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之隐忧》的原文摘录

  • 自我发现需要制作(poiēsis)或制造。这将在这种本真性思想进化的方向之一上起关键的作用。 (查看原文)
    项平 8赞 2022-10-07 01:58:10
    —— 引自章节:6.滑向相对主义
  • 但是,“成为你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在叮嘱我们“不要成为别人”吗?因为与人雷同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吗?或者,这句格言是在呼唤我们特立独行、依照自己独特的想法来生活吗?可是“自己独特的想法”又从何而来呢?我们如何获得自己的独特性呢?…… (查看原文)
    翁小样 2赞 2012-06-24 11:27:44
    —— 引自第1页
  • 卢梭甚至为这种与自身的亲密接触取了一个名字,比任何道德观更为基本,那就是,欢乐和满足之源:“存在之感受”。 “心中既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既不觉苦也不觉乐,既无所求也无所惧,而只感到自己的存在,同时单凭感觉就足以充实我们的心灵:只要这种境界持续下去,处于这种境界中的人就可以自称为幸福,而这不是一种人们从生活乐趣中取得的不完全的、可怜的、相对的幸福,而是一种在心灵中不会留下空虚之感的充分的、完全的、圆满的幸福。” (查看原文)
    2赞 2013-12-03 11:30:39
    —— 引自第34页
  • 这种强劲的“成为自己”的现代文化中,事物的价值被认为是主观的(也是相对的),是“我”所赋予的。我珍视或看重某种事物,不是因为它本身内在固有的价值或意义,而是因为我的珍视或看重才使得它具有价值或意义。但是,这种价值主观论可以成立吗?只要我们发问,“你为什么会珍视或看重它?”回答也许是,“我认为”“我相信”“我感觉”或者“我决定”。但这类回应完全没有回答“为什么”。如果我们进一步去追问来龙去脉,那么任何认真给出理由的回答都会显示,那个单独的“自我”实际上并没有独自赋予或创造价值,那些看似高度自主的价值决定,在背后往往是有渊源和来路的,是由许多经历和故事造就的,是在关系中形成的。 (查看原文)
    雪人快跑 2赞 2018-05-12 16:43:20
    —— 引自第16页
  • 目标的丧失是与一种狭隘化相联系的。人们因为只顾他们的个人生活而失去了更为宽阔的视野。托克维尔说,民主的平等把个人拽向自身,“导致个人将自己完全封闭在内心的孤独之中的危险。”换句话讲,个人主义的黑暗面是以自我为中心,这使我们的生活既平庸又狭窄,使我们的生活更贫于意义和更少地关心他人及社会。 (查看原文)
    1赞 2013-12-03 11:15:51
    —— 引自第5页
  • </原文结束>自我中心在两个方面是变质的。两种滑落,一是我们时代的大众文化中,滑向自我实现理想的自我中心模式。第二种是滑向虚无主义的“高雅”文化运动,一种到今天已经进行了一个半世纪之久的、对所有重要意义视野的否定。<原文开始> (查看原文)
    shadow求理想 1赞 2014-09-23 10:49:18
    —— 引自章节:..
  • 一般的教训是,本真性是不可能以瓦解关于重要性的视野的方式得到捍卫的。我的生活的意义来自于它之被选择这个想法——这是本真性实际上基于自我决定自由的一个情形——甚至依赖于理解到,独立于我的意志,在塑造我的自己的生活时,存在着某个崇高的、无畏的、因此重要的东西。当人类被置于这种自我创造的选择,与更容易的自暴自弃、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等等模式之间,他们更像什么,这里有一个说法,而哪个说法被视为正确的,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被决定的。视野是给定的。 the general lesson is that authenticity can't be defended in ways that collapse horizons of significance. Even the sense that the significance of my life comes from its being chosen - the case where authenticity is actually grounded on self determining freedom - depends on the understanding that independent of my will there is something noble, courageous, and hence significant in giving shape to my own life . There is a picture here of what human beings are like, placed between this option for self-creation, and easier modes of copping out, going with the flow, conforming wi...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赞 2016-05-21 12:50:51
    —— 引自第49页
  • 我一直在描绘本真性文化的肖像。这种文化,即使是其最“自恋主义”的变体,也是由本真性理想所推动的,这个理想只要加以适当理解,就可以对其当代文化形式做出批判。它是一个受害于内部构成性张力的文化。这就与种普通的观点形成对比,后者将自我实现的更自我中心的形式,仅仅看作自我放纵的利己主义的产物,或者充其量,看作被一个比最不可取的实践好不了多少的理想所驱动的。 为什么要坚持我的看法?第一个理由是,在我看来它是对的。这个理想在我看来仍活跃在我们的文化之中,而这个张力似乎还存在着。但是,如果我的看法是正确的话,我们行动的后果会是什么呢?用我提出的方法看事物,会走向一个对待这个文化的十分不同的立场。如今有一种常见的立场,尤其是在像布鲁姆、贝尔和拉西这样的批判家之中,轻蔑地认为自我实现的目标在一定方式上受到了利己主义的败坏。这很容易导致将本真性文化一棍子打死。换句话说有些人深深“扎进”这个文化里,对他们而言,事情怎么样都行。我在这里表明的观点不导向上面的任何一方。 我们别和阐述多少有些低级的实践背后的更高的理想,然后从其自身的动因性的理想的观点批评这些实践。换句话讲,我们不全盘抛弃这个文化,也不原封不动地同意它,我们应该试图通过使其参与者更明了他们所赞同的伦理涉及什么,来提升这个文化的实践。 这意味着我们要投身于一个规劝工作。如果你采纳其他观点中的任何一个,这个工作就看起来既不可能,也不合意,但是,按照我一直在捍卫的观点,这是唯一适合的策略。任何文化领域都有斗争;持有不同和不相容观点的人们互相竞争、批评、指责。就本真性文化而言,拥护者和反对者之间已经在进行着战斗。我想表明,这个斗争是一个误会,双方都错了。我们应该正在做的是,围绕本真性的意义进行战斗,从这里发展起来的观点看,我们应该试图规劝人们,自我满足远远不是排除自我之外的无条件的关系和道德要求,实际上在某个形式中还要... (查看原文)
    白龙鱼服 1赞 2021-03-17 13:08:48
    —— 引自章节:第七章 继续战斗
  • 工作和社会状况(这些工作和社会状况让我们以工具的甚至操纵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们) (查看原文)
    白龙鱼服 1赞 2021-03-17 13:08:48
    —— 引自章节:第七章 继续战斗
  • 所以,这也可能作为好消息出现。如果最好的东西不可能明确地担保,那么衰落和浅薄也不是不可免的。一个自由社会的本性是,它将总是较高形式和较低形式的自由之间的战场。没有一方能消灭另方但是战线是可以移动的,不可能确定地移动,但至少某些时候对于某些人,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战线移动 是可能的。通过社会行动、政治变革和得人心,较好的形式至少可以暂时发展壮大。在某种意义上个真正自由的社会可以把一个口号当作座右铭,它像意大利红色旅这样的革命运动在一个十分不同的意义上提出“继续战斗”( a lotta continua),斗争在继续一事实上,永远继续。 (查看原文)
    白龙鱼服 1赞 2021-03-17 13:08:48
    —— 引自章节:第七章 继续战斗
  • 在随后的赞成者和拥护者的两极分化中,失去的东西恰恰是对这个理想的一个丰富的理解。双方在某个意义上都碰巧协同一致地将这个理想等同于其最低级的、最自我中心的表达。正是针对这个协同,我们必须从事挽救性的工作,在某个意义上,我已经在前面的几节中勾了这项工作。 (查看原文)
    白龙鱼服 1赞 2021-03-17 13:08:48
    —— 引自章节:第七章 继续战斗
  • 现代个人主义的处境与採救 马克斯韦伯曾以“世界的祛魅”来表达超验秩序的解体。但泰勒提醒我们“这些秩序在限制我们的同时,它们也给世界和社会生活的行为以意义”。在世界祛魅之后,人们不再能够将自己与超越自我的更大视野相伴相随,于是产生了某种失落:“不再有更高的目标感,不再感觉到有某种值得以死相趋的东西。现代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却也陷入了空前意义迷失。 (查看原文)
    白龙鱼服 1赞 2021-03-17 14:02:28
    —— 引自章节:第七章 继续战斗
  • 泰勒致力于阐明自区别于两种流行意见的独特立场。一方面,他坚持主张,对本真性的追求是一种道德理想,对这种理想的漠视来自对现代文化一知半解的偏见,导致毫无建设性的义愤。另一方面,他力图揭示,对本真性理想的追求和实践要求某种超越自我的背景条件(包括对自我之构成有一种更深刻的认识),如果无视这些条件,将会陷入一种幻觉性的个人自主性,从而导致个人的自我沉湎与放任,最终背弃了本真性的理想。他指出,文化悲观论者所描述的 是“一个已经退化了的理想的图像,这个退化了的理想本身是非常有价值的,实际上我想说它是现代人不可拒绝的”。 (查看原文)
    白龙鱼服 1赞 2021-03-17 14:02:28
    —— 引自章节:中文版导言丨刘擎
  • 但是,本真性对内在标准的强调,也容易演变为唯我主义”,好像关注内在的自我就足以生成道德准则,外部世界要么是多余的,要么是实现个人自主性的障碍或敌人。泰指出,这种独白式的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幻觉:“内在生成这种事情,如果理解为独白式的,则是子虚有。我对我的同一性的发现,并不意味着我独自创造了它,而是说,我通过与他人的、部分公开、部分内化的对话,订立了这个同一性。这就是为什么内在生成同一性之理想的发展,赋子了承认一种新的和关键性的重要性。我自己的同一性根本上依赖于我与他人的对话关系 [10]我们无法单单依靠自己来构成自我,形成有意义的独特性标准。自我的理想是在对话关系中塑造。 值的。为什么前后两类独特性的意义会有如此大的差别?泰勒解释说:事物是否重要、是否有意义,必须针对一个背景而言。他称之为“视域”( horizon)或框架”( framework)这个背景框架在人类活动最基本的方面界定了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有意义的,并塑造了我们的“道德与精神的直觉”。这个框架由不得我们选择,它是“给定的”( given),是我们共享的“无可逃离的视域”( inescapable horizon)。而我们所做的选择,在最根本的意义上,恰恰要(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依据这个作为深度意义背景的框架。因为我们的生活是共同的生活,这个背景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前提。如果离开了这个框架,个人的感觉、选择和决定会变得完全不可理喻。 (查看原文)
    白龙鱼服 1赞 2021-03-17 14:02:28
    —— 引自章节:中文版导言丨刘擎
  • 个人自主性是现代性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值得捍卫的理想。它激发人的创造性,要求一种自我负责的精神,鼓励人们过更真诚、更充分和更具个性的生活。现代世界的许多成就与价值来自个人对本真性的追求。但是,这种理想(如同现代性的其他许多理想一样)也可能事与愿违地走向自己的反面,使自身陷入处境。自主的生活理想必须有所选择,选择意味着“某些生活形式实际上高于别的,而对个人自我实现宽容的文化却回避了这些主张”。如果完全依据唯我论,我们实际上无法形成可以判断高低好坏的价值标准。本书的要旨在于指明,建基于唯我论的本真性是一个幻觉:“如果本真性就是对我们自己真实,就是找回我们自己的“存在之感受,那么,或许我们只能整体地实现它,倘若我们认识到这个情感把我们与个更宽广的整体连接在一起的话。”而只有将自我的构成理解为关系性的,理解为对超越自我之共 同背景的依赖,我们才能恰当地理解和实践个人自主性的理想,才有可能克服对本真性的误解和濫用。 (查看原文)
    白龙鱼服 1赞 2021-03-17 14:02:28
    —— 引自章节:中文版导言丨刘擎
  • 个人自主性是现代性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值得捍卫的理想。它激发人的创造性,要求一种自我负责的精神,鼓励人们过更真诚、更充分和更具个性的生活。现代世界的许多成就与价值来自个人对本真性的追求。但是,这种理想(如同现代性的其他许多理想一样)也可能事与愿违地走向自己的反面,使自身陷入处境。自主的生活理想必须有所选择,选择意味着“某些生活形式实际上高于别的,而对个人自我实现宽容的文化却回避了这些主张”。如果完全依据唯我论,我们实际上无法形成可以判断高低好坏的价值标准。本书的要旨在于指明,建基于唯我论的本真性是一个幻觉:“如果本真性就是对我们自己真实,就是找回我们自己的“存在之感受,那么,或许我们只能整体地实现它,倘若我们认识到这个情感把我们与一个更宽广的整体连接在一起的话。”而只有将自我的构成理解为关系性的,理解为对超越自我之共同背景的依赖,我们才能恰当地理解和实践个人自主性的理想,才有可能克服对本真性的误解和滥用。 (查看原文)
    辛柏鹿 1赞 2021-09-24 10:05:35
    —— 引自章节:中文版导言丨刘擎
  • 存在着某种做人的方式,它是我的方式。我被号召以这种方式,而不是模仿别的任何人的方式,过我的生活。而这就将新的重要性给予了对我自己真实( being true to myself)如果我不这样,我就没有领会生活的目的,就没有领会对我而言什么是做人。 (查看原文)
    也有雨 1赞 2021-09-26 19:29:57
    —— 引自章节:第三章 本真性之源
  • 甚至在有些地方,个人自由和工具理性的扩充被视为思想,这些思想的内在魅力可以帮助解释其兴起。但是,即使在这些地方,这种魅力也总是在非道德的意义上被理解的。那就是,这些思想的力量不是依照其道德力量来理解,它们之被理解仅仅是因为它们似给人们带来利益,不论人们的道德观如何,甚至不论他们是否有道德观。自由允许你为所欲为,而工具理性的更大运用给予更多你想要的东西,无论那是什么。 这一切的结果是本真性的道德理想变得更加灰暗朦胧。当代文化的批评家们往往贬低这个理想,甚至将它与个非道德性的、不被干预地为所欲为的欲望混淆起来。这个文化的捍卫者们被他们自己的见解推入这个对理想难于启齿的境地。我们哲学世界中的主 观主义的普遍力量和中立自由主义的威力强化了这样的感觉。 (查看原文)
    AOI 1赞 2022-01-15 22:48:16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口齿不清的争论
  • 马克斯韦伯曾以“世界的祛魅”来表达超验秩序的解体。…在世界祛魅之后,人们不再能够将自己与超越自我的更大视野相伴相随,于是产生了某种失落:“不再更高的目标感,不再感觉到有某种值得以死相趋的东西。” (查看原文)
    退耦的光子 2回复 2012-03-20 23:58:45
    —— 引自第10页
  • 这就是我想要称为自决的自由(Self-determining freedom)的观念。它是这样的思想:当我自己决定什么东西与我有关,而不是被外部影响所左右的时候,我才是自由的。 (查看原文)
    退耦的光子 2012-06-10 21:36:57
    —— 引自第35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0 11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