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媒介是有性别的吗?
媒介是以男性中心文化还是以两性平等的视角来表现男女形象的?
它与我生活的关系如何?
我们,包括男性与女性,如何认识自己的形象?本书试图回答这些问题。这是国内第一本关于媒介与性别的著作,它汇集了作者六年来的研究成果,包括传播与性别的理论与政策探讨、有关媒介与性别的实证报告以及媒介评论等。
本书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理论与政策探讨”;第二单元“实证报告”;第三单元“媒介评论”在本书中,每一篇文章前,都附有一段文字,或说明研究的缘起及其意义,或提人工 了与研究主题有关的背景情况,以便于读者阅读。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女性无论作为传播者、媒介中的形象还是受众,都受制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这个环境最大的特点是,中国妇女的基本权利是共产党赋予的,不是妇女觉醒后自己一项一项争取来的……封建制度和文化对妇女的压迫、解放后妇女权利的获得以及“半边天”思想的普及、“文革”中的“男女都一样”、改革开放后女性向传统文化的回归、报纸等大众媒介在市场化浪潮中开始放弃“刻板生硬态度”追求“可读性”、商业化对女性形象的利用以及95'世妇会后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中国性别与媒介研究的特殊环境。一方面我们看到国家政策是提倡男女平等、保证男女同工同酬、支持提拔女干部、鼓励创办妇女报纸和广播电视妇女栏目、反对性别歧视等,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由于存在着社会性别盲点,妇女在不同领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忽略,在媒介内外都存在封建文化、媒介市场化和媒介产品的商业化对女性的贬抑或歧视。而民间对媒介批评的抵制不仅来自社会性别盲点,也来自对“文革”的反感和痛恨。所以,应该结合中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来讨论媒介与性别的问题。可以说,没有这些问题的讨论,就没有中国的媒介与性别研究。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前言 -
社会性别(gender)……指在社会文化适应中形成的男女角色、性格、地位、行为特征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区分的确可以解释相对一部分事实,但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联系。心理分析女性主义曾对这种区分提出过异议。……女性主义哲学家Judith Butler指出,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断裂开来,是一种异性恋结构的产物,我们应该发展一个更为开放的性别身份概念来消解男女二元对立的定制(Sarah Gamble,2000,p.239)。尽管存在各种争议,但女性主义研究仍然在认为是适宜的场合使用这个概念。 社会性别视角即以社会性别观点来观察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性别视角就意味着发现、批评和改造社会或文化中的性别歧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媒介与性别"的人也喜欢 · · · · · ·
媒介与性别的书评 · · · · · · ( 全部 0 条 )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阿離 (這裡。或那裡。)
社会认知心理学指出,刻板印象是正常认知过程的一部分……其积极功能表现为有助于信息加工,使人们能够利用刻板印象迅速对某个人作出角色判断,从而采取相应的行动。…… 但是,刻板印象的消极功能更为突出。有关研究发现,人们对内团体……的评价高于对外团体的评价……对外团体的评价倾向于夸大不寻常的特性组合,对接触人数少的团体中较不常见的品质予以高估。外团体图式比内团体图式较少复杂性,人们对内团体了解更多,因而...2012-03-15 17:09:53
社会认知心理学指出,刻板印象是正常认知过程的一部分……其积极功能表现为有助于信息加工,使人们能够利用刻板印象迅速对某个人作出角色判断,从而采取相应的行动。…… 但是,刻板印象的消极功能更为突出。有关研究发现,人们对内团体……的评价高于对外团体的评价……对外团体的评价倾向于夸大不寻常的特性组合,对接触人数少的团体中较不常见的品质予以高估。外团体图式比内团体图式较少复杂性,人们对内团体了解更多,因而少数的积极或消极信息不容易形成极端化判断。 刻板印象不能正确反映现实的原因是由它的形成途径和机制决定的。 刻板印象的形成有两个途径:直接和间接…… 刻板印象是人们通过对环境中该范畴的个体的各种特征的观察并经过抽象形成的。这种抽象表现为当人们想到一个范畴的成员时,通常所想到的为该范畴该范畴的典型样例……甚至这样一个样例在这个范畴中可能不存在。 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很难随现实的变化而变化…… 大众媒体是人们间接形成刻板印象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媒介对社会各群体的描述,就是描述者本人的刻板印象的反映…… 引自 媒介中的刻板印象研究·刻板印象的含义、内容及其改变 回应 2012-03-15 17:09:53 -
阿離 (這裡。或那裡。)
社会性别(gender)……指在社会文化适应中形成的男女角色、性格、地位、行为特征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区分的确可以解释相对一部分事实,但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联系。心理分析女性主义曾对这种区分提出过异议。……女性主义哲学家Judith Butler指出,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断裂开来,是一种异性恋结构的产物,我们应该发展一个更为开放的性别身份概念来消解男女二元对立的定制(Sarah Gamble,2000,p.239...2012-03-15 16:33:30
社会性别(gender)……指在社会文化适应中形成的男女角色、性格、地位、行为特征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区分的确可以解释相对一部分事实,但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联系。心理分析女性主义曾对这种区分提出过异议。……女性主义哲学家Judith Butler指出,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断裂开来,是一种异性恋结构的产物,我们应该发展一个更为开放的性别身份概念来消解男女二元对立的定制(Sarah Gamble,2000,p.239)。尽管存在各种争议,但女性主义研究仍然在认为是适宜的场合使用这个概念。 社会性别视角即以社会性别观点来观察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性别视角就意味着发现、批评和改造社会或文化中的性别歧视。 引自 社会性别视角中的传播学研究·什么是社会性别视角 回应 2012-03-15 16:33:30 -
阿離 (這裡。或那裡。)
女性无论作为传播者、媒介中的形象还是受众,都受制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这个环境最大的特点是,中国妇女的基本权利是共产党赋予的,不是妇女觉醒后自己一项一项争取来的……封建制度和文化对妇女的压迫、解放后妇女权利的获得以及“半边天”思想的普及、“文革”中的“男女都一样”、改革开放后女性向传统文化的回归、报纸等大众媒介在市场化浪潮中开始放弃“刻板生硬态度”追求“可读性”、商业化对女性形象的...2012-03-15 16:14:43
女性无论作为传播者、媒介中的形象还是受众,都受制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这个环境最大的特点是,中国妇女的基本权利是共产党赋予的,不是妇女觉醒后自己一项一项争取来的……封建制度和文化对妇女的压迫、解放后妇女权利的获得以及“半边天”思想的普及、“文革”中的“男女都一样”、改革开放后女性向传统文化的回归、报纸等大众媒介在市场化浪潮中开始放弃“刻板生硬态度”追求“可读性”、商业化对女性形象的利用以及95'世妇会后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中国性别与媒介研究的特殊环境。一方面我们看到国家政策是提倡男女平等、保证男女同工同酬、支持提拔女干部、鼓励创办妇女报纸和广播电视妇女栏目、反对性别歧视等,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由于存在着社会性别盲点,妇女在不同领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忽略,在媒介内外都存在封建文化、媒介市场化和媒介产品的商业化对女性的贬抑或歧视。而民间对媒介批评的抵制不仅来自社会性别盲点,也来自对“文革”的反感和痛恨。所以,应该结合中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来讨论媒介与性别的问题。可以说,没有这些问题的讨论,就没有中国的媒介与性别研究。 引自 前言 回应 2012-03-15 16:14:43
-
阿離 (這裡。或那裡。)
社会性别(gender)……指在社会文化适应中形成的男女角色、性格、地位、行为特征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区分的确可以解释相对一部分事实,但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联系。心理分析女性主义曾对这种区分提出过异议。……女性主义哲学家Judith Butler指出,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断裂开来,是一种异性恋结构的产物,我们应该发展一个更为开放的性别身份概念来消解男女二元对立的定制(Sarah Gamble,2000,p.239...2012-03-15 16:33:30
社会性别(gender)……指在社会文化适应中形成的男女角色、性格、地位、行为特征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区分的确可以解释相对一部分事实,但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联系。心理分析女性主义曾对这种区分提出过异议。……女性主义哲学家Judith Butler指出,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断裂开来,是一种异性恋结构的产物,我们应该发展一个更为开放的性别身份概念来消解男女二元对立的定制(Sarah Gamble,2000,p.239)。尽管存在各种争议,但女性主义研究仍然在认为是适宜的场合使用这个概念。 社会性别视角即以社会性别观点来观察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性别视角就意味着发现、批评和改造社会或文化中的性别歧视。 引自 社会性别视角中的传播学研究·什么是社会性别视角 回应 2012-03-15 16:33:30 -
阿離 (這裡。或那裡。)
社会认知心理学指出,刻板印象是正常认知过程的一部分……其积极功能表现为有助于信息加工,使人们能够利用刻板印象迅速对某个人作出角色判断,从而采取相应的行动。…… 但是,刻板印象的消极功能更为突出。有关研究发现,人们对内团体……的评价高于对外团体的评价……对外团体的评价倾向于夸大不寻常的特性组合,对接触人数少的团体中较不常见的品质予以高估。外团体图式比内团体图式较少复杂性,人们对内团体了解更多,因而...2012-03-15 17:09:53
社会认知心理学指出,刻板印象是正常认知过程的一部分……其积极功能表现为有助于信息加工,使人们能够利用刻板印象迅速对某个人作出角色判断,从而采取相应的行动。…… 但是,刻板印象的消极功能更为突出。有关研究发现,人们对内团体……的评价高于对外团体的评价……对外团体的评价倾向于夸大不寻常的特性组合,对接触人数少的团体中较不常见的品质予以高估。外团体图式比内团体图式较少复杂性,人们对内团体了解更多,因而少数的积极或消极信息不容易形成极端化判断。 刻板印象不能正确反映现实的原因是由它的形成途径和机制决定的。 刻板印象的形成有两个途径:直接和间接…… 刻板印象是人们通过对环境中该范畴的个体的各种特征的观察并经过抽象形成的。这种抽象表现为当人们想到一个范畴的成员时,通常所想到的为该范畴该范畴的典型样例……甚至这样一个样例在这个范畴中可能不存在。 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很难随现实的变化而变化…… 大众媒体是人们间接形成刻板印象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媒介对社会各群体的描述,就是描述者本人的刻板印象的反映…… 引自 媒介中的刻板印象研究·刻板印象的含义、内容及其改变 回应 2012-03-15 17:09:53 -
阿離 (這裡。或那裡。)
女性无论作为传播者、媒介中的形象还是受众,都受制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这个环境最大的特点是,中国妇女的基本权利是共产党赋予的,不是妇女觉醒后自己一项一项争取来的……封建制度和文化对妇女的压迫、解放后妇女权利的获得以及“半边天”思想的普及、“文革”中的“男女都一样”、改革开放后女性向传统文化的回归、报纸等大众媒介在市场化浪潮中开始放弃“刻板生硬态度”追求“可读性”、商业化对女性形象的...2012-03-15 16:14:43
女性无论作为传播者、媒介中的形象还是受众,都受制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这个环境最大的特点是,中国妇女的基本权利是共产党赋予的,不是妇女觉醒后自己一项一项争取来的……封建制度和文化对妇女的压迫、解放后妇女权利的获得以及“半边天”思想的普及、“文革”中的“男女都一样”、改革开放后女性向传统文化的回归、报纸等大众媒介在市场化浪潮中开始放弃“刻板生硬态度”追求“可读性”、商业化对女性形象的利用以及95'世妇会后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中国性别与媒介研究的特殊环境。一方面我们看到国家政策是提倡男女平等、保证男女同工同酬、支持提拔女干部、鼓励创办妇女报纸和广播电视妇女栏目、反对性别歧视等,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由于存在着社会性别盲点,妇女在不同领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忽略,在媒介内外都存在封建文化、媒介市场化和媒介产品的商业化对女性的贬抑或歧视。而民间对媒介批评的抵制不仅来自社会性别盲点,也来自对“文革”的反感和痛恨。所以,应该结合中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来讨论媒介与性别的问题。可以说,没有这些问题的讨论,就没有中国的媒介与性别研究。 引自 前言 回应 2012-03-15 16:14:43
-
阿離 (這裡。或那裡。)
社会认知心理学指出,刻板印象是正常认知过程的一部分……其积极功能表现为有助于信息加工,使人们能够利用刻板印象迅速对某个人作出角色判断,从而采取相应的行动。…… 但是,刻板印象的消极功能更为突出。有关研究发现,人们对内团体……的评价高于对外团体的评价……对外团体的评价倾向于夸大不寻常的特性组合,对接触人数少的团体中较不常见的品质予以高估。外团体图式比内团体图式较少复杂性,人们对内团体了解更多,因而...2012-03-15 17:09:53
社会认知心理学指出,刻板印象是正常认知过程的一部分……其积极功能表现为有助于信息加工,使人们能够利用刻板印象迅速对某个人作出角色判断,从而采取相应的行动。…… 但是,刻板印象的消极功能更为突出。有关研究发现,人们对内团体……的评价高于对外团体的评价……对外团体的评价倾向于夸大不寻常的特性组合,对接触人数少的团体中较不常见的品质予以高估。外团体图式比内团体图式较少复杂性,人们对内团体了解更多,因而少数的积极或消极信息不容易形成极端化判断。 刻板印象不能正确反映现实的原因是由它的形成途径和机制决定的。 刻板印象的形成有两个途径:直接和间接…… 刻板印象是人们通过对环境中该范畴的个体的各种特征的观察并经过抽象形成的。这种抽象表现为当人们想到一个范畴的成员时,通常所想到的为该范畴该范畴的典型样例……甚至这样一个样例在这个范畴中可能不存在。 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很难随现实的变化而变化…… 大众媒体是人们间接形成刻板印象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媒介对社会各群体的描述,就是描述者本人的刻板印象的反映…… 引自 媒介中的刻板印象研究·刻板印象的含义、内容及其改变 回应 2012-03-15 17:09:53 -
阿離 (這裡。或那裡。)
社会性别(gender)……指在社会文化适应中形成的男女角色、性格、地位、行为特征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区分的确可以解释相对一部分事实,但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联系。心理分析女性主义曾对这种区分提出过异议。……女性主义哲学家Judith Butler指出,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断裂开来,是一种异性恋结构的产物,我们应该发展一个更为开放的性别身份概念来消解男女二元对立的定制(Sarah Gamble,2000,p.239...2012-03-15 16:33:30
社会性别(gender)……指在社会文化适应中形成的男女角色、性格、地位、行为特征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区分的确可以解释相对一部分事实,但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联系。心理分析女性主义曾对这种区分提出过异议。……女性主义哲学家Judith Butler指出,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断裂开来,是一种异性恋结构的产物,我们应该发展一个更为开放的性别身份概念来消解男女二元对立的定制(Sarah Gamble,2000,p.239)。尽管存在各种争议,但女性主义研究仍然在认为是适宜的场合使用这个概念。 社会性别视角即以社会性别观点来观察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性别视角就意味着发现、批评和改造社会或文化中的性别歧视。 引自 社会性别视角中的传播学研究·什么是社会性别视角 回应 2012-03-15 16:33:30 -
阿離 (這裡。或那裡。)
女性无论作为传播者、媒介中的形象还是受众,都受制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这个环境最大的特点是,中国妇女的基本权利是共产党赋予的,不是妇女觉醒后自己一项一项争取来的……封建制度和文化对妇女的压迫、解放后妇女权利的获得以及“半边天”思想的普及、“文革”中的“男女都一样”、改革开放后女性向传统文化的回归、报纸等大众媒介在市场化浪潮中开始放弃“刻板生硬态度”追求“可读性”、商业化对女性形象的...2012-03-15 16:14:43
女性无论作为传播者、媒介中的形象还是受众,都受制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这个环境最大的特点是,中国妇女的基本权利是共产党赋予的,不是妇女觉醒后自己一项一项争取来的……封建制度和文化对妇女的压迫、解放后妇女权利的获得以及“半边天”思想的普及、“文革”中的“男女都一样”、改革开放后女性向传统文化的回归、报纸等大众媒介在市场化浪潮中开始放弃“刻板生硬态度”追求“可读性”、商业化对女性形象的利用以及95'世妇会后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中国性别与媒介研究的特殊环境。一方面我们看到国家政策是提倡男女平等、保证男女同工同酬、支持提拔女干部、鼓励创办妇女报纸和广播电视妇女栏目、反对性别歧视等,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由于存在着社会性别盲点,妇女在不同领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忽略,在媒介内外都存在封建文化、媒介市场化和媒介产品的商业化对女性的贬抑或歧视。而民间对媒介批评的抵制不仅来自社会性别盲点,也来自对“文革”的反感和痛恨。所以,应该结合中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来讨论媒介与性别的问题。可以说,没有这些问题的讨论,就没有中国的媒介与性别研究。 引自 前言 回应 2012-03-15 16:14:43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媒介与女性-研究成果范本 (北北~)
- 性别传播 (一切归零)
- 大陆女性/性别研究 (Sun)
- 女性与媒介 (幽芙)
- Media, Capital, and CIT (我想有个小叮当)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媒介与性别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蚂蚁没问题 2012-04-10 11:22:52
很早的书,我觉得应该是开启了媒介与女性研究之门。。。卜卫很厉害
5 有用 izzyya 2007-01-11 21:04:01
在中国较早研究媒介与女性的专著,可惜现在卜卫已经把更多的兴趣转向媒介与儿童
2 有用 飞天PP猪 2009-12-07 20:54:02
论文。看你是社科院的,写的不咋地嘛。
1 有用 游侠儿 2013-03-18 08:37:10
关于90年代大众传媒的性别刻板印象研究(尤其是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儿童社会性别认知的形成以及媒介教育
3 有用 Felicia 2020-05-19 10:40:05
读完之后也去了解了一下卜卫是谁。01年的书,在当年应该真的是国内的奠基之作了。很多东西随着技术的发展确实变得不一样了,但还是有一些东西是没有变的。如能将自己所有的职业生涯投入到为妇女事业做一些贡献的话,该多么好啊。
0 有用 要不就吃火锅 2020-07-18 19:02:38
性别偏见并非与生俱来,媒介在性别刻板印象的建构中充当着帮凶的角色。要想解构在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谈何容易,吾等小角色能做的唯有时刻保持性别敏感,拒绝一切看似合理实则带有性别偏见暗示的媒介内容和现象。 无法改变,但至少也要活的明明白白不是~
3 有用 Felicia 2020-05-19 10:40:05
读完之后也去了解了一下卜卫是谁。01年的书,在当年应该真的是国内的奠基之作了。很多东西随着技术的发展确实变得不一样了,但还是有一些东西是没有变的。如能将自己所有的职业生涯投入到为妇女事业做一些贡献的话,该多么好啊。
1 有用 牧场 2019-04-15 11:40:44
一个论文研究集,国内第一个开媒介和性别研究先河的书,不过由于是第一本的缘故,感觉很多地方数据很全现象很典型但论述很浅。而且由于是2001年的书籍,在现在的语境下有些改变了。令人难过的是大部分内容仍旧发生在我和我的周围。
0 有用 Yolanda 2017-04-15 21:08:26
一天看完,仔细认真。最近看书的速度极快,进入状态了,不再迷茫了。或许是因为都是几近同一类型的女性主义与批评方面的书,很容易理解,读起来很畅然。推荐
0 有用 sisimint 2016-01-11 16:18:36
本土第一部专著,或者说,额,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