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始终以封建社会的全部社会现象为讨论的对象,注意其整体的社会结构及功能;不论我们以为封建社会发生于何时代,崩溃于何时代,此文都不失为我国封建社会制度概括的描写。详细内容因时代不同或有变更,特征或一般的现象却是不会变的。从这一点来看。这篇论文,是对于研究我国封建制度不无参考价值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创作者
· · · · · ·
-
瞿同祖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瞿同祖(1910-) 归侨历史学家。长沙人。193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1945年赴美国,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研究员。后去加拿大,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5年回国,历任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政协湖南省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出席第二十七届欧洲汉学会议。1985年,以高级学者名义访问美国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华盛顿大学,阐述儒家思想与中国法律发展的关系。著有《中国封建社会》、《清代地方政府》、《汉代社会》、《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等。
目录 · · · · · ·
陶序
杨序
自序
导论
第一章 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一节 牲畜经济与农业经济
第二节 移徙的生活与安定的
第三节 公产制与安定的生活
第四节 同等承继权与独子承继权
第五节 平等自由的社会与阶级社会
第二章 封建社会的完成
第一节 分封的情况
第二节 同姓诸侯与异姓诸侯
第三节 诸侯的等级
第四节 国土的大小
第五节 诸侯与天子的关系
第三章 封建社会土地制度
第一节 采邑主的绝对私有
第二节 授田及井田制度
第三节 土地之不可分及禁止买卖转移
第四章 封建社会宗法制度
第一节 宗法与土地封建的关系
第二节 嫡庶制度
第三节 承继法
第四节 祭祀
第五节 婚姻
第六节 丧葬
第五章 封建阶级
第一节 贵族与平民
一 天子
二 诸侯
三 卿大夫
四 士
五 庶人
第二节 奴隶
第六章 封建阶级(续)
第三节 贵族阶级之优越
第四节 平民之义务权利
甲 义务
1代耕
2献纳
3役
乙 权利
第五节 庶人职业及居处之固定
第六节 各阶级之固定及所用礼仪之不同
一 祭祀
二 婚姻
三 丧葬
四 服饰器用
第七章 封建政治
第一节 封建政治的特点
一 分化
二 阶级间之服从
第二节 封建官吏
第三节 庶人与政治
第四节 兵制
一 人口及土地调查
二 乡邑及军队组织
三 各国军数
四 操阅
第八章 封建的崩溃
第一节 阶级的破坏
第二节 诸侯间的兼并
第三节 商业经济的兴起
第四节 土地制度的改革
结论
· · · · · · (收起)
杨序
自序
导论
第一章 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一节 牲畜经济与农业经济
第二节 移徙的生活与安定的
第三节 公产制与安定的生活
第四节 同等承继权与独子承继权
第五节 平等自由的社会与阶级社会
第二章 封建社会的完成
第一节 分封的情况
第二节 同姓诸侯与异姓诸侯
第三节 诸侯的等级
第四节 国土的大小
第五节 诸侯与天子的关系
第三章 封建社会土地制度
第一节 采邑主的绝对私有
第二节 授田及井田制度
第三节 土地之不可分及禁止买卖转移
第四章 封建社会宗法制度
第一节 宗法与土地封建的关系
第二节 嫡庶制度
第三节 承继法
第四节 祭祀
第五节 婚姻
第六节 丧葬
第五章 封建阶级
第一节 贵族与平民
一 天子
二 诸侯
三 卿大夫
四 士
五 庶人
第二节 奴隶
第六章 封建阶级(续)
第三节 贵族阶级之优越
第四节 平民之义务权利
甲 义务
1代耕
2献纳
3役
乙 权利
第五节 庶人职业及居处之固定
第六节 各阶级之固定及所用礼仪之不同
一 祭祀
二 婚姻
三 丧葬
四 服饰器用
第七章 封建政治
第一节 封建政治的特点
一 分化
二 阶级间之服从
第二节 封建官吏
第三节 庶人与政治
第四节 兵制
一 人口及土地调查
二 乡邑及军队组织
三 各国军数
四 操阅
第八章 封建的崩溃
第一节 阶级的破坏
第二节 诸侯间的兼并
第三节 商业经济的兴起
第四节 土地制度的改革
结论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由于封建政治的成立,王国及封邑便不能不维持其整一,而由一人来统治。为了应付这种需要,于是为宗法制度中心的嫡庶分别应运而生,确定以嫡长子的身份来承继国土田邑。这是当时所谓圣人如周公者为百世着想所创立的抑制紊乱及争执的方法。否则封邑领土的完整,封邑人民的治理,赋役的征收,都要发生问题,而影响及封建组织的破坏。当时圣人所以极力提倡宗法者在于此,当时宗法制度所以盛行于天子诸侯卿大夫阶级,而不甚为庶人所注意者,也由于此。庶人无田邑,所以用不着它,所谓“礼不下庶人”者,礼便是以宗法为基本的祭祀婚丧等制度。庶人用不着讲求这些用以维持封建系统的礼或宗法。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0页 -
无论何种社会,都有一定的社会组织与功能,而将转变为另一种社会时,它的社会组织与功能自然也有显著的变化;否则旧的社会不会改变,而新的社会也断不能形成。所以我们想研究某种特殊社会,最好能把握住前一期社会的结构,及其转变蜕化的过程,以至于另一种社会结构的形成。这是最妥当的方法,可免去观察上的许多错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文库(共259册),
这套丛书还有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佛教史籍概论》《民国政制史(上下册)》《理性、社会神话和民主》《中国史纲》
等
。
喜欢读"中国封建社会"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封建社会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什么是“封建社会”?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对于“封建”的界定,是一个长期以来争执不休的问题,如果将它理解成柳宗元《封建论》,也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那么自秦始皇以降的两千多年历史几乎都算不上“封建社会”了。瞿同祖先生的《中国封建社会》写作于1936年,从整体来看,他所采用的观点是西周的“封邦建国”之... (展开)
简明扼要的周代社会概述,硕士论文的典范
抛开“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这些由舶来的五个社会发展阶段理论造成的争议(将feudalism翻译为“封建社会”其实并不恰当),仅从中国历史及“封土建国”的本意出发,周代才是真正意义的封建社会。所以本书其实也可以说是一部《周代社会》。瞿先生在26岁就以这本硕士论文...
(展开)

顺手捉了几个虫,短评写不下
内容基础,条理分明,逻辑清晰,值得一读。 既然读了,顺手捉虫,以下是可能有讹误的地方: 1.第58及59页,“𣪕”字,左上为“白”而非“臼”; 2.第64页,“蓬启疆”应为“薳启疆”,与第63页一致; 3.第75页,“王事靡盬”,“盬”的右上不是“舍”; 4.第114页,“桃庙”...
(展开)

《中国封建社会》笔记
导论: 我不想将封建社会看成一种静态的制度,我试图分析它的形成以至崩溃的过程,解剖它的各种社会组织的功能及彼此间的关系。 最要紧的,必须以整个的眼光,来分析解剖整个的社会组织,不可以仅仅以一种组织或现象为讨论的依据。 什么是封建社会? 梅因从所有权上看,强调土...
(展开)

《中国封建社会》读后感
以前一直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没太大直观认识,读完这本书,准确说是翟老的硕士论文,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封建社会形成于商朝,兴起于周朝,结束于秦朝。商朝社会,是以畜牧为主的的氏族社会,族长只是全族的代表,族人理论上是自由平等的,财产理论上是全族人所有,...
(展开)
>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新版已经上市 | 来自homo silvester | 2012-08-15 10:39:20 | |
中国有没有马克思所说的封建社会? | 来自最后之人 | 5 回应 | 2012-03-16 11:53:3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Routledge (2020)暂无评分
-
商务印书馆 (2015)8.6分 206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8.5分 55人读过
-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8.1分 2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许纪霖教授推荐的中国文化概论参考书目 (不足方丈)
- 清末民初的老先生们 (丰无涯)
- 【世纪人文】系列之“世纪文库·中国部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彼岸)
- 中国国情研究 (姜白石)
- 社会史,及相关 (丰无涯)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笑矣乎.沉静 2009-02-06 11:28:12
注释较多。
0 有用 机智勇敢昭昭昭 2010-08-05 11:33:15
书不厚,简明易看。
1 有用 文山 2019-10-25 23:21:58
介绍的还是挺清楚的,比较基础和普及,对于了解宗法分封制和封建国家还是很有帮助的
5 有用 whig 2011-08-25 23:25:13
年轻气盛,选题过于宏大,功力不逮,完全依赖文献,只有前两章尚可
0 有用 黑洞 2009-04-27 22:01:44
封建有诸多特征,不能单以上层建筑判断社会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