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外国人的中国纪事(二) (維舟)
- 远行 (大徐)
- 云游 (铅屑)
- ..... (lqj5166)
- 旅途 Travel (Amber)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7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要走就要够狠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璟婆 2008-04-08 08:38:53
我始终未能有如此的勇气,可曾经,在读这本书的当下,我以为我一直都有。
0 有用 ……啐!!! 2016-07-05 17:48:06
台湾那个刘墉女儿翻译同学作品,既然涉及中亚,内容对我而言就足够有趣~~
0 有用 МэрöЯаñг 2011-08-05 08:10:22
对自己狠一点,太帅了!!!
0 有用 小礼歌 2011-06-03 16:41:37
2011 读后:芭兰的文笔是我相当喜欢的类型。干净利落,没有丝毫多余的粘稠。薄薄一本小书像小学生的练习册,让读者在大段留白里尽情畅想。这样可能有助于消解作为陌生旅客/写作者对当地观察的距离、幻想和不适—— 可能一半功劳会归于译者刘轩。 2002年在兰州买了本《我独自走过中国》,随后成为某种情感元素附着在这段回忆里。芭兰的行走气质跟各地的背景契合的好极了。想到那也是用胶片的年代,在我看来有更多的情... 2011 读后:芭兰的文笔是我相当喜欢的类型。干净利落,没有丝毫多余的粘稠。薄薄一本小书像小学生的练习册,让读者在大段留白里尽情畅想。这样可能有助于消解作为陌生旅客/写作者对当地观察的距离、幻想和不适—— 可能一半功劳会归于译者刘轩。 2002年在兰州买了本《我独自走过中国》,随后成为某种情感元素附着在这段回忆里。芭兰的行走气质跟各地的背景契合的好极了。想到那也是用胶片的年代,在我看来有更多的情感。 2024.3.2 读后:若无必要 勿增实体。芭兰的写作遵循了奥卡姆剃刀原则,没有废话,没有额外的感伤和评判,在其余几本厚实的(中文)中亚主题书籍面前,唯独它具备遐想的美感 (展开)
1 有用 加勒比鲸鱼 2011-05-31 22:29:19
当初是因为名字吸引我的。不出所料,还是会有动情,但是这种处理方式非常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