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中的文章均论及哲学家的生命经历,希望能从他们与时代的互动中观察他们的思想。这些文章可以算是“知人论世”的文章。
德国哲学名闻天下,但德国哲学之艰深也使许多人望而生畏。然而,德国哲学晦涩难懂并不一定不管人间冷暖;德国哲学之所以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不是由于它的晦涩,也不是由于它的形而上学;而是由于它的人间关怀。本书所收文章的共同的特点,就是将哲学家的生命经历(Erlebnis)看作是他们哲学的一部分,希望能从他们与时代和世界的互动关系中来观察他们的思想。在此意义上,这些文章可以算是“知人论世”的文章。它们的根本目的,则是要表明真正的思想者必然是行动者;真正的哲学,一定是实践哲学。因为哲学本身就是生命自身的实践。
莱茵哲影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张汝伦,1957年生于上海。1981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先后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1987年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88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奖金赴德深造,先后在图宾根大学和弗莱堡大学从事博士研究。1991年赴美国在宾州州立大学作博士后,后又去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作访问学者。1992年秋回国工作。1993年晋升副教授,1995年升为正教授。现任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所长、西方哲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中西哲学和文化比较学会常务理事。东南大学中西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客座教授。《国外社会科学》杂志特约编委、《当代中国哲学丛书》主编。主要著作有:《激情的事想》(1998年),《坚持理想》(1996年),《历史与实践》(1995年),《张汝伦集》(1991年),《意义的探究》(1986年)及近百篇论文。
目录 · · · · · ·
何谓学者
康德二百年祭
黑格尔和现代国家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
回到事物本身
海德格尔公案
哲学与实践
哲人与爱
伽达默尔和哲学
永远的阿伦特
在哲学和艺术之间希望和绝望
为了生命的现在与未来
对未来负责
哈贝马斯和帝国主义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这就是说,历史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包含着它自身毁灭的种子,都要否定它自己。这个自身毁灭的种子,不是别的,正是这个阶段的创造原则。人要克服的障碍不是令人厌恶的东西,而恰恰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结果是新的生活样式的出现,代表着历史发展的又一个阶段。 但这不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轻松愉快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破坏和否定的过程。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用古希腊神话中克罗诺斯的故事来说明这一点。克罗诺斯是时间之神,是世界最初的统治者。它吞噬自己的儿女,即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最后它自己被宙斯吞没......在黑格尔看来,思想本身具有一种本质的异化力量,能摧毁一切思想的成果。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3页 -
在《精神的生命》中,阿伦特还提供了一个苏格拉底的形象与海德格尔形象对照。自称“精神助产婆”的苏格拉底也关心思,但他始终是在雅典的广场上,而不是在远离人间的虚静之所运思。他的思是为了培养人的日常思维能力,能反思和消解约定俗成的道德行为和社会规定的行为规则,即更好地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和倾听良知的声音。苏格拉底的思与现象世界,即多样的人的公共世界有密切的关联。而海德格尔的思刚好相反。苏格拉底的思是判断的前奏,而海德格尔的思导致判断的死亡。海德格尔政治上的失足,从思想上来说,与他的缺乏判断能力不无关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1页
喜欢读"莱茵哲影"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莱茵哲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莱茵哲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莱茵哲影》:让德国哲学家不再是教科书上干巴巴的形象


新手友好,大师写的小书

邪恶之眼对哲学的凝视
> 更多书评 9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我思Cogito (2021)8.7分 5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07购书单 (傅踢踢)
- 学人文丛-张汝伦 (白露@思勉)
- 张汝伦 (monas)
- 2007/12/26 冬季地坛书市淘书 (三番)
- 法学nerd的偏冷读书世界 (李初一)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莱茵哲影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2-02-07 14:58:25
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阿伦特、哈贝马斯、阿多诺……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德国思想者在张汝伦教授的笔下栩栩如生,他们那些博大精深、辩证艰涩的思想和极具诗意的生命经历在流畅生动的文字中变得如此亲近、易懂——难得的一本德国哲学入门类的好书。
4 有用 韧勉 2010-04-18 22:32:09
谈哲学家,还是在谈知识分子的品格~
1 有用 circlewind 2007-03-19 22:46:43
这人偏激得可笑。没读完。
0 有用 睡莲 2010-06-27 13:55:37
对于德国哲学家们的故事,我总是充满好奇和热情。
0 有用 绿小野马 2014-07-23 17:00:06
文如其人,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