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解构 短评

热门 最新
  • 28 安提戈涅 2012-04-17 22:36:27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一元化、盖棺定论的结论都分崩离析了。解构起源于德里达的郁闷,他不满于能指与所指中那种看似随意实则专制的联系,不满于从柏拉图到斯特劳斯以来对文字歧视观背后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与种族中心主义。相比于德里达本人诘曲聱牙的论述,卡勒已经让我备感清晰畅快,读来精神深深的愉悦与振奋。开宗立派者身后,是一大群前赴后继的实践者与应用者——不论耶鲁四君子对德里达的观点是消弱还是增生,他们天才式地将解构理论应用于文本批评,真令人感到耳聪目明。于我而言,《论解构》中最为生动惊喜的例子,是琼生对比利巴德那一拳的诠释、是解构对弗洛伊德男性幻想的瓦解、是误读与正读之间悖乎滑稽的谬近线索游移。虽则解构批评难逃“千篇一律”之类的批评,某种不驯顺的狡黠与叛逆仍然常见常新,优秀的文论,使人陶醉。

  • 14 月詠 2013-04-18 11:10:20

    全書英文句式。譯者是不是以為時不時塞幾個文言虛詞進去、把《瓦爾登湖》翻成《華爾騰》,就顯得特別有文化了?

  • 4 Manchild 2012-09-21 14:58:45

    Culler, Spivak 和Miller 三人為德裡達在文學批評和理論影響力做出了多少貢獻。

  • 2 丁萌 2007-02-04 01:40:39

    めでたしめでたし

  • 4 λόγος 2015-11-05 11:31:41

    陆扬课上要读……还要我们对照英文本看他哪里翻译得有问题 这学期现代英美哲学课写罗蒂的论文又看了一遍,陆扬老师翻译得实在太骚了…

  • 5 亞歷山大裡亞 2019-02-12 19:51:31

    翻译的质量非常可疑,但原书值得五星。从接受理论和女性主义入题的思路非常好,解构主义对二元对立的拆解为女性主义文本阅读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理论支撑,解构本身作为一种“态度”也具有惊人的包容性,它不寓居于任何一个单一的视角和立场之中,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看到大部分文学批评家们虽然未必赞同或遵循德里达的思路,但都参与到了从不同方向展开解构的游戏中。前两章写得实在是好,对女性主义批评感兴趣的都可一读。

  • 1 孤悲调和 2013-06-29 14:51:52

    算解构学的开山之作吗?看文学理论一般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呵....

  • 1 井方 2018-09-18 14:09:54

    一个新词:“阅读谵妄”

  • 0 the Wor(l)d 2013-08-16 01:27:49

    给的理由太漂亮了,杂学旁收的野心勇敢膨胀。我好似看到了译者「无有可能」用重一个词的坚持。。陆扬老师对德里达这是真爱啊,回头把专书找来看

  • 0 危地马拉 2013-12-04 22:52:22

    理论界的“耶鲁四人帮“里,大概就算卡勒最有才气。这本书被复旦大学文艺学博导陆扬老师翻译的非常耐读。尤其是"作为女人来阅读"那一节。

  • 0 rieneaur 2018-12-21 11:29:52

    反英雄一章还行

  • 0 Octopus 2017-05-17 14:49:59

    我跟文论的关系一直是SM式的。翻译确实有不少问题,减一星。

  • 0 Jabberwock 2013-12-25 15:11:15

    有些话翻译得很绕,但还是了解结构的入门书

  • 1 sky liu 2021-12-14 19:32:15

    由结构主义之理论狂热,必然推出读者批评。后殖民、女权、解构等等,都是结构主义的延续。解构云云,原是结构的套娃游戏。

  • 0 聚聚决意 2021-03-04 10:04:41

    之前觉得木意思,看了一圈所谓解构主义文论后,竟还是卡勒这本入门书精彩些。勿要用阅读的方式写作,请用写作的方式阅读。

  • 0 🌻 2022-09-09 10:17:45 四川

    针对当前(20世纪后半叶欧美学界)批评领域论战纷争太多,卡勒认为需要找出其中最引人入胜、最有价值的学说,来澄清混乱,展示意义和目的,自然这一学说就是解构。这本书论述解构是如何作为近年来理论的冲锋革新的主导力量,卷入并讨论文学理论中一些最为重要的问题。论述的切入点是阅读——批评流派林立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商榷的问题,即阅读,所以这本书是从阅读来理清解构的来龙去脉。第一梯度的关键词是:解构、批评、阅读;第二梯度的关键词是:德里达、女权主义、精神分析、德·曼、文学理论。

  • 0 石橋雪舟 2023-05-05 16:31:16 江苏

    在对象文本中找出一系列二元对立概念,然后颠倒它们的等级秩序:寻找一个词作为突破口;密切关注文本自相矛盾的其他形式;特别关注令文本自我解构的修辞结构;将文本的内部冲突引申未文本不同阐释之间的冲突;关注边缘成分,从边缘向中心挺进。到第二章第四节为止阅读还算顺畅,其余的部分简直可怕而折磨,到最后几乎是抱着逃离与创伤的心态草草结束。翻译奇差,竟然将“在场(presence)”这样重要的概念翻译为“呈现”,并且对比原文有不少漏译的段落。需要重读。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