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2001年9月9日清晨,作为财政部部长保罗·奥尼尔所率领的美国代表团中联储的代表,我来到了中国。这将是我对中国的最后一次官方访问,我让我的妻子陪在身边,这样我就可以与她分享我在这个伟大国度里的激动心情。
在一次简短会见中,奥尼尔部长和我拜会了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之后,我们抵达了北京的国际俱乐部酒店,它坐落在北京使馆区一条安静的林阴道上。次日,我们与我们的中国同行们进行了整整一天的讨论。
中国财政部项怀诚部长首先致辞,奥尼尔部长随后发言。然后,美国财政部副部长约翰·泰勒和我主持了对一些当前问题的讨论。中国人最感兴趣的是如何扩大本国的资本市场,改善其银行体系中的缺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他们想知道我们是如何监管银行的,美国的证券市场是如何对银行体系起到补充作用的,以及我们是如何对资本市场的活动进行监管的。
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如此认真地对待资本...
2001年9月9日清晨,作为财政部部长保罗·奥尼尔所率领的美国代表团中联储的代表,我来到了中国。这将是我对中国的最后一次官方访问,我让我的妻子陪在身边,这样我就可以与她分享我在这个伟大国度里的激动心情。
在一次简短会见中,奥尼尔部长和我拜会了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之后,我们抵达了北京的国际俱乐部酒店,它坐落在北京使馆区一条安静的林阴道上。次日,我们与我们的中国同行们进行了整整一天的讨论。
中国财政部项怀诚部长首先致辞,奥尼尔部长随后发言。然后,美国财政部副部长约翰·泰勒和我主持了对一些当前问题的讨论。中国人最感兴趣的是如何扩大本国的资本市场,改善其银行体系中的缺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他们想知道我们是如何监管银行的,美国的证券市场是如何对银行体系起到补充作用的,以及我们是如何对资本市场的活动进行监管的。
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如此认真地对待资本主义体制令我十分震惊。中国人非常实际。他们向我们征询意见,在他们的情况下会怎么做?他们十分坦诚和直率。
会议结束后,奥尼尔部长赴日本访问。我和我妻子留在了北京,在那儿我又和一些中国的学者和该国智囊机构的经济学家们进行了一天的讨论。其后,我和妻子计划游览一些当地名胜。去游长城令我尤为兴奋。我曾四次访问中国,但从没见过长城,所以这次访问我决心要去一次。会议结束时,在大使官邸举行了一次简短的招待会,那儿距饭店仅一步之遥。我和妻子就步行回国际俱乐部酒店。我们本想一起安安静静吃顿晚饭。当时正好快到北京时间晚上九点,是纽约时间9月11日上午九点。
按我们在国外旅行的习惯,我们打开CNN看看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当我第一眼看电视屏幕时,我看见世贸中心北楼在冒烟。播音员的语气那时还没有满怀感情,只是在分析情况。他们对发生的情况有点摸不着头脑。好像是架小飞机,因导航系统失灵撞上了世贸中心。我把我妻子叫过来看。
随后,我们当场目击了可怕的一幕,就是第二架飞机撞进南楼的一刹那。评论员并没能马上把这两次撞击联系到一起,但很快就清楚这两次撞击是一回事。这是一次有预谋的行动,这也不是小飞机误撞了大楼,而是大型喷气客机被当成武器来打击美国资本主义的象征。
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我作为货币政策决策者应该发挥的作用,而是失去的生命和被悲痛击倒的亲人。但很快我就意识到,联储将会有很多工作要做。
尽管世贸中心双塔还没有倒塌,但我马上开始担心,因为世贸中心里有许多金融机构。其他一些机构也相距不远: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以及几家国内较大的清算银行就在几个街区之外。如果这些大楼遭到破坏或摧毁,支付体系将会怎样?
很明显,必须制订计划并考虑政策对策。但我人在北京,情况越来越明了,我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回家。
我接通了在华盛顿的理事会,与罗杰·弗格森副主席通了话。可笑的是,他是惟一一位在华盛顿的联储理事,其他的理事们都在国内或海外旅行。格林斯潘主席在巴塞尔。得知消息后,格林斯潘主席搭乘了一架军用飞机赶回国内,由于这架货机只在尾部有吊床可坐,他是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回到华盛顿的。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20世纪的美国对通货紧缩没有什么经验,但是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通货紧缩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通货紧缩带来非常独特的恐惧。第一,我们知道如何结束通货膨胀:提高利率。提高利率可以没有上限,所以毋庸置疑总是能够在某个时候结束通货膨胀。但是如何结束通货紧缩,特别是当政策利率已经降到零时,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的传统手段(还进一步降低利率?)已经用尽了。这恰恰是日本发生的情况。那么怎么办? 第二,通货紧缩有个非常难缠的习性,能演变成需求不断下降以及价格下降越来越快的死循环。这种通货紧缩循环的一个起因是不断升级的“资产负债表压力”。对通货紧缩出现之前积累了大量债务的公司和个人来说,通货紧缩给他们带来无比巨大的压力。即使在通货紧缩时能够以更低的利率借新还旧,他们仍不得不偿还实际价值不断增长的本金。其结果可能是经济学家欧文费舍尔所谓的“债务通货紧缩循环”。价格下跌产生资产负债表压力,后者削弱总需求,这会加剧通货紧缩,从而导致进一步的资产负债表压力。 此外,价格不断下跌鼓励居民和公司推迟消费,毕竟将来价格会跌得更低。这种推迟消费消弱了总需求,加剧了通货紧缩,加强了推迟购买的动力——再次导致自我加强的通货紧缩循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25页 -
第一个教训是,在做预测时日本银行对经济迅速复苏的前景过于乐观,所以在经济泡沫破裂后迟迟未降低利率。所以对决策者的教训就是,在泡沫破裂后,应对经济自动恢复可持续增长的难度有足够的认识,以避免过于乐观。相反,面对经济持续缓慢增长,应当迅速采取行动,实际上就是“宁松勿紧”。 “宁松勿紧”的货币政策指的是,针对通货紧缩带来的经济非对称性下降的风险上保险。可以通过采取比现实需要的更积极的货币政策来实际。如果经济下行的风险没有出现,可以取消保险。换言之,事后降低通货膨胀比由于不作为导致通货紧缩,再将经济从通货紧缩中挽救出来要更容易。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2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联储岁月"的人也喜欢 · · · · · ·
联储岁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 条 )

联储如何决策,市场如何解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联储岁月是格林斯潘任美联储主席时,联储理事劳伦斯•梅耶所写的回忆录。记述了他在任时期所参与的决策。 作者是个内心戏满满的boy,不时有些幽默的内心吐槽。 这本书对于了解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美联储的每一次货币政策如何作出很有帮助。 由于工作关系,我重点关注了美联... (展开)
> 更多书评 4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又逐步推进了“在相当长时间里”的说法。其中包括两个部分:第一,经济中的“资源闲置”,指的是产出低于潜在水平(而且失业率高于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我们预期缺口将慢慢合拢,所以在一段时间内,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不会被迫提高利率。第二,资源闲置以及劳动生产率快速上升的综合作用将使通货膨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从而延长了货币政策可以保持不变的时间。 伯南...
2013-06-05 12:34:18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又逐步推进了“在相当长时间里”的说法。其中包括两个部分:第一,经济中的“资源闲置”,指的是产出低于潜在水平(而且失业率高于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我们预期缺口将慢慢合拢,所以在一段时间内,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不会被迫提高利率。第二,资源闲置以及劳动生产率快速上升的综合作用将使通货膨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从而延长了货币政策可以保持不变的时间。 伯南克理事对这种立场的表述最为坦诚,也最说明问题。他传达的信息是,经济恢复强劲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货币政策制定者必须立刻开始提高利率。毕竟货币政策不是必然受经济增长驱动,而是受“资源闲置”的状况(产出缺口或失业率)以及通货膨胀情况(尤其是核心消费价格指数通货膨胀)驱动。他说的是,如果想了解货币政策的动向,密切关注后者的变化。 虽然经济增长可以是强劲的,但是劳动力市场上的资源闲置只能逐步消化。例如,如果产出增长是通过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而不是就业率上升来实现就是这种情况。持续的资源闲置能够加强劳动生产率明显加速增长带来的去通货膨胀效应,从而使通货膨胀保持在低水平,甚至可能使之下降。 引自 第十章 新的挑战 回应 2013-06-05 12:34:18 -
日本经验的五个教训 第一个教训是,在做预测时日本银行对经济迅速复苏的前景过于乐观,所以在经济泡沫破裂后迟迟未降低利率。所以对决策者的教训就是,在泡沫破裂后,应对经济自动恢复可持续增长的难度有足够的认识,以避免过于乐观。相反,面对经济持续缓慢增长,应当迅速采取行动,实际上就是“宁松勿紧”。 “宁松勿紧”的货币政策指的是,针对通货紧缩带来的经济非对称性下降的风险上保险。可以通过采取比现实需要的更积极...
2013-06-03 12:41:07
日本经验的五个教训
第一个教训是,在做预测时日本银行对经济迅速复苏的前景过于乐观,所以在经济泡沫破裂后迟迟未降低利率。所以对决策者的教训就是,在泡沫破裂后,应对经济自动恢复可持续增长的难度有足够的认识,以避免过于乐观。相反,面对经济持续缓慢增长,应当迅速采取行动,实际上就是“宁松勿紧”。 “宁松勿紧”的货币政策指的是,针对通货紧缩带来的经济非对称性下降的风险上保险。可以通过采取比现实需要的更积极的货币政策来实际。如果经济下行的风险没有出现,可以取消保险。换言之,事后降低通货膨胀比由于不作为导致通货紧缩,再将经济从通货紧缩中挽救出来要更容易。 引自 第十章 新的挑战 这是不是可以作为中国“四万亿”刺激政策的一个辩护呢?
第二个教训是,保持通货膨胀为正值十分重要,我称之为“价格稳定加缓冲”。如果中央银行以真正的价格稳定为目标并加以实现,那么任何不利冲击都可能使经济陷入通货紧缩。另一方面,如果中央银行设定一个为正值的通货膨胀目标,那么通货膨胀为零以上的部分形成缓冲,将为防止政策利率下降为零或经济滑入通货紧缩提供保护。当然,只有在人们认识到通货膨胀目标具有对称性时,为正的通货膨胀目标才能起到预防通货紧缩的作用。这就是说,无论通货膨胀是高于还是低于目标,决策者都要同样予以重视。 第三个教训是,相对于通货膨胀高于目标时,决策者采取降低通货膨胀的行动来说,当通货膨胀低于目标时,决策者应更积极地采取行动使通货膨胀上升。简而言之,这是因为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更危险。当通货膨胀已经很低,经济又发生了动荡时,决策者尤其必须迅速而大胆地采取行动。 当没有进一步下调利率的空间时,你可能认为决策者应该“节省弹药”并“保持火药干燥”,以预防万一出现意想不到的冲击。联储理事会的模拟研究得出了与此相反的结论:当利率很低且经济低迷时,决策者不仅应该降低利率,而且尤其要行动迅速且减息的幅度要更大。正如联储前任理事利莱 格雷姆利在谈到2002年11月减息50个基点时指出的:“当你的弹药所剩无几时,你要瞄准了,一次就解决问题》” 第四个教训是,当泡沫破裂后经济面临通货紧缩时,财政政策应是政府刺激经济的一揽子政策的一部分。可以肯定的是,众所周知,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到底能有多快受到许多条条框框的限制。经济衰退通常持续不到一年,而国会往往需要一至两年的时间才能通过减税法案。 但是只依靠货币政策很难成功地防止经济在泡沫破裂后滑入通货紧缩或者是从中解脱出来。如果要求中央银行孤身奋战,就增大了中央银行不得不将利率下调至零的风险。因此,当融资条件不利时,财政政策的制定者应准备承担比一般情况下更大的稳定经济的责任。这将是艰巨挑战,但是财政当局必须尽力克服通常政治程序中的拖延现象,而且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应该欢迎他们的这种努力。 日本经验中的最后一个教训是,一旦政策利率下调至零,必须要做好应急安排。当出现上述情况时,需要有一些“非传统”的政策措施,而且一定要是经过全面反复研究并随时可以动用的手段。日本人没有做好这种准备,而是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了无休止地争论下一步该干什么上。 引自 第十章 新的挑战 回应 2013-06-03 12:41:07 -
通货紧缩为什么比通货膨胀更可怕? 20世纪的美国对通货紧缩没有什么经验,但是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通货紧缩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通货紧缩带来非常独特的恐惧。第一,我们知道如何结束通货膨胀:提高利率。提高利率可以没有上限,所以毋庸置疑总是能够在某个时候结束通货膨胀。但是如何结束通货紧缩,特别是当政策利率已经降到零时,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的传统手段(还进一步降低利率?)已经用尽了。这恰恰是日本发生的情...
2013-06-03 12:26:34
通货紧缩为什么比通货膨胀更可怕?
20世纪的美国对通货紧缩没有什么经验,但是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通货紧缩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通货紧缩带来非常独特的恐惧。第一,我们知道如何结束通货膨胀:提高利率。提高利率可以没有上限,所以毋庸置疑总是能够在某个时候结束通货膨胀。但是如何结束通货紧缩,特别是当政策利率已经降到零时,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的传统手段(还进一步降低利率?)已经用尽了。这恰恰是日本发生的情况。那么怎么办? 第二,通货紧缩有个非常难缠的习性,能演变成需求不断下降以及价格下降越来越快的死循环。这种通货紧缩循环的一个起因是不断升级的“资产负债表压力”。对通货紧缩出现之前积累了大量债务的公司和个人来说,通货紧缩给他们带来无比巨大的压力。即使在通货紧缩时能够以更低的利率借新还旧,他们仍不得不偿还实际价值不断增长的本金。其结果可能是经济学家欧文费舍尔所谓的“债务通货紧缩循环”。价格下跌产生资产负债表压力,后者削弱总需求,这会加剧通货紧缩,从而导致进一步的资产负债表压力。 此外,价格不断下跌鼓励居民和公司推迟消费,毕竟将来价格会跌得更低。这种推迟消费消弱了总需求,加剧了通货紧缩,加强了推迟购买的动力——再次导致自我加强的通货紧缩循环。 引自 第十章 新的挑战 回应 2013-06-03 12:26:34
-
通货紧缩为什么比通货膨胀更可怕? 20世纪的美国对通货紧缩没有什么经验,但是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通货紧缩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通货紧缩带来非常独特的恐惧。第一,我们知道如何结束通货膨胀:提高利率。提高利率可以没有上限,所以毋庸置疑总是能够在某个时候结束通货膨胀。但是如何结束通货紧缩,特别是当政策利率已经降到零时,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的传统手段(还进一步降低利率?)已经用尽了。这恰恰是日本发生的情...
2013-06-03 12:26:34
通货紧缩为什么比通货膨胀更可怕?
20世纪的美国对通货紧缩没有什么经验,但是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通货紧缩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通货紧缩带来非常独特的恐惧。第一,我们知道如何结束通货膨胀:提高利率。提高利率可以没有上限,所以毋庸置疑总是能够在某个时候结束通货膨胀。但是如何结束通货紧缩,特别是当政策利率已经降到零时,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的传统手段(还进一步降低利率?)已经用尽了。这恰恰是日本发生的情况。那么怎么办? 第二,通货紧缩有个非常难缠的习性,能演变成需求不断下降以及价格下降越来越快的死循环。这种通货紧缩循环的一个起因是不断升级的“资产负债表压力”。对通货紧缩出现之前积累了大量债务的公司和个人来说,通货紧缩给他们带来无比巨大的压力。即使在通货紧缩时能够以更低的利率借新还旧,他们仍不得不偿还实际价值不断增长的本金。其结果可能是经济学家欧文费舍尔所谓的“债务通货紧缩循环”。价格下跌产生资产负债表压力,后者削弱总需求,这会加剧通货紧缩,从而导致进一步的资产负债表压力。 此外,价格不断下跌鼓励居民和公司推迟消费,毕竟将来价格会跌得更低。这种推迟消费消弱了总需求,加剧了通货紧缩,加强了推迟购买的动力——再次导致自我加强的通货紧缩循环。 引自 第十章 新的挑战 回应 2013-06-03 12:26:34 -
日本经验的五个教训 第一个教训是,在做预测时日本银行对经济迅速复苏的前景过于乐观,所以在经济泡沫破裂后迟迟未降低利率。所以对决策者的教训就是,在泡沫破裂后,应对经济自动恢复可持续增长的难度有足够的认识,以避免过于乐观。相反,面对经济持续缓慢增长,应当迅速采取行动,实际上就是“宁松勿紧”。 “宁松勿紧”的货币政策指的是,针对通货紧缩带来的经济非对称性下降的风险上保险。可以通过采取比现实需要的更积极...
2013-06-03 12:41:07
日本经验的五个教训
第一个教训是,在做预测时日本银行对经济迅速复苏的前景过于乐观,所以在经济泡沫破裂后迟迟未降低利率。所以对决策者的教训就是,在泡沫破裂后,应对经济自动恢复可持续增长的难度有足够的认识,以避免过于乐观。相反,面对经济持续缓慢增长,应当迅速采取行动,实际上就是“宁松勿紧”。 “宁松勿紧”的货币政策指的是,针对通货紧缩带来的经济非对称性下降的风险上保险。可以通过采取比现实需要的更积极的货币政策来实际。如果经济下行的风险没有出现,可以取消保险。换言之,事后降低通货膨胀比由于不作为导致通货紧缩,再将经济从通货紧缩中挽救出来要更容易。 引自 第十章 新的挑战 这是不是可以作为中国“四万亿”刺激政策的一个辩护呢?
第二个教训是,保持通货膨胀为正值十分重要,我称之为“价格稳定加缓冲”。如果中央银行以真正的价格稳定为目标并加以实现,那么任何不利冲击都可能使经济陷入通货紧缩。另一方面,如果中央银行设定一个为正值的通货膨胀目标,那么通货膨胀为零以上的部分形成缓冲,将为防止政策利率下降为零或经济滑入通货紧缩提供保护。当然,只有在人们认识到通货膨胀目标具有对称性时,为正的通货膨胀目标才能起到预防通货紧缩的作用。这就是说,无论通货膨胀是高于还是低于目标,决策者都要同样予以重视。 第三个教训是,相对于通货膨胀高于目标时,决策者采取降低通货膨胀的行动来说,当通货膨胀低于目标时,决策者应更积极地采取行动使通货膨胀上升。简而言之,这是因为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更危险。当通货膨胀已经很低,经济又发生了动荡时,决策者尤其必须迅速而大胆地采取行动。 当没有进一步下调利率的空间时,你可能认为决策者应该“节省弹药”并“保持火药干燥”,以预防万一出现意想不到的冲击。联储理事会的模拟研究得出了与此相反的结论:当利率很低且经济低迷时,决策者不仅应该降低利率,而且尤其要行动迅速且减息的幅度要更大。正如联储前任理事利莱 格雷姆利在谈到2002年11月减息50个基点时指出的:“当你的弹药所剩无几时,你要瞄准了,一次就解决问题》” 第四个教训是,当泡沫破裂后经济面临通货紧缩时,财政政策应是政府刺激经济的一揽子政策的一部分。可以肯定的是,众所周知,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到底能有多快受到许多条条框框的限制。经济衰退通常持续不到一年,而国会往往需要一至两年的时间才能通过减税法案。 但是只依靠货币政策很难成功地防止经济在泡沫破裂后滑入通货紧缩或者是从中解脱出来。如果要求中央银行孤身奋战,就增大了中央银行不得不将利率下调至零的风险。因此,当融资条件不利时,财政政策的制定者应准备承担比一般情况下更大的稳定经济的责任。这将是艰巨挑战,但是财政当局必须尽力克服通常政治程序中的拖延现象,而且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应该欢迎他们的这种努力。 日本经验中的最后一个教训是,一旦政策利率下调至零,必须要做好应急安排。当出现上述情况时,需要有一些“非传统”的政策措施,而且一定要是经过全面反复研究并随时可以动用的手段。日本人没有做好这种准备,而是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了无休止地争论下一步该干什么上。 引自 第十章 新的挑战 回应 2013-06-03 12:41:07 -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又逐步推进了“在相当长时间里”的说法。其中包括两个部分:第一,经济中的“资源闲置”,指的是产出低于潜在水平(而且失业率高于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我们预期缺口将慢慢合拢,所以在一段时间内,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不会被迫提高利率。第二,资源闲置以及劳动生产率快速上升的综合作用将使通货膨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从而延长了货币政策可以保持不变的时间。 伯南...
2013-06-05 12:34:18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又逐步推进了“在相当长时间里”的说法。其中包括两个部分:第一,经济中的“资源闲置”,指的是产出低于潜在水平(而且失业率高于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我们预期缺口将慢慢合拢,所以在一段时间内,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不会被迫提高利率。第二,资源闲置以及劳动生产率快速上升的综合作用将使通货膨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从而延长了货币政策可以保持不变的时间。 伯南克理事对这种立场的表述最为坦诚,也最说明问题。他传达的信息是,经济恢复强劲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货币政策制定者必须立刻开始提高利率。毕竟货币政策不是必然受经济增长驱动,而是受“资源闲置”的状况(产出缺口或失业率)以及通货膨胀情况(尤其是核心消费价格指数通货膨胀)驱动。他说的是,如果想了解货币政策的动向,密切关注后者的变化。 虽然经济增长可以是强劲的,但是劳动力市场上的资源闲置只能逐步消化。例如,如果产出增长是通过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而不是就业率上升来实现就是这种情况。持续的资源闲置能够加强劳动生产率明显加速增长带来的去通货膨胀效应,从而使通货膨胀保持在低水平,甚至可能使之下降。 引自 第十章 新的挑战 回应 2013-06-05 12:34:18
-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又逐步推进了“在相当长时间里”的说法。其中包括两个部分:第一,经济中的“资源闲置”,指的是产出低于潜在水平(而且失业率高于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我们预期缺口将慢慢合拢,所以在一段时间内,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不会被迫提高利率。第二,资源闲置以及劳动生产率快速上升的综合作用将使通货膨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从而延长了货币政策可以保持不变的时间。 伯南...
2013-06-05 12:34:18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又逐步推进了“在相当长时间里”的说法。其中包括两个部分:第一,经济中的“资源闲置”,指的是产出低于潜在水平(而且失业率高于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我们预期缺口将慢慢合拢,所以在一段时间内,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不会被迫提高利率。第二,资源闲置以及劳动生产率快速上升的综合作用将使通货膨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从而延长了货币政策可以保持不变的时间。 伯南克理事对这种立场的表述最为坦诚,也最说明问题。他传达的信息是,经济恢复强劲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货币政策制定者必须立刻开始提高利率。毕竟货币政策不是必然受经济增长驱动,而是受“资源闲置”的状况(产出缺口或失业率)以及通货膨胀情况(尤其是核心消费价格指数通货膨胀)驱动。他说的是,如果想了解货币政策的动向,密切关注后者的变化。 虽然经济增长可以是强劲的,但是劳动力市场上的资源闲置只能逐步消化。例如,如果产出增长是通过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而不是就业率上升来实现就是这种情况。持续的资源闲置能够加强劳动生产率明显加速增长带来的去通货膨胀效应,从而使通货膨胀保持在低水平,甚至可能使之下降。 引自 第十章 新的挑战 回应 2013-06-05 12:34:18 -
日本经验的五个教训 第一个教训是,在做预测时日本银行对经济迅速复苏的前景过于乐观,所以在经济泡沫破裂后迟迟未降低利率。所以对决策者的教训就是,在泡沫破裂后,应对经济自动恢复可持续增长的难度有足够的认识,以避免过于乐观。相反,面对经济持续缓慢增长,应当迅速采取行动,实际上就是“宁松勿紧”。 “宁松勿紧”的货币政策指的是,针对通货紧缩带来的经济非对称性下降的风险上保险。可以通过采取比现实需要的更积极...
2013-06-03 12:41:07
日本经验的五个教训
第一个教训是,在做预测时日本银行对经济迅速复苏的前景过于乐观,所以在经济泡沫破裂后迟迟未降低利率。所以对决策者的教训就是,在泡沫破裂后,应对经济自动恢复可持续增长的难度有足够的认识,以避免过于乐观。相反,面对经济持续缓慢增长,应当迅速采取行动,实际上就是“宁松勿紧”。 “宁松勿紧”的货币政策指的是,针对通货紧缩带来的经济非对称性下降的风险上保险。可以通过采取比现实需要的更积极的货币政策来实际。如果经济下行的风险没有出现,可以取消保险。换言之,事后降低通货膨胀比由于不作为导致通货紧缩,再将经济从通货紧缩中挽救出来要更容易。 引自 第十章 新的挑战 这是不是可以作为中国“四万亿”刺激政策的一个辩护呢?
第二个教训是,保持通货膨胀为正值十分重要,我称之为“价格稳定加缓冲”。如果中央银行以真正的价格稳定为目标并加以实现,那么任何不利冲击都可能使经济陷入通货紧缩。另一方面,如果中央银行设定一个为正值的通货膨胀目标,那么通货膨胀为零以上的部分形成缓冲,将为防止政策利率下降为零或经济滑入通货紧缩提供保护。当然,只有在人们认识到通货膨胀目标具有对称性时,为正的通货膨胀目标才能起到预防通货紧缩的作用。这就是说,无论通货膨胀是高于还是低于目标,决策者都要同样予以重视。 第三个教训是,相对于通货膨胀高于目标时,决策者采取降低通货膨胀的行动来说,当通货膨胀低于目标时,决策者应更积极地采取行动使通货膨胀上升。简而言之,这是因为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更危险。当通货膨胀已经很低,经济又发生了动荡时,决策者尤其必须迅速而大胆地采取行动。 当没有进一步下调利率的空间时,你可能认为决策者应该“节省弹药”并“保持火药干燥”,以预防万一出现意想不到的冲击。联储理事会的模拟研究得出了与此相反的结论:当利率很低且经济低迷时,决策者不仅应该降低利率,而且尤其要行动迅速且减息的幅度要更大。正如联储前任理事利莱 格雷姆利在谈到2002年11月减息50个基点时指出的:“当你的弹药所剩无几时,你要瞄准了,一次就解决问题》” 第四个教训是,当泡沫破裂后经济面临通货紧缩时,财政政策应是政府刺激经济的一揽子政策的一部分。可以肯定的是,众所周知,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到底能有多快受到许多条条框框的限制。经济衰退通常持续不到一年,而国会往往需要一至两年的时间才能通过减税法案。 但是只依靠货币政策很难成功地防止经济在泡沫破裂后滑入通货紧缩或者是从中解脱出来。如果要求中央银行孤身奋战,就增大了中央银行不得不将利率下调至零的风险。因此,当融资条件不利时,财政政策的制定者应准备承担比一般情况下更大的稳定经济的责任。这将是艰巨挑战,但是财政当局必须尽力克服通常政治程序中的拖延现象,而且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应该欢迎他们的这种努力。 日本经验中的最后一个教训是,一旦政策利率下调至零,必须要做好应急安排。当出现上述情况时,需要有一些“非传统”的政策措施,而且一定要是经过全面反复研究并随时可以动用的手段。日本人没有做好这种准备,而是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了无休止地争论下一步该干什么上。 引自 第十章 新的挑战 回应 2013-06-03 12:41:07 -
通货紧缩为什么比通货膨胀更可怕? 20世纪的美国对通货紧缩没有什么经验,但是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通货紧缩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通货紧缩带来非常独特的恐惧。第一,我们知道如何结束通货膨胀:提高利率。提高利率可以没有上限,所以毋庸置疑总是能够在某个时候结束通货膨胀。但是如何结束通货紧缩,特别是当政策利率已经降到零时,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的传统手段(还进一步降低利率?)已经用尽了。这恰恰是日本发生的情...
2013-06-03 12:26:34
通货紧缩为什么比通货膨胀更可怕?
20世纪的美国对通货紧缩没有什么经验,但是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通货紧缩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通货紧缩带来非常独特的恐惧。第一,我们知道如何结束通货膨胀:提高利率。提高利率可以没有上限,所以毋庸置疑总是能够在某个时候结束通货膨胀。但是如何结束通货紧缩,特别是当政策利率已经降到零时,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的传统手段(还进一步降低利率?)已经用尽了。这恰恰是日本发生的情况。那么怎么办? 第二,通货紧缩有个非常难缠的习性,能演变成需求不断下降以及价格下降越来越快的死循环。这种通货紧缩循环的一个起因是不断升级的“资产负债表压力”。对通货紧缩出现之前积累了大量债务的公司和个人来说,通货紧缩给他们带来无比巨大的压力。即使在通货紧缩时能够以更低的利率借新还旧,他们仍不得不偿还实际价值不断增长的本金。其结果可能是经济学家欧文费舍尔所谓的“债务通货紧缩循环”。价格下跌产生资产负债表压力,后者削弱总需求,这会加剧通货紧缩,从而导致进一步的资产负债表压力。 此外,价格不断下跌鼓励居民和公司推迟消费,毕竟将来价格会跌得更低。这种推迟消费消弱了总需求,加剧了通货紧缩,加强了推迟购买的动力——再次导致自我加强的通货紧缩循环。 引自 第十章 新的挑战 回应 2013-06-03 12:26:34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华尔街史 (糖上瘾先生)
- 华尔街(历史) (IVAN)
- 经济学 (如山似火)
- 货币--重要货币研究 (开心街的小啵啵)
- 杂书 (知向谁边)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联储岁月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Rebuilder 2013-06-30 18:02:59
故事书,联储如何决策,比教科书更加细致有质感
0 有用 Hi 2016-02-08 19:24:13
这本书对于了解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美联储的每一次货币政策如何作出很有帮助。 作者是个内心戏满满的boy,不时有些幽默的内心吐槽。翻译顺畅。
0 有用 Leon 2019-07-29 17:41:36
整体内容比较浅,最大的亮点是把物价水平的决定和美联储对外公告的解读,这两个部分说清楚了。
0 有用 readingman 2019-01-12 12:17:16
对梅耶对自己走入联储董事会议的生动描述,读下来,对NARU、通胀率、联储内部结构、决策过程、格林斯潘、耶伦等等有鲜明的印象
0 有用 海边的梅纳德 2018-03-22 16:33:47
很棒的回忆录~
0 有用 埋头苦读之牛 2022-05-06 17:44:07
故事性好,也有技术性,翻译不错👍
0 有用 芸芸众 2020-12-22 18:09:26
有些啰嗦,但里面讲了很多细节,对了解Fed如何思考有帮助。
0 有用 Leon 2019-07-29 17:41:36
整体内容比较浅,最大的亮点是把物价水平的决定和美联储对外公告的解读,这两个部分说清楚了。
0 有用 XiaoWen 2019-02-17 00:28:03
简略记录了美联储九十年代的决策过程,单纯学习的知识较少。不过体会到内部人士的工作,快速阅读还是有益。
0 有用 readingman 2019-01-12 12:17:16
对梅耶对自己走入联储董事会议的生动描述,读下来,对NARU、通胀率、联储内部结构、决策过程、格林斯潘、耶伦等等有鲜明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