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1833年-1843年
译者: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出版年: 2001-9-1
页数: 1142
定价: 6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
ISBN: 9787010018669
内容简介 · · · · · ·
前言
第一部分 博士论文和政论文章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献词
序言
目录
第一部分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一般差别
一、论文的对象
二、对德谟克利特的物理学和伊壁鸠鲁的物理学的关系的推断
三、把德谟克利特的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等同起来所产生的困难
第二部分 论德谟克利特的物理学和伊壁鸠鲁的物理学的具体差别
第一章 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
第二章 原子的质
第三章 不可分的本原和不可分的元素
第四章 时间
第五章 天象
[附注]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附录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一文新序言(片断)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第六届莱茵省议会辩论(第一篇论文)
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和公布省等级会议辩论情况的辩论
集权问题
从问题本身和1842年5月17日星期二《莱茵报》
第137号附...
前言
第一部分 博士论文和政论文章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献词
序言
目录
第一部分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一般差别
一、论文的对象
二、对德谟克利特的物理学和伊壁鸠鲁的物理学的关系的推断
三、把德谟克利特的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等同起来所产生的困难
第二部分 论德谟克利特的物理学和伊壁鸠鲁的物理学的具体差别
第一章 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
第二章 原子的质
第三章 不可分的本原和不可分的元素
第四章 时间
第五章 天象
[附注]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附录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一文新序言(片断)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第六届莱茵省议会辩论(第一篇论文)
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和公布省等级会议辩论情况的辩论
集权问题
从问题本身和1842年5月17日星期二《莱茵报》
第137号附刊谈起
《科隆日报》第179号的社论
历史法学派的哲学宣言
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三篇论文)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
《莱茵报》编辑部就有关共产主义的论争所作的说明
再谈谈奥·弗·格鲁培博士的小册子《布鲁诺·鲍威尔和大学的教学自由》1842年柏林版
《莱茵报》编辑部为《评汉诺威自由主义反对派的失误》一文所加的按语
区乡制度改革和《科隆日报》
……
第二部分 中学试卷和文学习作
附录
插图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博士论文和政论文章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献词
序言
目录
第一部分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一般差别
一、论文的对象
二、对德谟克利特的物理学和伊壁鸠鲁的物理学的关系的推断
三、把德谟克利特的然哲学和伊壁鸠鲁 的自然哲学等同起来所产生的困难
第二部分 论德谟克利特的物理学和伊壁鸠鲁的物理学的具体差别
第一章 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
第二章 原子的质
第三章 不可分的本原和不可分的元素
第四章 时间
第五章 天象
[附注]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附录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一文新序言(片断)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第六届莱茵省议会辩论(第一篇论文)
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和公布省等级会议辩论情况的辩论
集权问题
从问题本身和1842年5月17日星期二《莱茵报》
第137号附刊谈起
《科隆日报》第179号的社论
历史法学派的哲学宣言
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三篇论文)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
《莱茵报》编辑部就有关共产主义的论争所作的说明
再谈谈奥·弗·格鲁培博士的小册子《布鲁诺·鲍威尔和大学的教学自由》1842年柏林版
《莱茵报》编辑部为《评汉诺威自由主义反对派的失误》一文所加的按语
区乡制度改革和《科隆日报》
……
第二部分 中学试卷和文学习作
附录
插图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花中之王 幻想叙事诗 1 “喂,阳光下的小人儿呀, 你可想当花中之王? 如果你有此抱负, 就用你的鲜血把我们染得通红!” 2 “花儿们鲜亮,花儿们苍白, 已将我的血液喝光。 把我的王国给我吧, 让我在花萼中,在花萼中沉醉。” 3 “小小的人儿啊,你的血这样鲜红, 也让我们看看你那颗深藏的心, 既然你想当花中之王, 就该让心儿在阳光中闪亮!” 4 “我的心呀,它在怦怦跳动, 它使我双眼炯炯有神, 我可绝不能把心儿给你们, 那会使我的眼光变得昏沉。” 5 “小小的人儿啊,我们大家 一起跳进你的胸膛, 让你的心在阳光下闪光吧, 该由你来当我们众花之王!” 6 小人儿在颤抖,小人儿在思量, 一把撕开自己血红的胸膛, “你们瞧啊,你们已把心送给了我, 你们还得给我王冠和权杖!” 7 “阳光下的小人儿啊, 你不配当众花之王, 因为你不能使殷红的鲜血永远流淌, 而我们要那颗深藏的心马上发光。” 8 小人儿抠下双眼, 开始用手在地上挖掘; 他挖出一个幽深的墓穴, 静静地躺到里面把自己埋葬。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部分 中学试卷和文学习作 -
“书报检查就是官方的批评。书报检查的标准就是批评的标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丛书信息
喜欢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的人也喜欢 · · · · ·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 更多书评 11篇
-
“书报检查就是官方的批评。书报检查的标准就是批评的标准。” 一、点出新书报检查令法律责任的模糊 1.到底是法律还是公务员体系为此负责? 反对将责任推给公务员 “也许为了造成一种改善的假象而不从本质上去改善事物,才需要把制度本身的客观缺点归咎于个人吧?虚伪自由主义的手法通常总是这样的:在被迫让步时,它就牺牲人这个工具,而保全事物本身,即制度。这样就会转移从表面看问题的公众的注意力” 2.1819年法令和和1841...
2020-10-10 15:19:06
“书报检查就是官方的批评。书报检查的标准就是批评的标准。” 引自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一、点出新书报检查令法律责任的模糊
1.到底是法律还是公务员体系为此负责?
反对将责任推给公务员
“也许为了造成一种改善的假象而不从本质上去改善事物,才需要把制度本身的客观缺点归咎于个人吧?虚伪自由主义的手法通常总是这样的:在被迫让步时,它就牺牲人这个工具,而保全事物本身,即制度。这样就会转移从表面看问题的公众的注意力”
2.1819年法令和和1841年法令的差别
“当时期望颁布的是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法律,现在期望颁布的是关于书报检查的法律……书报检查令是可能要颁布的书报检查法的精神的预示”
二、针对书报检查规定的“不得阻挠人们对真理作严肃和谦逊的探讨”
“这两个规定要求探讨主义的不是内容,而毋宁说是内容以外的某种东西。”这只是在将注意力转移到第三者身上,而忽视了真理本身
1.真理
“真理像光一样,它很难谦逊……如果謙逊是探讨的特征,那么,这与其说是害怕谬误的标志,不如说是害怕真理的标志。……它就是规定在探讨时要对得出结论感到恐惧,它是一种对付真理的预防剂”
“其次,真理是普遍的,它不属于我一个人,而为大家所有;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性的形式。‘风格如其人’……法律允许我写作,但是不允许我用自己的风格去写……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精神的实质始终就是真理本身。”
“对真理是否于脆就应该这样去理解,凡是政府的命令都是真理,而探讨只不过是一种既多余又麻烦的、可是由于礼节关系又不能完全取消的第三者?……因为探讨一开始就被认为是一种同真理对立的东西,因此,它就要在可疑的官方侍从一一严肃和谦逊的伴随下出现。政府的理智是国家的唯一理性;诚然,在一定的时势下,这种理智也必须向另一种理智及其空谈作某些让步,但是到那时,后一种理智就应当意识到:别人已向它让了步,而它本来是无权的,因此,它应当表现得谦逊而又恭顺,严肃而又乏味。”
2.严肃和谦逊
“谦逊。歌德说过,只有怯懦者才是谦逊的,你们想把精神变成这样的怯儒者吗? 也许,这种谦逊应该是席勒所说的那种天才的谦逊?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们就先要把自己的全体公民、特别是你们所有的书报检査官都变成天オ。……天才的谦逊是要忘掉谦逊和不谦逊,使事物本身突现出来。精神的谦逊总的来说就是理性,就是按照事物的本质特征去对待各种事物的那种普遍的思想自由。”
“严肃和谦逊!这是多么不固定的、相对的概念啊!严肃在哪里结束,诙谐又从哪里开始呢?謙逊在哪里结束,不谦逊又从哪里开始呢? 我们的命运不得不由书报检査官的脾气来决定。给书报检査官指定种脾气和给作者指定一种风格一样,都是错误的。”
三、新旧检查令之间的矛盾
1.法令有效时间的矛盾
2.对讨论范围规定的矛盾
3.对于宗教态度的矛盾
4.新令的正统精神和旧令的理性主义的矛盾
四、新检查令的“让步”:批评国家管理机关和法律的作品,只要“措辞合乎礼貌,倾向善良”就可以发表。新令数次强调作者倾向不能是“敌对的和恶意的”,书报检察官要特别注意作品带有“有害的倾向”就不准印行。
“这样一来,作者就成了最可怕的恐怖主义的牺性品,遭到了涉嫌的制裁。追究倾向的法律,即没有规定客观标准的法律,是恐怖主义的法律;在罗伯斯比尔执政时期,国家在危急情况下所制定的就是这样的法律,在罗马皇帝们在位时期,国家在腐败不堪的情况下所制定的也是这样的法律。凡是不以当事人的行为本身而以他的思想作为主要标准的法律,无非是对非法行为的实际认可。……追究思想的法律不是国家为它的公民颁布的法律,而是一个党派用来对付另一个党派的法律。追究倾向的法律取消了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这是制造分裂的法律,不是促进统一的法律,而一切制造分裂的法律都是反动的;这不是法律,而是特权。……即使公民起来反对国家机构,反对政府,道德的国家还是认为他们具有国家的思想。可是,在某个机关自诩为国家理性和国家道德的举世无双的独占者的社会中,在同人民根本对立因而认为自己那一套反国家的思就是普遍而标准的思想的政府中,当政集团的齷龊的良心却臆造了一套追究倾向的法律,报复的法律,来惩罚思想,其实它不过是政府官员的思想。追究思想的法律是以无思想和不道德而追求实利的国家观为基础的。”
五、编辑与书报检察官的任命问题
1.新法令要求对于编辑的选任由国家批准而非作者本人的意愿
“在新的书报检査令中则出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深奥,可以说出现了一种精神的浪漫主义。旧的书报检査法令要求外在的、实际的、因而也是由法律规定的保证金,只要有了这种保证金做保,就是不受欢迎的编辑也能得到任用;检查令则剥夺了报刊出版者本人的全部意志。根据检查令的规定,政府的先见之明、当局的异常谨慎和洞察能力,都应当同内在的、主观的、不由外界决定的品质有关。可是,如果浪漫主义的不确定性、敏感的内心世界和主观的激昂情绪都变成了下面这种纯外在的现象,即外在的偶然性已不再表现为它那种实际的确定性和局限性,而表现为某种奇妙的灵光、表现为某种虚构的深奥和壮观,那么,检查令也未必
能逃脱这种浪漫主义的命运。
报刊(整个新闻业都属于这一范围)的编辑应当由完全正派可靠的人担任。检查令首先指出“学术才能”是这种完全正派可靠的品格的保证。至于书报检查官究竟能不能具有对各种各样学术才能作出判断的学术才能,检查令对这一点没有提出丝毫怀疑。既然在普鲁士有这么一批政府所熟悉的万能天オ(每个城市里至少有一个书报检査官),那么,这批博学多オ的人物为什么不以作者的身分出现呢?要是这些因人数众多、更因博学多才而显得声势浩大的官员们一旦崛起,用自己的声势去压倒那些仅仅用某一种体裁写作、而且连用这种体裁写作的才能也未经官方验证的可怜作者们,那么,这就会比用书报检査更快地消灭报刊中的一切混乱现象。这些老谋深算的、像罗马的鹅一样只要嘎嘎叫几声就可以挽救卡皮托利诺山的人们,为什么一声也不响呢?这些人实在太克制了。他们在学术界无声无臭,但是政府了解他们。”
2.新法令要求书报检察官要由“思想可靠和能力合格的人”以及能够区分内容与倾向是否值得怀疑的人担任
“我再说一遍:所有的客观标准都已消失了。从作者方面来说,倾向是向他们要求的和给他们规定的最后内容。倾向作为一种无定形的意见,在这里表现为客体;倾向作为一种主体,作为关于意见的意见,则被归结为
书报检査官的得体的处事方式,而且是他们的唯一的规定。
可是,如果书报检查官的专横(承认独断意见的权利就是承认专横的权利)是被巧妙地伪装成客观规定的逻辑结论,那么检査令则完全有意识地表现了无条件享有信任的总督府的专横,而这种对总督的信任就是报刊的最后保证。由此可见,书报检查的一般本质是建立在警察国家对它的官员抱有的那种虚幻而高做的观念之上的。公众的智慧和良好愿望被认为甚至连最简单的事情也办不成,而官员们则被认为是无所不能的。……
假如书报检査受普通法庭的支配(诚然,这在还没有客观的书报检査法以前是不可能的),那么它就只可能有暂时忠诚的性质。可是, 最恶劣的手段却莫过于把书报检査又交给书报检査机关去评判,例如,把它又交给某
一个总督或最高书报检査委员会去评判。”
“整治书报检查制度的真正而根本的办法,就是废除书报检查制度,因为这种制度本身是恶劣的,可是各种制度却比人更有力量。我们的意见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不过无论如何,新的检查令终究会使普鲁士的作者要么获得更多的现实的自由,要么获得更多的观念的自由,也就是获得更多的意识。
当你能够想你愿意想的东西,并且能够把你所想的东西说出来的时候,这是非常幸福的时候”
《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和公布省等级会议辩论情况的辩论》
一、对普鲁士《国家报》的不满
1.以统计粉饰太平
2.《国家报》认为普鲁士国家管理机构不具有政治精神;认为只要报刊有能力就有权对等级会议的辩论情况进行讨论
二、议会上对新闻出版自由的讨论
反对新闻自由的人稍占优势
1.诸侯等级的辩论人:德国精神高尚而真实恶发展是由于新闻出版限制造成的
2.骑士等级的辩论人:
(1)把个人特权、与人民和政府对立的个人自由妄称为普遍权利,自由仅仅是某些等级和人物的个人特性,普遍理性和普遍自由是有害的思想
“难道在实行书报检查制度的国度里就没有新闻出版自由吗?新闻出版就是人类自由的实现。因此,哪里有新闻出版,哪里也就有新闻出版自由。
的确,在实行书报检査制度的国度里,国家没有新闻出版自由, 但是,有一个国家机关却享有新闻出版自由,那就是政府。且不说政府的公文享有充分的新闻出版自由,难道书报检査官不是每天都在实践(即使不是直接
地,也是间接地)绝对的新闻出版自由吗?
……
没有一个人反对自由,如果有的话,最多也只是反对别人的自由。可见,各种自由向来就是存在的,不过有时表
现为特殊的特权,有时表现为普遍的权利而已。
这个问题仅仅在现在才获得了首尾一贯的含义。问题不在于新闻出版自由是否应当存在,因为新闻出版自由向来是存在的。问题在于新闻出版自由是个别人物的特权呢,还是人类精神的特权。问题在于一方面的
有权是否应当成为另一方面的无权。问题在于“精神的自由”是否比“反对精神的自由”享有更多的权利。
如果作为“普遍自由”的实现的“自由的新闻出版”和“新闻出版自由”应当被屏弃的话,那么,作为特殊自由的实现的书报检查制度和受检查的书报就更应当被屏弃了;因为如果类是坏的,种还能是好吗?”
“书报检查制度没有消灭斗争,它使斗争片面化,把公开的斗争变为秘密的斗争,把原则的斗争变为无力量的原则与无原则的力量之间的斗争,以新闻出版自由的本质本身为基础的真正的书报检查是批评。它是新闻出版自由本身所产生的一种审判。书报检査制度是为政府所垄断的批评。但是,当批评不是公开的而是秘密的,不是理论上的而是实践上的时候,当它不是超越党派而是本身变成一个党派的时候,当它不是带着理智的利刃而是带着任性的钝剪出现的时候,当它只想进行批评而不想受到批评的时候,当它由于自己的实现而否定了自己的时候,最后,当它如此缺乏批判能力,以致错误地把个人当作普遍智慧的化身,把权力的要求当作理性的要求,把墨渍当作太阳上的黑子,把书报检查官涂改时画的叉叉杠杠当作数学作图, 而把耍弄拳脚当作强有力的论据的时候,一在这种情况下,难道批评不是已失掉它的合乎理性的性质了吗?”
(2)认为书报检查制度和新闻出版法都是不完善的,实行书报检查是两权相害取其轻
“新闻出版法是真正的法律,因为它是自由的肯定存在。它认为自由是新闻出版的正常状态,新闻出版是自由的存在;因此,新闻出版法只是同那些作为例外情况的新闻出版界的违法行为发生冲突,这种例外情况违反它本身的常规,因而也就取消了自己。……现实的预防性法律是不存在的,法律只是作为命令才起预防作用”
“因此,书报检查法不是法律,而是警察手段,并且还是拙劣的警察手段,因为它所希望的它达不到,而它达到的又不是它所希望的。
书报检查法想预防自由这种不合心意的东西,结果适得其反。在实行书报检查制度的国家里,任何一篇被禁止的,即未经检查而刊印的著作都是一个事件。它被看作殉道者,而殉道者不可能没有灵光和信徒。它被看作一种例外。自由永远不会不被人所珍视,而普遍的不自由的例外就更加可贵了。一切秘密都具有诱惑力。在社会舆论对自身来说是一种秘密的地方,形式上冲破秘密境界的每一篇作品对于社会舆论从一开始就具有诱惑力。书报检査制度使每一篇被禁作品,无论好坏,都成了不同寻常的作品,而新闻出版自由却使一切作品失去了这种特殊的外表。
如果书报检查制度是政治的,它就要预防任性;可它却把任性提升为法律。它不可能预防任何一种比自身还严重的危险”
“书报检查法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它要惩罚的不是违法行为,而是意见;因为它无非是一个以条文形式出现的书报检查官而已;因为任何国家都不敢把它利用书报检查官这一工具实际上所能干出的事情在一般的法律
规定中表述出来。因此,书报检查制度的执行不是交给法庭,而是交给警察机关。”
“由于人民不得不把具有自由思想的作品看作违法的,因而他们就习惯于把违法的东西当作自由的东西,把自由当作非法,而把合法的东西当作不自由的东西。书报检査制度就这样扼杀着国家精神。”
“这些人怀疑整个人类,却把个别人物尊为圣者。他们描绘出人类本性的可怕形象,同时却要求我们拜倒在个别特权人物的神圣形象面前。我们知道个人是弱小的,但是同时我们也知道整体是强大的。”
回应 2020-10-10 15:19:06 -
书报检查官也可以允许人们坦率地讨论 · 国 · 内 · 事 · 务。要正确地确定这个问题的界限无疑是困难的。但是不应当因此而畏缩不前,不敢努力贯彻 · 法 · 律的 · 真 · 正 · 旨 · 意,也不应当因此而变得 · 谨 · 小 · 慎 · 微,这 · 种 · 谨 · 小 · 慎 · 微 · 的 · 态 · 度 · 经 · 常成为 · 曲解 · 政 · 府 · 旨 · 意 · 的 · 原 · 因。” 评:现在的状况如同两百年前,要求机关单位不要随意发表任...
2020-05-25 20:11:12 1人喜欢
-
吴任桐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不受后有。)
这卷是马克思25岁之前的文字。该诗梦想做花之王,并道出对花民们的心理和王的处境的洞察。悲剧收场…… 花中之王 幻想叙事诗 1 “喂,阳光下的小人儿呀, 你可想当花中之王? 如果你有此抱负, 就用你的鲜血把我们染得通红!” 2 “花儿们鲜亮,花儿们苍白, 已将我的血液喝光。 把我的王国给我吧, 让我在花萼中,在花萼中沉醉。” 3 “小小的人儿啊,你的血这样鲜红, 也让我们看看你那颗深藏的心, 既然你想当花中之王, 就...2020-05-18 12:06:23 1人喜欢
这卷是马克思25岁之前的文字。该诗梦想做花之王,并道出对花民们的心理和王的处境的洞察。悲剧收场……
花中之王 幻想叙事诗 1 “喂,阳光下的小人儿呀, 你可想当花中之王? 如果你有此抱负, 就用你的鲜血把我们染得通红!” 2 “花儿们鲜亮,花儿们苍白, 已将我的血液喝光。 把我的王国给我吧, 让我在花萼中,在花萼中沉醉。” 3 “小小的人儿啊,你的血这样鲜红, 也让我们看看你那颗深藏的心, 既然你想当花中之王, 就该让心儿在阳光中闪亮!” 4 “我的心呀,它在怦怦跳动, 它使我双眼炯炯有神, 我可绝不能把心儿给你们, 那会使我的眼光变得昏沉。” 5 “小小的人儿啊,我们大家 一起跳进你的胸膛, 让你的心在阳光下闪光吧, 该由你来当我们众花之王!” 6 小人儿在颤抖,小人儿在思量, 一把撕开自己血红的胸膛, “你们瞧啊,你们已把心送给了我, 你们还得给我王冠和权杖!” 7 “阳光下的小人儿啊, 你不配当众花之王, 因为你不能使殷红的鲜血永远流淌, 而我们要那颗深藏的心马上发光。” 8 小人儿抠下双眼, 开始用手在地上挖掘; 他挖出一个幽深的墓穴, 静静地躺到里面把自己埋葬。 引自 第二部分 中学试卷和文学习作 回应 2020-05-18 12:06:23 -
当一种弊端已人尽皆知的时候,官员就把大部分过错推给私人,认为这些人的过错是自己造成的,而另一方面,他既不允许对官僚一手创造出来的管理原则和制度的完善性表示怀疑,又不肯放弃这些原则和制度中的任何一项。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深知自己具有勤劳、节俭的精神,深知自己正在同自然界和社会关系进行艰苦斗争的私人,便反过来要求独揽创造国家生活的大权的官员消除他们的贫困状况,而且,既然官员宣称自己能改善一切状况,私...
2022-04-29 11:30:26
-
( ・_ゝ・) (我咩都无,又穷又样衰)
渎神的并不是那抛弃众人所崇拜的众神的人,而是把众人的意见强加于众神的人。普罗米修斯的自白“总而言之,我痛恨所有的神” "我绝不愿意像你那样感受役使,来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你好好听着,我永不愿意!是的,宁可被缚在崖石上,也不为父亲宙斯效忠,充当他的信使" 普罗米修斯是哲学历史上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2018-06-21 17:26:39
-
当一种弊端已人尽皆知的时候,官员就把大部分过错推给私人,认为这些人的过错是自己造成的,而另一方面,他既不允许对官僚一手创造出来的管理原则和制度的完善性表示怀疑,又不肯放弃这些原则和制度中的任何一项。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深知自己具有勤劳、节俭的精神,深知自己正在同自然界和社会关系进行艰苦斗争的私人,便反过来要求独揽创造国家生活的大权的官员消除他们的贫困状况,而且,既然官员宣称自己能改善一切状况,私...
2022-04-29 11:30:26
-
其次,我的答复是不署名的。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确信不署名是由新闻业的实质所决定的,因为不署名可以使报纸由许多个人意见的集合点转变为表达一种思想的喉舌。正如身体可以使一个人同另一个人截然区分开来,作者的名字也可以使一篇文章同另一篇文章区分开来,而这样一来,他的名字也就彻底勾销了那篇文章所赋有的仅仅作为构成整体的一部分的使命。最后,不署名不仅可以使作者自己,而且可以使读者更加公正、更加自由,因...
2022-04-28 17:21:41
论坛 · · · · · ·
有没有全集的导读性作品啊? | 来自等人来抬你? | 3 回应 | 2021-05-05 20:00:17 |
马恩全集批判和揭露了共济会,并提出了针对策略 | 来自拒绝沦为中美国 | 2015-11-16 05:21:56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百晓生必读 (拼客弗洛伊德)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小童看天下提及的书单 (吉吉范特西)
- Karl Marx (文喑)
- 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征引书目(上) (金声)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谬谌 2020-12-30 12:58:55
179号社论与林木盗窃法。印象最深的却是青年马克思辛辣精妙的“玩梗”戏讽,堪称那个时代最佳的“公众号写手”了吧。
3 有用 暗夜的星辰 2014-08-16 13:35:25
“当你能够想你愿意想的东西,并且能够把你所想的东西说出来的时候,这是非常幸福的时候。 ”
14 有用 Llewsniav 2015-01-31 18:02:35
马克思屹于一群先哲的争吵前,不小心剖析了人性。
1 有用 优娜酱 2020-10-17 18:35:00
内容体系庞杂,读不下去是怎么回事
4 有用 旷翰宝 2013-05-06 17:37:32
选择性地读了几篇与法学有关的文章,发现马克思的原著还是比较难读的。读后发现现在中国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很多方面歪曲了作者本意,比如新闻出版自由方面。最后真的很好奇那些教马哲的老师有读过所有的全集么?
0 有用 奈寒 2022-03-10 23:53:05
翻了前半部分,真正的马恩就是如此。
0 有用 Chasel 2021-11-21 11:10:31
后面的诗歌没有读 全集的一小步 👴🏻的一大步
0 有用 Noisam 2021-11-01 08:46:30
原子式主体
0 有用 为新世界 2021-10-28 22:48:08
评普鲁士书报检猹令一章写的一气呵成,酣畅淋漓,读罢热血沸腾,可以看出Marx是多么痛恨书报检猹制,“精神这璀璨的花海你们却只允许它结出一种果实;审查官是这世上最自负的人;(大意)”他的意见是:“整治书报检猹制的真正而根本的办法,就是废除书报检猹制。”有些学者竟然以这时候的Marx还不是Marxist来否认Marx的这种诉求,我只能说对对对。
0 有用 leansing 2021-08-19 01:39:37
五十卷,二十年时间,终于看完了,比勘相关文献资料是一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