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义卢梭试图平地建起一个社会;我们已经这么认定了。另一方面,柏克另一方面,认为历史是社会的唯一建造者和再造者。对他来说,传统的传承、一代与下一代之间的纽带是如此不可抗拒的力量,一个人想要切碎它们并且让自己赤手空拳地面对自然,他一定是个鲁莽之徒。指出这点是为了证明柏克和卢梭在一个基本观点是一致的:他们对人的观点是一致的——一个存在于特定环境下的具体的生物,有自然和历史塑造,依靠社会的存在而存在,当时代和需要要求时就必须去改变社会形式。
柏克和卢梭都与制造变革的问题进行了格斗,只不过柏克认为可以通过改变传统来实现,而卢梭与罪恶的根源更接近,知道君主统治者们正自己走向灭亡。人们不得不同意他对革命的观点,那就是革命对寻求权力的人的意义远远超过当权者;柏克对法国应该做什么的看法实是幻想。引自 II 卢梭和现代专制
浪漫主义不是中世纪的回归,不是对异国情调的喜爱,不是对理想的反叛,不是对个人主义的夸大,不是潜意识的解放,不是对科学方法的反对,不是泛神论的复苏,不是理想主义和天主教义,不是对艺术传统的抛弃,不是对情感的偏爱,不是回归自然的运动,不是对武力的歌颂。它不是考试的标准答案中所提供的一大堆总体特征中的任何一种。……仅仅特征的累计不能说明任何问题,除非它对于几乎所有涉及的个体都成立。错误在于,人们认为时代由共同观点和共同特点构成。……我们想要的内在的浪漫主义的定义正是带来——并顺便解释了——我所列举的种种看法的根源。为什么一些浪漫主义者攻击理性?为什么有一些浪漫主义者退守天主教义?为什么有一些浪漫主义者主张自由,而另外一些则相反?为什么一些浪漫主义者歌颂中世纪而另外一些却钟情希腊?很明显,把人们聚合在一个时代的并不是他们各自的哲学思想,而是这些哲学思想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浪漫主义时代,这个主要问题是在旧世界的废墟上建立一个新的世界。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已经扫荡了一切。甚至在大革命以前,也许可以看做内部衰朽的外部体现,就已经不可能像旧的形式还有生命力那样去思考、表演、写作和绘画。18世纪苛刻的哲学家们已经自毁长城,下面的一代必须建造或埋葬。引自 I 浪漫主义——是死是生?
拿破仑是个暴君、征服者和无信仰的篡位者——这是浪漫主义者知道的,并且他们也完全坦白地说出来。他们指责他对自由的破坏,对战争的狂热,对道德的公开蔑视,但是他们发现他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符号。他使他们的一种感情客观化:他们用他来作为天才和能量的速记符号。因为他活生生地体现了他自己的那句名言:“事业向才能敞开”,甚至应该说“事业向天才敞开”……他是超凡的……就像Joubert在波拿巴早期所说:“没有他,人们就无法感受到对任何有生命的事物或力量的热爱。感谢他,让钦佩回来,使悲哀的人间露出欢颜。”拿破仑是力量,同时也贴切地——如拜伦在《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里所写——证明了弱点。引自 V 浪漫主义的生活
浪漫主义不是中世纪的回归,不是对异国情调的喜爱,不是对理想的反叛,不是对个人主义的夸大,不是潜意识的解放,不是对科学方法的反对,不是泛神论的复苏,不是理想主义和天主教义,不是对艺术传统的抛弃,不是对情感的偏爱,不是回归自然的运动,不是对武力的歌颂。它不是考试的标准答案中所提供的一大堆总体特征中的任何一种。……仅仅特征的累计不能说明任何问题,除非它对于几乎所有涉及的个体都成立。错误在于,人们认为时代由共同观点和共同特点构成。……我们想要的内在的浪漫主义的定义正是带来——并顺便解释了——我所列举的种种看法的根源。为什么一些浪漫主义者攻击理性?为什么有一些浪漫主义者退守天主教义?为什么有一些浪漫主义者主张自由,而另外一些则相反?为什么一些浪漫主义者歌颂中世纪而另外一些却钟情希腊?很明显,把人们聚合在一个时代的并不是他们各自的哲学思想,而是这些哲学思想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浪漫主义时代,这个主要问题是在旧世界的废墟上建立一个新的世界。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已经扫荡了一切。甚至在大革命以前,也许可以看做内部衰朽的外部体现,就已经不可能像旧的形式还有生命力那样去思考、表演、写作和绘画。18世纪苛刻的哲学家们已经自毁长城,下面的一代必须建造或埋葬。引自 I 浪漫主义——是死是生?
毫无疑义卢梭试图平地建起一个社会;我们已经这么认定了。另一方面,柏克另一方面,认为历史是社会的唯一建造者和再造者。对他来说,传统的传承、一代与下一代之间的纽带是如此不可抗拒的力量,一个人想要切碎它们并且让自己赤手空拳地面对自然,他一定是个鲁莽之徒。指出这点是为了证明柏克和卢梭在一个基本观点是一致的:他们对人的观点是一致的——一个存在于特定环境下的具体的生物,有自然和历史塑造,依靠社会的存在而存在,当时代和需要要求时就必须去改变社会形式。
柏克和卢梭都与制造变革的问题进行了格斗,只不过柏克认为可以通过改变传统来实现,而卢梭与罪恶的根源更接近,知道君主统治者们正自己走向灭亡。人们不得不同意他对革命的观点,那就是革命对寻求权力的人的意义远远超过当权者;柏克对法国应该做什么的看法实是幻想。引自 II 卢梭和现代专制
拿破仑是个暴君、征服者和无信仰的篡位者——这是浪漫主义者知道的,并且他们也完全坦白地说出来。他们指责他对自由的破坏,对战争的狂热,对道德的公开蔑视,但是他们发现他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符号。他使他们的一种感情客观化:他们用他来作为天才和能量的速记符号。因为他活生生地体现了他自己的那句名言:“事业向才能敞开”,甚至应该说“事业向天才敞开”……他是超凡的……就像Joubert在波拿巴早期所说:“没有他,人们就无法感受到对任何有生命的事物或力量的热爱。感谢他,让钦佩回来,使悲哀的人间露出欢颜。”拿破仑是力量,同时也贴切地——如拜伦在《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里所写——证明了弱点。引自 V 浪漫主义的生活
毫无疑义卢梭试图平地建起一个社会;我们已经这么认定了。另一方面,柏克另一方面,认为历史是社会的唯一建造者和再造者。对他来说,传统的传承、一代与下一代之间的纽带是如此不可抗拒的力量,一个人想要切碎它们并且让自己赤手空拳地面对自然,他一定是个鲁莽之徒。指出这点是为了证明柏克和卢梭在一个基本观点是一致的:他们对人的观点是一致的——一个存在于特定环境下的具体的生物,有自然和历史塑造,依靠社会的存在而存在,当时代和需要要求时就必须去改变社会形式。
柏克和卢梭都与制造变革的问题进行了格斗,只不过柏克认为可以通过改变传统来实现,而卢梭与罪恶的根源更接近,知道君主统治者们正自己走向灭亡。人们不得不同意他对革命的观点,那就是革命对寻求权力的人的意义远远超过当权者;柏克对法国应该做什么的看法实是幻想。引自 II 卢梭和现代专制
浪漫主义不是中世纪的回归,不是对异国情调的喜爱,不是对理想的反叛,不是对个人主义的夸大,不是潜意识的解放,不是对科学方法的反对,不是泛神论的复苏,不是理想主义和天主教义,不是对艺术传统的抛弃,不是对情感的偏爱,不是回归自然的运动,不是对武力的歌颂。它不是考试的标准答案中所提供的一大堆总体特征中的任何一种。……仅仅特征的累计不能说明任何问题,除非它对于几乎所有涉及的个体都成立。错误在于,人们认为时代由共同观点和共同特点构成。……我们想要的内在的浪漫主义的定义正是带来——并顺便解释了——我所列举的种种看法的根源。为什么一些浪漫主义者攻击理性?为什么有一些浪漫主义者退守天主教义?为什么有一些浪漫主义者主张自由,而另外一些则相反?为什么一些浪漫主义者歌颂中世纪而另外一些却钟情希腊?很明显,把人们聚合在一个时代的并不是他们各自的哲学思想,而是这些哲学思想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浪漫主义时代,这个主要问题是在旧世界的废墟上建立一个新的世界。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已经扫荡了一切。甚至在大革命以前,也许可以看做内部衰朽的外部体现,就已经不可能像旧的形式还有生命力那样去思考、表演、写作和绘画。18世纪苛刻的哲学家们已经自毁长城,下面的一代必须建造或埋葬。引自 I 浪漫主义——是死是生?
拿破仑是个暴君、征服者和无信仰的篡位者——这是浪漫主义者知道的,并且他们也完全坦白地说出来。他们指责他对自由的破坏,对战争的狂热,对道德的公开蔑视,但是他们发现他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符号。他使他们的一种感情客观化:他们用他来作为天才和能量的速记符号。因为他活生生地体现了他自己的那句名言:“事业向才能敞开”,甚至应该说“事业向天才敞开”……他是超凡的……就像Joubert在波拿巴早期所说:“没有他,人们就无法感受到对任何有生命的事物或力量的热爱。感谢他,让钦佩回来,使悲哀的人间露出欢颜。”拿破仑是力量,同时也贴切地——如拜伦在《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里所写——证明了弱点。引自 V 浪漫主义的生活
0 有用 离垢 2012-04-23 09:02:07
人类的伟大与渺小
0 有用 quentin 2016-03-09 11:39:57
不知道为何起了这个名字,明显实际上应该叫《为浪漫主义辩护》,有些结论显得有些潦草,可能是为了简明而作的牺牲。当然,辩护得也算有力。(末尾的取样很有意思。)
3 有用 叫我妖而不孽 2015-06-27 17:36:01
个人感觉以赛亚·伯林很可能参考了本书而条理更清晰。就为浪漫主义辩护来讲,本书做得很好,浪漫主义对于古典主义普遍典型理念的质疑是其最宝贵的价值。翻译的确不按常规,有些术语不按固定译法,但是译笔可以看。
0 有用 蜡树orsay 2008-10-15 12:05:33
对我胃口
0 有用 斯吉塔拉 2008-12-13 20:44:00
对浪漫主义的批评
0 有用 GJH 2022-04-06 22:38:20
这本书还是给了我很大的冲击的,可以说在目前面临的思考瓶颈上给了很多启发,也拓宽了视野。大白话说,就是能助人一臂之力的作品。而之所以发现这本书,起因是碰巧翻到了甘老师的一篇书评😶
0 有用 形而至上 2021-04-09 11:18:32
翻译稍微差点,但书写的是真的好。矫正对于浪漫主义的偏见。 浪漫主义的出发点虽然是个人,但是他的最终目标还是像古典主义一样是想把个人的这一套体验扩展到其他人,但与古典不同的时,浪漫主义不会形成一个模板,所以相当于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体验,但是又不是故步自封,我们可以从他人的体验中学到东西,然后形成自己的体验。 某个角度来看,现代社会这种封闭式的多元主义(我有我的,你有你的,互不干涉)真的是一... 翻译稍微差点,但书写的是真的好。矫正对于浪漫主义的偏见。 浪漫主义的出发点虽然是个人,但是他的最终目标还是像古典主义一样是想把个人的这一套体验扩展到其他人,但与古典不同的时,浪漫主义不会形成一个模板,所以相当于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体验,但是又不是故步自封,我们可以从他人的体验中学到东西,然后形成自己的体验。 某个角度来看,现代社会这种封闭式的多元主义(我有我的,你有你的,互不干涉)真的是一种倒退了。 (展开)
0 有用 阿尔德里壬 2021-03-12 17:27:57
教条中的“浪漫主义”只是历史长河中“一”与“多”相互缠绕的一瞬罢了,浪漫主义从“人“和“群体”乃至“共同意识”层面都展现出了“多”的特征。我们渴望秩序与同一,同样也渴望变幻与差异。回望伯林对浪漫主义的述说以及文末的结论——“因此,浪漫主义的结局是自由主义。”似无太大差错,最起码对于伯林那种温和的多元论来讲,逻辑是贯通的。 巴尊对卢梭的评价我很喜欢,或者说其道出了我很喜欢的那一面的卢梭~再次马一下... 教条中的“浪漫主义”只是历史长河中“一”与“多”相互缠绕的一瞬罢了,浪漫主义从“人“和“群体”乃至“共同意识”层面都展现出了“多”的特征。我们渴望秩序与同一,同样也渴望变幻与差异。回望伯林对浪漫主义的述说以及文末的结论——“因此,浪漫主义的结局是自由主义。”似无太大差错,最起码对于伯林那种温和的多元论来讲,逻辑是贯通的。 巴尊对卢梭的评价我很喜欢,或者说其道出了我很喜欢的那一面的卢梭~再次马一下《从黎明到衰落》吧,虽然那种态度在这个小册子中已经很浓了...... 不小心写多了...见书评 (展开)
0 有用 Sybil_K 2020-12-29 23:57:26
有几处很明显的翻译错误,校对也不认真,可惜找不到原版的,否则建议找原版去读。就书中的观点而言,最后一章梳理了美国垮掉派为“新浪漫主义”,私以为这就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现代主义”的前身,当然现代主义、现实主义都有对前一个阶段艺术成就的反叛与反拨,这其实很符合“浪漫主义”的精神。本书的缺点是没有很深入地研究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甚至后现代主义的区别,太急于为“浪漫主义”摘掉那些负面的帽子了... 有几处很明显的翻译错误,校对也不认真,可惜找不到原版的,否则建议找原版去读。就书中的观点而言,最后一章梳理了美国垮掉派为“新浪漫主义”,私以为这就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现代主义”的前身,当然现代主义、现实主义都有对前一个阶段艺术成就的反叛与反拨,这其实很符合“浪漫主义”的精神。本书的缺点是没有很深入地研究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甚至后现代主义的区别,太急于为“浪漫主义”摘掉那些负面的帽子了。 (展开)
0 有用 VorSonne 2019-10-25 18:41:12
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