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暮鼓晨钟》是著名作家、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凌力创作的“百年辉煌”系列小说中的第三部。小说以少年康熙为故事主角。康熙七岁登基,四大辅臣把持朝政,他们借口恢复祖制,几乎全部推翻了顺治皇帝的变革措施,特别是辅政大臣鳌拜结党营私,擅权跋扈,诛杀异已,凯觎皇位,造成政局混乱,民怨沸腾。康熙苦读史书,励精图治,逐渐不满辅政大臣的倒行逆施和自己的傀儡处境。在祖母皇太后的教诲和辅佐下,康熙采取各种方式,同鳌拜展开了错综而尖锐的斗争。在亲政第三年,年纪不过十六七岁,鳌拜弑君阴谋暴露,康熙一举擒获了他,完全夺回了皇权。
小说以正黄施、正白旗圈地换地之争、黄历与西洋历法之争、明史案等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突出表现皇族势力与辅臣之间的较量。太皇太后的老谋深算和胸有成竹、少年康熙的大智大勇和天子气度、辅臣之间的勾心斗色、鳌拜的专权跋扈、不可一世,都在这些重大事件的展开中...
《暮鼓晨钟》是著名作家、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凌力创作的“百年辉煌”系列小说中的第三部。小说以少年康熙为故事主角。康熙七岁登基,四大辅臣把持朝政,他们借口恢复祖制,几乎全部推翻了顺治皇帝的变革措施,特别是辅政大臣鳌拜结党营私,擅权跋扈,诛杀异已,凯觎皇位,造成政局混乱,民怨沸腾。康熙苦读史书,励精图治,逐渐不满辅政大臣的倒行逆施和自己的傀儡处境。在祖母皇太后的教诲和辅佐下,康熙采取各种方式,同鳌拜展开了错综而尖锐的斗争。在亲政第三年,年纪不过十六七岁,鳌拜弑君阴谋暴露,康熙一举擒获了他,完全夺回了皇权。
小说以正黄施、正白旗圈地换地之争、黄历与西洋历法之争、明史案等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突出表现皇族势力与辅臣之间的较量。太皇太后的老谋深算和胸有成竹、少年康熙的大智大勇和天子气度、辅臣之间的勾心斗色、鳌拜的专权跋扈、不可一世,都在这些重大事件的展开中得到充分的表现。作者的创作特点,更多的是以人性触摸历史,忠于史实又高于史实,在史实的渲染描写中展现人性受到的历练:在政治和权力斗角面前,人性中美好的东西逐渐被剥蚀、被割断、被遗弃。少年康熙的皇位一次次受到威胁,要保住皇位,就要整很多人,包括很多无者。每个案件都要死人,每次死人康熙本人都要忍受良好的煎熬,在痛苦中背弃人性中的美好一面,包括友情、爱情、善良……。康熙必须按祖母的要求做一个好皇帝,向至高无上的皇权每迈一步,他内心被撕裂的痛苦就会加深一分。
暮鼓晨钟的创作者
· · · · · ·
-
凌力 作者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暮鼓晨钟"的人也喜欢 · · · · · ·
暮鼓晨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 条 )

特别难写出来的书评,青山遮不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暮鼓晨钟我读完了,8月7日晚上读完的,我正式看它的时间应该在3月11日后,那天写的少年天子的书评,实际上这本书在我手上应该有200天了吧,8月4日是第200天,这本书我读完了,昨晚也就应该是今天凌晨12点半读完的,当我读完了我觉得我吃饱了,而且,对于之前想读的《北方佳人》... (展开)
站的越高,失去的越多,可是站的低也不一定能得到更多

2021年9月读书分享-少年康熙的智慧
> 更多书评 2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7)8.3分 209人读过
-
北京出版社 (2000)7.9分 145人读过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3)8.2分 98人读过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2)7.9分 7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暮鼓晨钟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布 2008-07-18 13:04:10
没有我看的版本.
0 有用 castler 2009-11-06 11:52:07
笔力稳健,气象沉郁,不疾不徐,丝毫不让须眉。然而情到深处,尤其是儿女情态,婉转幽怨,又的确细腻心思。遥远的故事,可以挖掘深刻的主题,也可以感受浅近的感动,然而往往后者更容易相通,也更容易令人回想。也许是系列小说的关系,感觉结尾略急促了些。
0 有用 tracy 2012-12-22 18:35:25
总觉得凌力把贾宝玉移植到少年顺治和康熙身上了。红楼梦不但是写顺治董鄂妃的情事,连带着康熙和月格格,以及鳌拜辅政时一系列政治事件的映射。
0 有用 帕普特 2008-06-15 15:09:36
康熙大帝
1 有用 smolder 2013-03-18 00:46:44
大学的时候看的,那时候图书馆真是有几本很有价值的历史读物,这在医学院校里是有多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