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作家列昂尼德?姆列钦撰写的《历届外交部长的命运》(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徐葵、张达楠等译)是一部大块头著作,分别描述了苏联的10位外长和叶利钦时代的3位外长。这部书集故事性和知识性于一身,既是13位外长的简单传记,又含有丰富的历史资料。读完此书,我们从一个侧面完整地走过了苏联和叶利钦时代外交历史的风风雨雨。
苏联外交部长是个统称。它的正式名称先后是外交事务人民委员、外交部部长和对外关系部部长。苏联(包括苏俄)共有10位外交部长。其中莫洛托夫和谢瓦尔德纳泽曾两度出任。外长们的平均任期是7.4年。任期最长的是葛罗米柯,超过28年;任期最短的是潘金,只有78天。
尽管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由最高领导人决定的,但是外交部长的个性对外交政策和风格也有重大影响。这些外交部长可能不是职业外交官出身,但是他们都是具有一定知识的文化人。相比内务部和契卡的头头们,他们的命运总体来说还是幸运的。
苏联外交事业的创始人是托洛茨基,尽管这一事实曾被人故意掩盖。本书揭示了许多令人震惊的史实。这些史实不仅普通读者不知晓,连译者都“感到震惊”。译者在前言中说:“我们中的一些曾长期做苏联和俄罗斯研究工作的人,在翻译本书过程中也经常被书中叙述的过去无从知道的许多历史材料所吸引。”
作者告诉了我们一个真实的托洛茨基。他是苏联的主要军事领导人;他是仅次于列宁的第二号人物;他是十月革命的主要组织者;他是一个非凡的演说家;他是不热衷于权力的理想主义者。在托洛茨基主持外交事务期间,最重要的事件是布列斯特谈判。列宁主“和”的主张在党内处于少数地位,正是因为持中间立场的托洛茨基改变态度,列宁的建议才得以通过。
契切林是一位老式的职业外交官。他独身,喜爱弹钢琴。他与德国签订了《拉帕洛条约》。李维诺夫是个直率的革命者,与他的前任有着完全不同的风格。李维诺夫是个正直的人,与贵族出身的契切林一样,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当斯大林决定与希特勒建立关系的时候,亲英法、有犹太系统的李维诺夫成了替罪羊。
莫洛托夫是斯大林时代的二号人物。他以人民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兼任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担任外长职务后不久,就代表苏联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除公开的条约之外,还有一个秘密附加协议书。根据秘密协议,苏德将共同瓜分波兰等国家。
书中说:“在斯大林同希特勒结盟以后,所有的共产党收到了来自莫斯科的关于停止反法西斯宣传的命令。法国共产党被命令同德国占领政权合作。”“当德国军队进入巴黎时,苏联全权代表处的一些工作人员对他们挥手表示欢迎。”(第229页)按照书中的说法,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根本不是为了推迟战争,而是为了得到英法所不能答应的瓜分欧洲的条件。斯大林死后,莫洛托夫作为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第二次出任外交部长。他拒绝与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改善关系,被撤销外长职务。
维基百科说:“他善于使用外交手段维护苏联的利益,能言善辩,被誉为外交天才……”这不符合实际情况。莫洛托夫是个兢兢业业和惟命是从的官僚,他凭此获得了斯大林的信任。书中引用一位美国外交官的话形容莫洛托夫的外交风格:“我从未见过莫洛托夫采取什么巧妙的策略。正是他的固执使他达到了效果。”(第256页)
维辛斯基是声名最狼藉的外长。他在担任检察长期间,通过严刑逼供让被告自认有罪。他为斯大林的屠杀行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看来维辛斯基是职业法学家中第一个表明办案是根本不需要证据的人。光骂人就够了……”(第303页)他的外交风格也是如此。“莫洛托夫的双手沾满了更多人的鲜血,但人们对他还能表示尊敬。”(第301页)维辛斯基知识渊博、口若悬河,人们对他却只有蔑视。维辛斯基的美国对手艾奇逊评论他说:“天生的恶棍,不过是个有趣的恶棍。”(第311页)
谢皮洛夫以苏共中央书记的高位兼任外交部长。他的部长身份只保持了9个月,却是“苏联时代最值得注意的政治家之一”。(第391页)谢皮洛夫富有才华、正直诚实、风度翩翩。作者认为他比勃列日涅夫更适合出任最高领导人。可惜他为自己坚持真理的个性付出了代价。
谢皮洛夫因为拒绝使用赫鲁晓夫的粗暴外交语言而失去外长职位。赫鲁晓夫说:“你想自己制定政策吗?”(第431页)在1957年推翻赫鲁晓夫的过程中,谢皮洛夫也是批评者之一,但是他本人不是马林科夫等人的同伙。赫鲁晓夫找不到谢皮洛夫的把柄,就说他“附和”反党集团,虽然谢皮洛夫从未附和过任何人。
接替谢皮洛夫的是葛罗米柯,二者个性对比强烈。葛罗米柯虽然在国际舞台上态度强硬,是有名的“不先生”,但是在国内唯赫鲁晓夫的马首是瞻。他是俄罗斯政坛的常青树,担任外长职务长达28年。葛罗米柯是苏联任期最长久的外长。不过在俄罗斯历史上,任期最长的外长是涅谢尔罗德,他的任期是40年。1973年,葛罗米柯成为苏共政治局委员,这使他成为外交政策的制订者。卸任外长之后,葛罗米柯高升为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葛罗米柯和莫洛托夫一样,都是著名的机器人外长。他们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却完全按照领导的意图行事。不同的是,葛罗米柯比莫洛托夫更有知识、更随和。他的儿子回忆说:“从来没看见他在沙发上躺着,从来没看见他不刮胡子。他是个德国式的非常认真的人。”(第542页)
戈尔巴乔夫选择他在政治局中的志同道合者谢瓦尔德纳泽出任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在任期间,正赶上东欧剧变。他采取不干涉主义。谢瓦尔德纳泽辞职后,接替他的是职业外交官别斯梅尔特内赫。1991年八月政变,别斯梅尔特内赫因保持中立被戈尔巴乔夫免职,而潘金因为反对政变被提拔为外长。潘金是在位时间最短的外长,不足3个月。他很有个性,试图清除外交机构中情报人员的影响。谢瓦尔德纳泽二度出山,成为苏联的最后一位外长。
本书也记载了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时代的三位外长。科济列夫是位温文尔雅的亲西方的外交官。普里马科夫则长相老成、知识渊博、坚持原则。他与西方保持了一定距离,代表了俄罗斯重新崛起的大国形象。后来,他临危受命成为总理。普里马科夫赢得了国内广泛的喜爱和尊敬。伊万诺夫长相不算英俊,却是位微笑部长。
在“伊万诺夫”这章里,作者花费了极大的笔墨描述前南斯拉夫战争。这偏离主题太远、太多。诚然,塞尔维亚族人要为战争承担很大的责任,但不应该是全部。作为一个塞尔维亚问题学者,我熟悉这段历史。我认为作者的许多观点不客观也不公正。
作者说:“列宁的这个遗训——撒谎就是苏维埃外交,将贯穿于各个年代中……”(第91页)外交服务于国家政治,为政治点缀。这是各国外交的共性。作者作为一个苏联(俄罗斯)人,直言不讳地披露本国外交史中的丑陋面。他的文字翔实、爱憎分明,让读者了解了苏联外交的一个侧面。总体而言,这是一部精彩的著作。书中没有列出参考文献或资料文献,有失严谨,其材料的真实性不能让读者信服。
甄鹏:简论苏联的历届外交部长——《历届外交部长...
"标题:"甄鹏:简论苏联的历届外交部长——《历届外交部长的命运》读后
|
赞!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