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avid Packard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副标题: 比尔·休利特和我是如何创建公司的
原作名: The HP Way
出版年: 1995-07
定价: 9.8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1129256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副标题: 比尔·休利特和我是如何创建公司的
原作名: The HP Way
出版年: 1995-07
定价: 9.8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1129256
喜欢读"惠普之道"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惠普之道"的人也喜欢 · · · · · ·
惠普之道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因为这22个问题,这本写于22年前的再版书,值得一读
【1】在惠普创始人的唯一自传中,从500美元到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伙创业历程是怎样一种体验? 【2】管理学大师,《基业长青》作者吉姆·柯林斯为什么愿意为此书作序,并称隐藏在惠普之道里的“DNA”,有“和”的智慧? 【3】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让两位创始人遇见并开创了惠普...
(展开)

THE HP WAY
转载: 1.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的职场人生亲述 2.惠普从500美元到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伙创业历程。 重点详细介绍了惠普之道的七大核心内容:热忱对待客户;信任和尊重个人;追求卓越的成就与贡献;注重速度和灵活性;专注有意义的创新;靠团队精神达到共同目标;在经营活动中坚...
(展开)

探寻“惠普”成功之道
现在很多企业都喜欢学习一些著名公司的管理模式、经营之道、企业文化。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塑造属于自己的企业之道与核心价值观。在众多的学习榜样中,“惠普”之道,更是备受推崇追捧。那么,惠普到底有什么可学之处?惠普之道又是怎么样的“道”?不妨,学一学由周钱、刘勇...
(展开)

站的角度不同,看到和思考的也就不一样
本书不厚,却用家常话的方式讲述HP Way. 从最开始的斯坦福求学,到跟休利特的友谊,算是开胃菜,跟HP Way没什么关系? 接着开始在汽车房开始创业(乔帮主当初创业的时候是不是也受了这个影响呢)到规模壮大增加场地,到改变公司性质(从合伙人到股份制),算是开始入题了。 创新、倾...
(展开)

some comments on HP quality event
在此我想发表的不是对高新科技领域和新颖管理模式的膜拜景仰。惠普的质量门事件一度引发电脑和IT届的疯狂浪潮。无料可娱的我试图换位思考,从受害者的角度转变成当事人的身份,that is really a funny and heavy try! Imagine that I am the leader of Hewlett-Pack...
(展开)
>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这个书不错,我读了至少5遍,每个字都要仔细体会 | 来自larry | 2006-10-31 18:53:5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重庆出版社 (2016)7.7分 88人读过
-
HarperBusiness (2011)8.9分 23人读过
-
Collins (1996)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碧落花飘香:人物自传 (碧落花飘香)
- 传记/纪实/职场/寓言/小说 (Divine)
- 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经典书籍 (毛舜禹)
- 通识教育 || 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风细细™)
- IT史记 (互联网老兵)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0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惠普之道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佬顽童达仁 2010-11-05 10:32:30
在公司经营的道德层面,值得赞赏
0 有用 童书小读伴 2017-01-05 12:24:39
我曾多次说过,我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把责任交给能够有效行使职责的单位,通常是一个组织的最低层单位,即 最靠近顾客的单位。 普公司的长期政策是,把我们的大部分利润进行再投资;依靠这种再 投资,再加上从职工购买股票中所得到的钱以及其他现金收入,作为我们发 展所需要的资金 2014/8/23 5:57:18
0 有用 网络灯塔 2014-11-27 07:42:08
很不错的一本书 值得一读 对管理有很多借鉴意义
3 有用 晕晕虎 2013-11-21 10:27:26
前HP时代才是最惊艳的时代,约翰.杨之前的惠普才是真惠普。卡莉之后的惠普就是个渣。
2 有用 Miss.M 2014-08-07 16:57:36
看这本书的人,出乎意料地少啊。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反正我是看不下去。岁月见长,年华已逝,不再勉强自己看不喜欢的书,不如留下心里某个角落,保持它原本美好的样子。某一天再开始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