束矛盾。 2020-02-29 21:26:35
@2011-09-06 08: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