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4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乾嘉学术编年的评论:
feed: rss 2.0
订阅关于乾嘉学术编年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老佚 2023-12-24 12:45:34 陕西
纲目体,体例清晰,字体有别,颇便寻览。选人精当,叙事简明,录文有删节,时事不过于泛滥,颇能反映乾嘉学术的背景和流变,可为读者建立一简明的框架,研究乾嘉学术者不可不读。唯字大行疏,而体沉如砖,实非读书人所愿。且标点时有错误。
2 有用 朱颐钊 2022-06-21 19:06:40
九百多頁,字大易讀,自乾隆元年至道光十九年編排,大約可視為「清廷文化政策編年」與「乾嘉知名學者生平著述編年」之合集,對於文字獄、《四庫》編纂也多有注意。幾點感想:第一,至少從翻讀本書的第一感覺而言,在上的政策指向和在下的學術興趣,分離還是頗大的。第二,乾隆初年,朝廷的文化政策還是頗為寬大的,自中葉以後,一轉而趨嚴。第三,乾隆朝中後期的經筵,每場基本上都是譏諷朱子無學。第四,朝廷屢屢申禁小說與戲曲,... 九百多頁,字大易讀,自乾隆元年至道光十九年編排,大約可視為「清廷文化政策編年」與「乾嘉知名學者生平著述編年」之合集,對於文字獄、《四庫》編纂也多有注意。幾點感想:第一,至少從翻讀本書的第一感覺而言,在上的政策指向和在下的學術興趣,分離還是頗大的。第二,乾隆初年,朝廷的文化政策還是頗為寬大的,自中葉以後,一轉而趨嚴。第三,乾隆朝中後期的經筵,每場基本上都是譏諷朱子無學。第四,朝廷屢屢申禁小說與戲曲,尤其不讓翻譯成滿文,足見其蠱惑人心之效。第五,「東三省」之稱呼早見於乾隆時。第六,嘉慶改元之後,民間的學術氛圍似乎一下子就活絡起來了。 (展开)
0 有用 芸青 2010-03-02 09:40:02
八卦工具。
0 有用 春愁如雪不能消 2022-10-27 19:30:56 山东
字大行稀大部头大,没索引,说实在可以弄小一点。不过工具书,拥有就是读过~
0 有用 小红豆君 2019-03-23 11:30:03
常备案头
1 有用 老佚 2023-12-24 12:45:34 陕西
纲目体,体例清晰,字体有别,颇便寻览。选人精当,叙事简明,录文有删节,时事不过于泛滥,颇能反映乾嘉学术的背景和流变,可为读者建立一简明的框架,研究乾嘉学术者不可不读。唯字大行疏,而体沉如砖,实非读书人所愿。且标点时有错误。
0 有用 春愁如雪不能消 2022-10-27 19:30:56 山东
字大行稀大部头大,没索引,说实在可以弄小一点。不过工具书,拥有就是读过~
2 有用 朱颐钊 2022-06-21 19:06:40
九百多頁,字大易讀,自乾隆元年至道光十九年編排,大約可視為「清廷文化政策編年」與「乾嘉知名學者生平著述編年」之合集,對於文字獄、《四庫》編纂也多有注意。幾點感想:第一,至少從翻讀本書的第一感覺而言,在上的政策指向和在下的學術興趣,分離還是頗大的。第二,乾隆初年,朝廷的文化政策還是頗為寬大的,自中葉以後,一轉而趨嚴。第三,乾隆朝中後期的經筵,每場基本上都是譏諷朱子無學。第四,朝廷屢屢申禁小說與戲曲,... 九百多頁,字大易讀,自乾隆元年至道光十九年編排,大約可視為「清廷文化政策編年」與「乾嘉知名學者生平著述編年」之合集,對於文字獄、《四庫》編纂也多有注意。幾點感想:第一,至少從翻讀本書的第一感覺而言,在上的政策指向和在下的學術興趣,分離還是頗大的。第二,乾隆初年,朝廷的文化政策還是頗為寬大的,自中葉以後,一轉而趨嚴。第三,乾隆朝中後期的經筵,每場基本上都是譏諷朱子無學。第四,朝廷屢屢申禁小說與戲曲,尤其不讓翻譯成滿文,足見其蠱惑人心之效。第五,「東三省」之稱呼早見於乾隆時。第六,嘉慶改元之後,民間的學術氛圍似乎一下子就活絡起來了。 (展开)
0 有用 明寒堂主人 2020-10-20 15:09:06
就一本年表类书籍而言,给五星确实是主观色彩较浓了。创作者喜欢脑补叙事整全性的习惯不适用于务实的治史逻辑,不过抱着自由阅读的心态最终还是沉浸在了这种庶几没有成本的乐趣中。从乾隆元年一路缓缓走来直至1840的阅读体验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历史崇高体验。没有只当作是年表去冰冷地阅读,而是试图直面这些带着各自洞见、执著与局限的悲喜,可谓悲也唏嘘,喜也咨嗟。有时间打算二刷甚至三刷,再去冷起面孔仔细剖析学术思想和梳... 就一本年表类书籍而言,给五星确实是主观色彩较浓了。创作者喜欢脑补叙事整全性的习惯不适用于务实的治史逻辑,不过抱着自由阅读的心态最终还是沉浸在了这种庶几没有成本的乐趣中。从乾隆元年一路缓缓走来直至1840的阅读体验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历史崇高体验。没有只当作是年表去冰冷地阅读,而是试图直面这些带着各自洞见、执著与局限的悲喜,可谓悲也唏嘘,喜也咨嗟。有时间打算二刷甚至三刷,再去冷起面孔仔细剖析学术思想和梳理学术史脉络。 (展开)
0 有用 gabriel.weng1 2020-02-11 06:22:16
省了不少翻文集的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