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树的图像可以展示出主导人们认知的模式:井然有序的等级秩序,树枝的多样性从树干的统一性中生长出来,而根部的盘根交错也归于主干。树的譬喻可以归结到统一性、等级体系、线性秩序以及系统的胜利。从赫西俄德撰写的神谱、生物学的物种起源学说、到现代语言学的句型树状图分析--树的譬喻到处都指向形而上的秩序。但是哲学家德勒兹说:"我们已经厌烦树木,再也不能信任树木了……我们已经吃够了它的苦头。整个树状文化就是以它为基础的……只有地下的须根、蔓生植物、野生植物和根茎才是美丽的、政治的、可爱的。" 在这里展现出了与树相对立的模式。哲学家德勒兹,这位如此独特且又富有创造力的并且崇尚尼采的人,会以怎样的形式来论述康德与柏格森呢?令人充满期待。
作者简介 · · · · · ·
吉尔•德勒兹(1925—1995),法国当代哲学家,后结构主义思想家。生于法国巴黎,就读于索邦大学哲学系,师从伊波利特、康吉莱姆等人。1956年后在索邦、里昂等大学任教,并以《尼采与哲学》《差异与重复》等著作奠定了他在法国当代哲学界的重要地位。1969年开始任教于巴黎第八大学直至退休,同年结识加塔里,与后者合著《反俄狄浦斯》《千高原》《什么是哲学》等多部著作,创造了诸多新颖概念,对精神分析和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入批判,成为法国后现代哲学的关键人物。其他著作还涉及电影、绘画、文学等多个领域,对当代人文学科研究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夏莹,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巴黎第一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及激进左派思潮。学术著作有《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拜物教的幽灵——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隐性逻辑》等,译著有鲍德里亚《符号政治...
吉尔•德勒兹(1925—1995),法国当代哲学家,后结构主义思想家。生于法国巴黎,就读于索邦大学哲学系,师从伊波利特、康吉莱姆等人。1956年后在索邦、里昂等大学任教,并以《尼采与哲学》《差异与重复》等著作奠定了他在法国当代哲学界的重要地位。1969年开始任教于巴黎第八大学直至退休,同年结识加塔里,与后者合著《反俄狄浦斯》《千高原》《什么是哲学》等多部著作,创造了诸多新颖概念,对精神分析和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入批判,成为法国后现代哲学的关键人物。其他著作还涉及电影、绘画、文学等多个领域,对当代人文学科研究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夏莹,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巴黎第一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及激进左派思潮。学术著作有《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拜物教的幽灵——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隐性逻辑》等,译著有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齐泽克《延迟的否定》、洛克莫尔《费希特、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等。
牛子牛,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吴子枫,原名吴志峰,文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哲学系访问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西方当代理论的翻译与研究,译有利罕《文学中的城市》、萨特《什么是主体性?》、阿尔都塞《政治与历史:从马基雅维利到马克思》《论再生产》等。
目录 · · · · · ·
前言 超验的方法
第一章 种种功能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关系
第二章 各种功能在实践理性批判中的关系
第三章 各种功能在判断力批判中的关系
小结 理性的终极
· · · · · · (更多)
前言 超验的方法
第一章 种种功能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关系
第二章 各种功能在实践理性批判中的关系
第三章 各种功能在判断力批判中的关系
小结 理性的终极
下篇 柏格森主义
第一章 作为方法的直觉(方法的五个规则)
第二章 作为直接材料的绵延(多样性理论)
第三章 作为潜在共存的记忆(过去的本体论和记忆的心理学)
第四章 一种还是多种绵延?(绵延和同时性)
第五章 作为分化运动的生命冲动(生命、理智与社会)
英文版后记
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由此,实践理性,作为自由因果性的法则,本身必须“拥有对现象而言的因果性”。诸自由的存在者通过理性的法则形成的超感性自然,必须在感性世界中得到实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根据自然中的自由的感性后果是否与道德法则相一致,来谈论自然与自由之间的相互支持或对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7页 -
根据康德,理性的诸理念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感性自然中,我们不能混这些不同的方式。在崇高中,呈现是直接的,但却是消极的,它通过投射来实现。在自然的象征主义或在美的旨中,呈现是积极的,但却是间接的,它通过反思来实现。在天才或在艺术的象征主义中,呈现是积极的,但却是次级的,并通过另一自然的创造来实现。在后面我们将看到,理念可以有第四种呈现模式,最完美的模式,它呈现在作为目的系统的自然中。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康德与柏格森解读"的人也喜欢 · · · · · ·
康德与柏格森解读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康德与柏格森解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 条 )

德勒兹讲康德:时间脱节了

> 更多书评 4篇
论坛 · · · · · ·
这书如此经典为何不再版?? | 来自。 | 1 回应 | 2018-07-02 07:23:0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8)9.1分 187人读过
-
Athlone Press (1984)9.3分 41人读过
-
Zone Books (1988)9.3分 33人读过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哲学】 (爱玛·包法利)
- Deleuze studies (Feline)
- 电子书 (瑞泡小切手)
- Kant-Studien(国外汉译篇) (monas)
- 米牛牛说话话 (米牛牛)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康德与柏格森解读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没名 2022-01-26 11:27:43
读了柏格森主义,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感觉如果不事先对柏格森有一定的掌握,真的很难读啊
0 有用 yang 2011-12-22 10:20:14
这个这个,为了康德读的最后只被柏格森震撼到了
0 有用 瑾昕猻 2012-11-07 18:01:15
还不错啦。值得再读一遍
0 有用 gris-gris 2008-05-31 23:41:25
只看了后半部分的伯格森主义,前半部分康德的没有看。
3 有用 Eco 2016-04-02 11:24:33
哲学一课,问题的提出比问题的解决更重要,提出问题某种意义上就已经解决问题。最后一章有对“潜在”的详细阐述。
0 有用 zbe2 2022-04-26 22:21:12
翻译。
0 有用 Dehors 2022-04-25 22:04:38
康德的批判哲学是一次敌营侦查 柏格森主义是呼唤援军
0 有用 蛋糕原子弹 2022-04-12 15:24:25
只念了《柏格森》一篇,与《分裂分析》相合,可以当做开启《什么是哲学》的钥匙
0 有用 AnonSpectacle 2022-01-27 12:47:11
看之前:我想我还是懂一点康德和柏格森的,德勒兹的解读应该会帮我厘清一些东西来增进对他俩的理解。 看之后:是的,我完全不懂康德,也完全不懂柏格森。
0 有用 没名 2022-01-26 11:27:43
读了柏格森主义,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感觉如果不事先对柏格森有一定的掌握,真的很难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