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邓小平文选》(第3卷)(平装)收入的是邓小平同志在一九八二年九月至一九九二年二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编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已经出版的两本文选,在以后出第二版时将分别改称为《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文选共有讲话、谈话等一百一十九篇。很大一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曾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一九八七年二月——七月)》等小册子中和报纸上发表过的著作,这次编入文选时,又作了文字整理,许多篇根据记录稿增补了重要内容。
目录 · · · · · ·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一九八二年九月一日)
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八二年九月十三日)
一心一意搞建设
(一九八二年九月十八日)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四日)
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四日)
增进中印友谊,加强南南合作
(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二日)
植树造林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二月)
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九八三年一月十二日)
视察江苏等地回北京后的谈话
(一九八三年三月二日)
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一九八三年四月二十九日)
路子走对了,政策不会变
(一九八三年六月十八日)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六日)
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
(一九八三年七月八日)
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一九八三年七月十九日)
为景山学校题词
(一九八三年十月一日)
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
(一九八三年十月十二日)
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一九八四年二月二十二日)
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
(一九八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发展中日关系要看得远些
(一九八四年三月二十五日)
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一九八四年五月二十九日)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九八四年六月三十日)
我们非常关注香港的过渡时期
(一九八四年七月三十一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庆祝典礼上的讲话
(一九八四年十月一日)
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一九八四年十月三日)
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
(一九八四年十月六日)
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
(一九八四年十月十日)
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二日)
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六日)
和平共处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
(一九八四年十月三十一日)
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一日)
中国是信守诺言的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九日)
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一九八五年三月四日)
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一九八五年三月七日)
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
(一九八五年三月七日)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一九八五年三月二十八日)
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
(一九八五年四月十五日)
加强同欧洲的经济联系
(一九八五年四月十八日)
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
(一九八五年五月十九日)
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一九八五年五月、六月)
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八五年六月四日)
改革开放是很大的试验
(一九八五年六月二十九日)
抓住时机,推进改革
(一九八五年七月十一日)
特区经济要从内向转到外向
(一九八年八月一日)
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
(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一日)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八日)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三日)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三日)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
(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七日)
拿事实来说话
(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八日)
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和平政策
(一九八六年四月四日)
在听取经济情况汇报时的谈话
(一九八六年六月十日)
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一九八六年六月十八日)
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
(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视察天津时的谈话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九日――二十一日)
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
(一九八六年九月二日)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一九八六年九月――十一月)
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
(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八日)
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
(一九八六年十月十八日)
悼伯承
(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一日)
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九日)
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九日)
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排除干扰,继续前进
(一九八七年一月十三日)
加强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一九八七年一月二十日)
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一九八七年二月六日)
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
(一九八七年二月十八日)
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
(一九八七年三月三日)
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一九八七年三月八日)
怎样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
(一九八七年三月二十七日)
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讲话
(一九八七年四月十六日)
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
(一九八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
(一九八七年四月三十日)
警惕日本极少数人复活军国主义
(一九八七年五月五日)
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活跃起来
(一九八七年五月十二日)
改革的步子要加快
(一九八七年六月十二日)
没有安定的政治环境什么事都干不成
(一九八七年六月二十九日)
立足民族平等,加快西藏发展
(一九八七年六月二十九日)
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
(一九八七年七月四日)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一九八七年八月二十九日)
我们干的事业是全新的事业
(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三日)
十三大的两个特点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六日)
解放思想,独立思考
(一九八八年五月十八日)
理顺物价,加速改革
(一九八八年五月十九日)
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
(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五日)
要吸收国际的经验
(一九八八年六月三日)
在改革中保持生产的较好发展
(一九八八年六月七日)
形势迫使我们进一步改革开放
(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二日)
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
(一九八八年九月五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九八八年九月五日、十二日)
中央要有权威
(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二日)
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一九八八年十月二十四日)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压倒一切的是稳定
(一九八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中国不允许乱
(一九八九年三月四日)
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
(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三日)
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一九八九年五月十六日)
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
(一九八九年五月三十一日)
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
(一九八九年六月九日)
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
(一九八九年六月十六日)
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大有希望
(一九八九年九月四日)
致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信
(一九八九年九月四日)
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
(一九八九年九月十六日)
社会主义的中国谁也动摇不了
(一九八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结束严峻的中美关系要由美国采取主动
(一九八九年十月三十一日)
会见参加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全体同志时的讲话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对二野历史的回顾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坚持社会主义,防止和平演变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一日)
中美关系终归要好起来才行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日)
香港基本法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
(一九九○年二月十七日)
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
(一九九○年三月三日)
振兴中华民族
(一九九○年四月七日)
中国永远不允许别国干涉内政
(一九九○年七月十一日)
共同努力,实现祖国统一
(一九九○年九月十五日)
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一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视察上海时的谈话
(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二月十八日)
总结经验,使用人才
(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日)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二月二十一日)
注释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的人也喜欢 · · · · · ·
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4 条 )
> 更多书评 24篇
-
tanktank (原来我什么 都不是)
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现在我们要顶住这股逆流,旗帜要鲜明。因为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现在国际市场已经被占得满满的,打进去都很不容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本来是个穷国,为什么有中美苏"大三角"的说法?就是因为中国是独...2016-08-22 10:49:05 7人喜欢
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现在我们要顶住这股逆流,旗帜要鲜明。因为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现在国际市场已经被占得满满的,打进去都很不容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本来是个穷国,为什么有中美苏"大三角"的说法?就是因为中国是独立自主的国家。为什么说我们是独立自主的?就是因为我们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否则,只能是看着美国人的脸色行事,看着发达国家的脸色行事,或者看着苏联人的脸色行事,那还有什么独立性啊!现在国际舆论压我们,我们泰然处之,不受他们挑动。 引自 100.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 回应 2016-08-22 10:49:05
-
唧唧复唧唧炸鸡 (知行合一)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2019-04-06 21:56:32
-
唧唧复唧唧炸鸡 (知行合一)
谈到我个人的经历,你在毛主席纪念堂的展览室里看到的那张有我在里面的照片是在巴黎照的,那时只有十九岁。我自从十八岁加入革命队伍,就是想把革命干成功,没有任何别的考虑,经历也是艰难的就是了。我一九二七年从苏联回国,年底就当中共中央秘书长,二十三岁,谈不上能力,谈不上知识,但也可以干下去。二十五岁领导了广西百色起义,建立了红七军。从那时开始干军事这一行,一直到解放战争结束。建国以后我的情况你们就清楚...2019-04-06 21:52:13 5人喜欢
谈到我个人的经历,你在毛主席纪念堂的展览室里看到的那张有我在里面的照片是在巴黎照的,那时只有十九岁。我自从十八岁加入革命队伍,就是想把革命干成功,没有任何别的考虑,经历也是艰难的就是了。我一九二七年从苏联回国,年底就当中共中央秘书长,二十三岁,谈不上能力,谈不上知识,但也可以干下去。二十五岁领导了广西百色起义,建立了红七军。从那时开始干军事这一行,一直到解放战争结束。建国以后我的情况你们就清楚了,也做了大官,也住了“牛棚”。你问我觉得最高兴的是什么?最痛苦的是什么?在我一生中,最高兴的是解放战争的三年。那时我们的装备很差,却都在打胜仗,这些胜利是在以弱对强、以少对多的情况下取得的。建国以后,成功的地方我都高兴。有些失误,我也有责任,因为我不是下级干部,而是领导干部,从一九五六年起我就当总书记。那时候我们中国挂七个人的像,我算是一个。所以,在“文化大革命”前,工作搞对的有我的份,搞错的也有我的份,不能把那时候的失误都归于毛主席。至于“文化大革命”,那是另外一回事。我一生最痛苦的当然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其实即使在那个处境,也总相信问题是能够解决的。前几年外国朋友问我为什么能度过那个时期,我说没有别的,就是乐观主义。所以,我现在身体还可以。如果天天发愁,日子怎么过?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出来工作,从一九七七年到现在是七年,我相信没有犯大错误。但究竟怎样,让历史去评价吧! 引自 发展中日关系要看得远些 回应 2019-04-06 21:52:13 -
唧唧复唧唧炸鸡 (知行合一)
翻两番的意义很大。这意味看到本世纪末,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那时不按人口平均而按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居于世界前列了。这一万亿美元,反映到人民生活上,我们就叫小康水平;反映到国力上,就是较强的国家。因为到那时,如果我们有一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拿百分之一来搞国防,就是一百亿,如果拿百分之五,就是五百亿。一百亿美元,能够办很多事情,要改善一点装备容易得很。如果我们拿百分之一用于科学教育,...2019-04-06 21:58:20
翻两番的意义很大。这意味看到本世纪末,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那时不按人口平均而按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居于世界前列了。这一万亿美元,反映到人民生活上,我们就叫小康水平;反映到国力上,就是较强的国家。因为到那时,如果我们有一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拿百分之一来搞国防,就是一百亿,如果拿百分之五,就是五百亿。一百亿美元,能够办很多事情,要改善一点装备容易得很。如果我们拿百分之一用于科学教育,就可以开办好多大学,消灭文盲这些事情就可以用更多的力量来办了。智力投资应该绝不止百分之一。现在我们是捉襟见肘,要增加一点教育经费、科研经费,困难得很。到本世纪末人民生活是小康水平,小康水平也比现在好得多。去年我到苏州,苏州地区的工农业年总产值已接近人均八百美元,如果按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大约人均四百美元。我了解了一下苏州的生活水平。在苏州,第一是人不往上海、北京跑,恐怕江苏大部分地方的人都不往外地跑,乐于当地的生活;第二,每个人平均二十多平方米的住房;第三,教育普及了,自已拿钱办教育;第四,人民不但吃穿问题解决了,用的问题,什么电视机,新的几大件,很多人也大都解决了;第五,人们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什么违法乱纪、犯罪行为大大减少。还有别的,我也记不清了。这几条就了不起呀!现在还要不断地打击刑事犯罪分子,真正到了那个时候,人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物质是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好起来,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会有大变化。 引自 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回应 2019-04-06 21:58:20
-
八十年代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上的重要年代。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人民在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这三大任务中,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 中央顾问委员会是个新东西,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实际情况建立的,是解决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新老交替的一种组织形式。目的是使中央委员会年轻化,同时让一些老同志在退出第一线之后继续发挥一定的作...
2022-03-05 18:56:19
八十年代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上的重要年代。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人民在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这三大任务中,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
中央顾问委员会是个新东西,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实际情况建立的,是解决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新老交替的一种组织形式。目的是使中央委员会年轻化,同时让一些老同志在退出第一线之后继续发挥一定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顾问委员会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组织形式。我们的国家也好,党也好,最根本的应该是建立退休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久,我们就讲要废除党和国家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
最高兴的是解放战争的三年。最痛苦的当然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乐观主义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我们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不会动摇的,一直要干下去,重要的是走一段就要总结经验。因为改革涉及人民的切身利害问题,每一步都会都要总结经验
永远不要过分突出我个人。我所做的事,无非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愿望,党的这些政策也是由集体制定的。在“文化大革命”前,我也是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那时候的一些错误我也要负责的,世界上没有完人嘛。
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
不能有穷的共产主义,同样也不能有穷的社会主义。致富不是罪过。但我们讲的致富不是你们讲的致富。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一国两制”也要讲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里允许一些特殊地区搞资本主义,不是搞一段时间,而是搞几土年、成百年。另一方面,也要确定整个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合”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
过分夸大个人作用是不对的。人总是要死的。哪一天我不在了,好像中国就丢了灵魂,这种看法不好。我在有生之年还可以做一些事,但希望自己从政治舞台上慢慢地消失。
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
只要这个领导集体是团结的,坚持改革开放的,即使是平平稳稳地发展几十年,中国也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关键在领导核心
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
过去两个总书记都没有站住,并不是选的时候不合格。选的时侯没有选错,但后来他们在根本问题上,就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上犯了错误,栽了跟头。四个坚持中最核心的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四个坚持的对立面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我们的专政机构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
老年人有长处,但也有很大的弱点,老年人容易固执,因此老年人也要有点自觉性。越老越不要最后犯错误,越老越要谦虚一点。
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
回应 2022-03-05 18:56:19 -
心之显影 (SIX SIX SIX)
中国人这么多,底子这么薄,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稳定压倒一切。 人们支持人权,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权。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2021-09-06 09:32:08 1人喜欢
-
-
论坛 · · · · · ·
为什么读过的人这么少? | 来自车平八错 | 3 回应 | 2021-12-19 11:50:28 |
修正主义是怎么发展的? | 来自帅哥 | 9 回应 | 2021-11-06 13:18:37 |
淮海战役到底是谁指挥的? | 来自西风归 | 2 回应 | 2021-11-05 20:12:43 |
怎么评论这般少?奇怪? | 来自闲乐渔樵 | 4 回应 | 2021-07-20 01:33:50 |
现在有英文版在卖吗? | 来自Mr.Zheng | 8 回应 | 2021-04-12 20:20:29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人民出版社 (1993)9.2分 163人读过
-
人民出版社 (2001)8.8分 38人读过
-
未知出版社暂无评分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三联书社推荐好书100本 (群情)
- 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 (以万变求不变)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100本必看之社科作品(50部) (阿船)
- 小童看天下提及的书单 (吉吉范特西)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的评论:
feed: rss 2.0
247 有用 大山川(封神中 2015-09-12 00:53:44
直接读的第三卷。“我不止一次讲过,稳定压倒一切,人民民主专政不能丢。你闹资产阶级自由化,用资产阶级人权、民主那一套来搞动乱,我就坚决制止。”
47 有用 光能使者 2016-10-01 21:42:50
小平同志指出本世纪中叶我们可能施行普选。。。。
0 有用 Tradition 2015-12-17 20:33:17
36 有用 So-Keeper 2013-01-09 12:50:21
邓小平说话简练干脆,思维和毛的扑朔迷离相比也更清晰,不讨论哲学,务实干练。这本文选介绍的是82到92年十年间的事情,对我而言收获最大的就是邓改革开放的决心,也包括对64进一步认识
20 有用 MISATO.K> 2013-01-21 01:33:37
三本太少了,真的。
0 有用 不带走一片云彩 2022-05-11 01:08:11
发展的快一点,再快一点,GDP总量尽快超过美国,人均GDP尽快达到美国的一半,快一点,再快一点
2 有用 面具团 2022-05-07 22:20:31
邓公初心是很好的,要搞经济建设就不能乱,要一心一意搞改革开放,适当做出牺牲,也从来没有保守派,革命派,只应有实事求是派,邓公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政治家,邓公千古!!
2 有用 我不爱吃麻辣拌 2022-05-07 16:49:13
醉了,毛选也才9.1,这可能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的魅力吧
0 有用 Still M.E 2022-05-03 13:00:04
《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典中典了
0 有用 陈大酱 2022-05-02 11:20:15
邓选第三卷被很多人视为邓小平同志的政治交代,这位“三落三起”的伟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其战略眼光、宽广胸襟、果断决策、为民情怀在这本书中深得体现。电影《出山》中有毛主席和小平同志对话的镜头:“还能干吗?”“能。”“还敢干吗?”“敢。”“怎么干?”“实事求是。”通过这个镜头,可以很好地理解小平同志的形象。而小平同志作为战略家,非常注重对发展机遇的把握,很多事情是干起来再说,并根据实践加以调整,体现... 邓选第三卷被很多人视为邓小平同志的政治交代,这位“三落三起”的伟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其战略眼光、宽广胸襟、果断决策、为民情怀在这本书中深得体现。电影《出山》中有毛主席和小平同志对话的镜头:“还能干吗?”“能。”“还敢干吗?”“敢。”“怎么干?”“实事求是。”通过这个镜头,可以很好地理解小平同志的形象。而小平同志作为战略家,非常注重对发展机遇的把握,很多事情是干起来再说,并根据实践加以调整,体现了实事求是,使中国赶上了发展的时代。对内经济搞活、对外经济开放,是理解经济政策的切入点。对于“一国两制”,既有情感上相信香港人能治理好香港,也有制度上的爱国者治港。在对外交往中,既有对外的政策宣示,也有情感交流,为中国发展争取外部空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