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吉川幸次郎氏是日本研究中国文学的泰斗,在国际汉学界亦负盛名。不仅著作等身,且多独到之见。就这部书来看,无论是他对诗人、诗篇的论述抑或他所展现的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乃至中国文学的整个历程,都跟我们熟知的颇不相同,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作者简介 · · · · · ·
吉川幸次郎(1904-1980),毕业于京都大学的中国语学文学专业。文学博士,国立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东方学会会长,中国文学和历史研究专家。他的代表作有:《元杂剧研究》《新唐诗选》《杜甫诗注》《宋诗概说》《元明诗概说》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陶渊明的一生,并不像他的诗表面所歌吟的那样平静,而是充满了苦恼。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2页 -
人类的拯救,不靠神而只靠自己是可能的,这似乎是中国精神的基干。中国的文明,一开始就是以这种精神为主流而发生的。至少就现存文献而言可以这么说。神话的早早消失,“圣人”概念的确立,都显示了这一点。万能的道德家“圣人”,就是在地上的人类中间找到的神,这个概念,很早就见于《论语》《孟子》了。 由人类自己来拯救人类,它的手段只能是良好的政治,对政治的关心即由此产生。又,既然把人类看作是自己的拯救者,那么就必然会对人类具有善意的能力产生不倦的期待。 被当做拯救者的人类,其中大多数是凡人,对凡人一举一动的关注,即由此而产生。文学的感染力也从这里寻找自己的题材。 在文明的发轫期(也正因为在文明的发轫期),强烈地表现这种精神的,是《诗经》文学与《楚辞》文学。屈原的灵魂的确徘徊在神祗的世界里。但在那里毕竟是得不到拯救的,所以,《离骚》最后说: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中国诗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诗史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中国诗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 更多书评 10篇
-
短裤Bob (腐鼠滋味)
标出这段,是因为吉川老师提醒我,赋本身就不是强调思想性而更倾向展现文字之美,以用于宏大事业。这种传统今天仍未断绝,某些巨大工程落成时,人们仍会摆弄出一篇赋来歌颂,虽然文笔已经很糟糕。 在那个时代做了两件事。第一是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美文的出现。美文的中心是称为“赋”的长篇韵文,即以帝国的首都、帝王的狩猎、祭祀等巨大现象、事件为素材的叙述性文字,全篇充满着经过选择的华丽词语所组成的对句。由于那是跟以...2021-01-01 18:36 1人喜欢
标出这段,是因为吉川老师提醒我,赋本身就不是强调思想性而更倾向展现文字之美,以用于宏大事业。这种传统今天仍未断绝,某些巨大工程落成时,人们仍会摆弄出一篇赋来歌颂,虽然文笔已经很糟糕。
在那个时代做了两件事。第一是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美文的出现。美文的中心是称为“赋”的长篇韵文,即以帝国的首都、帝王的狩猎、祭祀等巨大现象、事件为素材的叙述性文字,全篇充满着经过选择的华丽词语所组成的对句。由于那是跟以前意识形态言语异趣的、是主张在那些阐述意识形态之作、论理之作以外的专门夸示韵律之美的言语有其存在的理由的,便成了文学史的正式开幕。其魅力使得诏敕、书简等为了说服对方的实用性的文章也以文体相似的美文撰写,成为在以后延续数世纪的美文时代的开始。 引自第6页 回应 2021-01-01 18:36 -
一、“常识的暴力” “使个人遭受挫折的是命运之外的某种别的东西,……可以说是常识的暴力这样一种东西。因集团而进步的人类,又因集团之故而具有不容许怀疑的共同意识,假如把这叫做常识的话,那么常识就会压迫那些超出常识之外的人,使他们受到挫折。 …… 历史家不应该屈服于常识的暴力之下。只有历史家,才是应常识的暴力而遭受不幸的人们的异代朋友。平庸的历史家们本身就是常识的暴力的一种表现,因此,必须重新评价,重...
2012-06-11 23:14 1人喜欢
-
短裤Bob (腐鼠滋味)
标出这段,是因为吉川老师提醒我,赋本身就不是强调思想性而更倾向展现文字之美,以用于宏大事业。这种传统今天仍未断绝,某些巨大工程落成时,人们仍会摆弄出一篇赋来歌颂,虽然文笔已经很糟糕。 在那个时代做了两件事。第一是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美文的出现。美文的中心是称为“赋”的长篇韵文,即以帝国的首都、帝王的狩猎、祭祀等巨大现象、事件为素材的叙述性文字,全篇充满着经过选择的华丽词语所组成的对句。由于那是跟以...2021-01-01 18:36 1人喜欢
标出这段,是因为吉川老师提醒我,赋本身就不是强调思想性而更倾向展现文字之美,以用于宏大事业。这种传统今天仍未断绝,某些巨大工程落成时,人们仍会摆弄出一篇赋来歌颂,虽然文笔已经很糟糕。
在那个时代做了两件事。第一是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美文的出现。美文的中心是称为“赋”的长篇韵文,即以帝国的首都、帝王的狩猎、祭祀等巨大现象、事件为素材的叙述性文字,全篇充满着经过选择的华丽词语所组成的对句。由于那是跟以前意识形态言语异趣的、是主张在那些阐述意识形态之作、论理之作以外的专门夸示韵律之美的言语有其存在的理由的,便成了文学史的正式开幕。其魅力使得诏敕、书简等为了说服对方的实用性的文章也以文体相似的美文撰写,成为在以后延续数世纪的美文时代的开始。 引自第6页 回应 2021-01-01 18:36
-
短裤Bob (腐鼠滋味)
标出这段,是因为吉川老师提醒我,赋本身就不是强调思想性而更倾向展现文字之美,以用于宏大事业。这种传统今天仍未断绝,某些巨大工程落成时,人们仍会摆弄出一篇赋来歌颂,虽然文笔已经很糟糕。 在那个时代做了两件事。第一是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美文的出现。美文的中心是称为“赋”的长篇韵文,即以帝国的首都、帝王的狩猎、祭祀等巨大现象、事件为素材的叙述性文字,全篇充满着经过选择的华丽词语所组成的对句。由于那是跟以...2021-01-01 18:36 1人喜欢
标出这段,是因为吉川老师提醒我,赋本身就不是强调思想性而更倾向展现文字之美,以用于宏大事业。这种传统今天仍未断绝,某些巨大工程落成时,人们仍会摆弄出一篇赋来歌颂,虽然文笔已经很糟糕。
在那个时代做了两件事。第一是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美文的出现。美文的中心是称为“赋”的长篇韵文,即以帝国的首都、帝王的狩猎、祭祀等巨大现象、事件为素材的叙述性文字,全篇充满着经过选择的华丽词语所组成的对句。由于那是跟以前意识形态言语异趣的、是主张在那些阐述意识形态之作、论理之作以外的专门夸示韵律之美的言语有其存在的理由的,便成了文学史的正式开幕。其魅力使得诏敕、书简等为了说服对方的实用性的文章也以文体相似的美文撰写,成为在以后延续数世纪的美文时代的开始。 引自第6页 回应 2021-01-01 18:36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8.2分 280人读过
-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9)暂无评分 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中国诗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苏木 2009-10-08
初看不免有与已接受的文学史框架相悖之感,但作者一以贯之的论点(如悲观与渺小作为文学史【起码是】诗歌史的关键词,儒学之于文学的意义等)除却新颖,更有超越文学本身的宏观感,譬如当年读钱穆先生作品的大格局,心向往之。作者把传统文化作为接近更真实的现代性的动力,实大哉言。
0 有用 nokia2100™ 2008-04-10
CCNU-LIB
0 有用 [已注销] 2010-06-27
[PKU/223]I207.209/19
0 有用 wendy 2010-11-11
虽然无注释,无理论,但是正如叶嘉莹说好诗给人感发的力量,好诗史也是。
0 有用 老頹肥·廢🐰 2010-05-04
台湾明文书局版,1983年,刘向仁译。在Knight看的第二本日本学者的中国诗学研究译著。
0 有用 江桥 2021-02-28
可以当故事读的小论文集
0 有用 富丘 2021-02-04
吉川的文字本身就是诗艺的、文学的。见解非常独到,常有弥补国人“不识庐山真面目”之处。是那种读完马上想去找他提到的东西来拜读的生动指引。
0 有用 西风 2021-01-25
日式学术文章,犹如日式经典文学,作者用力甚深,但读者读起来不累,甚至会有再读三读的回味期待。看似不成体系,却处处散落出真理的碎片,那是作者对诗歌的独特解语,超于常人的敏感与把握,胜过绝大多数匠气十足的研究路数。不得不感叹,一流的学问,学力固然重要,灵气亦不可缺少。
0 有用 Yoom 2021-01-17
5星,想买一套。
0 有用 21克蓝 2020-12-27
硕士时购买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