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杨国安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4-10
页数: 351
定价: 37.00元
装帧: 简裝本
丛书: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文库
ISBN: 9787307043756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4-10
页数: 351
定价: 37.00元
装帧: 简裝本
丛书: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文库
ISBN: 9787307043756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政区与组织 (和月折梨花)
- 明代历史研究 (多读书)
- 书单|SS编号发生过显隐变动的读秀书籍条目 ([点击查看主页])
- 复试用 (凌風追譯)
- 清代州县政府 (建颜)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2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明清两湖地区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研究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青青如是 2020-05-16 16:53:19
作者着力突出两湖地区作为一个中间“过渡地带”的移民型社会的地域特征。前几章主要论述了建立中两湖地区分散性山区地形中里甲分布特点,以及因其重要军事地位而频发的兵燹对于两湖社会基层组织演替的影响,基本勾勒了明清时期两湖地区的里甲与保甲作为“准地方基层组织”在征收赋税、征发徭役、维持地方秩序、劝课农桑、推行教化、组织乡村祭祀等基层社会秩序维护方面的作用。其后又分析了两湖第五寨堡与团练的发展,并突出了明清... 作者着力突出两湖地区作为一个中间“过渡地带”的移民型社会的地域特征。前几章主要论述了建立中两湖地区分散性山区地形中里甲分布特点,以及因其重要军事地位而频发的兵燹对于两湖社会基层组织演替的影响,基本勾勒了明清时期两湖地区的里甲与保甲作为“准地方基层组织”在征收赋税、征发徭役、维持地方秩序、劝课农桑、推行教化、组织乡村祭祀等基层社会秩序维护方面的作用。其后又分析了两湖第五寨堡与团练的发展,并突出了明清时期两湖地区庶民士绅与宗族势力在地方治理与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 (展开)
0 有用 缀水 2015-11-30 22:46:55
内容翔实,史料充备,可见作者博士期间下了大功夫,着实好书一本。一个问题是体例和语式过于“正统”,尽管作者尽力“全息”展示,但仍缺乏故事性和可读性,过多的被条条框框锁死。总的来说,作为一本史学论文,它完满地完成了任务,但仍待更上一层。四星半
3 有用 优雅骑士 2019-07-19 13:28:48
本书试图以明清两湖地区的基层组织为线索和切入点考察了明清两湖乡村社会的全貌,以探究中国传统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虽然作者一再强调要打破官与民二元对立的关系,认为国家与民间社会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但实际上作者还是将宗族组织和士绅阶层视为王朝国家的对立面,把宗族和士绅等社会共同体的壮大视为对清政府的挑战,认为宗族和士绅对基层社会的管理是对国家权力空白的补充,并未侵夺其原有的管辖范围。因此在书中,基... 本书试图以明清两湖地区的基层组织为线索和切入点考察了明清两湖乡村社会的全貌,以探究中国传统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虽然作者一再强调要打破官与民二元对立的关系,认为国家与民间社会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但实际上作者还是将宗族组织和士绅阶层视为王朝国家的对立面,把宗族和士绅等社会共同体的壮大视为对清政府的挑战,认为宗族和士绅对基层社会的管理是对国家权力空白的补充,并未侵夺其原有的管辖范围。因此在书中,基层社会共同体与国家政权之间的一致性似乎更多的是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所谓的双向互动更是无从谈起。书中另一个主要观点是两湖乡村社会控制体系经历了从里甲、保甲到寨堡、团练的变化,控制主体逐步由国家下移到基层。但统治方式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国家对基层社会的失控。至于所谓中间地带的过渡形态这一说法则显得缺乏说服力 (展开)
0 有用 因幡不白兔 2021-10-23 09:18:23
本书的主体部分在于论述乡村社会多元的权力结构与社会控制体系,包括里甲、保甲等“准基层行政组织”以及士绅、宗族等“半官方”的基层社会力量,从而揭示基层社会的真实历史情境,以及在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下,国家与社会的双向互动关系。
0 有用 CrazysnoopY 2010-02-24 04:20:41
纯度高于99.9%的资料书。……“你一本纯资料书也敢卖这么贵!至少写点白X教,X地会之类的东西吧!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