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一卷) 短评

热门 最新
  • 4 城市笔记人 2008-10-19 06:30:23

    classic/此类日常史,其实对建筑史当颇有启迪。多数建筑不是为了伟大事件建造的,多是某种日常的流程和套路中来了去了。但如Braudel所言,大时段地看,这种来了去了,还是受到诸多物质条件的影响的。单单气候变暖,就改变了某些人的迁徙和定居的地点,生计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长城的战事还不是在粮草的危机时,十年南,十年北。建筑的材料也是如此。英国人当年把自己上好的木头都拿去做了船,房子的木料就只能进口,跨度都受到了限制。。。。这些变化,还真就是Braudel一班人最拿手的东西。

  • 6 魏玛注销局地勤 2010-10-27 11:49:10

    这本书尝试着用新的角度来阐述历史发展中各种因素的印象,这固然是好事,也是一种突破。只是我看这本书的过程中,觉得作者只是在堆砌数据而已,真正论述的并不多。就如第一章而言,看了半天,我只觉得是一份世界人口古今情况调查报告,看的昏昏欲睡。也许是我功力太浅,看不透作者的真正含义,只是这样过分强调因素而不论述因素何以推动历史,又有谁会说你是在说历史?

  • 5 江声走 2015-08-14 17:30:52

    第一卷的好处是无论从哪一章开始读都没关系...但看完全书后又可以发现一条作者用来解释何以资本主义会发生在西方的隐蔽的线索。

  • 4 小车 2014-10-22 10:56:41

    太好看了,衣食住行的宏伟画卷。布罗代尔的细节考证(特别是非欧洲部分)漏洞百出,但是宏观视角太了不起了。PS:扬子江是“海洋之子”、因为长安街宽阔壮丽,所以用“住在长安”指代住在北京,可以哈哈哈一下 :)

  • 0 短章 2011-10-27 19:42:39

    从外表看这其实是一本故事书,所以很精彩很享受;但是它之所以不仅仅是一本故事书,而同时是一本杰出的历史著作,原因大概在于布罗代尔在各种故事结尾进行评论时的深刻洞察力。

  • 1 大学南路凉拌菜 2019-07-13 17:55:39

    书名就很准确,总体地清算了一遍我们常常讨论但从不注明史料出处的资本主义问题,如果不这么详细,肯定会有另一个角度的关于不扎实的质疑(就像对众多动辄“理论”的论调一样)。另一方面,在读的同时非常深刻地给读者用这种文字仪式留下了关于资本主义背景和基础的印象——当然,我也承认如果没有具体需求,后两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去读了

  • 1 苏格拉力 2014-03-08 12:15:13

    据说人在吃肉的时候,连同动物的恐惧愤怒一起吞下,肾上腺素让人变得aggressive。。。所以说,人类饮食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变迁应该是一个有趣的主题。

  • 0 庄蝶庵 2013-05-12 15:58:12

    体系庞大,细致入微,这种考证功夫,却非数十年坐冷板凳不得。

  • 1 离香 2017-10-11 17:20:14

    我一直期待我们这一代能出现一个学者,写一部《公元十世纪至十三世纪的中华物质文明,经济及商业》

  • 0 Rhizome 2005-07-17 17:40:37

    居然看到这样的句子:单调的历史重新开始,计时器的漏斗倒转了过来。人只是在片刻间得到幸福,等他刚刚醒悟过来,已经为时太晚了。

  • 0 libertyfromdee 2008-02-03 21:55:58

    顾良的翻译真不错!读完这三卷,最显著的是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只不过内容范围太庞大,难以说得上把握

  • 0 Guruthosriel 2011-12-27 00:55:22

    安娜学派很大程度上修正了历史书写方向

  • 0 loon 2012-12-30 20:42:50

    年鉴学派是可怕的

  • 0 啊呜 2013-01-02 11:14:51

    思路上大开眼界

  • 0 朝阳初生 2008-05-03 23:33:54

    读的是02年的版本

  • 0 卿卿 2012-09-13 23:46:12

    社会史的经典好书,关于货币、生产关系、生活必读的读物,对于细节的描述勾勒起了三个时段的历史记忆。但是第三本有点扯淡狗尾续貂了,过度的关注细节也让历史变得琐碎,总之是第一代年鉴的经典读物。

  • 0 诳思 2011-10-01 23:56:34

    只读了第一卷,有点难读,但是好书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