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这些年我跟里斯本的感情见证 (藤原琉璃君)
- 工人阶级及相关研究(3) (🦉的瓦涅密)
- 买书一年又一年 (到里斯本看海)
- 东亚研究 (菲利普)
- ❸·❸书单:让阅读成为习惯(豆评≤7.9) (无心恋战)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东亚近代史理论的再探讨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萧湘 2011-04-18 22:59:47
对殖民地的经济史理解,去政治化。
0 有用 冬晴れ 2014-01-16 18:44:39
中村这本是与滨下武志对读的,中村认为十六世纪以后朝贡贸易不再是东南亚贸易中心,以中华帝国为中心的东亚秩序变得相当松散,维系经济关系的力量很弱,另外东亚经济圈基本上没有国家治理机制,是一种自由主义国际贸易。朝贡贸易随着十七世纪后半日本与朝鲜的锁国以及东南亚殖民地化而进一步破裂。
0 有用 168 Hours 2014-11-12 21:09:05
叫“东亚近代资本主义史理论的在探讨”吧,事实依据不充分。
0 有用 while 2009-01-19 23:43:25
虽嫌简约,对于朝鲜和台湾殖民时期的经济史还是有提纲的作用
0 有用 观之不足 2024-01-11 22:42:54 北京
这本书沿着滨下的思路,继续将二十世纪的亚洲视作一个整体。只是彼时构成整体的主导力量,不是昔日中国向周边地区的技术转让p19,而是资本主义过程中日本的自身需要。作者把它叫做“求全配套思想”p189,即日本在贸易结构中只出口工业产品和进口原材料,要求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维持极强的互补关系。作者在这里完善了中日战争经济成因的说法,那就是日本以军事力量为背景,把中国从属地拉入具有帝国主义性质的日本帝国主义经济... 这本书沿着滨下的思路,继续将二十世纪的亚洲视作一个整体。只是彼时构成整体的主导力量,不是昔日中国向周边地区的技术转让p19,而是资本主义过程中日本的自身需要。作者把它叫做“求全配套思想”p189,即日本在贸易结构中只出口工业产品和进口原材料,要求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维持极强的互补关系。作者在这里完善了中日战争经济成因的说法,那就是日本以军事力量为背景,把中国从属地拉入具有帝国主义性质的日本帝国主义经济圈(日元圈)p52。以这样的经济解释为出发点,配合对NNG纯粹资本主义政权性质的认定,以及NNG抗日主导角色的过分强调,作者的真正目的是,将中日战争看作是两个独立国家之间的战争,或者说是两种不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战争。它因此不再具有任何殖民地人民反帝斗争的色彩p5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