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译者: 王振西
出版年: 2003-08-01
页数: 543
定价: 38.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1162574
内容简介 · · · · · ·
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苏联与美国
作者简介 · · · · · ·
理查德·克罗卡特(Richard Crockatt),是英国知名学者,在东英吉利大学教授美国史和国际政治。他同时还是旧金山州立大学、密苏里大学和宾夕法尼亚迪金森学院的客座教授。
钱俊德,男,军事科学院原外国军事研究部研究员,大校军衔,专业技术4级,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中国军事学会会员,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从事外国军事学术研究41年来,在军事科学研究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
王振西,男,1934年生,陕西省高陵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1949年5月参军,195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北军政大学四大队、俄文队学员,西南军政大学俄文团学员,西南军区炮兵顾问翻译,西南军区司令部秘书、翻译,石家庄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学 员,军事科学院外军研究部翻译、研究员。后任驻外大使馆武官。回国后,任国防大学高级指挥班学员,后在军事科学研究院作领导工作,正军职。1988...
理查德·克罗卡特(Richard Crockatt),是英国知名学者,在东英吉利大学教授美国史和国际政治。他同时还是旧金山州立大学、密苏里大学和宾夕法尼亚迪金森学院的客座教授。
钱俊德,男,军事科学院原外国军事研究部研究员,大校军衔,专业技术4级,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中国军事学会会员,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从事外国军事学术研究41年来,在军事科学研究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
王振西,男,1934年生,陕西省高陵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1949年5月参军,195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北军政大学四大队、俄文队学员,西南军政大学俄文团学员,西南军区炮兵顾问翻译,西南军区司令部秘书、翻译,石家庄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学 员,军事科学院外军研究部翻译、研究员。后任驻外大使馆武官。回国后,任国防大学高级指挥班学员,后在军事科学研究院作领导工作,正军职。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喜欢读"50年战争"的人也喜欢 · · · · · ·
50年战争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50年战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 更多书评 1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rabbitsohu (以简为美,以真为美)
只有倒数第二三章,讲苏联在里根结束东西方之间的缓和状态后,逐步走向解体的过程,才真正地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在我看来,作者在前面几个阶段,比如从二战结束前夕开始讲起的一些事件,都过于简略,我没办法形成系统思考。 但是苏联解体这件事就不同了。我一直感到好奇。作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最初放开舆论中的反对声音是个错误的做法(不妨联想邓氏在同一时期的态度及作法,再联想大大初执政的一年里对舆论的限制),戈氏虽出发...2014-11-28 22:03
只有倒数第二三章,讲苏联在里根结束东西方之间的缓和状态后,逐步走向解体的过程,才真正地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在我看来,作者在前面几个阶段,比如从二战结束前夕开始讲起的一些事件,都过于简略,我没办法形成系统思考。 但是苏联解体这件事就不同了。我一直感到好奇。作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最初放开舆论中的反对声音是个错误的做法(不妨联想邓氏在同一时期的态度及作法,再联想大大初执政的一年里对舆论的限制),戈氏虽出发于正确的立场,但反对一旦播扬开来,他却没有实力加以控制和收场。另外一个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由于戈氏放任由东欧旧的僵化政府自已去面对国内的危机,当然当时苏联不断萎缩的国力也可太可能强加干涉了,东欧很快掀起了一次反对的浪潮,戈氏同样无力干预。 对照中国的改革,那么可联想的就太多了。不一一烦述。
回应 2014-11-28 22:03 -
rabbitsohu (以简为美,以真为美)
215页,提到美国估计苏联在1960年底可能布署洲际导弹500枚,到1961年底可能达到1000枚,而美国人在1960年却只部署了30枚,1971年才部署了70枚。事实上,据摄影情报显示,苏联在1961年拥有的洲际导弹还不到50枚。据后来一份报告称,这50枚中只有4枚实际部署了。2014-11-19 22:25
-
rabbitsohu (以简为美,以真为美)
215页,提到美国估计苏联在1960年底可能布署洲际导弹500枚,到1961年底可能达到1000枚,而美国人在1960年却只部署了30枚,1971年才部署了70枚。事实上,据摄影情报显示,苏联在1961年拥有的洲际导弹还不到50枚。据后来一份报告称,这50枚中只有4枚实际部署了。2014-11-19 22:25
-
rabbitsohu (以简为美,以真为美)
只有倒数第二三章,讲苏联在里根结束东西方之间的缓和状态后,逐步走向解体的过程,才真正地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在我看来,作者在前面几个阶段,比如从二战结束前夕开始讲起的一些事件,都过于简略,我没办法形成系统思考。 但是苏联解体这件事就不同了。我一直感到好奇。作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最初放开舆论中的反对声音是个错误的做法(不妨联想邓氏在同一时期的态度及作法,再联想大大初执政的一年里对舆论的限制),戈氏虽出发...2014-11-28 22:03
只有倒数第二三章,讲苏联在里根结束东西方之间的缓和状态后,逐步走向解体的过程,才真正地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在我看来,作者在前面几个阶段,比如从二战结束前夕开始讲起的一些事件,都过于简略,我没办法形成系统思考。 但是苏联解体这件事就不同了。我一直感到好奇。作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最初放开舆论中的反对声音是个错误的做法(不妨联想邓氏在同一时期的态度及作法,再联想大大初执政的一年里对舆论的限制),戈氏虽出发于正确的立场,但反对一旦播扬开来,他却没有实力加以控制和收场。另外一个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由于戈氏放任由东欧旧的僵化政府自已去面对国内的危机,当然当时苏联不断萎缩的国力也可太可能强加干涉了,东欧很快掀起了一次反对的浪潮,戈氏同样无力干预。 对照中国的改革,那么可联想的就太多了。不一一烦述。
回应 2014-11-28 22:03
-
rabbitsohu (以简为美,以真为美)
只有倒数第二三章,讲苏联在里根结束东西方之间的缓和状态后,逐步走向解体的过程,才真正地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在我看来,作者在前面几个阶段,比如从二战结束前夕开始讲起的一些事件,都过于简略,我没办法形成系统思考。 但是苏联解体这件事就不同了。我一直感到好奇。作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最初放开舆论中的反对声音是个错误的做法(不妨联想邓氏在同一时期的态度及作法,再联想大大初执政的一年里对舆论的限制),戈氏虽出发...2014-11-28 22:03
只有倒数第二三章,讲苏联在里根结束东西方之间的缓和状态后,逐步走向解体的过程,才真正地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在我看来,作者在前面几个阶段,比如从二战结束前夕开始讲起的一些事件,都过于简略,我没办法形成系统思考。 但是苏联解体这件事就不同了。我一直感到好奇。作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最初放开舆论中的反对声音是个错误的做法(不妨联想邓氏在同一时期的态度及作法,再联想大大初执政的一年里对舆论的限制),戈氏虽出发于正确的立场,但反对一旦播扬开来,他却没有实力加以控制和收场。另外一个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由于戈氏放任由东欧旧的僵化政府自已去面对国内的危机,当然当时苏联不断萎缩的国力也可太可能强加干涉了,东欧很快掀起了一次反对的浪潮,戈氏同样无力干预。 对照中国的改革,那么可联想的就太多了。不一一烦述。
回应 2014-11-28 22:03 -
rabbitsohu (以简为美,以真为美)
215页,提到美国估计苏联在1960年底可能布署洲际导弹500枚,到1961年底可能达到1000枚,而美国人在1960年却只部署了30枚,1971年才部署了70枚。事实上,据摄影情报显示,苏联在1961年拥有的洲际导弹还不到50枚。据后来一份报告称,这50枚中只有4枚实际部署了。2014-11-19 22:25
论坛 · · · · · ·
原书电子版 | 来自jakdan | 2010-08-28 | |
2009 Biannual International Forum on Asia-Middl... | 来自有趣 | 2009-01-2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8.5分 51人读过
-
Routledge (1994)暂无评分
-
Routledge (E) (2002)暂无评分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冷战国际史 ([已注销])
- 军事类——兴趣版(我的电子图书馆 九) (看不懂推理⊙﹏⊙熊出来没注意)
- 美国史 (海之岚)
- 让阅读成为习惯(存档) (无心恋战)
- 冷战国际史 (楚南资)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50年战争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明月流影 2006-04-26
略读。快忘了。
0 有用 redswallow 2009-03-24
读完这个读《世界是平的》
0 有用 Cheri 2008-06-17
JUST SCAN...
0 有用 greatabel 2013-09-24
概论型的著作,很多看法和观点其实流于表面,比如冷战起源、中苏分合都没有看到根源。
0 有用 蛋壳计划 2014-05-19
终于看完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是我拖拖拉拉读书的典范,一点都不像我的风格,这种规模的还看了半个月,对自己严重谴责一下。好书啊,感觉对冷战的一贯理解好不全面。这么好的书才7点多分,不识货呀!
0 有用 沉默的大多数 2017-10-21
翻译不行,开头将美国扩张与俄罗斯相比较,令人印象深刻
0 有用 F 2017-03-05
把50年的世界史和主流观点都囊括进去了,当做国际关系的科普读物,很好看。
0 有用 蛋壳计划 2014-05-19
终于看完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是我拖拖拉拉读书的典范,一点都不像我的风格,这种规模的还看了半个月,对自己严重谴责一下。好书啊,感觉对冷战的一贯理解好不全面。这么好的书才7点多分,不识货呀!
0 有用 greatabel 2013-09-24
概论型的著作,很多看法和观点其实流于表面,比如冷战起源、中苏分合都没有看到根源。
0 有用 愚渊 2010-03-14
忘了里面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