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秦腔》以一个陕南村镇为焦点,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中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传统格局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被称为“一卷中国当代乡村的史诗”。书中写到了中国农村生活20年来变化中的种种问题,比如为什么有大量农民离开农村,农民如何一步步从土地上消失等等,同时加入了作者对当今社会转型期农村各种新情况的思考和关注。
《秦腔》并非写戏台上唱的秦腔,而是以凝重的笔触,讲述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新时期农民的生存状态,解读中国农村20年历史。
《秦腔》是一部“反史诗的乡土史诗”,有史诗般庞大的规模和厚重的质地。贾平凹用文字还原和营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是对将要成为绝唱的农村生活作的“挽歌”。是对传统乡土的一种“回归与告别的双重姿态”。
贾平凹说:“如果你慢慢去读,能理解我的迷茫和辛酸。”
作者简介 · · · · · ·
贾平凹,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
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文论集》等。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于1988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1997年获法国女评外国文学奖。
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具有丰...
贾平凹,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
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文论集》等。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于1988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1997年获法国女评外国文学奖。
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自了然。
丛书信息
喜欢读"秦腔"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秦腔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秦腔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04 条 )
-
话说秦腔与《秦腔》 我是甘肃陇东南人,为什么要说秦腔呢?因为它对天水的影响太大了,以至于我一直不知道世上有陇剧这个本土剧种。 什么是秦腔,我们这代人已经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了。 挺久以前听见秦腔就是一个字:吵!没错,秦腔很多唱词不是唱的,而是吼的。还有它的乐器也与众不同,一般奏出来就是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这玩意儿能好听?至少很长时间我不这么认为。 我听不懂。父亲大人却能听懂一些,放着碟还能跟着哼唱,他说... (1回应)
2014-05-05 22:06 6人喜欢
话说秦腔与《秦腔》 我是甘肃陇东南人,为什么要说秦腔呢?因为它对天水的影响太大了,以至于我一直不知道世上有陇剧这个本土剧种。 什么是秦腔,我们这代人已经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了。 挺久以前听见秦腔就是一个字:吵!没错,秦腔很多唱词不是唱的,而是吼的。还有它的乐器也与众不同,一般奏出来就是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这玩意儿能好听?至少很长时间我不这么认为。 我听不懂。父亲大人却能听懂一些,放着碟还能跟着哼唱,他说是小时候经常跟奶奶赶会卖面皮时产生的兴趣。我喜欢跟他对着干,我在家里的时候他要是放着听戏,我立马阻挠。 “你怎么又放戏啊!”“闲着里听一折子。”“那已经过时了,有啥好听的。”“你不懂,我给你放《三娘教子》,有教育意义哩。”“我还需要教育?算放了,我给你放个周杰伦的歌听。”“你一哈滚你的个蛋!”我就这样被训出去了。 每年只有几次机会能在现场听秦腔,我们叫看戏。是为了表示对当地神的敬意专门请外地有名的剧团来唱。每个镇通常都有一两个戏台,戏台前面就是庙或者观,里面供奉着我们的保护神,中间像个小广场,人们站在里面看戏。说是娱神,更重要的还在于娱人。一次场5到7天,算是不小的狂欢。要说都有哪些戏就惭愧了,只知道高潮一般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窦娥冤》。不过真正拿着小马扎坐在那儿看戏的都是中老年人了,青年人把那里当做男女约会、走街串巷、释放激情的好地方。再年轻一些就是摩托骑士耍酷一族纠结起来干群架释放荷尔蒙的天堂。在年轻一些就是我干过的拿着几块钱买点面皮粽子麻辣条吃完,不管戏开始了还是结束了把最后的二毛钱买个冰袋拍拍屁股走人的。 后来我逐渐对有些东西变得虔诚了。寺庙里会端详神像的塑身,观察他们的长相、穿戴、坐骑以及手里的法器。听戏也想听清楚他们的唱词了,表情姿势却观察不了,因为眼睛近视严重了。听说以前没有扩音器,戏子们完全是站在台上干吼的,也开始对他们有了敬意了。 后来来了南京,又学的是文学,自然了解了瑰宝级的昆曲,网上再听一出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赞叹于昆剧典雅的唱词、优美的舞姿的同时也愈加感慨:秦腔和昆曲竟然成长在同一个国家,唱秦腔的和唱昆曲的人竟然是同一个民族。我曾有一个想法:听有些秦腔剧目,你就能明白为什么是秦人一一征服了六国,实现了一统。而听昆曲,似乎就能听到晚明那秦淮烟柳里飘荡的凄美哀歌。当然这并不恰当。两种剧都用方言唱说,论词律、论舞美,昆曲远胜于秦腔,这主要是因为昆曲的受众本就是以文人士子为主,也有许多附庸风雅的商人。像孔尚任《桃花扇》一剧,创作历时近十年之久,必是经过无数次打磨润色。而秦腔的剧本创作者要普通的多。但若是论气势、论做打、论技巧,论受众人群,秦腔恐怕要胜出很多。 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里,秦腔和昆曲都明显的衰落了。流行的大众文化席卷全球,瞬间俘虏了全世界的青少年。古老的国粹逐渐不受人待见,似乎落伍于了这个裸奔的世界。然而秦腔和昆曲的命运又不同。随着白先勇等人的努力,昆曲已经有了重新繁荣的迹象,昆曲艺术家们把现代舞台技术合理的运用到传统曲目中,已经初见成效。紧随着京剧,昆曲也“申遗”成功,更吸引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发现了它的价值与美。像《青春版牡丹亭》《1699桃花扇》等已经获得成功。藏在西部深闺中的秦腔,也同它诞生的土地一样,逐渐被人们忘记了它的伟大。 小说《秦腔》中的一条线索就是秦腔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的变化。夏天智及其他的同辈人几乎都爱秦腔,都能唱几句,夏天智还会画脸谱,识曲词,秦腔是那代人最重要的娱乐方式,遇着重要的喜事,听戏是必不可少的。连疯子兼傻子的“我”也能唱几句,还能写一篇四六句的“小字报”。儿媳白雪从小学习秦腔,也爱秦腔,是年轻一代中不多的秦腔艺术的守护者。丈夫夏风却自恃上过大学,见过流行文化,只说秦腔落伍过时了,不再适合年轻人从事秦腔事业。陈中星是积极发扬秦腔的人,他担任县剧团团长时雄心勃勃,想要振兴秦腔,发扬国粹,在县里巡演时受了打击,脸谱都被村民砸了,他的努力以失败而告终。显然,他们的努力看起来是徒劳的。因此就清风街而言,真正年轻有文化有能力的夏风对秦腔不屑一顾,清风街浓厚的秦腔氛围和家中父、妻两位秦腔痴迷者并不能让他消除轻视秦腔的观念。这是现实中人们对传统叛逆的一个方面。 夏天智是清风街教父般的人物,德高望重,上至县上领导,下至清风街的男女老少乃至阿猫阿狗,都对他无比敬重。他酷爱秦腔,了解秦腔艺术,听、奏秦腔是他最大的享受。逢着喜事,他用秦腔助兴。碰着大小烦心事,他用秦腔缓解郁闷。他想把自己关于秦腔了解的知识写书出版,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又能为传承传统艺术尽力。在儿子的帮助下,由儿媳作序的《秦腔脸谱图》终于出版,为此他高兴得宴请宾朋,签名送书,他的著书完全没有功利性质。对于秦腔,他的态度是极为虔诚的,不容得他人说一句不是的话。生时有秦腔相伴,去时有自己所著的《秦腔脸谱图》做枕头,用自己画的脸谱马勺盖住脸才愿意。他的去世,好像不是因为生病,也不是因为儿子的“叛逆”,更像是为秦腔而作了殉道者。他死后就再也没有人维护秦腔,也再没有人在喇叭里放秦腔让全村人听,这一切都有着象征意义。 贾平凹或许从来就不是为大众写小说的人,他的作品永远只适合某一些人去读,也只有这一些人才能沉溺其中,发现自己,发现自己乡亲,发现自己的故乡,发现故乡发生过的故事。他是用方言写作的,《秦腔》中的许多人物对话非常不适合普通话阅读,既缺乏流畅性,也完全没有韵味。他常常引几句秦腔唱词,或几句诗文,或者各式对子,因此将他的书进行翻译几乎难以完成。我似乎从清风街,看到了十多年前的李家庄或者董家川城,那是我的家乡,也是一个西北的小村庄。他说他写《秦腔》是要为自己成长的地方树碑,可谁又为我的家乡树碑呢?贾平凹是冷酷的,对于那些所谓农民的自私、保守、慵懒、隐忍等特性(虽然许多可以说是国民劣根性,被强加于农民,成了农民的标签)他是毫不留情的揭露,但他更多的理解与同情,这一切都是因为贫穷、政治和其他原因造成的,他为农民的深重苦难感到悲伤与痛苦。 秦腔是在衰落,农村是在随着整个社会发生剧烈的变动,但相信秦腔的生命力会像诞生它的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生活的秦人一样坚韧顽强、生生不息。现在在陕甘,每逢唱戏,看戏的人和以前一样多。成百上千万的西北农民工无论远走何处,故乡和故乡的亲人都是他们最大的牵挂。成千上万的外出学子在接触到当地的戏曲时,都忍不住要和秦腔进行比较,然后回忆起自己孩提时光。 附:何谓秦腔? 秦腔,又名秦声,是我国最早形成于秦地的一种梆子声腔剧种,它发端于明代,是明清以来广泛流行的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声腔之一。唱腔以梆子腔板腔体为主,除有“慢板”“二六板”“带板”“滚板”“箭板”“二倒板”等基本板式,还有“麻鞋底”等彩腔腔调十余种。板路和彩腔均有欢音、苦音之分,苦音腔最能代表特色,深沉哀婉,欢音腔刚健有力。凡属板式唱腔,均用真嗓,凡属彩腔,均用假嗓。伴奏曲牌分丝弦曲牌和管乐曲牌,数目甚丰,常用也有一百余首,如“小开门”“紫南风”“朝天子”“雁儿落”“柳生芽”“步步高”等。锣鼓经名目繁多,有慢、中、快、散四种类型,依其作用又有开场、动作、板头、曲牌锣鼓四种之别。乐队分文、武场,文场以胡琴为主奏,武场以鼓板为主奏。表演均以我国传统的戏曲虚实结合、且以写意为主,并采用虚拟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五法和一整套的程式,再加上世代的艺人的智慧运作和多方创造,形成众多“绝活”。角色有三大行十三小行,三大行为生、旦和花脸。十三小行是胡子生、老生、小生、武生、正旦、花旦、小旦、老旦、彩旦、武旦、大花脸、二花脸和三花脸。现存传统剧目三千多种,多为历史故事戏,剧中主要人物也多系帝王将相、忠臣义士、英雄豪杰和才子佳人。最擅长搬演袍带戏、扎靠戏和“光棍戏”。组班制统“四梁四柱”,“四梁”为头道胡子生、大花脸、正旦和小旦。“四柱”为二道胡子生、二花脸、小生和丑。这些行当要求唱念做打俱精,且有各自的绝招和拿手好戏。脸谱旦角多用墨绉纱包头、贴片子。丑角有梅花、蝙蝠、铜钱和全白脸等,净脸谱色块大,起窍高,面窄额宽,图纹多变,可分为花脸、白脸、黑脸、红脸和净脸。勾黑脸表示人物铁面无私,刚正不阿,如《锄美案》中的包拯。曹操、潘仁美因其骄横、霸道和奸诈,则勾白脸。勾红脸则表示人物有忠贞英武的性格特征,如关羽。还有特殊的脸谱勾法如旦角净扮,净角俊扮,生角净扮。 这是贾平凹《秦腔》中对秦腔的介绍,这里像贾平凹和这部小说致敬。
1回应 2014-05-05 22:06 -
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在大学。看这本书是冲着文学奖的名头去的,但看完之后深深被贾的文字风格迷住了。我看过的书不多,有名著有无名小说,有思想深厚有肤浅杂碎的,但大部分的小说在文字风格上没有太大的差异,至少在我印象里还没有哪部小说的文字风格让我感觉到意外,惊讶。而贾的文字里,不知不觉带着一点沉闷的味道,却又不会沉闷到枯燥。就好像被蒙上了一层青雾,所有的故事静悄悄地在雾里发生消逝。 后来竟没有再看过贾的小说... (4回应)
2012-08-13 11:20 6人喜欢
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在大学。看这本书是冲着文学奖的名头去的,但看完之后深深被贾的文字风格迷住了。我看过的书不多,有名著有无名小说,有思想深厚有肤浅杂碎的,但大部分的小说在文字风格上没有太大的差异,至少在我印象里还没有哪部小说的文字风格让我感觉到意外,惊讶。而贾的文字里,不知不觉带着一点沉闷的味道,却又不会沉闷到枯燥。就好像被蒙上了一层青雾,所有的故事静悄悄地在雾里发生消逝。 后来竟没有再看过贾的小说,连我自己都奇怪。直到上个月才翻阅了第二部小说,浮躁。还是一样的文字风格。可是这一次我的注意力却更多的停留在故事情节发展和故事内涵上。总觉得在贾独特的文字风格外,有那么一点让我别扭的东西,可又说不出来。 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又重新阅读秦腔的。潜意识里把浮躁和秦腔做了比较。在文字风格上,秦腔的独特的贾式语言更加浓厚。而在故事情节上,秦腔根本就没有情节发展,有的只是杂碎的唠叨叙述。如果说两部小说有什么是完全一样的,那就是在通篇里都有一两个地方语言,内容,思想特别异样。比如浮躁里,主人公偶遇一个考古家,两人畅谈政治人文,对话里充满了极浓的政治思想。而这个对话通篇只有这一个,而且考古家的出现仿佛鬼魅,突然出现,突然消失。我只好把这个考古家的出现当做贾刻意为之而不是故事情节的发展需要。而在秦腔里,常常会出现有人转述疯子引生的经典语录,比如这一句:流氓耍的好就叫谈恋爱;霸占耍的好就叫结婚。引生偶尔爆出的这些话,让我感觉远远超出他的智商,像是一个初学英语的学生一口流利地朗读课文,十分不可思议。 再看秦腔,最让我捉摸不透的是引生。他似乎不缺钱,可是他除了一块地好像又没有其他收入。他似乎不傻,什么都看得透,能屈能怒。又似乎很蠢,总做些莫名其妙的举动,即使是头脑清醒的时候。 最让我受不了的是,通篇故事里,简直就是一个故事链接一个故事。一个故事情节完了,用一句话两句话连到下一个故事情节。这样的设计通篇都是。有时候无法连接了,就叫引生来,硬把下一个不相干的故事塞进去。我看过的小说里,这是唯一一部如此设计故事的发展。不是没有小说这样设计,用一两句话引出下一个情节。但像秦腔这样通篇都是如此设计的,唯此一部。 我看过的小说,大部分能感觉到开始,发展,高潮,结束。但秦腔里似乎没有发展这一说,更没有高潮的设计。通篇都在叙述,唠唠叨叨,像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在叙述着过去的种种。一个故事完了又接一个故事,虽然所有故事都是相干的,可是感觉不到这所有的故事到底想表达什么。 贾说,他担心这部小说只有陕西的人看得懂,因为外省人没有在那样的环境生活过。这话我不爱听。难道我们因为没有生活在巴黎就看不懂悲惨的世界吗,难道我们因为没有生活在日本就看不懂村上春树吗。如果我们真的看不懂秦腔,这不是我们的错,是贾的失败。我甚至怀疑,贾这是在为自己准备一个借口----如果这本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冷落的没人看,他就有借口了:不是我的小说不好,是读者没有再陕西生活过,看不懂。 秦腔还在看。但已经决定了,看完这本小说,就不再看贾的小说了。不是说他的小说不好。事实上,贾式语言风格依然让我迷恋,贾的细微描述依然堪称大师级,但贾的小说或许我真的看不懂。或许我这样下结论太过于浮躁,毕竟我只看过他的两部作品。
4回应 2012-08-13 11:20 -
清风街的故事世事沉浮着,各有各的喜剧与悲剧,引生活得自在却,得不到他的白雪;白雪得到夏家的眷顾,却得不到夏风的爱;夏风赢得清风街的一致称赞和功名利禄,却在最后失去了自己的根;夏天义是清风街的“毛主席”,却因为固执己见,在晚年受到家庭和政治的冷落;夏天智在夏家一言九鼎,却没能安享晚年;夏天礼爱钱也死于金钱,夏君亭掌管了清风街,却不能阻止它的衰败……秦腔如烈酒,五味杂陈,不可一饮而尽
2013-11-06 20:22 5人喜欢
-
朔望 (寻找无双 等待戈多)
清风街的故事该告一个段落了吧。还说什么呢?清风街的事,要说是大事,都是大事,牵涉到生离死别,牵涉到喜怒哀乐。可要说这算什么呀,真的不算什么。太阳有升有落,人有生的当然有死的,剩下来的也就是油盐酱醋茶,吃喝拉撒睡,日子像水一样不紧不慢地流着。 日子就是这样 对于你我十分重要的事 对于他便无关紧要勒 无论多么轰轰烈烈的事情 放到人群中间也就平凡勒 但是总得有人把发生过的事记录下来 要不然就真的像风沙一样 吹...2012-10-18 16:51 2人喜欢
-
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在大学。看这本书是冲着文学奖的名头去的,但看完之后深深被贾的文字风格迷住了。我看过的书不多,有名著有无名小说,有思想深厚有肤浅杂碎的,但大部分的小说在文字风格上没有太大的差异,至少在我印象里还没有哪部小说的文字风格让我感觉到意外,惊讶。而贾的文字里,不知不觉带着一点沉闷的味道,却又不会沉闷到枯燥。就好像被蒙上了一层青雾,所有的故事静悄悄地在雾里发生消逝。 后来竟没有再看过贾的小说... (4回应)
2012-08-13 11:20 6人喜欢
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在大学。看这本书是冲着文学奖的名头去的,但看完之后深深被贾的文字风格迷住了。我看过的书不多,有名著有无名小说,有思想深厚有肤浅杂碎的,但大部分的小说在文字风格上没有太大的差异,至少在我印象里还没有哪部小说的文字风格让我感觉到意外,惊讶。而贾的文字里,不知不觉带着一点沉闷的味道,却又不会沉闷到枯燥。就好像被蒙上了一层青雾,所有的故事静悄悄地在雾里发生消逝。 后来竟没有再看过贾的小说,连我自己都奇怪。直到上个月才翻阅了第二部小说,浮躁。还是一样的文字风格。可是这一次我的注意力却更多的停留在故事情节发展和故事内涵上。总觉得在贾独特的文字风格外,有那么一点让我别扭的东西,可又说不出来。 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又重新阅读秦腔的。潜意识里把浮躁和秦腔做了比较。在文字风格上,秦腔的独特的贾式语言更加浓厚。而在故事情节上,秦腔根本就没有情节发展,有的只是杂碎的唠叨叙述。如果说两部小说有什么是完全一样的,那就是在通篇里都有一两个地方语言,内容,思想特别异样。比如浮躁里,主人公偶遇一个考古家,两人畅谈政治人文,对话里充满了极浓的政治思想。而这个对话通篇只有这一个,而且考古家的出现仿佛鬼魅,突然出现,突然消失。我只好把这个考古家的出现当做贾刻意为之而不是故事情节的发展需要。而在秦腔里,常常会出现有人转述疯子引生的经典语录,比如这一句:流氓耍的好就叫谈恋爱;霸占耍的好就叫结婚。引生偶尔爆出的这些话,让我感觉远远超出他的智商,像是一个初学英语的学生一口流利地朗读课文,十分不可思议。 再看秦腔,最让我捉摸不透的是引生。他似乎不缺钱,可是他除了一块地好像又没有其他收入。他似乎不傻,什么都看得透,能屈能怒。又似乎很蠢,总做些莫名其妙的举动,即使是头脑清醒的时候。 最让我受不了的是,通篇故事里,简直就是一个故事链接一个故事。一个故事情节完了,用一句话两句话连到下一个故事情节。这样的设计通篇都是。有时候无法连接了,就叫引生来,硬把下一个不相干的故事塞进去。我看过的小说里,这是唯一一部如此设计故事的发展。不是没有小说这样设计,用一两句话引出下一个情节。但像秦腔这样通篇都是如此设计的,唯此一部。 我看过的小说,大部分能感觉到开始,发展,高潮,结束。但秦腔里似乎没有发展这一说,更没有高潮的设计。通篇都在叙述,唠唠叨叨,像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在叙述着过去的种种。一个故事完了又接一个故事,虽然所有故事都是相干的,可是感觉不到这所有的故事到底想表达什么。 贾说,他担心这部小说只有陕西的人看得懂,因为外省人没有在那样的环境生活过。这话我不爱听。难道我们因为没有生活在巴黎就看不懂悲惨的世界吗,难道我们因为没有生活在日本就看不懂村上春树吗。如果我们真的看不懂秦腔,这不是我们的错,是贾的失败。我甚至怀疑,贾这是在为自己准备一个借口----如果这本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冷落的没人看,他就有借口了:不是我的小说不好,是读者没有再陕西生活过,看不懂。 秦腔还在看。但已经决定了,看完这本小说,就不再看贾的小说了。不是说他的小说不好。事实上,贾式语言风格依然让我迷恋,贾的细微描述依然堪称大师级,但贾的小说或许我真的看不懂。或许我这样下结论太过于浮躁,毕竟我只看过他的两部作品。
4回应 2012-08-13 11:20
-
名场利场无非戏场得出泼天富贵,冷药热药总是妙药医不尽遍地炎凉。 差不多是鸡都上架打盹,天还没漫下黑,亮看一磨一火云。我在门口啪啦啪啦料被单,隔壁来顺说:“今日有戏,这天也出祥瑞,怪怪的?”这有啥怪的,禿子,来顺是秃子,天也发了烧么!来顺说:“你才发烧哩!”我就是发烧哩,吃毕宴席回来我睡了觉,睡着睡着身子发烫,我之所以抖被单,就是看把被单烧着窟窿了没有,没有烧着,只抖下几个屁弹。 中街刘家的那两个...
2021-02-24 11:07
-
鲍小凤 (人丑就要读书)
秦腔 贾平凹 6个想法 ◆ 4 >> 唉,这社会,幸福的人都是一样的幸福,恓惶的人却是各有各的恓惶。 ◆ 5 >> 够义气的人都是恶人,他要对你好了,割身上的肉给你吃,但若得罪他了,他就是鳖嘴咬你,把鳖头剁下来了,嘴还咬着。 >> 这条鱼难道真是夏天义吗,或者说,夏天义前世做过鱼吗?我和鱼就这么一路招呼着出了山,经过了土塬,终于在后半夜来到了清风街的河湾地。我站在田埂上大声喊:“水来了!水来了!”...2020-11-26 11:20
秦腔 贾平凹 6个想法 ◆ 4 >> 唉,这社会,幸福的人都是一样的幸福,恓惶的人却是各有各的恓惶。 ◆ 5 >> 够义气的人都是恶人,他要对你好了,割身上的肉给你吃,但若得罪他了,他就是鳖嘴咬你,把鳖头剁下来了,嘴还咬着。 >> 这条鱼难道真是夏天义吗,或者说,夏天义前世做过鱼吗?我和鱼就这么一路招呼着出了山,经过了土塬,终于在后半夜来到了清风街的河湾地。我站在田埂上大声喊:“水来了!水来了!”河湾地头的人差不多也都睡着了,听见了喊声,迷迷瞪瞪地说:水呢,水呢,竟然不知了方向,在原地打转转。站在河湾南头的武林听见我喊,他也喊,他喊起来不结巴。河湾里的人全醒了,一个接一个往下喊,就像一只狗咬起来,所有的狗都在咬。 ◆ 6 >> 鬼混这事,如果做得好,就叫恋爱;霸占这事,如果做得好,就叫结婚;性冷淡这事,如果做得好,就叫贞操;阳痿这事,如果做得好,就叫坐怀不乱。’ ◆ 8 >> 。国是大村,村是小国 ◆ 16 以前也认为孩子不过是一个意外,现在确认为生育繁衍是一种继承,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又不是,下一代继承了血缘,又是独立的个体,有不同的思维和人生经验。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矛盾才显得立体吧。 >生娃都是寻乐的副产品。”
回应 2020-11-26 11:20 -
夏天义头没有扭过来,说:“我没哭。”直直地站到棚檐外,让雨淋在脸上,脸上分不清了哪是泪哪是雨,喃喃道:“要是四十岁五十岁,我啥事都可以从头干的,现在是没本钱了,没本钱了……可我夏天义还是来了!”就解开了裤子,也不避我们,面朝着沟里尿起来。夏天义一尿,新生和哑巴也跑出去尿,尿得很高。我也出去尿了,但我是蹲下的,哑巴向新生做着鬼脸,夏天义踢了他一脚。 七里沟有了人气,也有了尿味,我那时便忘记了白雪带...
2020-10-15 21:32
论坛 · · · · · ·
建议如果有时间至少读两遍 | 来自无情小猫 | 4 回应 | 2021-02-17 |
垃圾 | 来自黑锅 | 8 回应 | 2021-02-08 |
引生是傻子 | 来自piter | 6 回应 | 2021-01-30 |
眼红陕西有这么一位好作家 | 来自柠檬树 | 4 回应 | 2021-01-01 |
跟【平凡的世界】比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 来自safari | 15 回应 | 2020-11-04 |
> 浏览更多话题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预计2天到货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1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8.1分 1447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4天到货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8.2分 474人读过
-
暂时无货, 25天前曾上架
-
译林出版社 (2012)8.7分 344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4天到货
-
作家出版社 (2012)8.2分 29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秦腔的评论:
feed: rss 2.0
90 有用 点点 2010-12-09
看了一天半居然。非常好的小说,当代里写农村最好的小说之一。看的过程中想起白鹿原,当然偏向不同,白中还试图恢复乡坤仁义礼智,秦中已是传统农村向现代的转变。让我想起爸爸的故乡,第三代出去打工等,农村真正变了,“一切凝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这是一个全新的农村,伴随全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民为什么出外,他们离乡背井,在外看人脸,替人干人家不干的活,常常又讨不来工钱,工伤事故还那么多,我听说有的出去还... 看了一天半居然。非常好的小说,当代里写农村最好的小说之一。看的过程中想起白鹿原,当然偏向不同,白中还试图恢复乡坤仁义礼智,秦中已是传统农村向现代的转变。让我想起爸爸的故乡,第三代出去打工等,农村真正变了,“一切凝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这是一个全新的农村,伴随全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民为什么出外,他们离乡背井,在外看人脸,替人干人家不干的活,常常又讨不来工钱,工伤事故还那么多,我听说有的出去还在乞讨,还在卖淫,谁爱低声下气地乞讨,谁爱自己的老婆女儿卖淫,他们缺钱啊!”贾平凹借《秦腔》中君亭说。不了解农村,不爱农民,说不出这样话来。”里面的“我”亦让我想起阿来的尘埃落定。总之,是一部好的小说,我愿再看一遍。 (展开)
156 有用 文文周 2008-09-20
我才看了10页就知道他是水瓶座
1 有用 rivert 2019-09-08
开头还行,后面有点不知所云。剧情略鸡零狗碎。语言是好的。
6 有用 偷油猫 2011-10-23
一本我读过,但是都忘了是讲什么的书。。。
20 有用 小牛犇犇 2013-11-29
土啊!土得童叟无欺、感天动地啊!但从头到尾地地道道的“陕西风味”却让读者感受到一股迎面而来的朴实真诚之风,甚至还有几分令人憧憬向往的感觉。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对了,“土到深处自然洋”。
0 有用 蜂唐罗隐 2021-02-24
很早之前就读完了吧。。。
0 有用 杜鹃花和巴别塔 2021-02-23
2.5⭐,但又实在感觉不能上3⭐。比废都好多了,没有对比就没有高分。()
0 有用 风筝 2021-02-23
文学水准自然毋庸置疑,也敢写,但一直以来贾平凹对于性和粗陋行为的谜之眷恋却始终难以割舍。
0 有用 鸷群 2021-02-21
《秦腔》绝对是一部还算是很不错的、厚重的作品,比起《废都》来说真的好上了不是一点半点。如果是因为对《废都》有恶感,继而对这部作品有偏见的话,那绝对是十分愚蠢的行为——毕竟比起前者糟糕的阅读体验,这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多少还是符合我个人的阅读经验与审美范畴的。只是我勉力读了四分之一,便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决定放弃。以下是我读不下去的理由: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 《秦腔》绝对是一部还算是很不错的、厚重的作品,比起《废都》来说真的好上了不是一点半点。如果是因为对《废都》有恶感,继而对这部作品有偏见的话,那绝对是十分愚蠢的行为——毕竟比起前者糟糕的阅读体验,这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多少还是符合我个人的阅读经验与审美范畴的。只是我勉力读了四分之一,便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决定放弃。以下是我读不下去的理由: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268874/ (展开)
0 有用 摩的司机 2021-02-20
感觉满篇都是“浆水话”,细想一下,是整个农村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