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乔治・赫伯特・米德
/
乔治·赫伯特·米德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Philosophy of the Present
译者: 李猛
出版年: 2003-1-1
页数: 155
定价: 12.00元
装帧: 平装(无盘)
丛书: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袖珍经典
ISBN: 9787208042667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Philosophy of the Present
译者: 李猛
出版年: 2003-1-1
页数: 155
定价: 12.00元
装帧: 平装(无盘)
丛书: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袖珍经典
ISBN: 9787208042667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国外社会学学说研究 (北京大学政经哲)
- 想读却找不见或者有待观察的书 (信心不逆熊先生)
- 暑期理论大缸 (Steppenwolf)
- 一六书单 (奥兹的铁皮人)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5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现在的哲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bare life 2018-04-07 23:27:24
所以...在讲过去未来都是现在?越短越不好读啊...
0 有用 一一姑娘 2014-01-11 21:05:34
最喜欢这种哲学小册子啦,说的清楚明白一念就念完了╮(╯▽╰)╭
0 有用 náesad 2022-05-24 21:56:39
顶级社会学家的顶级著(jiǎng)作(zuò),补充了《心灵、自我与社会》的社会本体论。相对时间,米德更关注现在,因为时间(passage, 即怀特海和柏格森的视角)寓于现在(同时意味着生成与消失的新生事件)之中。但如果仅仅是这样,米德所做的不过是一种宣言式的时间哲学。米德对洛伦茨变换和闵可夫斯基空间的批评更多是形式化的,但他至少通过拓展相对性原理的边界提供了一种世界社会学。在这里,社会性被拓展为... 顶级社会学家的顶级著(jiǎng)作(zuò),补充了《心灵、自我与社会》的社会本体论。相对时间,米德更关注现在,因为时间(passage, 即怀特海和柏格森的视角)寓于现在(同时意味着生成与消失的新生事件)之中。但如果仅仅是这样,米德所做的不过是一种宣言式的时间哲学。米德对洛伦茨变换和闵可夫斯基空间的批评更多是形式化的,但他至少通过拓展相对性原理的边界提供了一种世界社会学。在这里,社会性被拓展为“现在的新生性涉及的调适过程”:宇宙的能动者介入宇宙任意一个系统时,这一介入事件都生成了一种独异的新生性。此种独特的当下结构中,能动者同时保留着新旧系统的视界,并从中体悟历史与未来(这两者也只能从当下生成)。前两章本体论,第三章拓展社会性,末章回到社会自我和符号互动。另,李猛老师的译后记私货太多。 (展开)
0 有用 hoverbirdman 2019-05-13 11:32:42
历史学即现在学。
0 有用 Gabrielle 2014-12-10 12:54:12
过去的“痕迹”连同现在的“瞬时性”以及未来的“解释学”要一同把握。
0 有用 无糖Ubik 2023-04-27 00:18:20 四川
李猛在后记中所说的「远离」自然,我总觉得是「不直面」自然,因为社会理论尽管也与科学一样将自然进行切分,以至于其并不能承担米德所说「哲学的任务」——同时考虑限定性和新生性,社会理论似乎总是倾向于将所有自然理解为社会(结构),但我总觉得如果社会理论能够完全远离自然,它就是一个完全的怀疑论者了,所以或许,大部分的社会理论似乎总是以某种方式假定一个人性(或者「基础」),只不过它们总是不直面两者之间的复杂关... 李猛在后记中所说的「远离」自然,我总觉得是「不直面」自然,因为社会理论尽管也与科学一样将自然进行切分,以至于其并不能承担米德所说「哲学的任务」——同时考虑限定性和新生性,社会理论似乎总是倾向于将所有自然理解为社会(结构),但我总觉得如果社会理论能够完全远离自然,它就是一个完全的怀疑论者了,所以或许,大部分的社会理论似乎总是以某种方式假定一个人性(或者「基础」),只不过它们总是不直面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而只对其中一面进行讨论(这似乎就是自然的分裂的结果)。 ps:李猛是不是在讨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之间对选择和完全被迫理解的分歧呢? (展开)
0 有用 雪籁 2022-09-08 13:33:31 北京
很有启发,以相对论的时间观,重构现在、现实的观念,进而延展出过去、未来的意义,重释了新生性,关键在于同时处于不同的系统,居间而应变。翻译不易。
0 有用 第五权 2022-06-30 11:21:52
“我们的价值就在现在之中,而过去和未来赋予我们的只是实现这些价值的手段,以及战役计划的日程表。”
0 有用 náesad 2022-05-24 21:56:39
顶级社会学家的顶级著(jiǎng)作(zuò),补充了《心灵、自我与社会》的社会本体论。相对时间,米德更关注现在,因为时间(passage, 即怀特海和柏格森的视角)寓于现在(同时意味着生成与消失的新生事件)之中。但如果仅仅是这样,米德所做的不过是一种宣言式的时间哲学。米德对洛伦茨变换和闵可夫斯基空间的批评更多是形式化的,但他至少通过拓展相对性原理的边界提供了一种世界社会学。在这里,社会性被拓展为... 顶级社会学家的顶级著(jiǎng)作(zuò),补充了《心灵、自我与社会》的社会本体论。相对时间,米德更关注现在,因为时间(passage, 即怀特海和柏格森的视角)寓于现在(同时意味着生成与消失的新生事件)之中。但如果仅仅是这样,米德所做的不过是一种宣言式的时间哲学。米德对洛伦茨变换和闵可夫斯基空间的批评更多是形式化的,但他至少通过拓展相对性原理的边界提供了一种世界社会学。在这里,社会性被拓展为“现在的新生性涉及的调适过程”:宇宙的能动者介入宇宙任意一个系统时,这一介入事件都生成了一种独异的新生性。此种独特的当下结构中,能动者同时保留着新旧系统的视界,并从中体悟历史与未来(这两者也只能从当下生成)。前两章本体论,第三章拓展社会性,末章回到社会自我和符号互动。另,李猛老师的译后记私货太多。 (展开)
0 有用 洋豆汁 2022-02-25 15:46:45
zz老师的推荐。那么迷你的一本书依然很难啃…而且说实话是真的没咋看懂,从相对论论述到意识、心智也实在让我觉得有点违和。但是这本书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