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清末民初的老先生们 (丰无涯)
- 一些有助益的书 (丰无涯)
- 五经大义;诸子要旨;历代通鉴;中国思想文化通论 (Lightsage)
- ◆岊湬的书柜(1) (岊湬)
- 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征引书目(上) (金声)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9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从陆象山到刘蕺山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沐风庄主 2007-10-28 22:49:27
牟宗三
0 有用 hztz 2010-12-20 16:44:25
儒林寥落 今也至极
1 有用 olaf 2012-03-31 21:02:09
牟宗三先生三卷本《心体与性体》的姐妹篇。
0 有用 ZiGZaG 2024-03-06 13:00:18 上海
作为《心体与性体》的附篇,逻辑线索是明确的:象山和阳明开创了将创生实体完全融注于和化归为心体的道路,这一路的正统原本是提倡将良知向事物扩展开去以充其极的工夫路数。在这种扩展中,良知的未发已发本是不可分解的,即寂即感,即动即静。但后来却横生出聂双江和罗念庵要区分未发已发的路子,他们由此主张要回复到良知的某种寂静状态去的后返式的工夫路数,这就造成了王学内部的分裂。刘蕺山的“慎独”恢复了“以心著性”的道... 作为《心体与性体》的附篇,逻辑线索是明确的:象山和阳明开创了将创生实体完全融注于和化归为心体的道路,这一路的正统原本是提倡将良知向事物扩展开去以充其极的工夫路数。在这种扩展中,良知的未发已发本是不可分解的,即寂即感,即动即静。但后来却横生出聂双江和罗念庵要区分未发已发的路子,他们由此主张要回复到良知的某种寂静状态去的后返式的工夫路数,这就造成了王学内部的分裂。刘蕺山的“慎独”恢复了“以心著性”的道路,即在心体之上另设一超越性的性体,“独体”是连接心体与性体的关键。超越性的性体的挺立,也就纾解了王学内部因未发已发问题而产生的纷争。故主线是心学的耸立和内部分裂以及由此导致的性学的重新崛起。但结构安排上不甚合理。论述得最详细的是阳明后学各派的分歧,对于阳明和蕺山这两个核心人物的解读略显粗疏和散乱。 (展开)
0 有用 輞川 2020-01-04 14:17:43
泛泛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