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1974-10-1
页数: 3351
定价: 130.00
装帧: 平装
丛书: 点校本二十四史·清史稿(繁体竖排)
ISBN: 9787101003185
内容简介 · · · · · ·
《北史(1-10)(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套装共10册)》纪传体的通史,与《南史》一样作者都为李延寿。有本纪12卷,列传88卷,共100卷。共80卷,有本纪10卷,列传70卷。记事起于北朝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年),止于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包括北朝魏、齐、周和隋四个封建政权230年间的史事。《北史》和《南史》都是在记述南北朝至隋历史的《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等8部纪传体断代史基础上修成的。它们是对八书的成功改编和成功的再创造。《北史》和《南史》打破朝代体系,把这一时期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分别撰写出通贯各朝代的通史,编成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的两部书。把整个南北朝到隋统一的长阶段历史,完整溶合,从而克服了史实断裂、重复记载、难于剪裁、卷帙繁冗、不便阅读等诸多弊病,且以简明方式记述具体事实,给读...
《北史(1-10)(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套装共10册)》纪传体的通史,与《南史》一样作者都为李延寿。有本纪12卷,列传88卷,共100卷。共80卷,有本纪10卷,列传70卷。记事起于北朝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年),止于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包括北朝魏、齐、周和隋四个封建政权230年间的史事。《北史》和《南史》都是在记述南北朝至隋历史的《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等8部纪传体断代史基础上修成的。它们是对八书的成功改编和成功的再创造。《北史》和《南史》打破朝代体系,把这一时期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分别撰写出通贯各朝代的通史,编成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的两部书。把整个南北朝到隋统一的长阶段历史,完整溶合,从而克服了史实断裂、重复记载、难于剪裁、卷帙繁冗、不便阅读等诸多弊病,且以简明方式记述具体事实,给读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历史知识。从而有利于比较出各朝代、各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准确勾勒的历史形势和历史变化趋势,体现历史发展的本质性特点。另《北史》和《南史》如此篇修,也有利从中华民族历史的总体中启发人们的历史思考,消除南北长期分裂、隔阂,培植天下一家的统一意识。但二史未能制出有关南北关系的年表来,体现作者缺乏总揽全局的观点。对于南北各代的变异,作者交待也很不明确,不能很好地达到司马迁“通古今之变”要求。
目录 · · · · · ·
序纪
卷二 魏本纪第二
卷三 魏本纪第三
卷四 魏本纪第四
卷五 魏本纪第五
卷六 齐本纪上第六
卷七 齐本纪中第七
卷八 齐本纪下第八
卷九 周本纪上第九
卷十 周本纪下第十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沈酗既久,转亏本性。怒大司农穆子容,使之脱衣而伏,亲射之。不中,以橛贯其下窍,入肠。虽以杨愔为宰辅,使进厕筹。以其体肥,呼为杨大肚。马鞭鞭其背,流血浃袍。以刀子剺其腹藁。崔季舒托俳言曰:“老小公子恶戯?”因掣刀子而去之。又置愔于棺中,载以轜车,几下钉者数四。曾至彭城王浟宅,谓其母尔硃曰:“忆汝辱我母婿时,向何由可耐。”手自刃杀。又至故仆射崔暹第,谓暹妻李曰:“颇忆暹不?”李曰:“结发义深,实怀追忆。”帝曰:“若忆时,自往看也。”亲自斩之,弃头墙外。尝在晋阳,以槊戏刺都督尉子耀,应手而死。在三台太光殿上,锯杀都督穆嵩。又幸开府暴显家,有都督韩哲无罪,忽众中召,斩之数段。魏乐安王元昂,后之姊婿。其妻有色,帝数幸之,欲纳为昭仪。召昂令伏,以鸣镝射一百余下,凝血垂将一石,竟至于死。后帝自往吊哭,于丧次逼拥其妻。仍令从官脱衣助襚,兼钱彩,号为信物。一日所得,将逾巨万。后啼不食,乞让位于姊。太后又为言,帝意乃释。所幸薛嫔,甚被宠爱。忽意其经与高岳私通,无故斩首,藏之于怀。于东山宴,劝酬始合,忽探出头,投于柈上。支解其尸,弄其<骨毕>为琵琶。一座惊怖,莫不丧胆。帝方收取,对之流泪云:“佳人难再得,甚可惜也。”载尸以出,被发步哭而随之。至有闾巷庸猥,人无识知者,忽令召斩鄴下。系徒罪至大辟,简取随驾,号为供御囚,手自刃杀,持以为戏。凡所屠害,动多支解,或投之烈火,或弃之漳流。兼以外筑长城,内营台殿,赏费过度,天下骚然;内外惨惨,各怀怨毒。而素严断临下,加之默识强记,百僚战栗,不敢为非。曾有典御丞李集面谏,比帝有甚于桀纣。帝令缚置流中。沈没久之,复令以出,谓曰:“吾何如桀纣?”集曰:“回来弥不及矣。”帝又令沈之,引出更问,如此数四,集对如初。帝大笑曰:“天下有如此痴汉!方知龙逢、比干,非是俊物。”遂解放之。又被引入见,似有所谏,帝令将出腰斩。其或斩或赦,莫能测焉。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卷七 本纪第七 齐本纪(中)显祖文宣皇帝高洋 -
故有国有家者,不患人不我归,唯患政之不立;不恃敌不我攻,唯恃吾不可侮。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3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北史(全十册)"的人也喜欢 · · · · · ·
北史(全十册)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北史(全十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 更多书评 8篇
-
鎮將遼西段長常奇神武貌,謂曰:“君有康濟才,終不徒然。”便以子孫為託。——《齊本紀·高祖神武帝》 神武自隊主轉為函使。嘗乘驛過建興,雲霧晝晦,雷聲隨之,半日乃絕,若有神應者。每行道路,往來無風塵之色。又嘗夢履眾星而行,覺而內喜。——《齊本紀·高祖神武帝》 劉貴嘗得一白鷹,與神武及尉景、蔡雋、子如、賈顯智等獵於沃野,見一赤兔,每搏輒逸,遂至迥澤。澤中有茅屋,將奔入,有狗自屋中出噬之,鷹兔俱死。神武...
2022-04-12 08:22:08
鎮將遼西段長常奇神武貌,謂曰:“君有康濟才,終不徒然。”便以子孫為託。——《齊本紀·高祖神武帝》
神武自隊主轉為函使。嘗乘驛過建興,雲霧晝晦,雷聲隨之,半日乃絕,若有神應者。每行道路,往來無風塵之色。又嘗夢履眾星而行,覺而內喜。——《齊本紀·高祖神武帝》
劉貴嘗得一白鷹,與神武及尉景、蔡雋、子如、賈顯智等獵於沃野,見一赤兔,每搏輒逸,遂至迥澤。澤中有茅屋,將奔入,有狗自屋中出噬之,鷹兔俱死。神武怒,以鳴鏑射之,狗斃。屋中乃有二人出,持神武襟甚急。其母兩目盲,曳杖,呵其二子,曰:“何故觸大家!”出甕中酒,烹羊以待客。因自言善暗相,遍捫諸人,言皆貴,而指麾俱由神武。又曰:“子如歷位顯,智不善終。”飲竟,出行數里,還更訪之,則本無人居,乃向非人也。——《齊本紀·高祖神武帝》
文襄及魏永熙后皆幼,武明后於牛上抱負之。文襄屢落牛,神武彎弓將射之以決去,后呼榮求救,賴榮透下取之以免。——《齊本紀·高祖神武帝》
回应 2022-04-12 08:22:08
-
大统四年,宣光、清徽殿初成,憕为之颂。文帝又造二欹器:一为二仙人 共持一钵,同处一盘,钵盖有山,山有香气,一仙人又持金瓶以临器上,倾水灌 山,则出于瓶而注乎器,烟气通发山中,谓之仙人欹器。一为二荷同处一盘,相 去盈尺,中有莲,下垂器上,以水注荷,则出于莲而盈乎器,为凫雁蟾以饰之, 谓之水芝欹器。二盘各处一床,钵圆而床方,中有人,三才之象也。皆置清徽殿 前。形似觥而方,满而平,溢则倾。憕各为颂。 臣既...
2011-02-15 15:49:04 1人喜欢
大统四年,宣光、清徽殿初成,憕为之颂。文帝又造二欹器:一为二仙人 共持一钵,同处一盘,钵盖有山,山有香气,一仙人又持金瓶以临器上,倾水灌 山,则出于瓶而注乎器,烟气通发山中,谓之仙人欹器。一为二荷同处一盘,相 去盈尺,中有莲,下垂器上,以水注荷,则出于莲而盈乎器,为凫雁蟾以饰之, 谓之水芝欹器。二盘各处一床,钵圆而床方,中有人,三才之象也。皆置清徽殿 前。形似觥而方,满而平,溢则倾。憕各为颂。
臣既因抚纳,监知关市,寻讨书籍,访采胡人。或有所疑, 即详众口,依其本国服饰仪形,王及庶人各显容止,即丹青摸写为《西图域记》, 共成三卷,合三十五国。仍别造地图,穷其要害,从西顷以去,北海之南,纵横 所互,将二万里。谅由富商大贾,周游经涉,故诸国之事,罔不偏知。复有幽荒 远地,卒访难晓,不可凭虚,是以致阙。而二汉相踵,西域为传,户人数十,即 称国王,徒有名号,有乖其实。今者所编,皆余千户,利尽西海,多产珍异。见 山居之属,非有国名及部落小者,多亦不载。 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北道从伊吾经蒲类海、铁勒 部、突厥可汗庭,度北流河水、至拂菻国,达于西海。其中道从高昌、焉耆、龟 兹、疏勒,度葱岭,又经汗、苏勒沙那国、康国、曹国、何国、大小安国、 穆国,至波斯,达于西海。其南道从鄯善、于阗、朱俱波、喝盘陀,度葱岭,又 经护密、吐火罗、挹騑、忛延、漕国,至北婆罗门,达于西海。其三道诸国, 亦各自有路,南北交通。其东安国、南婆罗门国等,并随其所往,诸处得达。故 知伊吾、高昌、鄯善并西域之门户也,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 后甄琛、元修义、城阳王徽相继为吏部尚书,利其便己,踵而行之。自是贤 愚同贯,泾、渭无别。魏之失才,从亮始也。 旧制,二县令得面陈得失。时佞幸之辈,恶其有所发闻,遂共奏罢。 绰始十余岁,留守晋阳。爱波斯狗。尉破胡谏之,欻然斫杀数狗,狼藉在地。 破胡惊走,不敢复言。后为司徒、冀州刺史。好裸人,画为兽状,纵犬噬而食之。 左转定州,汲井水为后池,在楼上弹人。好微行,游猎无度,恣情强暴,云学文 宣伯为人。有妇人抱儿在路,走避入草,绰夺其儿饲波斯狗。妇人号哭,绰怒, 又纵狗使食,狗不食,涂以儿血,乃食焉。后主闻之,诏锁绰赴行在所。至而宥 之,问在州何者最乐。对曰:“多取蠍,将蛆混看,极乐。”后主即夜索蠍 一斗,比晓,得二三升,置诸浴斛,使人裸卧浴斛中,号叫宛转。帝与绰临观, 喜噱不已。谓绰曰:“如此乐事,何不早驰驿奏闻?”绰由是大为后主宠,拜大 将军,朝夕同戏。 引自第1页 高氏何其暴也。
始汉明帝时,西域以白马负佛经送洛,因立白马寺。其经函传于此寺,形制厚朴,世以古物,历代宝之。贤知,故斫破之,未几而死。 睿初平王谦之始,自以威名太盛,恐为时所忌,遂大受金贿以自秽。 撰《东都图记》二十卷、《明堂图议》二卷、《释疑》一卷,见行于世。 引自第1页 明堂之制,总结甚明。
‘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人父母’。惟三五之王,率繇此道,用臻于刑措。自时厥后,历千载未闻。惟帝念功,将反叔世,逖致于雍熙,庸锡降丕命于我群臣。博哉王言,非言之难,行之实难。臣闻‘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商书曰;‘终始惟一,德乃日新。’ 引自第1页 北朝以槊为重要兵器。 “马槊里边有非常多的讲究。槊杆根本不像步槊所用的是木杆,而是取上等韧木的主干,剥成粗细均匀的蔑,胶合而成。 那韧木以做弓用的拓木为最,次以桑、柞、藤,最差也得用竹子。把细蔑用油反复浸泡。泡得不再变形了,不再开裂,方才完成了第一步。 而这个过程耗时将近一年,一年之后,将蔑条取出,荫凉处风干数月。然后用上等的胶漆胶合为一把粗,丈八长(注,汉尺),外层再缠绕麻绳。待麻绳干透,涂以生漆,裹以葛布。干一层裹一层,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发出金属之声,却不断不裂,如此才算合格。 然后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前装精钢槊首,后安红铜槊纂。不断调整,合格的标准是用一根麻绳吊在槊尾二尺处,整个丈八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杆般两端不落不坠。这样,武将骑在马上,才能保持槊尖向前而不费丝毫力气。 如此制造出来的槊,轻、韧、结实。武将可直握了借马力冲锋,也可挥舞起来近战格斗。只是整支槊要耗时三年,并且成功率仅仅有四成,因此造价高得惊人。所以汉唐以来,马槊一直是世家出身将领的标志。” 取士源于刀笔,则儒林不兴。
及陈灭,颁密召父在时士卒,得千余人,对之涕泣。其间壮士或问曰:“郎 君仇耻已雪,而悲哀不止者,将不为霸先早死,不得手刃之邪?请发其丘陇,斗 榇焚骨,亦可申孝心矣。”颁顿桑陈谢,额尽流血,答曰:“其为坟茔甚大,恐 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诸人请具锹锸。于是夜发其陵, 剖棺,见陈武帝须皆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颁遂焚骨取灰,投水饮之。 夫为国之体有四焉:一曰仁义,二曰礼制,三曰法令,四曰刑罚。仁义、礼 制,教之本也;法令、刑罚,教之末也。无本不立,无末不成。然教化远而刑罚 近,可以助化而不可以专行,可以立威而不可以繁用。老子曰:“其政察察,其 人缺缺。”又曰:“法令滋章,盗贼多有。”然则,令之烦苛,吏之严酷,不可 致化,百世可知。考览前载,有时而用之矣。 引自第1页 卜者居艺术之首。
怀文造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刚。以柔铁为刀脊,浴 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斩甲过三十札。今襄国冶家所铸宿柔铤,是其遗法, 作刀犹甚快利,但不能顿截三十札也。 引自第1页 此当时制钢法也。
恩遇日甚,弥自骄恣,意色严厉,未尝与人相承接。朝士谘事,莫敢仰视,动致呵叱,辄詈云:“狗汉大不可耐!唯须杀却!” 及江陵平,宿将尹 德毅谓詧曰:“臣闻人主之行,与匹夫不同。匹夫者,饰小行,竞小廉,以取名 誉;人主者,定天下,安社稷,以成大功。今魏虏贪婪,罔顾吊伐之义,俘囚士 庶,并充军实。然此等戚属,咸在江东。悠悠之人,可门到户说?既涂炭至此, 咸谓殿下为之。殿下既杀人父兄,孤人子弟,人尽雠也,又谁与为国?但魏之精 锐,尽萃于此,犒师之礼,非无故事。若殿下为设享会,固请于谨等为欢,彼无 我虞,当相率而至,预伏武士,因而毙之。江陵百姓,抚而安之,文武官僚,随 即铨授。魏人慑息,未敢送死;僧辩之徒,折简可致。然后朝服济江,入践皇极, 缵尧复禹,万世一时。”詧谓德毅曰:“卿此策非不善也,然魏人待我甚厚,未 可背德。若遽为卿计,则邓祁侯所谓人将不食吾余。”既而阖城长幼,被虏入关, 又失襄阳之地。詧恨,乃曰:“不用德毅之言,以至于是!”又见邑居残毁,干 戈日用,耻其威略不振,常怀忧愤,乃著《愍时赋》,以见志焉。居常怏怏,每 诵“老马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未尝不盱衡扼腕叹吒者久之。 遂以忧愤发背而死。 男女皆白纻绳缠发,从项后盘绕至额。其男子用鸟羽为冠,装以珠贝,饰以赤毛,形制不同。妇人以罗纹白布为帽,其形方正。织斗镂皮并杂毛以为衣,制裁不一。 国人善投轮,其大如镜,中有窍,外锋如锯,远以投人,无不中。 自西平临羌城以西,且末以东,祁连以南,雪山以北,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皆为隋有。置郡、县、镇、戍,发天下轻罪徙居之。 土多孔雀,群飞山谷间,人取而食之,孳乳如鸡鹜,其王家恒有千余只云。其国 西北大山中有如膏者,流出成川,行数里入地,状如饣弟糊,甚臭。服之,发齿 已落者,能令更生,疠人服之,皆愈。自后每使朝贡。 引自第1页 术数西域,最似小说。
太武时,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山中,于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于西方来者。乃诏为行殿,容百余人,光色映彻,观者见之,莫不惊骇,以为神明所作。自此,国中琉璃遂贱,人不复珍之。 是时,蠕蠕既累为突厥所破,以西魏恭帝二年,遂率部千余家奔关中。突厥 既恃兵强,又藉西魏和好,恐其遗类依凭大国,使驿相继,请尽杀以甘心。周文 议许之,遂收缚蠕蠕主已下三千余人付突厥使,于青门外斩之。中男以下免,并 配王公家。 高车突厥,均系狼族 引自第1页 李氏世居西域。
回应 2011-02-15 15:49:04 -
北魏太子拓跋沙漠汗出使魏晋多年,返乡与诸部大人宴饮。酒酣,他仰视飞鸟,飞丸落之。时国俗有箭而无弹,众大惊相谓曰:太子被服同南夏,兼奇术绝人。若继国统,变易旧俗,吾等必不得志。乃谋危害帝,还报曰:太子引空弓而落飞鸟,似得晋人异法。神元皇帝闻诸大人请,因曰:当便除之北史3没改革就先挂了,可见改革多么触动既得利益集团
2014-02-03 16:13:38
-
魏帝拓跋焘携太子拓跋晃北征柔然,与贼遇。虏慌怖扰乱,太子言于帝曰:宜速进击,掩其不备。尚书令刘洁固谏,以为尘盛贼多,须军大集。太子曰:此由贼恇扰,何有营上而有此尘?帝疑之,遂不急击,柔然远遁。既而获虏候骑,乃云不觉官军卒至,上下惶惧。北走经六七日,知无追者,乃徐行。帝深恨之北史64
2014-02-03 16:14:58
-
鎮將遼西段長常奇神武貌,謂曰:“君有康濟才,終不徒然。”便以子孫為託。——《齊本紀·高祖神武帝》 神武自隊主轉為函使。嘗乘驛過建興,雲霧晝晦,雷聲隨之,半日乃絕,若有神應者。每行道路,往來無風塵之色。又嘗夢履眾星而行,覺而內喜。——《齊本紀·高祖神武帝》 劉貴嘗得一白鷹,與神武及尉景、蔡雋、子如、賈顯智等獵於沃野,見一赤兔,每搏輒逸,遂至迥澤。澤中有茅屋,將奔入,有狗自屋中出噬之,鷹兔俱死。神武...
2022-04-12 08:22:08
鎮將遼西段長常奇神武貌,謂曰:“君有康濟才,終不徒然。”便以子孫為託。——《齊本紀·高祖神武帝》
神武自隊主轉為函使。嘗乘驛過建興,雲霧晝晦,雷聲隨之,半日乃絕,若有神應者。每行道路,往來無風塵之色。又嘗夢履眾星而行,覺而內喜。——《齊本紀·高祖神武帝》
劉貴嘗得一白鷹,與神武及尉景、蔡雋、子如、賈顯智等獵於沃野,見一赤兔,每搏輒逸,遂至迥澤。澤中有茅屋,將奔入,有狗自屋中出噬之,鷹兔俱死。神武怒,以鳴鏑射之,狗斃。屋中乃有二人出,持神武襟甚急。其母兩目盲,曳杖,呵其二子,曰:“何故觸大家!”出甕中酒,烹羊以待客。因自言善暗相,遍捫諸人,言皆貴,而指麾俱由神武。又曰:“子如歷位顯,智不善終。”飲竟,出行數里,還更訪之,則本無人居,乃向非人也。——《齊本紀·高祖神武帝》
文襄及魏永熙后皆幼,武明后於牛上抱負之。文襄屢落牛,神武彎弓將射之以決去,后呼榮求救,賴榮透下取之以免。——《齊本紀·高祖神武帝》
回应 2022-04-12 08:22:08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限时抢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二十四史系列》——中华书局 (彼岸)
- 中國古典文學研習綱要<中級:上> (Lunar C.)
- 读史宜夏,其时久也。 (羊的门)
- 《读古指南》全书目【1号楼:经、子、史部】 (祥瑞御兔)
- 两晋南北朝 (.hisa.)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北史(全十册)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蝉 2014-03-02 19:01:09
: K239.204.2/4415-1
9 有用 依隐于世 2016-03-23 05:20:44
北朝固然光怪陆离,但这兵荒马乱却亦融合了六合八荒,因而不会如别的史书那般太过四平八稳。可惜本纪与列传皆不出色,写得庸常,疏于笔力
0 有用 含泪啃肉包 2012-11-18 01:38:46
“王在,吾不敢有异。王无,吾不能与鲜卑小兒共事。”
0 有用 这么近,那么远 2018-03-16 14:28:10
存备。“《北史(1-10)(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套装共10册)》纪传体的通史,与《南史》一样作者都为李延寿。有本纪12卷,列传88卷,共100卷。共80卷,有本纪10卷,列传70卷。记事起于北朝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年),止于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包括北朝魏、齐、周和隋四个封建政权230年间的史事。《北史》和《南史》都是在记述南北朝至隋历史的《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 存备。“《北史(1-10)(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套装共10册)》纪传体的通史,与《南史》一样作者都为李延寿。有本纪12卷,列传88卷,共100卷。共80卷,有本纪10卷,列传70卷。记事起于北朝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年),止于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包括北朝魏、齐、周和隋四个封建政权230年间的史事。《北史》和《南史》都是在记述南北朝至隋历史的《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等8部纪传体断代史基础上修成的。它们是对八书的成功改编和成功的再创造。《北史》和《南史》打破朝代体系,把这一时期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分别撰写出通贯各朝代的通史,编成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的两部书。” (展开)
3 有用 Adiósardour 2014-12-11 18:36:25
“二史”出于“八书”,但又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八书”,“二史”对于“八书”的增与删,有利也有弊。其所删部分,多是皇帝册文、诏令,大臣奏议、文章,从而使史文紧凑、醒目,可读性强,这是利的方面。但是“二史”也删去了“八书”中的一些重要史实。这是弊的方面。其所增部分,因多采自杂史中的预言和故事,因而加重了某些史事、人物的神秘色彩,这是弊的方面。但李延寿撰写“二史”,参考的书籍比较多,因而增加了“八书”中原... “二史”出于“八书”,但又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八书”,“二史”对于“八书”的增与删,有利也有弊。其所删部分,多是皇帝册文、诏令,大臣奏议、文章,从而使史文紧凑、醒目,可读性强,这是利的方面。但是“二史”也删去了“八书”中的一些重要史实。这是弊的方面。其所增部分,因多采自杂史中的预言和故事,因而加重了某些史事、人物的神秘色彩,这是弊的方面。但李延寿撰写“二史”,参考的书籍比较多,因而增加了“八书”中原来所没有的一些重要史料,扩大了某些人物传记的篇幅,甚至还增写了一些人物传记。这是利的方面。可见,在增删问题上,“二史”与“八书”各有得失,不能作简单的看待。南北朝时期人们作史,因多所忌讳而形成曲笔者甚多。《南史》、《北史》对这些曲笔有不少改正。 (展开)
0 有用 过爱龙 2022-01-14 17:41:07
191万字 2017.12.1—2018.5.31
0 有用 狡兔三窟 2021-12-05 23:01:56
@2012-07-04 22:28:33
1 有用 朱颐钊 2021-12-01 10:45:53
2018年04月13日讀畢。看南朝史的時候,是先讀了四《書》,再讀了《南史》。看北朝史就反過來了,先讀了《北史》,再讀了四《書》。兩相對照,還是前者由博而約的方式更好一些。荒誕、沉鬱、蒼涼而縱橫著死神微笑的時代,自天子諸侯以至於庶人,亂世螻蟻,誰人能免。多麼錦繡的繁華,也逃不過永寧寺的那場大火。再不可一世的英雄,聽到敕勒川的曲子,也要哀感流涕。
0 有用 贫贱忙卒 2021-09-20 03:46:38
补标
0 有用 芳煙 2021-09-09 06:45:11
没有南史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