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国语批判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胡桑 2011-09-28 16:39:16

    可以配合着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读

  • 4 יוֹחָנָן 2016-12-11 23:31:06

    小森阳一以一种尖锐地态度批判了日本近代国语确立的过程,这种依托于德里达对声音中心主义的批判,无疑是为了从语言角度对日本近代民族性而产生的纳粹主义倾向进行批判。日本近代国语的确立无疑是随着一系列政治活动与文学活动,不管是福泽谕吉的演讲式的书写题,还是言文一致运动,其中贯穿的都是确立民族性的标准语淫荡的霸权活动,这种来自于本居宣长的声音中心主义是造成集权主义的某种原因,这和《想象的共同体》的倾向相似,这种对被压抑物的压抑最终的结果无疑是被压抑物的回归,被窃的信最终通过知识考古学的象征回到原来的位置,如同幽灵无法挥去。

  • 1 冬晴れ 2015-05-27 06:09:41

    看得有点儿晚,晚有晚的好。

  • 2 SeaHoney 2013-04-18 10:42:47

    内容没的说,以文化批判和新历史主义的视野去重新审视近代日本文学,受教受教。编辑情况还凑合,常有错字出现。

  • 2 景林 2016-12-02 22:59:38

    其实好书一本,可惜,翻译太太太有问题了,至少也该找赵京华来啊。有机会去读原本吧。不过,作者对日本国语问题背后的思想来源没有做充分的勾勒,对时代的背景交代也不是很足够,主要还是涉及具体的政策及社会层面种种。值得看,对近代中国的国语运动研究也有很大的启发性。[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可以举一反三的做好几篇新文章了……]

  • 1 扫墓狗叮当龟 2010-04-05 23:42:15

    主要是想通过这本来了解一下言文一致运动……

  • 2 膝盖上的喵 2010-06-02 22:32:49

    这不是一本讲解日本语的书,而是以日语为主线贯穿起来的日本近代史、思想史、文学史……想要读懂它,需要大量背景知识做铺垫。读个百八十遍的不嫌多。

  • 0 月琴 2011-10-04 16:19:29

    著作探讨日本国语问题,较多集中于各种制度的影响。其中几个观点,值得吸纳:第一,不可割裂意义与声音;第二,不可割裂他者的介入与本国语言的一体化。另外,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其生成是有原因的,突破这种格局,也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以任何一个观念为中心的研究,都略显偏执。

  • 0 一任 2012-08-22 16:50:34

    不懂日文故有些地方的理解支离破碎,但依然可以感受到毫不留情的批判锋芒,很厉害

  • 0 Turnsole 2022-05-10 15:43:53

    【演说与翻译】1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演说不仅是启蒙的手段,也是产生新的政治主体的话语装置。2 报纸政论和演说成为获得政治主体地位的两种方式 3由仿口语体的演说文的口语与书面两种方式,3 和纯汉字相比,汉字混合假名,才能获得与报纸费用相当的信息量,更符合报纸的经济学。 4旁听记录方法(广泛意义上的演说)形成了日本新型五十音图,日文表音系统成立。

  • 0 喇慕 2024-01-15 19:25:13 北京

    内容不错,翻译不行。除了别的朋友讲到的,还有p146引文“神皇藩别”,原文作“神皇番别”,应指《新撰姓氏录》中神别、皇别、诸番三类血统,译后不知所云。 从语言探讨民族性或文化特质,在文化研究中相当常见,作者对近代日语形成过程的探讨却昭示这一方法在分析日本时的不可靠,值得思考。不过要是放在今天重译,标题很可能起成“制造日语”之类的hhh

  • 0 有方騅馬 2024-01-24 07:41:57 浙江

    假装读过

  • 0 丽龟达腋 2023-02-16 21:30:24 江苏

    第一章第2节:清朝考证学与国语的方法,启发犹大。如何看待语言的“内部”与“外部”,对于“声音”的追求从而达到“国语”的确立。把清代古音学者,以此种面貌揭示,拍案叫绝。

  • 0 凤九 2023-08-13 16:55:33 北京

    本居宣长从“汉字假名混合体”的《古事记》“训诂”出“大和语”,将该文本视为天皇口诵、稗田阿礼诵习、太安万吕记录的产物。这一纳入皇国“内部”切断中华“外部”的逻辑,与顾炎武《音学五书》创建汉族“内部”之声驱赶满族“外部”的“反抗气节”一致,都是“声音中心主义”臆想“纯正”国语的表现。

  • 0 たんぽぽちゃん 2023-09-13 14:47:24 四川

    译得不好,原文注释全砍了,呈现出来的像一个科普书。。。小森受德里达影响很明显。

  • 1 荆州麒麟 2011-10-21 21:06:29

    对日本比较感兴趣的我其实完全是因为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才开始读这本书的。说实话,一般中国翻译的日本(包括但不只,尤其是中国的专业论文)文学作品,都有一种令人难以卒读的恶心感觉,我是硬着头皮才读下来的。如果有条件,建议还是看日文版吧。

  • 1 魚のタノシミ 2020-05-26 22:57:54

    基本上还是受法国思潮影响的产物,有趣的论述很多,但并不惊艳。得骂一骂出版和翻译。这书的排版印刷跟盗版有啥区别,不敢细心,一细心就发现错别字。而且最不能忍受的是,关于很多引用文献、书目资料的注释完全没有……(有些书硬翻译成中文也没有日语原文注释),所以这一版译本非常不合格。

  • 1 葉南川_Andioc 2014-02-19 20:50:56

    尽管在日留学,对日语及文化相当有兴趣,但从未考虑过【现代日语是不久之前才形成的语言】这一想法。这本书明确地写出了作为国家语言的「日语」形成的背景和过程,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前段论述环环相扣行文流畅,后半部稍有些联系不够紧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