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Philosophy of the Present
译者: 李猛
出版年: 2003-1-1
页数: 155
定价: 12.00元
装帧: 平装(无盘)
丛书: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袖珍经典
ISBN: 9787208042667
内容简介 · · · · · ·
从社会理论入手理解现代性,不能回避现代性面临的根本问题,即自由的问题,而要思考自由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入手点就是自由与自然的对立。不过,现代社会理论的出现,从观念史的谱系来看,无论就内涵已经萎缩的所谓“精神科学”而言,还是就英法立足于“精神重建”的所谓“道德科学”而言,已经处于自由的内在化背景之下,似乎无力重新恢复这一概念在最初面对自然概念时所具有的根本困境和丰富意涵。现代社会理论在运用“社会”观念消解政治哲学中自然与自由的对立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最远的“自然”的社会理论,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理论才是某种最极端的现代性理论。不过,恰恰由于远离了“自然”概念,社会理论在试图救治现代性的危机的同时,丧失了理解现代性的“危机”背后最基本的张力的能力。如果从这样的背景来看,我们会发现米德的这本小书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借助对“现在”问题的讨论,米德给社会理论...
从社会理论入手理解现代性,不能回避现代性面临的根本问题,即自由的问题,而要思考自由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入手点就是自由与自然的对立。不过,现代社会理论的出现,从观念史的谱系来看,无论就内涵已经萎缩的所谓“精神科学”而言,还是就英法立足于“精神重建”的所谓“道德科学”而言,已经处于自由的内在化背景之下,似乎无力重新恢复这一概念在最初面对自然概念时所具有的根本困境和丰富意涵。现代社会理论在运用“社会”观念消解政治哲学中自然与自由的对立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最远的“自然”的社会理论,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理论才是某种最极端的现代性理论。不过,恰恰由于远离了“自然”概念,社会理论在试图救治现代性的危机的同时,丧失了理解现代性的“危机”背后最基本的张力的能力。如果从这样的背景来看,我们会发现米德的这本小书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借助对“现在”问题的讨论,米德给社会理论重新理解这一张力提供了可能的路径。他的尝试,特别是对自然的社会化的理解,对社会性的两种意涵的深入剖析,都在重新理解现代科学的“现代”意涵的同时,也试图从现代社会理论经常忽视的角度来重新理解与自由相对的自然的一些重要面向。
目录 · · · · · ·
第二章 新生性和同一性
第三章 现在的社会性
第四章 自我的意涵
译后记
丛书信息
喜欢读"现在的哲学"的人也喜欢 · · · · · ·
现在的哲学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现在的哲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 更多书评 1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坦白来讲,这本讨论现在(present)的书,本键者在现在是读得非常模糊的,甚至是仅仅有思维触发,但无法纳入到本人贫瘠的哲思体系中(说得好像我有哲学体系似的)。但是大家都说这本书很重要,除了猛大的自由与自然之对立,还有强调运用符号与心智(mind)的形成回应的【社会何以可能】问题,都离不开对时间的重新思考,米德将形而上学和自然科学对于现在与存在等抽象观念的理解消化后集成了这本小书,只在最后才将他本人所较为...
2021-01-15 10:24:12 5人喜欢
坦白来讲,这本讨论现在(present)的书,本键者在现在是读得非常模糊的,甚至是仅仅有思维触发,但无法纳入到本人贫瘠的哲思体系中(说得好像我有哲学体系似的)。但是大家都说这本书很重要,除了猛大的自由与自然之对立,还有强调运用符号与心智(mind)的形成回应的【社会何以可能】问题,都离不开对时间的重新思考,米德将形而上学和自然科学对于现在与存在等抽象观念的理解消化后集成了这本小书,只在最后才将他本人所较为推崇的有关符号和心智的研究点明。
总之,这本书真的难读(可能哲学系的朋友觉得还可以)。本键者将一些摘抄和随想贴在这里(主要是摘抄,读的时候脑子一直处于被米德踢的状态,没什么感想)
————————————————————————————————————————————
乔治·赫伯特·米德,李猛译,2003,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读书随记
第一章 现实位于现在之中
怀特海:直接现在(specious presents)
↓
时间的流逝过程(passage)(核心概念)
批评怀特海的概念:这种概念导致了现在乃至存在的本质性质消失不见
任何存在总是涉及不存在(non-existence);而存在又确是生成(is becoming)出来的,不是从来如此。
世界是由各种实践构成的世界(p3
如果即将到来的世界不重写我们现在回顾的那个过去,它就和现在这个世界没什么两样了。(p6
过去具有不可回顾性(inrevocability),但是,【它曾是什么(what it was)】是可唤回的,伴随着每一事件的逝去,存在一种{属于作出说明的世界的}终结性(finally)
所以,决定我们的过去是存在的,它就在那儿(there)(p6-7
米德提出自己的假设:认识,以及作为认知过程一部分的思想,是重构性的,因为重构对于宇宙中任何有理智的存在物的行为来说都具有本质意义。(p7
历史学家心中所沉淀的绝对正确性的观念,如果要彻底揭示其意涵的话,就要将所有过去完全充分地揭示出来。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在我们的记忆、文献和纪念物中所暗含的一切,我们就能控制所有这些知识,而历史学家就可以认定他已经拥有绝对正确的东西。(p15
由→ 一个登高看风景的隐喻(p17-18
提出问题: 是否在现在和过去的关系中所涉及的必然性是一种不受任何现在在影响的形而上学必然性?(p19
过去(或者说过去的意义结构)和未来一样,都是假定性的。(p21
五个结论:
1、在时间的流逝过程中,正在发生的事情限定了将要发生的事情。所有正在发生的事情是在某些必要条件下发生的。
2、这些条件必不可少,但并不决定新出现的事情的全部显示特征。
3、在时间的流逝过程中,过去对现在的限定过程,就是在那里存在着了。
4、。。。
科学的极端数字化将运动的现实化减为各种方程,其中变化消失,成为了同一性,空间和时间都消失了,成为了由不可区分的事件构成的四维连续统。(p33
【猛大译后记里说吉登斯受米德启发,不外乎此? Giddens:时间和空间的空洞化】
结论:所有历史的价值和重要性就在于它对于现在的解释和控制;作为思维结构,这些历史总是从变化以及变化所引发的问题中产生出来,这些变化和各种持久性的因素一样是现实的本质部分。与此相对立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要求,它要在不可唤回的过去中寻找一系列以不可变更的方式存在着的事件,认定这些事件应成为所有历史不断迫近的目标,一旦到达这个目标,所有这些历史就可以达成一致。产生这种形而上学要求的动机与那些在最精确的科学研究中发挥作用的动机是完全不同的。(p48-49
【个人感悟:米德的结论提醒我们,社会科学对历史的研究与历史学家所做的谱系学、追根溯源以解释连锁反应的历史是不同的,历史是一种思维结构!】
第二章 新生性和同一性
【主要讲物理学领域的时间观和空间观】
第三章 现在的社会性
新生的现在所具有的社会意涵:
这种意涵一方面体现在新的事物可以同时占据旧的系统和新的系统,这时,社会性就表现在过去和现在的关系中。
社会性还存在另外一个方面,它体现在正在流逝的现在的系统上。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当现在的物体从过去向未来流逝过渡时,它可以同时处在旧的系统和新的系统之中,而这一点对于它与同在一个系统的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也适用。(p88-89
第四章 自我的意涵
认识论立场:求知(knowing)总是在某个情境中进行的活动(p114
新生的事件同时处于时间流逝下的两个新旧系统之中
→心智(mind)通过转换,能够理解两种系统。
【猛大译后记提到的卢曼,转换视角从系统角度理解事件的思路,在米德这里有展现】
心智在生命有机体及其环境的世界中自然发展而成的(p141
心智的首要特征是——意识
心智的出现是社会性发展的最高阶段;社会性在整个宇宙中都存在。
“一般化他人”的角色是有机体对各种互不相同的反应始终采取的那些共同态度倾向的组织。(p146
思想展现共相,需要借助【符号】以形成【观念】
我们理解存在是借助于符号,利用直接知觉加上记忆和想象填充,而记忆和想象的填充中即涉及过去又涉及未来。
【在米德的思路里,符号发挥了一种固定意义,达成共识的作用,而德里达的延异概念与此相反】
所以,现在不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现在存在于过去与未来之后。
回应 2021-01-15 10:24:12
-
坦白来讲,这本讨论现在(present)的书,本键者在现在是读得非常模糊的,甚至是仅仅有思维触发,但无法纳入到本人贫瘠的哲思体系中(说得好像我有哲学体系似的)。但是大家都说这本书很重要,除了猛大的自由与自然之对立,还有强调运用符号与心智(mind)的形成回应的【社会何以可能】问题,都离不开对时间的重新思考,米德将形而上学和自然科学对于现在与存在等抽象观念的理解消化后集成了这本小书,只在最后才将他本人所较为...
2021-01-15 10:24:12 5人喜欢
坦白来讲,这本讨论现在(present)的书,本键者在现在是读得非常模糊的,甚至是仅仅有思维触发,但无法纳入到本人贫瘠的哲思体系中(说得好像我有哲学体系似的)。但是大家都说这本书很重要,除了猛大的自由与自然之对立,还有强调运用符号与心智(mind)的形成回应的【社会何以可能】问题,都离不开对时间的重新思考,米德将形而上学和自然科学对于现在与存在等抽象观念的理解消化后集成了这本小书,只在最后才将他本人所较为推崇的有关符号和心智的研究点明。
总之,这本书真的难读(可能哲学系的朋友觉得还可以)。本键者将一些摘抄和随想贴在这里(主要是摘抄,读的时候脑子一直处于被米德踢的状态,没什么感想)
————————————————————————————————————————————
乔治·赫伯特·米德,李猛译,2003,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读书随记
第一章 现实位于现在之中
怀特海:直接现在(specious presents)
↓
时间的流逝过程(passage)(核心概念)
批评怀特海的概念:这种概念导致了现在乃至存在的本质性质消失不见
任何存在总是涉及不存在(non-existence);而存在又确是生成(is becoming)出来的,不是从来如此。
世界是由各种实践构成的世界(p3
如果即将到来的世界不重写我们现在回顾的那个过去,它就和现在这个世界没什么两样了。(p6
过去具有不可回顾性(inrevocability),但是,【它曾是什么(what it was)】是可唤回的,伴随着每一事件的逝去,存在一种{属于作出说明的世界的}终结性(finally)
所以,决定我们的过去是存在的,它就在那儿(there)(p6-7
米德提出自己的假设:认识,以及作为认知过程一部分的思想,是重构性的,因为重构对于宇宙中任何有理智的存在物的行为来说都具有本质意义。(p7
历史学家心中所沉淀的绝对正确性的观念,如果要彻底揭示其意涵的话,就要将所有过去完全充分地揭示出来。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在我们的记忆、文献和纪念物中所暗含的一切,我们就能控制所有这些知识,而历史学家就可以认定他已经拥有绝对正确的东西。(p15
由→ 一个登高看风景的隐喻(p17-18
提出问题: 是否在现在和过去的关系中所涉及的必然性是一种不受任何现在在影响的形而上学必然性?(p19
过去(或者说过去的意义结构)和未来一样,都是假定性的。(p21
五个结论:
1、在时间的流逝过程中,正在发生的事情限定了将要发生的事情。所有正在发生的事情是在某些必要条件下发生的。
2、这些条件必不可少,但并不决定新出现的事情的全部显示特征。
3、在时间的流逝过程中,过去对现在的限定过程,就是在那里存在着了。
4、。。。
科学的极端数字化将运动的现实化减为各种方程,其中变化消失,成为了同一性,空间和时间都消失了,成为了由不可区分的事件构成的四维连续统。(p33
【猛大译后记里说吉登斯受米德启发,不外乎此? Giddens:时间和空间的空洞化】
结论:所有历史的价值和重要性就在于它对于现在的解释和控制;作为思维结构,这些历史总是从变化以及变化所引发的问题中产生出来,这些变化和各种持久性的因素一样是现实的本质部分。与此相对立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要求,它要在不可唤回的过去中寻找一系列以不可变更的方式存在着的事件,认定这些事件应成为所有历史不断迫近的目标,一旦到达这个目标,所有这些历史就可以达成一致。产生这种形而上学要求的动机与那些在最精确的科学研究中发挥作用的动机是完全不同的。(p48-49
【个人感悟:米德的结论提醒我们,社会科学对历史的研究与历史学家所做的谱系学、追根溯源以解释连锁反应的历史是不同的,历史是一种思维结构!】
第二章 新生性和同一性
【主要讲物理学领域的时间观和空间观】
第三章 现在的社会性
新生的现在所具有的社会意涵:
这种意涵一方面体现在新的事物可以同时占据旧的系统和新的系统,这时,社会性就表现在过去和现在的关系中。
社会性还存在另外一个方面,它体现在正在流逝的现在的系统上。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当现在的物体从过去向未来流逝过渡时,它可以同时处在旧的系统和新的系统之中,而这一点对于它与同在一个系统的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也适用。(p88-89
第四章 自我的意涵
认识论立场:求知(knowing)总是在某个情境中进行的活动(p114
新生的事件同时处于时间流逝下的两个新旧系统之中
→心智(mind)通过转换,能够理解两种系统。
【猛大译后记提到的卢曼,转换视角从系统角度理解事件的思路,在米德这里有展现】
心智在生命有机体及其环境的世界中自然发展而成的(p141
心智的首要特征是——意识
心智的出现是社会性发展的最高阶段;社会性在整个宇宙中都存在。
“一般化他人”的角色是有机体对各种互不相同的反应始终采取的那些共同态度倾向的组织。(p146
思想展现共相,需要借助【符号】以形成【观念】
我们理解存在是借助于符号,利用直接知觉加上记忆和想象填充,而记忆和想象的填充中即涉及过去又涉及未来。
【在米德的思路里,符号发挥了一种固定意义,达成共识的作用,而德里达的延异概念与此相反】
所以,现在不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现在存在于过去与未来之后。
回应 2021-01-15 10:24:12
-
坦白来讲,这本讨论现在(present)的书,本键者在现在是读得非常模糊的,甚至是仅仅有思维触发,但无法纳入到本人贫瘠的哲思体系中(说得好像我有哲学体系似的)。但是大家都说这本书很重要,除了猛大的自由与自然之对立,还有强调运用符号与心智(mind)的形成回应的【社会何以可能】问题,都离不开对时间的重新思考,米德将形而上学和自然科学对于现在与存在等抽象观念的理解消化后集成了这本小书,只在最后才将他本人所较为...
2021-01-15 10:24:12 5人喜欢
坦白来讲,这本讨论现在(present)的书,本键者在现在是读得非常模糊的,甚至是仅仅有思维触发,但无法纳入到本人贫瘠的哲思体系中(说得好像我有哲学体系似的)。但是大家都说这本书很重要,除了猛大的自由与自然之对立,还有强调运用符号与心智(mind)的形成回应的【社会何以可能】问题,都离不开对时间的重新思考,米德将形而上学和自然科学对于现在与存在等抽象观念的理解消化后集成了这本小书,只在最后才将他本人所较为推崇的有关符号和心智的研究点明。
总之,这本书真的难读(可能哲学系的朋友觉得还可以)。本键者将一些摘抄和随想贴在这里(主要是摘抄,读的时候脑子一直处于被米德踢的状态,没什么感想)
————————————————————————————————————————————
乔治·赫伯特·米德,李猛译,2003,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读书随记
第一章 现实位于现在之中
怀特海:直接现在(specious presents)
↓
时间的流逝过程(passage)(核心概念)
批评怀特海的概念:这种概念导致了现在乃至存在的本质性质消失不见
任何存在总是涉及不存在(non-existence);而存在又确是生成(is becoming)出来的,不是从来如此。
世界是由各种实践构成的世界(p3
如果即将到来的世界不重写我们现在回顾的那个过去,它就和现在这个世界没什么两样了。(p6
过去具有不可回顾性(inrevocability),但是,【它曾是什么(what it was)】是可唤回的,伴随着每一事件的逝去,存在一种{属于作出说明的世界的}终结性(finally)
所以,决定我们的过去是存在的,它就在那儿(there)(p6-7
米德提出自己的假设:认识,以及作为认知过程一部分的思想,是重构性的,因为重构对于宇宙中任何有理智的存在物的行为来说都具有本质意义。(p7
历史学家心中所沉淀的绝对正确性的观念,如果要彻底揭示其意涵的话,就要将所有过去完全充分地揭示出来。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在我们的记忆、文献和纪念物中所暗含的一切,我们就能控制所有这些知识,而历史学家就可以认定他已经拥有绝对正确的东西。(p15
由→ 一个登高看风景的隐喻(p17-18
提出问题: 是否在现在和过去的关系中所涉及的必然性是一种不受任何现在在影响的形而上学必然性?(p19
过去(或者说过去的意义结构)和未来一样,都是假定性的。(p21
五个结论:
1、在时间的流逝过程中,正在发生的事情限定了将要发生的事情。所有正在发生的事情是在某些必要条件下发生的。
2、这些条件必不可少,但并不决定新出现的事情的全部显示特征。
3、在时间的流逝过程中,过去对现在的限定过程,就是在那里存在着了。
4、。。。
科学的极端数字化将运动的现实化减为各种方程,其中变化消失,成为了同一性,空间和时间都消失了,成为了由不可区分的事件构成的四维连续统。(p33
【猛大译后记里说吉登斯受米德启发,不外乎此? Giddens:时间和空间的空洞化】
结论:所有历史的价值和重要性就在于它对于现在的解释和控制;作为思维结构,这些历史总是从变化以及变化所引发的问题中产生出来,这些变化和各种持久性的因素一样是现实的本质部分。与此相对立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要求,它要在不可唤回的过去中寻找一系列以不可变更的方式存在着的事件,认定这些事件应成为所有历史不断迫近的目标,一旦到达这个目标,所有这些历史就可以达成一致。产生这种形而上学要求的动机与那些在最精确的科学研究中发挥作用的动机是完全不同的。(p48-49
【个人感悟:米德的结论提醒我们,社会科学对历史的研究与历史学家所做的谱系学、追根溯源以解释连锁反应的历史是不同的,历史是一种思维结构!】
第二章 新生性和同一性
【主要讲物理学领域的时间观和空间观】
第三章 现在的社会性
新生的现在所具有的社会意涵:
这种意涵一方面体现在新的事物可以同时占据旧的系统和新的系统,这时,社会性就表现在过去和现在的关系中。
社会性还存在另外一个方面,它体现在正在流逝的现在的系统上。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当现在的物体从过去向未来流逝过渡时,它可以同时处在旧的系统和新的系统之中,而这一点对于它与同在一个系统的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也适用。(p88-89
第四章 自我的意涵
认识论立场:求知(knowing)总是在某个情境中进行的活动(p114
新生的事件同时处于时间流逝下的两个新旧系统之中
→心智(mind)通过转换,能够理解两种系统。
【猛大译后记提到的卢曼,转换视角从系统角度理解事件的思路,在米德这里有展现】
心智在生命有机体及其环境的世界中自然发展而成的(p141
心智的首要特征是——意识
心智的出现是社会性发展的最高阶段;社会性在整个宇宙中都存在。
“一般化他人”的角色是有机体对各种互不相同的反应始终采取的那些共同态度倾向的组织。(p146
思想展现共相,需要借助【符号】以形成【观念】
我们理解存在是借助于符号,利用直接知觉加上记忆和想象填充,而记忆和想象的填充中即涉及过去又涉及未来。
【在米德的思路里,符号发挥了一种固定意义,达成共识的作用,而德里达的延异概念与此相反】
所以,现在不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现在存在于过去与未来之后。
回应 2021-01-15 10:24:12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
Prometheus Books (2002)暂无评分 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国外社会学学说研究 (北京大学政经哲)
- 想读却找不见或者有待观察的书 (信心不逆熊先生)
- 暑期理论大缸 (Steppenwolf)
- 一六书单 (奥兹的铁皮人)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现在的哲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钝刀龙戈 2017-03-14 14:09:24
米德的风格与我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啊。正文中他大量谈及自然科学的例子,物理、生物、天文,让我怀疑看错了书。他从物理世界,到生物世界,再到人类的意识世界,有一个自然的过渡。第三章末尾总结:“由于有意识的个体既是一个动物,同时也能够对意识的出现进行前瞻和回顾,所以他也赋予了世界以意义和价值。”present在米德那里具有核心的位置,过去和未来都是在现在中才存在。相当彻底的建构主义立场。李猛的译后记点出了本... 米德的风格与我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啊。正文中他大量谈及自然科学的例子,物理、生物、天文,让我怀疑看错了书。他从物理世界,到生物世界,再到人类的意识世界,有一个自然的过渡。第三章末尾总结:“由于有意识的个体既是一个动物,同时也能够对意识的出现进行前瞻和回顾,所以他也赋予了世界以意义和价值。”present在米德那里具有核心的位置,过去和未来都是在现在中才存在。相当彻底的建构主义立场。李猛的译后记点出了本书重要意义:“时间的社会性”,自由与自然的对立。 (展开)
2 有用 胖达叔 2018-04-04 06:24:14
确实发人深省,不懂点相对论这书还读不下去。书中通过对比经典力学与洛伦茨变换、狭义相对论的世界观,将新生性定义为同时具有两个系统的物体在流逝中发生的改变,进而阐发关于时间(过去、现在和未来)、意识等等主题。赞。
0 有用 日光🎄 2021-02-09 11:26:16
太牛了吧!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标签已经容纳不了米德了!译者好评!!
0 有用 喊走哥 2019-04-19 13:00:36
书中涉及过程哲学、科学哲学、生命哲学、亚里士多德、洛克、康德以及黑格尔的理论,诚如译者《译后记》所言,“借助对‘现在’问题的讨论,米德给社会理论重新理解这一张力提供了可能的路径。”,那就是“我们总是生活在某个现在之中,这个现在的过去和未来是完成现在的活动的领域的延伸。这个现在是新生事物出现的场景。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是带来新的天空和新的大地,而它的社会性恰恰就是我们心智的结构。既然社会已经赋予我们以自... 书中涉及过程哲学、科学哲学、生命哲学、亚里士多德、洛克、康德以及黑格尔的理论,诚如译者《译后记》所言,“借助对‘现在’问题的讨论,米德给社会理论重新理解这一张力提供了可能的路径。”,那就是“我们总是生活在某个现在之中,这个现在的过去和未来是完成现在的活动的领域的延伸。这个现在是新生事物出现的场景。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是带来新的天空和新的大地,而它的社会性恰恰就是我们心智的结构。既然社会已经赋予我们以自我意识,我们就能够使个性从事范围更广泛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理性的自我之间的交流超出了我们生活的当前世界的范围。而且,因为我们可以在和他人生活在一起的同时,也在和我们自身生活在一起,所以我们可以批评自身,投身于所有理性的存在者所组成的共同体从事的活动,从而在这些事业中,使我们自身成为有价值的。” (展开)
0 有用 Dour 🍩 2020-01-21 16:16:52
读完觉得自己对MSS的文本拆解很成功,米德讨论时间的路线和方式和我猜得也大差不差。可以小小地骄傲一下了哈哈哈。
0 有用 洋豆汁 2022-02-25 15:46:45
zz老师的推荐。那么迷你的一本书依然很难啃…而且说实话是真的没咋看懂,从相对论论述到意识、心智也实在让我觉得有点违和。但是这本书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吧。
0 有用 xswcyj 2022-01-11 17:37:23
对“现在”的解读,第二三章讨论的时空观是相对论下的时空观,对于有物理背景的人容易接受。所有历史的价值和重要性就在于它对现在的解释和控制,而形而上学的要求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现在”的社会性来自“现在”的新生性,即新生的事件同时处于时间流逝下的两个新旧系统之中,只有心智通过转换才能够理解这两种系统。也只有当社会赋予自我意识后,我们自身才成为有价值的。在这一意义下,米德给社会理论重新解释自... 对“现在”的解读,第二三章讨论的时空观是相对论下的时空观,对于有物理背景的人容易接受。所有历史的价值和重要性就在于它对现在的解释和控制,而形而上学的要求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现在”的社会性来自“现在”的新生性,即新生的事件同时处于时间流逝下的两个新旧系统之中,只有心智通过转换才能够理解这两种系统。也只有当社会赋予自我意识后,我们自身才成为有价值的。在这一意义下,米德给社会理论重新解释自由与自然的张力提供了可能的路径。 (展开)
0 有用 豆友226765715 2021-09-11 01:16:44
@2010-03-02 10:08:22
0 有用 豆友83399117 2021-09-10 09:56:02
关于“现在”,时间不是一条线。
0 有用 新阳 2021-08-26 20:30:02
美版《生生与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