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Tuesday With Morrie
译者: 吴洪
出版年: 2005-5
页数: 179
定价: 1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译文经典(平装本)
ISBN: 9787532736478
内容简介 · · · · · ·
莫里·施瓦茨是作者米奇·阿尔博姆在大学时,曾给予过他许多思想的教授。米奇毕业十五年后的一天,偶然得知莫里·施瓦茨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来日无多,这时老教授所感受的不是对生命即将离去的恐惧,而是希望把自己许多年来思考的一些东西传播给更多的人,于是米奇·阿尔博姆作为老人唯一的学生,相约每个星期二上课。在其后的十四个星期里,米奇每星期二都飞越七百英里到老人那儿上课。在这十四堂课中,他们聊到了人生的许多组成部分,如何面对他人,如何面对爱,如何面对恐惧,如何面对家庭,以及感情及婚姻,金钱与文化,衰老与死亡。最后一堂课是莫里老人的葬礼,整个事情的过程,以及这十四堂课的笔记便构成了这本《相约星期二》。
作者简介 · · · · · ·
米奇·阿尔博姆是美国著名作家、广播电视主持人。他的作品包括在全球热销已达五百万册的小说《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目录 · · · · · ·
必修课程
课程大钢
学生
视听教学
入校
教室
点名
第一个星期二――谈论世界
第二个星期二――谈论自怜
第三个星期二――谈论遗憾
视听教学,第二部分
教授
第四个星期二――谈论死亡
第五个星期二――谈论家庭
第六个星期二――谈论感情
教授,第二部分
第七个星期二――谈论对衰老的恐惧
第八个星期二――谈论金钱
第九个星期二――谈论爱的永恒
第十个星期二――谈论婚姻
第十一个星期二――谈论我们的文化
视听教学,第三部分
第十二个星期二――谈论原谅
第十三个星期二――谈论完美的一天
第十四个星期二――道别
毕业
结尾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while I spent so many hours on things that meant absolutely nothing to me personally: movie stars, supermodels, the latest noise out of Princess Di or Madonna or John F. Kennedy, Jr. In a strange way, I envied the quality of Morrie’s time even as I lamented its diminishing supply. So many people walk around with a meaningless life. They seem half-asleep, even when they’re busy doing things they think are important. This is because they’re chasing the wrong things. The way you get meaning into your life is to devote yourself to loving others, devote yourself to your community around you, and devote yourself to creating something that gives you purpose and meaning. I thought about all the people I knew who spent many of their waking hours feeling sorry for themselves. How useful it would be ...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1.来日无多和毫无价值不是同义词。 2.人生最重要的是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3.当你觉得它可怕时,它才可怕。 4.我知道年轻也会是一种苦恼,所以别向我炫耀年轻的魅力。那些来找我的孩子都有他们的烦恼:矛盾、迷茫、不成熟、活着感到累,有的甚至想自杀...而且,年轻人还不够明智。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很有限。衰老并不就是衰败,它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坏事,当你意识到这个事实后,它也有十分积极的一面,你会因此而活得更好。 5.无论我生活在哪里,我都会遇到一些对新的东西充满了占有欲的人,想拥有新的汽车,想拥有新的财产,想拥有新的玩具。然后沾沾自喜地向你炫耀:“猜我得到了什么?猜我得到了什么?”你知道我对此是怎么解释的?这些人都渴望得到爱,但又得不到,于是就接受了这些替代品。他们乐于接受物质的东西,期望能得到类似于拥抱的感情回报,但这是行不通的。你无法用物质的东西去替代爱,善良、温柔或朋友间的亲情。 6.这个社会在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这个问题上是很困惑的,你需要的食物,而你想要的却是巧克力圣代。你得对自己诚实。你并不需要最新的跑车,你并不需要最大的房子。实际上,它们不能使你感到满足。你知不知道真正使你感到满足的是什么吗?是给予他人你应该给予的东西。 7.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的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对整个社会。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with Morrie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相约星期二"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相约星期二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相约星期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86 条 )



与Morrie在一起的星期二


眼泪有好处,它能帮你与生活和解
-
“我們的文化不鼓勵人們思考真正的大問題,而是吸引人們關注一大堆實利鎖事。上學、考試、就業、升遷、賺錢、结婚、貸款、抵押、買車、買房、裝修......層層疊疊,一切都是為了活下去,而且總是企圖按照世俗的標凖活得像樣一些,大家似乎已經很不習慣在這樣的思維慣性中後退一步,審視一下自己,問:難道這就是我一生所需要的一切?”
2013-06-09 00:46 2人喜欢
-
拥有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财富越多越好。商业行为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们反复地对别人这么说--别人又反复地对我们这么说--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认为这是真理。大多数人会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 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大小这个年头偶。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底层炫耀自己。也请大小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忌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悠然地面对...
2012-02-19 10:04 2人喜欢
-
我相信他是有意这么做的。他不想有凄惨的时刻,不想让人看见他断气的情形从而抹不去这可怕的记忆,就像他无法抹去那份宣告母亲死亡的电报和陈尸所里父亲的尸体留给他的可怕记忆一样。 我相信他知道他是在自己的床上;他的书,他的笔记,他的小木槿都在他的身边。他像安宁地离去,他确实走得很安宁。 葬礼在一个潮湿、刮风的早上举行。草地潮湿,天空是乳白色的。我们伫立在土坑的周围,听见了河水的拍打声,还看见鸭子在抖动羽毛。
2013-05-11 11:36 1人喜欢
-
Ningyi L (做個壞一點的打算,缺陷才像圓.)
如果 你想讓別人信任你,你首先應該感到你也能信任他---幾時你是在黑暗中,幾時你是在向後倒去 我們過多地追求物質需要,可他們并不能 使我們滿足.我們忽視兩日了人與人之間互相愛護的關係,我們忽視了周圍的世界 別停止我們的生活,不然的話,被病魔毀掉的不是我一個,而是三個 我一切都很順當,只有一件事是個心病.自從舅舅死後,我相信我也會想他一樣死去,會有一種突如其來的兇疾把我帶離這個世界.於是我發瘋似地工作,我作好了患癌癥...2011-03-22 19:16 1人喜欢
如果 你想讓別人信任你,你首先應該感到你也能信任他---幾時你是在黑暗中,幾時你是在向後倒去 我們過多地追求物質需要,可他們并不能 使我們滿足.我們忽視兩日了人與人之間互相愛護的關係,我們忽視了周圍的世界 別停止我們的生活,不然的話,被病魔毀掉的不是我一個,而是三個 我一切都很順當,只有一件事是個心病.自從舅舅死後,我相信我也會想他一樣死去,會有一種突如其來的兇疾把我帶離這個世界.於是我發瘋似地工作,我作好了患癌癥的心理準備.我能聞到它的氣息.我知道它悄然而至.我像死囚等待儈子手那樣等待著它的到來 於是,我重有沉溺到工作中去.我工作是因為我能支醒自己;我工作是因為它是理智的,是有回報的. 但超脫并不是說不投入到生活中去.相反,你應該完完全全地投入進去.然後你才走得出來 接受所有的感情---對女人的愛戀,對親人的悲傷,或像我所經歷的;由致命的疾病而引起的恐懼和痛苦.如果你逃避這些感情---不讓自己去感受\經歷---你就永遠超脫不了,因為你始終心存恐懼.你害怕痛苦,害怕悲傷,害怕愛必須承受的感情傷害.可你一旦投入進去,沉浸在感情的汪洋里,你就能充分地體驗它,知道什麽事痛苦,什麽事悲傷.只有到那時你才能說,好吧,我已經經歷了 這份感情,我已經認識了這份感情,現在我需要超脫它 日常生活中是多麼地需要這樣的感情處理.我們常常感到孤獨,有時孤獨得想哭,但我們卻不讓淚水淌下來,因為我們覺得不該哭泣.有時我們從心裡對伴侶湧起一股愛的激流,但我們卻不去表達,因為我們害怕那些或與可能會帶來的傷害. 人們過於強調年輕的價值 衰老并并不就是衰敗.它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壞事,當你意識到這個事實后,它也有十分積極的一面,你會因此而活得更好 生活的不滿足,生活的不充實,生活的無意義.因為你一旦找到了 生活的意義,你就不會想回到從前去.你想往前走.你想看的更多,做得更多. 所有年輕人都應該懂得這個哲理,如果你一直不願意變老,那你就永遠不會幸福,因為你終究是要變老的 你應該發現你現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實的東西.回首過去會使你產生競爭的意識,而年齡是無法競爭的 他們對你一遍又一遍地重複,這就是我們國家的做法.擁有得越多越好.錢越多越好,財富越多越好.我們反復地堆別人這麼說---別人又反復地堆我們這麼說---一遍又一遍,知道人人都認為這是真理.大多數人會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判斷能力 這些人都渴望得到哎,但又得不到,於是就接受了這些替代品.他們樂於接受物質的東西,期望能得到類似于擁抱的感情回報,但這是行不通的.你無法用唔知的東西去替代愛\善良\溫柔或朋友間的親情 錢無法替代溫情,權利也無法替代溫情.我能告訴你,當我坐在這兒等待死亡時,當你最需要這份溫情時,金錢或權利都無法給予你這份感情,不管你擁有多少財富或權勢 這個問題在想要什麽和需要什麽這個問題上是很感困惑的 你給予了別人 ,於是你開始贏得別人的最終 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無所適從.唯有一顆坦誠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對整個社會 我當然在受罪,但給予他人能使我感到自己還活著.汽車和房子不能給你這種感覺,鏡子里照出的模樣也不能給你這種感覺.只有當我奉獻出了時間,當我使那些悲傷的人重有露出笑顏,我才感到我仍像以前一樣的健康 只要你做的是發自內心的,你過後就不會感到失望,不會感到妒忌,也不會計較別人的回報.否則,你就要患得患失 愛是永存的感情,即使你離開了人世,你也活在人們的心裡 生活中應該有許多的用唄,親吻,交談,歡笑和道別 人與人之間產生一種愛的關係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我們文化中的很大一部份并沒有給予你這種東西.可是在這些可憐的年輕人,要麼過於自私而無法和別人建立真誠的戀愛關係,要麼輕率地走進婚姻殿堂,然後六個月后又匆匆地逃離出來.他們并不清楚要從伴侶那兒得到什麽.他們連自己也無法認清---又如何去認識他們要嫁娶的人呢 如果你不尊重對方,你們的關係就會有麻煩;如果你們不懂怎樣妥協,你們的關係就會有麻煩;如果你們彼此不能開誠佈公地甲流,你們的關係就會有麻煩;如果你們沒有共同的價值觀,你們同樣會有麻煩 婚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沒去嘗試,你就會失去很多很多 人只有在受到威脅時才變壞 在這類小事情上我能遵紀守法.但在大問題上---如何思想,如何評判---你必須自己選擇.你不能讓任何一個人---或任何一個社會---來替你作出決定 女人拼命想苗條,男人拼命想富有,也是同樣的道理.這都是我們的文化要你相信的.別去相信它 我認為逃避并不是解決的方法.你應該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 不管你生活在哪兒,人類最大的弱點就是缺乏遠見.我們看不到自己的將來.其實,我們應該看到自己的潛能,讓自己儘量去適應各種發展和變化.但如果你的周圍盡是那些利欲燻心的人,那麼結局便是一小部份的人暴富起來,軍隊的任務是防止貧窮的人起來造反,搶奪他們的財富 投入到人類的大家庭里去.投入到人的感情世界里去.建立一個由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組成的小社會 在生命的起點,當我們還是嬰兒時,我們需要別人活著,對不對?在生命的終點,當你像我現在這樣時,你也需要別人活著,是嗎 要有同情心,要有責任感,只要我們學會了這兩點,這個世界就會美好得多 記恨和固執都是毫無意義的,這種情緒讓我抱憾終身,自負,虛榮,我們爲什麽要這麼做呢 我們不僅需要原諒別人,我們也需要原諒自己.是的,原諒自己應該做而沒做的事.你不應該陷在遺憾的情緒中無法自拔,這對你是沒有益處的,尤其是處在我這個階段 什麽是罪苦難的 ,與生活講和 我們之所以對死亡大驚小怪,是因為我們沒有把自己視作自然的一部份.我們覺得自己既然是人就得高於自然 只要我們彼此相愛,并把哎珍藏在心裡,我們及時死了也不會真正地消亡.你創造的哎依然存在著.所有的記憶依然存在著.你仍然活著---活在每一個你觸摸過愛撫過的人的心中 死亡終結了生命,但沒有終結感情的聯繫 但你應該平靜地看待他的願望.也許他是不想煩擾你的生活.也許他是不想煩擾你的生活.也學他是承受不了那份壓力.我們每一個我所認識的人繼續他們自己的生活---不要猶豫我的死而毀了它 人與人的關係是沒有固定公式的 .它需要雙方用愛心去促成,給予雙方以空間,瞭解彼此的願望和需求,瞭解彼此能做些什麽以及各自不同的生活 在商業上,人們通過談判去獲勝.他們通過談判去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但愛卻不同.愛是讓你像關心自己一樣去關心別人 有時,當你即將失去某個人時,你就儘量想保持這份傳統 我們沒有一個人能擦掉生活過的痕跡,同樣也不能重新再生活一次.然而,生活中沒有"來不及"這個詞
回应 2011-03-22 19:16 -
拥有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财富越多越好。商业行为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们反复地对别人这么说--别人又反复地对我们这么说--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认为这是真理。大多数人会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 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大小这个年头偶。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底层炫耀自己。也请大小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忌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悠然地面对...
2012-02-19 10:04 2人喜欢
-
Lucca (万物皆有裂缝,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谈论家庭—— 事实上,如果没有家庭,人们便失去了可以支撑的根基。我得病后对这一点更有体会,如果你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持、爱抚、照顾和关心,你拥有的东西便少的可怜。爱是至高无上的,正如我们的大诗人奥登说的那样“相爱或者死亡” 假设我离了婚,或一个人生活,或没有孩子。这疾病—我所经受的这种疾病—就会更加难以忍受。我不敢肯定我是否应付得了它。当然会有人来探望的,朋友、同事。但他们和不会离去的家人是不一样...2012-09-06 08:55
谈论家庭—— 事实上,如果没有家庭,人们便失去了可以支撑的根基。我得病后对这一点更有体会,如果你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持、爱抚、照顾和关心,你拥有的东西便少的可怜。爱是至高无上的,正如我们的大诗人奥登说的那样“相爱或者死亡”
假设我离了婚,或一个人生活,或没有孩子。这疾病—我所经受的这种疾病—就会更加难以忍受。我不敢肯定我是否应付得了它。当然会有人来探望的,朋友、同事。但他们和不会离去的家人是不一样的。这跟有一个始终关心着你、和你形影不离的人不是一回事。这就是家庭的部分含义,不仅仅是爱,而且还告诉别人有人守护着你。知道有一个家在守护着你,只有家庭能给予你这种感觉,金钱办不到,名望办不到。 谈论感情—— 我现在做的,是在超脱自我。但超脱并不是说不投入到生活中去。相反,你应该完完全全投入进去,然后你才走得出来。接受所有的感情—对女人的爱恋,对亲人的悲伤,或像我所经历的:由致命的疾病而引起的恐惧和痛苦。如果你逃避这些感情—不让自己去感受、经历—你就永远超脱不了,因为你始终心存恐惧。你害怕痛苦,害怕悲伤,害怕爱必须承受的感情伤害。可你一旦投入进去,沉浸在感情的汪洋里,你就能充分体验它,知道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悲伤。只有到那时你才能说“好吧,我已经经历了这份感情,我已经认识了这份感情,现在我需要超脱它。” 我在想,日常生活中是多么地需要这样的感情处理。我们常感到孤独,有时孤独地想哭,但我们却不让泪水淌下来,因为我们觉得不该哭泣。有时我们从心里对伴侣涌起一股爱的激流,但我们却不去表达,因为我们害怕那些话语可能会带来的伤害。莫里的态度截然相反:打开水龙头,用感情来冲洗,它不会伤害你。它只会帮助你,如果你不拒绝恐惧的进入,如果你把它当做一件常穿的衬衫穿上,那你就能对自己说,好吧这仅仅是恐惧,我不必受他的支配。我能直面它。对孤独也一样,体会它的感受,让泪水流淌下来,细细的品味—但最后要能说:“好吧,这是我的孤独一刻,我不怕感到孤独,现在我要把它弃之一旁,因为世界上还有其他的感情让我去体验。” 谈论婚姻—— 不过爱情和婚姻还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你不尊重对方,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不懂怎样妥协,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彼此不能开陈布公地交流,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你们同样会有麻烦。你们必须有相同的价值观。而这一价值观里最重要的,是对你们对婚姻的重要性的信念。我个人认为,婚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没去尝试,你就会失去很多很多。 相爱或者死亡。
回应 2012-09-06 08:55
-
一嗅烟火 (Time to start thinking)
建立一个由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组成的小社会,建立自己的文化。不忽视社会准则,在小事上循规蹈矩,但是在大事上,例如如何思想,如何评判,必须自己来决定,不要受主流文化的引导。让自己适应各种发展和变化,保持本心,人不能脱离关系而存在,但是不能受关系支配,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断力来利用关系。 原谅他人,原谅自己,沉浸在遗憾的情绪中对自己没有益处,自责也无用。原谅自己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与它和解,与自己和解,...2020-07-16 15:42
建立一个由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组成的小社会,建立自己的文化。不忽视社会准则,在小事上循规蹈矩,但是在大事上,例如如何思想,如何评判,必须自己来决定,不要受主流文化的引导。让自己适应各种发展和变化,保持本心,人不能脱离关系而存在,但是不能受关系支配,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断力来利用关系。
原谅他人,原谅自己,沉浸在遗憾的情绪中对自己没有益处,自责也无用。原谅自己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与它和解,与自己和解,与周围的人和解。
我们害怕死亡,因为我们没有将自己视为自然的一部分,我们认为人是高于自然的。但生死就是自然规律,出生就伴随着死亡。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情感的联系。“人与人的关系是没有固定公式的。它需要双方用爱心去促成,给予对方以空间,了解彼此的愿望和需求,了解彼此能做些什么以及各自不同的生活。”当美好逝去,我们想要回它,但是生活的规律是“结束,重新开始。结束,重新开始。”平静地接受和理解他人的愿望,深刻地理解关系的起始规律。
我们没有人能擦掉生活过的痕迹,同样也不能重新再生活一次。但是Morrie说生活中没有“来不及”这个词,直到生命结束那一刻我们都可以改变自己,热爱生活,倾听所爱的人的话语;“相爱或死亡”,这世间最珍贵的是人是真情爱意;“把自己奉献给爱,把自己奉献给社区,把自己奉献给能给予你目标和意义的创造”,这样才是有意义的活法;接受现状并能自得其乐,青春固然美好,可年龄的增加不只是时光的逝去,而是阅历和人生经历的叠加,活过已经赢了。家和爱无比珍贵无比重要。
回应 2020-07-16 15:42 -
如果变老那么有价值的话,为什么人们总说,“啊,但愿我变得年轻。”你从来没有听人这么说过,“但愿我已经六十五岁了。” “你知道这反映什么?生活的不满足,生活的不充实,生活的无意。因为你一旦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你就不会想回到从前支。你想往前走,你想看得更多,做得更多。你想体验六十五岁的那份经历。” “你应该发现你现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实的东西。回首过去会使你产生竞争的意识,而年龄是无法竞争的。” “早...
2020-06-15 19:30
-
Life is a series of pulls back and forth. You want to do one thing, but you are bound to do something else. Something hurts you, yet you know it shouldn’t. You take certain thing for granted, even when you know you should never take anything for granted. A tension of opposites, like a pull on a rubber band. And most of us live somewhere in the middle.
2020-05-24 17:20
Life is a series of pulls back and forth. You want to do one thing, but you are bound to do something else. Something hurts you, yet you know it shouldn’t. You take certain thing for granted, even when you know you should never take anything for granted. A tension of opposites, like a pull on a rubber band. And most of us live somewhere in the middle. 引自 教室 回应 2020-05-24 17:20 -
一个垂死的老人临终前给学生上的最后一门课,有关活着、死亡、疾病、责任、文化与爱,有关生活的意义。 是学生的观察视角,悲伤又无可奈何的记录着老教授一点点接近死亡,期间夹杂着教授最后想要告诉学生的有关生活的金句。 -------------------------------------------------------------------------------------------------------------------------------------- “成为一本人的教科书,研究我缓慢而耐心的死亡过程。观察...
2020-04-10 15:05
一个垂死的老人临终前给学生上的最后一门课,有关活着、死亡、疾病、责任、文化与爱,有关生活的意义。
是学生的观察视角,悲伤又无可奈何的记录着老教授一点点接近死亡,期间夹杂着教授最后想要告诉学生的有关生活的金句。
--------------------------------------------------------------------------------------------------------------------------------------
“成为一本人的教科书,研究我缓慢而耐心的死亡过程。观察我身上发生的一切,从我这学到点什么。”
“我们的文化并不让我们感到心安理得。你需要十分的坚强才能说,如果这种文化没有用,就别去接受它。建立你自己的文化。但大多数人做不到。”
“我也许就要死去,但我周围有爱我,关心我的人们。有多少人能有这个福分?”
“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当他们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庸庸的。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些错误的东西。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
“看着自己的躯体慢慢萎谢的确很可怕,但它也有幸运的一面,因为我可以有时间跟人说再见。”
“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做好准备,这样做会更有帮助。你活着的时候就会更珍惜生活。”
“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这是家庭的部分涵义,不仅仅是爱,而且还告诉别人有人守护着你。”
“如果你逃避这些感情,不让自己去感受、经历,你就永远超脱不了,因为你始终心存恐惧。”
“人们过于强调了年轻的价值,我不接受这种价值观。我知道年轻也会是一种苦恼,所以别向我炫耀年轻的魅力。”
“衰老并不等于衰败。它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坏事,当你意识到这个事实后,它也有十分积极的一面。”
“你从来没有听人说过,‘但愿我已经六十五岁了’。你知道这反应了什么?生活的不满足,生活的不充实,生活的无意义。因为你一旦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你就不会想回到从前去。你想往前走,你想看得更多,做得更多。”
“我不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
“我为什么要去关心别人的问题?难道我自己没在受罪?我当然再受罪。但给予他人能使我感到自己还活着。”
“当你在床上时,你是个死人。”
“可是现在这些可怜的年轻人,要么过于自私而无法和别人建立真诚的恋爱关系,要么轻率的走近婚姻殿堂,然后六个月后又匆匆的逃了出来。他们并不清楚要从伴侣那儿得到什么。他们连自己也无法认清——又如何去认识他们要嫁娶的人呢?”
“人只有在受到威胁时才变坏,而这一威胁正是来自我们的文明社会,来自我们的经济制度。这就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不仅要原谅别人,我们也需要原谅自己。原谅自己该做而没有做的事。你不应该陷在遗憾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反向力,记得吗?事物朝两个方向发展。我哀叹时间在无情的逝去,但我又庆幸它仍给了我弥补的机会。”
“如果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平静的面对死亡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应付最困难的事了。
什么是最困难的?
与生活讲和。”
“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
回应 2020-04-10 15:05
论坛 · · · · · ·
为什么说爱是唯一理性的行为 | 来自尔然爾然 | 2020-06-03 | |
太浅了 | 来自毫无意义 | 2017-04-05 | |
不喜欢这个字体 | 来自lydia | 2013-08-12 | |
这本书终止了父母间无休止的争吵 | 来自雨滴项链 | 1 回应 | 2013-05-04 |
有些书我们年轻时读不懂 | 来自贾九叁 | 1 回应 | 2010-07-30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9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8.4分 32069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4天到货
-
Bantam Doubleday Dell Publishing Group (1999)8.7分 3876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4天到货
-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8.4分 5169人读过
-
暂时无货, 27天前曾上架
-
Anchor Books (2005)8.8分 115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相约星期二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小米=qdmimi 2012-11-22
扔书腰,撕前言
1 有用 puffff 2011-06-18
这类读物都像tonic,你懂的,不治本。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大部分的人还是无法超脱的啊。几年前看这个电影哭到瞎,记了不少自己都看不懂的笔记。现在都有些漠然了。
0 有用 艾晨 2008-04-24
高二的时候看的。现在已经六七年了。
1 有用 大云 2013-07-28
生命的终点前,我们才更会珍惜那些生命中真正重要的。爱,亲人,友情和生活。
32 有用 宇小敏 2014-01-07
真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我遇到的每一个人。我用痛苦的26岁酿出来的每一点感悟,我说的出来的,说不出来的,感受到的,模糊感受到的,被这个老教授说尽了。这不是一本励志小说,这是一点人之将死的劝解。这时候一个经过最深的地狱的人重见光明的泪珠。
0 有用 叶子 2021-03-02
"Giving makes me feel like living"
0 有用 艾筱说 2021-03-01
相信不少人都喜欢和睿智的长辈聊天,无论我们处在什么样的年纪,跟他们的交谈,总能一下子击中内心的不安,让踏实感重回身体里。 对于很少有机会听听长辈说话的人来说,《相约星期二》这本书是个很好的代劳者。这本书讲的是,一位快要过世的老人,利用在世上的最后一点时间,同他最喜爱的一位学生的交谈记录。 这本书里最打动我的一个观点是:我们哀叹时间在无情地逝去,又庆幸它扔给了我们弥补的机会。 故事... 相信不少人都喜欢和睿智的长辈聊天,无论我们处在什么样的年纪,跟他们的交谈,总能一下子击中内心的不安,让踏实感重回身体里。 对于很少有机会听听长辈说话的人来说,《相约星期二》这本书是个很好的代劳者。这本书讲的是,一位快要过世的老人,利用在世上的最后一点时间,同他最喜爱的一位学生的交谈记录。 这本书里最打动我的一个观点是:我们哀叹时间在无情地逝去,又庆幸它扔给了我们弥补的机会。 故事以学生和老人的交谈为主线,谈论了很多关于物质、爱情和婚姻、衰老、文化、家庭等等的问题。如果每个小孩子都能听到这样的谈话,每个大人都能领悟其中的良言,那么我们的下一代,将会成长为独立、担当、自由、美好的人们。 (展开)
0 有用 水里的妖精 2021-02-28
关于人生
0 有用 麻烦让一下哦 2021-02-20
不得不说本科时老师推荐的书都很好看,虽然当时是半强制要求看的。每一章都是简洁明了的人生箴言,很好读,偶尔摄入心灵鸡汤,是必须的。吴刚老师说:心灵鸡汤自然有他存在的意义。确实。
0 有用 波妞在海里 2021-02-18
很不错的故事,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