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德勒兹却没看斯宾诺莎和德勒兹的斯宾诺莎真是个大失误。除了差异方向的德勒兹,内在性的方向是理解德勒兹的另一关键向度,缺少了哪一种对德勒兹的理解都是极大的损失。作者以内在性来梳理德勒兹,在这一角度下一锅炖了斯宾诺莎、黑格尔、语言哲学诸人、拉康等等,还蛮精彩,并把内在性的德勒兹和D&R的德勒兹区分开来,或认为有两种平面,一种以斯宾诺莎为源将一切化为unthought、unground的唯一内在性平面,另一种是不断层化、凝缩的沉积层平面。那么如何沟通这两种充满张力的平面呢?“We are always on two planes at once-or rather,in the Fold where the two meet.”说到底或许正是保持这种张力才最为重要。
7 有用 面包漏水 2020-11-10 12:24:02
之前看德勒兹却没看斯宾诺莎和德勒兹的斯宾诺莎真是个大失误。除了差异方向的德勒兹,内在性的方向是理解德勒兹的另一关键向度,缺少了哪一种对德勒兹的理解都是极大的损失。作者以内在性来梳理德勒兹,在这一角度下一锅炖了斯宾诺莎、黑格尔、语言哲学诸人、拉康等等,还蛮精彩,并把内在性的德勒兹和D&R的德勒兹区分开来,或认为有两种平面,一种以斯宾诺莎为源将一切化为unthought、unground的唯一内在性平面,另一种是不断层化、凝缩的沉积层平面。那么如何沟通这两种充满张力的平面呢?“We are always on two planes at once-or rather,in the Fold where the two meet.”说到底或许正是保持这种张力才最为重要。
1 有用 theworldsnight 2022-04-12 17:17:52
其实只是翻看了一下各节小标题和某些感兴趣的段落…姜宇辉老师的讲座里推荐了这本书,确实是专注于德勒兹的内在性概念并从本体论、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几个大方向上分别阐述了德勒兹内在性哲学的体现,有些讨论很有意思:德勒兹的平面概念应该分为内在性/组织性平面,二者分别对应于地图学与生成论两个不同的项目;早期德勒兹提出的先验唯心论如何在于加塔利合作之后得到真正实现。整体是对于德勒兹不同文本相当细致的分析解读,包括《千高原》里面的层化过程,《反俄》的三次无意识综合,《斯宾诺莎与表达问题》里的样态情动问题,这些重要且繁难的文本通过作者的梳理都变得晓畅了很多。但问题在于不够“精彩”,如果对这些文本已经相当熟悉并且读过其他二手解释就会觉得老生常谈。
1 有用 Schliere 2022-03-19 22:03:47
2、3、4章很有帮助
0 有用 Énora 2022-06-12 00:57:19
Runs through Deleuze’s work as a whole——a thread best summarized in the concept of “immanence”.
0 有用 非行少女神乃襞 2020-08-04 12:33:56
以内在性为线索梳理了德勒兹的思想,还是不错的
0 有用 拉斐尔的小迷妹 2024-04-25 00:24:11 重庆
目前为止读的最清晰的一本,遗憾是内容未能涉及德勒兹关于莱布尼茨和两卷本电影的研究
0 有用 chair 2024-04-26 12:33:10 北京
“We are always on two planes at once – or rather, in the Fold where the two meet.” (p.194)
0 有用 酸 2024-12-12 15:57:40 湖北
终于可以欣赏一点斯宾诺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