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关于我们称之为现代性的文化和社会的重大转变,有两极分化的观点。乐观的自由主义者将它们描绘为彻底的进步,悲观的保守主义者将之描绘为衰落、失却和健忘。双方都不正确。
在《现代性之隐忧》中,泰勒将注意力集中在自我实现这个关键的现代概念之上,它常常曹到攻击,说是给克里斯朵夫·拉西命名的“自恋文化”提供了主要支持。赛勒更谨慎地探讨了这个问题。他承认自我实现的冲动常常以自我中心的方式来表达,但他论证它并不只是一种对传统价值和社会承诺的背离——这个冲动也反映了现代文化中真实和有价值的东西。泰勒说,只有将这种现代奋斗中的好东西与社会和政治上危险的东西区别开来,我们的时代才能够实现其允诺。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享誉世界的加拿大哲学家、政治活动家。在政治哲学、社会科学哲学和哲学史等领域卓有建树,曾担任牛津大学齐切利(Chichele)社会与政治理论讲座教授。1986年入选美国文理学院外籍名誉院士,现为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退休教授。主要著作有《行为的解释》、《黑格尔》、《黑格尔与现代社会》、《自我的根源》、《哲学论证》、《今日宗教种种》、《现代社会想象》、《世俗时代》等。
译者简介:
程炼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目录 · · · · · ·
二、含糊不清的争论
三、真实性之源
四、不可逃避的视野
五、对认同的需求
六、滑向相对主义
七、继续战斗
八、更微妙的语言
九、一个铁笼?
十、反对分裂
注释
译名对照表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但是,“成为你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在叮嘱我们“不要成为别人”吗?因为与人雷同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吗?或者,这句格言是在呼唤我们特立独行、依照自己独特的想法来生活吗?可是“自己独特的想法”又从何而来呢?我们如何获得自己的独特性呢?……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卢梭甚至为这种与自身的亲密接触取了一个名字,比任何道德观更为基本,那就是,欢乐和满足之源:“存在之感受”。 “心中既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既不觉苦也不觉乐,既无所求也无所惧,而只感到自己的存在,同时单凭感觉就足以充实我们的心灵:只要这种境界持续下去,处于这种境界中的人就可以自称为幸福,而这不是一种人们从生活乐趣中取得的不完全的、可怜的、相对的幸福,而是一种在心灵中不会留下空虚之感的充分的、完全的、圆满的幸福。”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现代性之隐忧"的人也喜欢 · · · · · ·
现代性之隐忧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现代性之隐忧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0 条 )

Charles Taylor《本真性伦理(The Ethics of Authenticity(1991))》小摘要


《本真性的伦理》读书笔记


> 更多书评 30篇
-
1. </原文结束>自我中心在两个方面是变质的。两种滑落,一是我们时代的大众文化中,滑向自我实现理想的自我中心模式。第二种是滑向虚无主义的“高雅”文化运动,一种到今天已经进行了一个半世纪之久的、对所有重要意义视野的否定。<原文开始> 2.20世纪70年代的一本书中详细地叙述了这种哲学(指个人主义):“当你从中年旅程开始出发时,你不可能将一切带在身上。你正在远行。远离制度的要求和他人的日程事项。远离...
2014-09-23 10:49:18 1人喜欢
1.
</原文结束>自我中心在两个方面是变质的。两种滑落,一是我们时代的大众文化中,滑向自我实现理想的自我中心模式。第二种是滑向虚无主义的“高雅”文化运动,一种到今天已经进行了一个半世纪之久的、对所有重要意义视野的否定。<原文开始> 引自 .. 2.20世纪70年代的一本书中详细地叙述了这种哲学(指个人主义):“当你从中年旅程开始出发时,你不可能将一切带在身上。你正在远行。远离制度的要求和他人的日程事项。远离外在的评说和鉴定。你在脱离角色和走进自我。如果在这个旅程上我能给每个人一份送别礼物,它将是一顶帐篷。一顶暂时性帐篷。这种礼物是便携式的根…..”真实性似乎在此又一次以一种集中于自我、使我们远离与他人的关系的方式被定义。 3.自恋主义文化是这样一个观点的弥散:将自我实现作为生活的主要价值,并且似乎很少承认外部道德要求和对他人的严肃承诺。我要说的是,我们应该将这个文化看作是部分地反映了一种伦理志向,看作是真实性理想,但却是一个本身并不认可其自我中心方式的理想。 4.个人主义思想,是在17世纪的思想和感性中,特别是在受过教育的欧洲人的思想和感性中,发展起来的。这些个人主义思想似乎促进了对古代等级制度形成挑战的新政治形式的发展,促进了新经济生活模式的发展,这些新政治形式和经济生活模式给予市场和企业事业更大的空间。但是,一旦这些新形式到位,并且人民在其中成长起来,那么,这种个人主义就被极大地强化了,因为它扎根于他们的日常实践中,扎根于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在政治生活上与他人的关联方式之中。 5.它(指自恋主义文化)倾向于集中在个人实现上,使他或她的周遭人士成为纯工具性的;换句话讲,它们冲向一种社会原子主义。它倾向将实现仅仅看成自我的,忽视或弱化来自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志向之外的要求,不管这些要求是来自历史、传统、社会、自然,还是上帝;换言之,它们培养了一种激进的人类中心论。
回应 2014-09-23 10:49:18 -
第六章滑向相对主义第72页摘录 “在承认真实性要求是与审美密切关联时,这一点越来越清楚地显示出来。我们非常熟悉这个术语,我们认为审美无论如何总是属于人们的一个范畴,只要他们热爱艺术和美。但事情并非如此。审美的概念出自18世纪艺术理解中的另一个类似的变化,与从模仿到创造的模型转换有关。当艺术被理解为基本上是一种对实在的模仿时,它可以按照被描绘的现实,或者按照描绘方式来定义。但是,18世纪看到了那些主观转...
2022-03-17 10:05:36
第六章滑向相对主义第72页摘录
“在承认真实性要求是与审美密切关联时,这一点越来越清楚地显示出来。我们非常熟悉这个术语,我们认为审美无论如何总是属于人们的一个范畴,只要他们热爱艺术和美。但事情并非如此。审美的概念出自18世纪艺术理解中的另一个类似的变化,与从模仿到创造的模型转换有关。当艺术被理解为基本上是一种对实在的模仿时,它可以按照被描绘的现实,或者按照描绘方式来定义。但是,18世纪看到了那些主观转向中的另一个,它与我在前面描述的那个与道德观念哲学有关的转向类似。艺术与美的特殊性不再按照现实或其描绘方式来定义,而是通过它们在我们身上激起的种种感觉,一种特殊的、有异于道德或他种愉快的感觉来辨别”
真实性要求指的是个啥?为什么会提到审美?
回应 2022-03-17 10:05:36 -
-
导读:导致自我为中心,以及随之而来的对那些更大的、自我之外的问题和事务的封闭和漠然,无论这些问题和事务是宗教的、政治的、还是历史。其后果是,生活被狭隘化和平庸化。 第四章:对于个人主义,沉浸在当代真实性文化中的人们,除了自身发展外不忠实于任何别的事业的人,比如说那些为了向上爬而抛弃爱情、子女、民主团结的人, 自恋主义文化:将自我实现作为生活的主要价值,并且似乎很少承认外部道德要求和对他人的严肃承...
2013-12-11 20:57:44
导读:导致自我为中心,以及随之而来的对那些更大的、自我之外的问题和事务的封闭和漠然,无论这些问题和事务是宗教的、政治的、还是历史。其后果是,生活被狭隘化和平庸化。 第四章:对于个人主义,沉浸在当代真实性文化中的人们,除了自身发展外不忠实于任何别的事业的人,比如说那些为了向上爬而抛弃爱情、子女、民主团结的人, 自恋主义文化:将自我实现作为生活的主要价值,并且似乎很少承认外部道德要求和对他人的严肃承诺。自我价值实现的概念在这两个方面显得非常以自我为中心。 自我中心在两个方面是变质的。两种滑落,一是我们时代的大众文化中,滑向自我实现理想的自我中心模式。第二种是滑向虚无主义的“高雅”文化运动,一种到今天已经进行了一个半世纪之久的、对所有重要意义视野的否定。 它倾向于集中在个人实现上,使他或她的周遭人士成为纯工具性的;换句话讲,它们冲向一种社会原子主义。它倾向将实现仅仅看成自我的,忽视或弱化来自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志向之外的要求,不管这些要求是来自历史、传统、社会、自然,还是上帝;换言之,它们培养了一种激进的人类中心论。 第九章:对于令人感到威胁的工具主义理性的支配性,我们的立场是什么。关于真实性,我一直坚持,拥护者和反对者的两个简单的和极端的立场,是需要避免的;全盘指责自我实现的伦理,同简单地全盘赞同其当代形式一样,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回应 2013-12-11 20:57:44
-
导读:导致自我为中心,以及随之而来的对那些更大的、自我之外的问题和事务的封闭和漠然,无论这些问题和事务是宗教的、政治的、还是历史。其后果是,生活被狭隘化和平庸化。 第四章:对于个人主义,沉浸在当代真实性文化中的人们,除了自身发展外不忠实于任何别的事业的人,比如说那些为了向上爬而抛弃爱情、子女、民主团结的人, 自恋主义文化:将自我实现作为生活的主要价值,并且似乎很少承认外部道德要求和对他人的严肃承...
2013-12-11 20:57:44
导读:导致自我为中心,以及随之而来的对那些更大的、自我之外的问题和事务的封闭和漠然,无论这些问题和事务是宗教的、政治的、还是历史。其后果是,生活被狭隘化和平庸化。 第四章:对于个人主义,沉浸在当代真实性文化中的人们,除了自身发展外不忠实于任何别的事业的人,比如说那些为了向上爬而抛弃爱情、子女、民主团结的人, 自恋主义文化:将自我实现作为生活的主要价值,并且似乎很少承认外部道德要求和对他人的严肃承诺。自我价值实现的概念在这两个方面显得非常以自我为中心。 自我中心在两个方面是变质的。两种滑落,一是我们时代的大众文化中,滑向自我实现理想的自我中心模式。第二种是滑向虚无主义的“高雅”文化运动,一种到今天已经进行了一个半世纪之久的、对所有重要意义视野的否定。 它倾向于集中在个人实现上,使他或她的周遭人士成为纯工具性的;换句话讲,它们冲向一种社会原子主义。它倾向将实现仅仅看成自我的,忽视或弱化来自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志向之外的要求,不管这些要求是来自历史、传统、社会、自然,还是上帝;换言之,它们培养了一种激进的人类中心论。 第九章:对于令人感到威胁的工具主义理性的支配性,我们的立场是什么。关于真实性,我一直坚持,拥护者和反对者的两个简单的和极端的立场,是需要避免的;全盘指责自我实现的伦理,同简单地全盘赞同其当代形式一样,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回应 2013-12-11 20:57:44 -
第六章滑向相对主义第72页摘录 “在承认真实性要求是与审美密切关联时,这一点越来越清楚地显示出来。我们非常熟悉这个术语,我们认为审美无论如何总是属于人们的一个范畴,只要他们热爱艺术和美。但事情并非如此。审美的概念出自18世纪艺术理解中的另一个类似的变化,与从模仿到创造的模型转换有关。当艺术被理解为基本上是一种对实在的模仿时,它可以按照被描绘的现实,或者按照描绘方式来定义。但是,18世纪看到了那些主观转...
2022-03-17 10:05:36
第六章滑向相对主义第72页摘录
“在承认真实性要求是与审美密切关联时,这一点越来越清楚地显示出来。我们非常熟悉这个术语,我们认为审美无论如何总是属于人们的一个范畴,只要他们热爱艺术和美。但事情并非如此。审美的概念出自18世纪艺术理解中的另一个类似的变化,与从模仿到创造的模型转换有关。当艺术被理解为基本上是一种对实在的模仿时,它可以按照被描绘的现实,或者按照描绘方式来定义。但是,18世纪看到了那些主观转向中的另一个,它与我在前面描述的那个与道德观念哲学有关的转向类似。艺术与美的特殊性不再按照现实或其描绘方式来定义,而是通过它们在我们身上激起的种种感觉,一种特殊的、有异于道德或他种愉快的感觉来辨别”
真实性要求指的是个啥?为什么会提到审美?
回应 2022-03-17 10:05:36 -
-
第六章滑向相对主义第72页摘录 “在承认真实性要求是与审美密切关联时,这一点越来越清楚地显示出来。我们非常熟悉这个术语,我们认为审美无论如何总是属于人们的一个范畴,只要他们热爱艺术和美。但事情并非如此。审美的概念出自18世纪艺术理解中的另一个类似的变化,与从模仿到创造的模型转换有关。当艺术被理解为基本上是一种对实在的模仿时,它可以按照被描绘的现实,或者按照描绘方式来定义。但是,18世纪看到了那些主观转...
2022-03-17 10:05:36
第六章滑向相对主义第72页摘录
“在承认真实性要求是与审美密切关联时,这一点越来越清楚地显示出来。我们非常熟悉这个术语,我们认为审美无论如何总是属于人们的一个范畴,只要他们热爱艺术和美。但事情并非如此。审美的概念出自18世纪艺术理解中的另一个类似的变化,与从模仿到创造的模型转换有关。当艺术被理解为基本上是一种对实在的模仿时,它可以按照被描绘的现实,或者按照描绘方式来定义。但是,18世纪看到了那些主观转向中的另一个,它与我在前面描述的那个与道德观念哲学有关的转向类似。艺术与美的特殊性不再按照现实或其描绘方式来定义,而是通过它们在我们身上激起的种种感觉,一种特殊的、有异于道德或他种愉快的感觉来辨别”
真实性要求指的是个啥?为什么会提到审美?
回应 2022-03-17 10:05:36 -
-
1. </原文结束>自我中心在两个方面是变质的。两种滑落,一是我们时代的大众文化中,滑向自我实现理想的自我中心模式。第二种是滑向虚无主义的“高雅”文化运动,一种到今天已经进行了一个半世纪之久的、对所有重要意义视野的否定。<原文开始> 2.20世纪70年代的一本书中详细地叙述了这种哲学(指个人主义):“当你从中年旅程开始出发时,你不可能将一切带在身上。你正在远行。远离制度的要求和他人的日程事项。远离...
2014-09-23 10:49:18 1人喜欢
1.
</原文结束>自我中心在两个方面是变质的。两种滑落,一是我们时代的大众文化中,滑向自我实现理想的自我中心模式。第二种是滑向虚无主义的“高雅”文化运动,一种到今天已经进行了一个半世纪之久的、对所有重要意义视野的否定。<原文开始> 引自 .. 2.20世纪70年代的一本书中详细地叙述了这种哲学(指个人主义):“当你从中年旅程开始出发时,你不可能将一切带在身上。你正在远行。远离制度的要求和他人的日程事项。远离外在的评说和鉴定。你在脱离角色和走进自我。如果在这个旅程上我能给每个人一份送别礼物,它将是一顶帐篷。一顶暂时性帐篷。这种礼物是便携式的根…..”真实性似乎在此又一次以一种集中于自我、使我们远离与他人的关系的方式被定义。 3.自恋主义文化是这样一个观点的弥散:将自我实现作为生活的主要价值,并且似乎很少承认外部道德要求和对他人的严肃承诺。我要说的是,我们应该将这个文化看作是部分地反映了一种伦理志向,看作是真实性理想,但却是一个本身并不认可其自我中心方式的理想。 4.个人主义思想,是在17世纪的思想和感性中,特别是在受过教育的欧洲人的思想和感性中,发展起来的。这些个人主义思想似乎促进了对古代等级制度形成挑战的新政治形式的发展,促进了新经济生活模式的发展,这些新政治形式和经济生活模式给予市场和企业事业更大的空间。但是,一旦这些新形式到位,并且人民在其中成长起来,那么,这种个人主义就被极大地强化了,因为它扎根于他们的日常实践中,扎根于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在政治生活上与他人的关联方式之中。 5.它(指自恋主义文化)倾向于集中在个人实现上,使他或她的周遭人士成为纯工具性的;换句话讲,它们冲向一种社会原子主义。它倾向将实现仅仅看成自我的,忽视或弱化来自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志向之外的要求,不管这些要求是来自历史、传统、社会、自然,还是上帝;换言之,它们培养了一种激进的人类中心论。
回应 2014-09-23 10:49:18 -
导读:导致自我为中心,以及随之而来的对那些更大的、自我之外的问题和事务的封闭和漠然,无论这些问题和事务是宗教的、政治的、还是历史。其后果是,生活被狭隘化和平庸化。 第四章:对于个人主义,沉浸在当代真实性文化中的人们,除了自身发展外不忠实于任何别的事业的人,比如说那些为了向上爬而抛弃爱情、子女、民主团结的人, 自恋主义文化:将自我实现作为生活的主要价值,并且似乎很少承认外部道德要求和对他人的严肃承...
2013-12-11 20:57:44
导读:导致自我为中心,以及随之而来的对那些更大的、自我之外的问题和事务的封闭和漠然,无论这些问题和事务是宗教的、政治的、还是历史。其后果是,生活被狭隘化和平庸化。 第四章:对于个人主义,沉浸在当代真实性文化中的人们,除了自身发展外不忠实于任何别的事业的人,比如说那些为了向上爬而抛弃爱情、子女、民主团结的人, 自恋主义文化:将自我实现作为生活的主要价值,并且似乎很少承认外部道德要求和对他人的严肃承诺。自我价值实现的概念在这两个方面显得非常以自我为中心。 自我中心在两个方面是变质的。两种滑落,一是我们时代的大众文化中,滑向自我实现理想的自我中心模式。第二种是滑向虚无主义的“高雅”文化运动,一种到今天已经进行了一个半世纪之久的、对所有重要意义视野的否定。 它倾向于集中在个人实现上,使他或她的周遭人士成为纯工具性的;换句话讲,它们冲向一种社会原子主义。它倾向将实现仅仅看成自我的,忽视或弱化来自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志向之外的要求,不管这些要求是来自历史、传统、社会、自然,还是上帝;换言之,它们培养了一种激进的人类中心论。 第九章:对于令人感到威胁的工具主义理性的支配性,我们的立场是什么。关于真实性,我一直坚持,拥护者和反对者的两个简单的和极端的立场,是需要避免的;全盘指责自我实现的伦理,同简单地全盘赞同其当代形式一样,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回应 2013-12-11 20:57:44
论坛 · · · · · ·
成庆:现代性的隐忧-关于查尔斯泰勒的思想 | 来自不足方丈 | 1 回应 | 2010-10-23 16:54:1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上海三联书店 (2012)8.4分 507人读过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2)8.0分 53人读过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8.2分 609人读过
-
限时抢
-
House of Anansi Press (1998)暂无评分 1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央编译学术馆 (中央编译出版社)
- #打造靠谱的启蒙书单# (相风乌)
- 文化现代性精粹读本 (豆浆✎)
- 打造靠谱的启蒙书单-第2版(by夜曲依赖症等) (小石)
- 古典政治哲学的气息 (Kly)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现代性之隐忧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Joseph.C 2011-11-04 22:24:13
虽然薄,但讨论的面向很多。此种融合多种既有学说的复杂的探讨,要比从市场维度进行简单批判更有意思,也更有深度。
0 有用 苦雨 2012-02-25 18:38:12
怎样处理真实性问题
0 有用 全都是风 2012-05-11 00:15:34
个人主义,理性工具化,以及温和专制。
0 有用 行影者 2019-12-22 16:19:17
现代性三个隐忧:①个人主义(意义的丧失);②工具主义的猖獗(思维);③自由的丧失(政治)。本真性的理想值得辩护,但是也容易滑入柔性相对主义和个人主观主义,从而成为自我中心和利己主义,为此必需①视野,即针对事物具有重要性的可理解的背景;②认同的需要和使这种需要可能的条件。这个版本的翻译比较烂,很多别字。《本真性的伦理》和这一本是相同的内容,翻译应该会更好(待看完再来)。
0 有用 无 2014-05-06 15:42:00
2014.5 这类哲学书籍还是浅显易懂的。
0 有用 Amy 2022-05-07 22:13:56
进入语境后好读很多,也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作者本身的缘故导致语句别扭。 @2021-03-11 09:12:09
0 有用 犹在镜中 2021-07-28 21:29:48
这个翻译还是泰勒自己的行文实在是不太好……
0 有用 唸.. 2021-04-17 15:28:09
最大启发是辨明了对真实性的追求不应滑向对选择自由的强调,选择是依赖于价值和意义的,价值和意义的诠释越来越来自原创。飞机上读完
0 有用 奥夏 2021-03-23 09:25:03
很薄的书,读起来很不错。三个隐忧:个人主义,工具理性和政治自由。然后从布鲁姆的《美国精神的封闭》拓展~容量很大。
0 有用 注销 2021-03-11 09:12:09
进入语境后好读很多,也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作者本身的缘故导致语句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