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段尘封的历史,这也是一曲悲怆的挽歌,这是一个天才物理学家命运的纪实,这也是我国一代知识分子所经历的风霜刀剑、血泪坎坷的缩影。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的束星北曾是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的启蒙老师,也是堪称世界级的科学大师,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位科学大师却不被大多数中国人所熟悉。该书作者的冷峻、客观、几乎不加任何评判的文字做向导,将束星北档案从我们眼前一一翻过,具有震撼力。
束星北档案的创作者
· · · · · ·
-
刘海军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刘海军,生于1955年,年少热情奔放,及长,趋内敛、寡和。喜翻故纸堆,喜与卓尔不群,特立独行之先贤游。常辟自家阁楼为“世外桃园”。好人所好,好人所弃。苦苦甘甘。二十年前供职青岛一家报社,至今。
目录 · · · · · ·
序言
引言
那一天,是我们的噩梦,没人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有父亲是平静的,好像一切早有所知,他从房间被一个人“请”出来时,手里拿着一本书,后来我才知道,他拿的那本书是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追求与理想
2 东方剑桥
3 天下第一才子
· · · · · · (更多)
引言
那一天,是我们的噩梦,没人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有父亲是平静的,好像一切早有所知,他从房间被一个人“请”出来时,手里拿着一本书,后来我才知道,他拿的那本书是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追求与理想
2 东方剑桥
3 天下第一才子
· · · · · · (更多)
序言
引言
那一天,是我们的噩梦,没人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有父亲是平静的,好像一切早有所知,他从房间被一个人“请”出来时,手里拿着一本书,后来我才知道,他拿的那本书是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追求与理想
2 东方剑桥
3 天下第一才子
4 第三条道路
5 自然科学第一,马列主义哲学第二
6 遭到驱逐
7 改行
8 “别矣,淦昌兄”
9 英雄束星北
10 出山
11 “用生命维护宪法的尊严”
12 “三座大山”
13 月子口没有尊严
14 较坏的队员
15 四顾无门
16 饥馑的日子里
17 “我是一只披着人民外衣的豺狼啊”
18 以专长立功,向人民赎罪
19 “只有依靠组织才有我的出路”
20 还是立场问题
21 孤注一掷
22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23 风暴中的“死老虎”
24 好人束星北
25 “恳请党领导拉我一把”
26 李政道来了
27 “摘帽”
28 “人是不可改变的”
尾声 永远的故事
· · · · · · (收起)
引言
那一天,是我们的噩梦,没人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有父亲是平静的,好像一切早有所知,他从房间被一个人“请”出来时,手里拿着一本书,后来我才知道,他拿的那本书是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追求与理想
2 东方剑桥
3 天下第一才子
4 第三条道路
5 自然科学第一,马列主义哲学第二
6 遭到驱逐
7 改行
8 “别矣,淦昌兄”
9 英雄束星北
10 出山
11 “用生命维护宪法的尊严”
12 “三座大山”
13 月子口没有尊严
14 较坏的队员
15 四顾无门
16 饥馑的日子里
17 “我是一只披着人民外衣的豺狼啊”
18 以专长立功,向人民赎罪
19 “只有依靠组织才有我的出路”
20 还是立场问题
21 孤注一掷
22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23 风暴中的“死老虎”
24 好人束星北
25 “恳请党领导拉我一把”
26 李政道来了
27 “摘帽”
28 “人是不可改变的”
尾声 永远的故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山东大学对束星北的无数斗争会上,王景明从没有违心揭发批判过自己的恩师,更不要说造谣生事了。即使面对威逼、恐吓也是如此。在关键时刻,甚至不惜自毁其身也要站到老师的一边。“文革”初期,他被以莫须有的叛国投敌的罪名判处死刑(后改判无期徒刑),在狱中度过了近二十年。有人问他被束星北牵连到如此程度而作如何感想时,他仍不悔悟。他警告那些在运动中整他和束星北的人:你们是错误的,你们才是真正的反革命。历史早晚会证明这一点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2页 -
束先生是1952年下半年来山东大学的,他刚到学校,就发生了一件事,让我们彻底认识了这个早闻其名,而未见其人的“束大炮”(束大炮是束先生在浙江大学时,同事赠给他的外号)。这年年底,在学校大众礼堂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学术报告会,主讲人是中国最著名的热力学家王竹溪先生。 王竹溪三十年代初就在清华研究院跟周培源研究湍流理论,以后留学英国,从师于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福勒,福勒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狄拉克的老师,王竹溪在跟从福勒研究统计物理时,与狄拉克来往密切,成为好友。王竹溪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便被西南联大聘为正教授,那一年,他才27岁。院系调整后,王竹溪成为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理论物理教研室主任。以后中国科学院设立学部(1955年),王竹溪当选为数理化学部(后为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 当时,教育部要求南北重点大学相互交流学习,王竹溪作为北方的代表专程到了上海、南京等地的大学作了讲学和交流,返程途中,被华岗专门请了来。那天,大众礼堂座无虚席。物理系、数学系的教师、教授们大都到场了,华岗校长和一些校领导也来了。这样的场合,我属“小字辈”,因而在最后一排捡了个座坐下来。在我印象里,王先生的学术报告内容广泛,涉及卡诺热机运行,平衡状态下的压缩气体,热的气体运动等,也不时穿插一些国际上有关热力学最新动态和争论。他一边讲着一边随手在黑板上写出一些流畅漂亮的公式或重要的概念。我那时现代物理的底子较薄,量子力学也好,热力学也好,虽也知道个一星半点,但大都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学习,对王竹溪那些排炮般公式概念也只能是囫囵吞枣。我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将笔记做好,留待以后慢慢消化。学术报告大约进行了将近五十分钟时,坐在前排的会议主持问:用不用休息一会儿。兴意昂然王先生说不用。他正准备继续讲下去的时候,一个身穿蓝色长袍高大魁梧的先生走向讲台,他也不做任何解释或开场白,在人们疑惑的目光里,他将双手撑在讲台上说:我有必...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束星北档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束星北档案"的人也喜欢 · · · · · ·
束星北档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4 条 )
> 更多书评 24篇
论坛 · · · · · ·
束的家乡江苏扬州《头桥镇志》中关于他的描述 | 来自沉默是金 | 2025-02-26 23:05:35 | |
东星北档案 | 来自星睿 | 1 回应 | 2024-08-06 11:49:30 |
被夸大了 | 来自CS | 21 回应 | 2016-12-18 22:14:42 |
有一些相片,大家感兴趣可以看一看! | 来自北海高密 | 1 回应 | 2010-05-16 11:18:47 |
一个高贵的头是这样被压低下的 | 来自cc | 5 回应 | 2009-03-20 10:30:39 |
> 浏览更多话题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天涯荐书贴整理版(1) (花菜。)
- 浙江大学新生推荐书 (Oscar)
- 时代的一粒粒沙 (向西)
- 豆瓣五星图书【传记】 (爱玛·包法利)
- 同信仰的矛盾 (Reed)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束星北档案的评论:
feed: rss 2.0
9 有用 慕月 2020-04-24 00:21:47
本以为对这类书里记录的劫难已经免疫,结果昨夜连夜看完,一直都没怎么回过神。此书多数引用历史档案和采访者的原话,作者自己叙述的很少。看似不怎么成体系,但也正因此,前后对比束星北(之前完全不知此人是谁,甚至刚开始都没意识到是个人名,还以为是个科幻作品…)自己的言行,现实的残酷与荒谬,远超想象……
3 有用 Bonbon 2010-02-12 04:45:29
一段悲怆的历史
6 有用 Vindicated 2008-10-24 20:59:00
douban评论中有说本书存在严重浮夸,不知真相如何;正如封底最后一句话:《束星北档案》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匆匆踏过去的也许只是冰山一角,一部被我们认为早已泛滥了的“历史大叔”,其实,还没有真正打开……
7 有用 sequoia 2012-10-10 16:58:47
一代科学家的典型。束星北的一生可以代表科学的人格化形象在中国的遭遇。摘录轶事一则如下:1953年11月,山东大学选区选举人民代表,发现一张中英文选票选举Ingrid bergman为代表。山大认为此为有意图的反革命破坏行为,经深入调查,认定是束星北写了这张选票。
9 有用 顾惜朝一不小心 2009-11-10 16:39:22
天才需要怎样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