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将军战争回忆录》的原文摘录

  • 在一个盲人的国度里,独眼龙便是皇帝。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赞 2013-10-28 00:10:34
    —— 引自第5页
  • 霍拉旭,天地之间有许多事情,是你们的哲学梦想不到的。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3-10-28 00:14:08
    —— 引自第7页
  • 坦克单独使用或者是与步兵一起使用,都不会具有决定性意义。通过对战史的研究...使我坚信,只有当其他兵种达到了与坦克同等的速度和越野能力。坦克——这种一直被认为是支援其他兵种的兵器,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坦克必须在所有兵种的协同中居头等地位,其他兵种必须以坦克为核心。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3-10-28 00:16:23
    —— 引自第8页
  • 他的怀疑态度阻止了他的聪明才智的发挥,瘫痪了他的决断力。他看到了问题所在,但不善于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3-10-28 00:22:11
    —— 引自第10页
  • 在长达数小时的演讲中,他举例说明任何革命在达到其目的若干时间之后,就必须过渡到进化阶段。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3-10-28 00:24:13
    —— 引自第14页
  • 如果敌人能得将击穿坦克装甲的反坦克炮及时配置在战场的关键地点,那么进攻者为取得坦克攻击的成功必定要付出代价,或者说——如果防御者有足够的火炮和纵深——进攻者要取胜就会成为问题。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3-10-28 00:28:13
    —— 引自第24页
  • 一件兵器的效能取决于当时与之对抗的兵器的水平。 我们暂且不谈论防御者强弱,没一件兵器的威力还取决于意志的发挥。这种意志能使技术成就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永远站在你那个时代的最高峰。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3-10-28 00:36:44
    —— 引自第26页
  • 我们毫不怀疑,静止的武器要比运动中的武器具有更高的命中精度。但是我们也可以将两种射击方式都放弃,只有一点就足够了:“胜利只能来源于运动”。 我们明白,我们的坦克但要储备量有限,无法进行有计划的“炮火准备”,也无法做到“炮火的集中射击”;我们要多正好是其正面,即直接瞄准,单发命中。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3-10-28 00:40:01
    —— 引自第27页
  • 在敌人那里,坦克被视为一种决定性的作战手段,我在我们这里却遭到禁止。由此我认为,应对这种决定性作战兵器的历史加以悉心研究,关注其未来发展。一个超脱和不受传统约束的人,经过对理论的认真思考,提炼出一种坦克和装甲部队的运用、组织和结构的学说,它以远远超过在国外占统治地位的理论。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3-10-28 00:43:37
    —— 引自第75页
  • 不过他的另一种推测倒是正确的,他说希特勒,主要是戈林自认为德国具有强大的空中优势,足以阻止英国将其部队越洋撤回国内。但在这个观点上他又犯了一个重大错误,因为只有俘获英国远征军,才能迫使大不列颠求和,或者增强后来在英国成功登陆的希望。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3-10-28 00:53:30
    —— 引自第98页
  • 一个超脱和不受传统束缚的人,经过对理论的认真思考,提炼出一种坦克和装甲部队运用、组织和结构的学说,它已远远超越在国外占统治地位的理论。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3-10-29 23:29:34
    —— 引自第75页
  • 他们的机枪对着村庄小路进行扫射。不过,敌人的炮火已经有一段时间不响了。巴尔克和我都觉的,敌人的抵抗已近尾声。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3-10-29 23:36:41
    —— 引自第88页
  • 从军事角度而言,关键是彻底歼灭遭到重创的敌武装力量。我向它描述了苏联首都的地理价值。比如,它与巴黎完全不能类比,它是交通和通信中心,它是政治核心和最重要的工业区;它的陷落将对苏联人民的精神造成重大影响,也将使世界膛目。 不管多么正确,也不管多么重要,首要的是取得军事上的决定性胜利,这个问题解决了,其它一切便会迎刃而解。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3-10-29 23:41:05
    —— 引自第173页
  • 只有亲眼看一看在苏联这漫无边际的茫茫雪原里在我们身上所经历的灾祸,亲身体验一下刺骨寒风和坑坑洼洼道路的人,只有一刻不停地行使在茫茫无迹的旷野上,时而碰到我们衣着褴褛、营养不良的部队的人:同时看到与我们形成鲜明对比的那些全副武装、西伯利亚的生力军的人,才会对目前的严重形式做出正确判断。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3-10-29 23:51:11
    —— 引自第224页
  • 小教士,小教士,你要走一段艰苦的路啊!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3-10-29 23:58:35
    —— 引自第235页
  • 因此,现在的问题时毫不延迟地舍弃其他所有特殊感兴趣的东西,集中力量建设有充足战斗力的装甲师。在这一过程中,宁肯数量少、战斗力强,不要数量多,装备不足。后者需要大量车辆、燃料和人员,却收不到其相应的效果,给指挥和后勤造成负担,并使道路拥塞。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3-10-30 00:02:31
    —— 引自第264页
  • 我对贝克优柔寡断的性格太了解了。对于一次政变而言,选择这样一位人物是不适宜的,因此他不能当机立断,在部队中没有影响,可以说是一个无名之辈。他是一个哲学家,但不是一个革命者。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3-10-30 00:06:04
    —— 引自第269页
  • 希特勒还专门指示,必须有人为克里木的失职顶罪。鉴于这种态度,我只有对案件的调查采取拖延态度。于是,我工作得十分细致周密,向有关的要人尤其是党政要人进行深入调查。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3-10-30 00:14:06
    —— 引自第294页
  • 这在战争期间是不应发生的,正像前线的军官一样,他们在遇到某些不顺时就擅自宣布离去。 因此,他不能再赋予这样的将军以任何权利。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3-10-30 00:15:29
    —— 引自第306页
  • 1944年7月20日 恢复正常秩序,首先必须决定,陆军司令部必须设在什么地方。第二步是人事安排。 如果这次谋杀是要给德国政府机构造成严重影响,那就必须将纳粹的主要头目联通希特勒一起除掉,但爆炸时他们没有一个在场。 事先并没有计划。谋杀一旦成功,能否有效地推行其政治计划,对此阴谋者连起码的保证都没有。 即使阴谋策划者们谋杀希特勒成功,并夺取政权,还必须有直至部队来确保政权。但他们连一个连的兵力都没有。受命准备参加“瓦尔基里”行动的官兵们,根本就不清楚这到底什怎么一回事。因此,官兵们拒绝阴谋者的要求。 从外交方面来看,谋杀行动也不具备成功的前提。密谋着与敌国政要的人联系极不牢靠。没有一位敌国的政治要人,曾做出一点点对密谋者们有利的许诺。 所以说,谋杀成功对今天的德国而言,并不比今天强多少,看来这话并不为过。因为我们的敌人要消灭的不仅仅是希特勒和纳粹主义。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3-10-30 00:18:53
    —— 引自第308页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