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 短评

热门 最新
  • 9 Manchild 2013-03-04 14:59:08

    本来应该是本好书,不过实在是对文化政治实在没有爱。但又像是客厅里的大象,绕不开。于是现在只觉得浑身戾气太重,连看《霍比特人》满脑子都是犹太复国的乱七八糟的想法。

  • 11 迅疾 2014-06-22 16:34:05

    萧高彦 的评论题目:《文化政治的魅力与贫困》。简单概括萧老师的批评是:本书基设是政治性而非理论性的,用意识形态批判回避了理论批判。

  • 14 苦琴酒 2020-10-22 22:07:10

    可谓新“近代的超克”导论。新启蒙、后殖民、政治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张希望统合的话语类型很多,各种资源在他这里都成了文化霸权争夺战的工具,然而却完全不顾文化斗争可以比阶级斗争更加残酷…当然必须承认此书的思想史意义,从他那里可以看到80、90向00年代转变的各种线索。今天中国的颜色政治(唱(粉)红批白(左))有他一份。至于尚还保有良知的读书人,面对无尽的社会分裂,谁还有脸去继续这样脱离现实的春秋大梦呢。/末章的全校讲座中说“竹内好1942年参加了箱根大会,参与了'近代的超克'讨论”,但是1.箱根会议举办于1960年2.箱根会议并非“近代的超克”座谈会的举办地3.竹内既没有参加箱根会议,又没有参加“近代的超克”座谈会。一句话犯下那么多事实错误,张教授的信口开河程度可见一斑。

  • 3 王璞一零一 2005-12-05 21:30:21

    上过这个课。挥之不去。

  • 7 江绪林 2011-07-19 23:42:12

    看了看前言、代序、和导论。挑了最后一讲的一节“压抑的多样性:哈贝马斯、罗尔斯、罗蒂与杰姆逊”看了下。那个片段太短了,名字倒是挺煽情的。在北大和纽约大学两堂课的整合。思考全球化和中国文化的identity的问题:关键词是:辩证法、后现代、我们的身份、文化政治。采纳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概念,在梳理现代西方思想文化变迁的同时来界定中国文化的身份。难怪去重庆大学兼任高等研究院的院长啊。普遍与特殊的辩证法落实在 个性 上,而个性则是我们而非我的个性,是普遍与特殊的结合。这个方法论使得张旭东直接把中国或中国文化置入到普遍性中来界定。主体部分涉及:康德、黑格尔、尼采、韦伯几个人。因为是课堂笔记整合,较为口语化,不太严谨。

  • 1 存在之途 2011-02-19 23:42:55

    很具激发性~张旭东牛人啊

  • 1 紫曦 2020-10-03 14:02:38

    又来N刷…虽然现在看会有些许“不合时宜”——世纪之交中国寻找文化认同的焦虑很难再引起当下的共振,因此这本书或许更具有思想史价值,但其中开出的很多问题至今仍需重置于人们的视野之中。这是不能绕过的远路,是必须触摸的褶皱。

  • 1 佐为 2019-12-06 22:26:39

    这书我读晚了,大学时期发现的时候就应该强行读完的。

  • 2 יוֹחָנָן 2017-08-25 21:13:21

    这本书作为讲义还是讲得挺不错的,从康德、黑格尔途径尼采、韦伯最终到施密特,主要是论述文化政治。修辞相比其他文章还是较少的,论述的思路虽然有问题也算清晰,在北大也很少能上这类课了,也不知道为啥那么多元培的同学抵制张旭东,看来从外面回来在北大分一杯羹也是难,去啤酒学堂骗一骗就好了。

  • 0 沐风庄主 2007-02-02 19:17:39

    中国第一本对西方的政治哲学研究

  • 2 蒂普之虎🐯 2018-08-15 23:13:25

    呵呵,基本上喜欢玩“话语”的就是我怎么说都对,你永远有错。张旭东这个人还很自大。写这种恶心玩意的张旭东还不如黄旭东带给广大群众(二五仔)的欢乐多,而且也没有老仙的法力强

  • 0 小羽贯众 2014-02-07 22:53:31

    很有收获,打开了文化政治的视野!

  • 0 青年哪吒 2012-10-31 22:04:28

    复杂庞大的议题,但是浅显易懂,举重若轻。

  • 1 安提戈涅 2012-11-03 23:00:03

    好玩,在黑格尔的逻辑框架内解读全球化。只看了导论及前三讲。

  • 0 kindle蜀黍 2013-03-18 10:26:39

    读过kindle版。

  • 0 Mo 2013-12-09 16:36:43

    时间有限,没法全部读完,但是本好书,言之有物,推荐!

  • 0 桑都 2009-06-01 08:29:48

    从私有财产到法权到国家,到国家对个人生存意义的保证,大概是这样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