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社群主义》(修订版)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形成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两相对峙的局面。有人说,20世纪70年代政治哲学的主题是新自由主义者的正义,而80年代政治哲学的主题则是社群主义者的社群。在20世纪90年代,正义和社群两者同时成为政治哲学的主题。社群主义无论在方法论上还是在规范理论上都与自由主义形成了明显的对照。
作者简介 · · · · · ·
俞可平,著名学者,政治学家,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哲学政治学双学科博士生导师,因倡导“治理”“善治”“增量民主”“政府创新”“动态稳定”“协商民主”而广受关注。2006年因发表“民主是个好东西”一文引起轰动,2008年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评选为“改革开放30年30名社会人物”,2011年被美国《外交事务》杂志评选为“2011年全球百名思想家”,著有《论国家治理现代化》《敬畏民意》《民主与陀螺》《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等。
原文摘录 · · · · · ·
-
桑德尔分析了早期真正的共和制与程序共和制的主要区 他说,在早期的共和制中,自由被当作民主制度的一种 功能,而在程序共和制中,与民主相反,自由被界定为保证 个人对大多数的反对。与早期共和政治的自由不同,现代的 共和政治允许集权。这与权利的普遍化逻辑有密切的关系。 我是自由的,因为我是权利的享有者,权利成了最后的王 牌。随着权利的扩展,政治便从小规模的社团转移到最普遍 的形式一一民族国家。随着政治流向民族国家,权力也从民 主的机构制度转向那些独立于民主压力的机构制度(如司法 与官僚机构)。他发现,这种程序共和存在着两大弊端: 是排挤民主;二是削弱社群所依赖的基础。他指出,要克服 程序共和制的这两大弊端,根本的出路就在于在全国性的规 模上再造政治社群,使政治国家化,与经济权力的集中与相场 应,使政治权力也集中,从而建立一种普遍之善的政治。分权 也实 注释个 业秩 査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韩震等译,然 译林出版社,2001年,第134页。 8参阅迈克尔・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 Liberalism andthe Limits of Justice),剑桥大学出版社,19986年,第175我 218页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四、国家 / 125
丛书信息
社群主义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社群主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在中国谈论社群主义还很奢侈

俞可平 《社群主义》 小摘要

政府:不应当做什么,应当做什么——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最新争论

读《社群主义》给我的投资启发
> 更多书评 10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个人主义者没有看到,社群未必是自愿的,社会关系决定自我也未必是可以选择的。 新自由主义把个人从其生活和思考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抽离出来,这样的个人-社群关系必定是虚假的。 自由主义认为,自我或个人在本质上是绝对自由的,可以独立于社会现实,无关于其社会角色,这完全是自欺欺人,因为完全的自由是一种空洞的状态。 企望使社会环境从属于自由的自决最终必将落空。 离开了社群,不仅个人的道德、理性和能力无从谈起,...
2017-10-01 08:57:28
个人主义者没有看到,社群未必是自愿的,社会关系决定自我也未必是可以选择的。
新自由主义把个人从其生活和思考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抽离出来,这样的个人-社群关系必定是虚假的。
自由主义认为,自我或个人在本质上是绝对自由的,可以独立于社会现实,无关于其社会角色,这完全是自欺欺人,因为完全的自由是一种空洞的状态。
企望使社会环境从属于自由的自决最终必将落空。
离开了社群,不仅个人的道德、理性和能力无从谈起,就是个人的自主性也无从谈起。
过分强调自我的决定和自由的个性,正是唯意志主义的基础。社群或文化的价值是制约个人的意志的权威性标准,这恰如一道屏障,没有这道屏障,个人的自由意志就会变成专断意志。
对自决的盲目追求和对社群文化价值的拒绝,将导致尼采式的唯意志主义和虚无主义。
实践理性:个人不能自发地选择自我,而只能发现自我。是社群决定了我是谁,而不是我选择了“我是谁”。
“我是谁”由目的构成的自我,不是由选择而来的,而是被发现的。我不能选择已经形成的东西,只能反映业已形成的自我,发现构成自我的性质、规律和必然性,认识自我自己的目的。
社群主义的实践理性是一种自我发现的能力,或者说自己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活动。
我的善取决于我所担当的角色,只有当我能够回答“我在现实中担当什么角色”这一问题后,我才能回答我应当做什么。我的现实生活始终植根于我赖以获得认同的那些社群的生活,所以,决定“我应当如何生活”的过程,其实就是认识我所拥有的各种历史和现实的过程,也就是解释蕴藏在这些历史和现实中的善的过程。
自我认同首先是通过个人的成员资格而发现的。没有成员资格的男女是一群无家可归的人,这构成了个人的生活经验,成为他的道德起点,使得他具有某种区别于他人道德的特殊性。(成员资格的认同)
资本主义创造了自我塑造的人这一幻像。按这一幻像,个人能控制自己的命运,只有在社群中这种把个人与社群分离开来的幻象才会消失,因为我们在社群中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更大的有机体的内在的组成部分。
回应 2017-10-01 08:57:28
-
个人主义者没有看到,社群未必是自愿的,社会关系决定自我也未必是可以选择的。 新自由主义把个人从其生活和思考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抽离出来,这样的个人-社群关系必定是虚假的。 自由主义认为,自我或个人在本质上是绝对自由的,可以独立于社会现实,无关于其社会角色,这完全是自欺欺人,因为完全的自由是一种空洞的状态。 企望使社会环境从属于自由的自决最终必将落空。 离开了社群,不仅个人的道德、理性和能力无从谈起,...
2017-10-01 08:57:28
个人主义者没有看到,社群未必是自愿的,社会关系决定自我也未必是可以选择的。
新自由主义把个人从其生活和思考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抽离出来,这样的个人-社群关系必定是虚假的。
自由主义认为,自我或个人在本质上是绝对自由的,可以独立于社会现实,无关于其社会角色,这完全是自欺欺人,因为完全的自由是一种空洞的状态。
企望使社会环境从属于自由的自决最终必将落空。
离开了社群,不仅个人的道德、理性和能力无从谈起,就是个人的自主性也无从谈起。
过分强调自我的决定和自由的个性,正是唯意志主义的基础。社群或文化的价值是制约个人的意志的权威性标准,这恰如一道屏障,没有这道屏障,个人的自由意志就会变成专断意志。
对自决的盲目追求和对社群文化价值的拒绝,将导致尼采式的唯意志主义和虚无主义。
实践理性:个人不能自发地选择自我,而只能发现自我。是社群决定了我是谁,而不是我选择了“我是谁”。
“我是谁”由目的构成的自我,不是由选择而来的,而是被发现的。我不能选择已经形成的东西,只能反映业已形成的自我,发现构成自我的性质、规律和必然性,认识自我自己的目的。
社群主义的实践理性是一种自我发现的能力,或者说自己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活动。
我的善取决于我所担当的角色,只有当我能够回答“我在现实中担当什么角色”这一问题后,我才能回答我应当做什么。我的现实生活始终植根于我赖以获得认同的那些社群的生活,所以,决定“我应当如何生活”的过程,其实就是认识我所拥有的各种历史和现实的过程,也就是解释蕴藏在这些历史和现实中的善的过程。
自我认同首先是通过个人的成员资格而发现的。没有成员资格的男女是一群无家可归的人,这构成了个人的生活经验,成为他的道德起点,使得他具有某种区别于他人道德的特殊性。(成员资格的认同)
资本主义创造了自我塑造的人这一幻像。按这一幻像,个人能控制自己的命运,只有在社群中这种把个人与社群分离开来的幻象才会消失,因为我们在社群中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更大的有机体的内在的组成部分。
回应 2017-10-01 08:57:28
-
个人主义者没有看到,社群未必是自愿的,社会关系决定自我也未必是可以选择的。 新自由主义把个人从其生活和思考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抽离出来,这样的个人-社群关系必定是虚假的。 自由主义认为,自我或个人在本质上是绝对自由的,可以独立于社会现实,无关于其社会角色,这完全是自欺欺人,因为完全的自由是一种空洞的状态。 企望使社会环境从属于自由的自决最终必将落空。 离开了社群,不仅个人的道德、理性和能力无从谈起,...
2017-10-01 08:57:28
个人主义者没有看到,社群未必是自愿的,社会关系决定自我也未必是可以选择的。
新自由主义把个人从其生活和思考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抽离出来,这样的个人-社群关系必定是虚假的。
自由主义认为,自我或个人在本质上是绝对自由的,可以独立于社会现实,无关于其社会角色,这完全是自欺欺人,因为完全的自由是一种空洞的状态。
企望使社会环境从属于自由的自决最终必将落空。
离开了社群,不仅个人的道德、理性和能力无从谈起,就是个人的自主性也无从谈起。
过分强调自我的决定和自由的个性,正是唯意志主义的基础。社群或文化的价值是制约个人的意志的权威性标准,这恰如一道屏障,没有这道屏障,个人的自由意志就会变成专断意志。
对自决的盲目追求和对社群文化价值的拒绝,将导致尼采式的唯意志主义和虚无主义。
实践理性:个人不能自发地选择自我,而只能发现自我。是社群决定了我是谁,而不是我选择了“我是谁”。
“我是谁”由目的构成的自我,不是由选择而来的,而是被发现的。我不能选择已经形成的东西,只能反映业已形成的自我,发现构成自我的性质、规律和必然性,认识自我自己的目的。
社群主义的实践理性是一种自我发现的能力,或者说自己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活动。
我的善取决于我所担当的角色,只有当我能够回答“我在现实中担当什么角色”这一问题后,我才能回答我应当做什么。我的现实生活始终植根于我赖以获得认同的那些社群的生活,所以,决定“我应当如何生活”的过程,其实就是认识我所拥有的各种历史和现实的过程,也就是解释蕴藏在这些历史和现实中的善的过程。
自我认同首先是通过个人的成员资格而发现的。没有成员资格的男女是一群无家可归的人,这构成了个人的生活经验,成为他的道德起点,使得他具有某种区别于他人道德的特殊性。(成员资格的认同)
资本主义创造了自我塑造的人这一幻像。按这一幻像,个人能控制自己的命运,只有在社群中这种把个人与社群分离开来的幻象才会消失,因为我们在社群中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更大的有机体的内在的组成部分。
回应 2017-10-01 08:57:28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王中银的书单 (菏泽民间观察)
- 政治思潮丛书 (岳)
- 学人文丛—俞可平 (白露@思勉)
- 让阅读成为习惯(存档) (无心恋战)
- 身份与暴力 (全金属小棉袄)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社群主义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伊靠谱 2011-07-14 16:34:50
尽管作者一再声明自己是在写一本通俗的关于社群主义的科普书,但是我认为他的这种努力失败了,从结构上来讲,并没有通过哲学观念的流变一章自然的引出社群主义出现的必然性,最后几乎是仓促的推出了概念
0 有用 ChrisKirk 2020-06-25 10:18:41
入门读物,人名混乱…
0 有用 Scipio 2011-04-20 23:15:37
其实这书很棒。
0 有用 思凡 2013-06-03 18:37:56
看完这本社群主义简介,我大概明白了为什么学社会学的容易偏左:社会学就是在研究社会对个体的影响呀
0 有用 nile 2014-03-18 21:59:16
社群主义不认为存在脱离传统和文化背景的个人,个人的各种期望、利益、价值、义务、善恶观等都来自家庭、城市、种族、国家等。在社群与个人关系方面,社群主义也强调社群的优先性,强调相互友爱的“良善生活”的价值,并由此推导出善优先于权利。如何定义善?是否存在共同的善?谁有权定义善?在何种程度上权利可以为善做出牺牲?社群主义对于选举制度和政府结构有何见解?作者语焉不详或者故意省略了。在自由主义的基础上谈社群主... 社群主义不认为存在脱离传统和文化背景的个人,个人的各种期望、利益、价值、义务、善恶观等都来自家庭、城市、种族、国家等。在社群与个人关系方面,社群主义也强调社群的优先性,强调相互友爱的“良善生活”的价值,并由此推导出善优先于权利。如何定义善?是否存在共同的善?谁有权定义善?在何种程度上权利可以为善做出牺牲?社群主义对于选举制度和政府结构有何见解?作者语焉不详或者故意省略了。在自由主义的基础上谈社群主义,或许是柔性的修正。但脱离自由主义的语境,单纯谈社群的价值,在某些现代政治意识的荒原上,社群主义完全有可能作为集体主义等古老名词的整容拉皮版重新出现。从这个意义上,想从俞可平这本书全面了解社群主义的读者不会满意的。川香鸡腿汉堡,看起来是舶来品,其实已经是本地货。本书说是“伪书”,或许也近于事实了 (展开)
0 有用 蓍簪 2021-08-25 12:16:55
是一本很早就将社群主义政治思潮引入中国的学术著作了。社群主义是对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罗尔斯诺齐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的某种修正和反抗,因此作者着重将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对比阅读,更能清晰揭示两者的核心内涵以及特征。两者和分歧的核心之处是对人性观的不同理解,自由主义将人性理解为普遍的,而社群主义将人性理解为情境化的,必须附着于某一共同体。与此同时,作者还追溯了社群主义的思想脉络,将其推前到亚里士多德关于... 是一本很早就将社群主义政治思潮引入中国的学术著作了。社群主义是对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罗尔斯诺齐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的某种修正和反抗,因此作者着重将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对比阅读,更能清晰揭示两者的核心内涵以及特征。两者和分歧的核心之处是对人性观的不同理解,自由主义将人性理解为普遍的,而社群主义将人性理解为情境化的,必须附着于某一共同体。与此同时,作者还追溯了社群主义的思想脉络,将其推前到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与城邦的论述和更晚近一点的与德国思想界中的黑格尔和滕尼斯传统有关。我觉得社群主义的缺点在于人出身于一定的社群往往是不可选择的,当不可选择时,个人的责任又如何确立以及自觉履行呢?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又存在合流的可能性,能够既发挥人对身份的认同,又能发挥人因权利与自由而带来的责任。 (展开)
0 有用 回锅咖喱鸡 2021-08-24 19:54:12
@2021-02-21 02:12:47
0 有用 ChrisKirk 2020-06-25 10:18:41
入门读物,人名混乱…
0 有用 書山幽帘夢 2019-07-06 22:38:02
读完这本书,我大概知道其实我自己按照这个定义可归为社群主义。书中着重强调的是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观点论争。作者最后说的要放在西方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看待两者的论争以及两者在某种意义上是互补的都很具启发性。概言之,刚开始作者就阐明了:社群主义的方法论是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普遍的善和公共的利益;自由主义的方法论是个人主义,其价值观最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其实二者现在看来都有局限性。译者的译笔挺好的。又涨姿... 读完这本书,我大概知道其实我自己按照这个定义可归为社群主义。书中着重强调的是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观点论争。作者最后说的要放在西方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看待两者的论争以及两者在某种意义上是互补的都很具启发性。概言之,刚开始作者就阐明了:社群主义的方法论是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普遍的善和公共的利益;自由主义的方法论是个人主义,其价值观最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其实二者现在看来都有局限性。译者的译笔挺好的。又涨姿势了,哦不,知识。 (展开)
1 有用 凤皇社老梁 2018-05-17 19:50:15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性到现在也解决不了,因为这种矛盾的存在组织是永不健全的,冲突与压迫一个都解决不了,社群主义结合区块链的逻辑,做好组织混合机制,可以更好的解决这种矛盾问题?劳动局可以淘汰了,本应就不应该存在,矛盾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