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若妮卡想不開》的原文摘录

  • 她对信息学没有丝毫兴趣,这与她一生所做的一切相一致:总是寻找更为容易或是说伸手可得的东西,比如那本杂志。 (查看原文)
    耳耳耳耳 54赞 2012-07-05 15:44:52
    —— 引自章节:各个章节
  • "我只见到她发过一次脾气,就是在丈夫搞了个情妇的时候。当时她大吵大闹,掉了几公斤肉。她摔杯子摔碗,整整几个星期吵得邻居无法睡觉。尽管看上去十分荒唐,可我却认为那是她最幸福的一段日子:她在为某种东西而斗争,能感觉到自己还活着,并且有能力对所面临的挑战作出反应。" (查看原文)
    耳耳耳耳 54赞 2012-07-05 15:44:52
    —— 引自章节:各个章节
  • 开始时,泽德卡曾迷恋过维莱特,甚至想到病愈之后也加入"兄弟情谊会"。但后来她明白了,只要具有某些智慧,在应付日常生活挑战的同时,在外边照样可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一切。正如有人讲的那样,只要保持一种"可控制的疯癫状态"就行了。你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啼哭、不安、生气,但是切不可忘记,你在空中的灵魂正对所有的困境嗤之以鼻。 一天下午,她从斯洛文尼亚伟大诗人普列舍伦的雕像前走过,不禁想起了诗人的一生。三十四岁时,诗人有一次走进了一座教堂,看到了一位名叫儒利妞·普里米卡的年轻姑娘,并狂热地爱上了她。像古代吟游诗人那样,他开始给她写诗,希望能娶她为妻。儒利妞出身于一个上层资产阶级家庭。除了在教堂里意外地见到她一面之后,普列舍伦再也未能走近她的身边。但是那一次的相遇却使他产生了灵感,写出了最好的诗篇,还以姑娘的姓名为中心创作出了一则神话故事。在卢布尔雅那中心的小广场上,诗人雕像的双眼注视着一个方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就会发现刻在广场另一侧一间房屋墙壁上的一个女人的面容。儒利妞当年就住在那里。即使在死后,普列舍伦依然永久地注视着他那无法得到的意中人。倘若当年诗人更加努力地去争取呢? (查看原文)
    耳耳耳耳 54赞 2012-07-05 15:44:52
    —— 引自章节:各个章节
  •   "你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你留下了一封信——我从不相信这是你自杀的真正原因——,你的心脏出了毛病,无法治好,所以活不了几天了。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我女儿的模样:万一她也决定去做同样的事情呢?只要能活着就要为活着而斗争,这是生活的自然规律,为什么有些人想要对抗这种规律呢?"   "我正是因此才哭的。"韦罗妮卡说道,"当我服用安眠药时,我想杀死的是一个我所厌恶的韦罗妮卡。当时我不知道,在我的身上,还有着我会喜欢的另外一些韦罗妮卡。"   "我需要自我控制。我是一个能把决心要做的任何事都做到底的人。"   的确,在她的一生中,她将许多事情都一直做到了底,但那都是些小事,比如把说一句对不起就可以解决的争吵没完没了地进行下去,或是断绝与她所钟情的一个男人的联系,因为她认为这种关系不会有任何结果。她恰恰是在比较容易做到的事情上表现得十分严格,以向自己显示自己的力量和冷漠,而实际上她却是一个脆弱的女人。她从未在学业上、学校的体育比赛中和试图维持家庭和睦方面有过出色的表现。 她住在一所精神病医院,可以感受到世人对本身加以隐藏的那些东西——因为我们所有人接受的教育都只是要我们去爱,去接受一切,去试图找到一种出路,去避免发生冲突。韦罗妮卡仇恨一切,但主要是仇恨过去指导她生活的方式,正是这种方式,使她一直未能发现自己的体内生存着数以百计的另外的韦罗妮卡,她们风趣、疯狂、好奇、大胆和勇于冒险。 "人们越是能够生活得更加幸福,就变得越加不幸福。" (查看原文)
    耳耳耳耳 54赞 2012-07-05 15:44:52
    —— 引自章节:各个章节
  • 她也明白了,她在生活中一直得到过许多关爱、亲见和保护,但却缺少了一样使这一切变成为一种幸福的东西:她应该更加疯狂一些。 假如他们不喜欢的话,那就让他们抱怨好了!如果他们没有勇气抱怨,问题就是他们的!  "你让疯子们一个纯粹的玩笑给吓唬住了。为什么你不继续勇往直前呢?你担心失去什么呢?"   "我的尊严。我不想留在一个我不受欢迎的地方。"   "什么是尊严?是想让所有的人都认为你品德高尚、表现出色、对他人充满爱心吗?你要尊重天性。你该多看一些有关动物的电影,留意它们如何为争夺自己的空间而厮杀搏斗。我们所有的人都为那一天你扇的那记耳光而感到高兴。"   "这些念头还会回来,但是你们要力图加以阻止。你们有两种选择:控制你们的思想,或是被它所控制。你们已经选择过第二种,被恐惧、激动、犹豫牵着鼻子走,因为人具有一种自毁的倾向。   "你们不要把疯癫和失去控制混为一谈。请你们记着,苏菲派主要的大师纳赛鲁丁就是被所有人称作是疯子的那种人。恰恰因为你们城市的人认为他有精神病,所以纳赛鲁丁就有了把心里所想的全都讲出来的可能,有了去做他想要去做的事情的可能。如同中世纪王宫里的小丑,他们能提醒国王警惕一切危险,而大臣们却不敢这样做,因为他们害怕失去自己的职位。   "你们也应该如此。继续当疯子,但又要像正常人那样行事。要敢冒与众不同的风险,但又要学会不引起人们的注意。你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这朵花的上面,让真正的自我现出原形。" (查看原文)
    耳耳耳耳 54赞 2012-07-05 15:44:52
    —— 引自章节:各个章节
  • 因为那部讲述夫妻冲突的电影实在令人厌烦。难道就没有别的题材了吗?丈夫与情妇,丈夫与妻子和生病的儿子,丈夫与妻子,情妇和生病的儿子,为什么总是重复这些千篇一律的故事呢?人世间有比这更重要的东西可以讲述。 疯子就跟孩子一样,只有看到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才肯罢休。 "不过,人类就是这样。"她自我安慰说,"他们用恐惧替代了他们的大部分情感。" (查看原文)
    耳耳耳耳 54赞 2012-07-05 15:44:52
    —— 引自章节:各个章节
  • 假如所有的人都能了解自己内心的疯狂并且与之和睦相处,那该有多好哇!世界难道因此而会变坏吗?不,人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合理与幸福。 过去,当我想到生命是十分漫长的时候,总是把许多事情推迟到将来去做。当我开始认为生活毫无意思的时候,就对这些事情失去了兴趣。" (查看原文)
    耳耳耳耳 54赞 2012-07-05 15:44:52
    —— 引自章节:各个章节
  •   苏菲派的人静默思是什么?上帝是什么?如果世界需要被拯救的话,那么这种拯救又是什么?什么都不是。假如这里的以及外面的所有的人都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并且也让其他的人这样做,那么上帝就每时每刻都会出现在每一个芥子的颗粒里,出现在一片时隐时现的云彩上。上帝就在身边。可尽管如此,人们依然相信需要继续去寻找,因为仅仅接受生活乃是一种信仰之举似乎过于简单。   "也许吧。从根本上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过失都只能怪我们自己。很多人同样经历了我们所经历的困难,但他们的做法却与我们的不同。我们寻求了最容易的办法:一个与世隔绝的现实。" (查看原文)
    耳耳耳耳 54赞 2012-07-05 15:44:52
    —— 引自章节:各个章节
  • 要去发掘自己的生活、愿望和勇于冒险,还有必须活着!……他们的著述可以用一句话加以概括:"活着。"假如你活着,上帝就与你同在。假如你拒绝承受生活的风险,那么上帝就会回到遥远的天国,而仅仅成为哲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题目。 (查看原文)
    耳耳耳耳 54赞 2012-07-05 15:44:52
    —— 引自章节:各个章节
  • 你无需对任何人解释你的生活方式,包括你面前的那个小伙子。 正常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问题,或是说,如果很多人认为一个东西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东西就成了正确的。   "强迫自己与别人一模一样才危险,它会导致神经官能症、精神病、妄想狂。想与别人一模一样后果是严重的,因为这是在扭曲天性,违反了上帝的法规——在世界所有大大小小的森林中,上帝没有创造哪怕是一个与其他树叶相同的树叶。但是您却认为与众不同是一种疯癫,并且因此而选择维莱特作为生活之地。由于这里所有的人都各不相同,您也就和所有的人一模一样了。您明白了吗?" '你要成为漫溢而出的泉水,而不是永远蓄着死水的池塘。   "但是昨天,因为一架钢琴和一位今天大概已经死去的姑娘的原因,我有了某种非常重要的发现:这里的生活与外边的生活恰恰是一模一样的。无论是在外边还是在这里,人们都结成团体,修筑起他们的围墙,不让任何局外之人扰乱他们平庸的生活。他们所以去做某些事情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如此,他研究一些毫无用处的问题,他们消遣娱乐是因为他们不得不这样去做。至于其他的人,随他们去吧,那是他们的事。这些人最多看看电视新闻——就像我们多次一起观看那样——,目的只是为了确信,在一个问题成堆和充满不公正的社会里,他们是何等地幸福。 (查看原文)
    耳耳耳耳 54赞 2012-07-05 15:44:52
    —— 引自章节:各个章节
  • 饮弹而亡,跳楼,自缢,这都不符合她的女人天性。女人自杀总要选择更具有浪漫色彩的办法,比如割脉,或是吞服过量的安眠药。 (查看原文)
    22赞 2012-05-19 10:07:18
    —— 引自章节:第一章
  • "她相信自己是个绝对正常的人。她所以决定自杀是出于两个非常简单的理由,而且她确信,如果她留下遗书进行解释的话,很多人都会同意她的这一做法。 第一个理由:她生活中的一切没有任何变化,青春一旦逝去,就意味着将一天不如一天,老年期便会开始在她身上打上它不可逆转的印记,疾病来了,朋友们离去了,总而言之,继续生活下去不会增添任何新意,相反,忍受痛苦的可能性却大为增加了。 第二个理由更富有哲学色彩:韦罗妮卡阅读报纸,看电视,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一切。一切都是荒谬的,而她又无法改变这种局面,这就使她产生了自己一无所用的感觉。 (查看原文)
    22赞 2012-05-19 10:07:18
    —— 引自章节:第一章
  • "我只见到她发过一次脾气,就是在丈夫搞了个情妇的时候。当时她大吵大闹,掉了几公斤肉。她摔杯子摔碗,整整几个星期吵得邻居无法睡觉。尽管看上去十分荒唐,可我却认为那是她最幸福的一段日子:她在为某种东西而斗争,能感觉到自己还活着,并且有能力对所面临的挑战作出反应。" (查看原文)
    22赞 2012-05-19 10:07:18
    —— 引自章节:第一章
  • 在一个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活下去的世界里,该怎么评价那些决定去死的人呢? (查看原文)
    22赞 2012-05-19 10:07:18
    —— 引自章节:第一章
  • 她的一生总是在等待着某一件事中度过的:父亲下班回家,情人的一封未到的信件,期末考试,火车,公共汽车,电话,节假日的开始与结束。现在她则需要等待日期已定的死亡。 "这种事只能发生在我的身上。一般说来,人们恰恰是在他们认为不会死去的那一天死去的。" (查看原文)
    22赞 2012-05-19 10:07:18
    —— 引自章节:第一章
  • "疯子就是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那种人,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患者、躁狂症患者,或是说与众不同的那些人。" (查看原文)
    22赞 2012-05-19 10:07:18
    —— 引自章节:第一章
  • 很快她可能会最终相信,生活仍有价值,忍气吞声是无用的,反正她将要离开这个世界。她的惟一出路就是远离一切和远离所有的人,千方百计地试图恢复原来的自我,服从维莱特的规章制度。她适应了这里强制实行的日程安排:早早起床,吃早餐,在花园里散步,吃午饭,去客厅,再去花园里散步,吃晚饭,看电视,上床睡觉。 (查看原文)
    22赞 2012-05-19 10:07:18
    —— 引自章节:第一章
  • "这种状况很快就会出现,她将被诱导进入一种昏迷状态。如果她的目光变得呆滞,请你不要惊慌。当她处于药物作用的控制时,你不要指望你能够认出她来。" "这太可怕了,太无人道了。人们总是为了使人清醒而不是昏迷而努力奋斗。" "人们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自杀而努力奋斗。"男护士回答道,但韦罗妮卡本能听出其中的挑衅含意。 (查看原文)
    22赞 2012-05-19 10:07:18
    —— 引自章节:第一章
  • 与女友们不同的只有一点,即后者仅仅是梦想得到这种爱情,而泽德卡却决定走得更远,她企图得到这种爱情。 (查看原文)
    22赞 2012-05-19 10:07:18
    —— 引自章节:第一章
  • 今天,在经过多次太空旅行和多次与有学识的灵魂相遇之后,泽德卡明白了那一切统统是无稽而荒唐的。她是在把无法得到的爱情当作一种托词,一种借口,目的在于切断与她当时的生活——远非是她真正期待的那一种——之间的联系。 (查看原文)
    22赞 2012-05-19 10:07:18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36 37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