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罢工的书评 (21)

王大江 2010-08-04 15:00:27

引发集体行动的诸因素

在一段长达四十年的保守主_义时代开始衰退之后,世界政_治浪潮重新左转,激_进的观点主张、公开的政_治辩论和此起彼伏的集体行动再次凸现出来。新一代的不甘寂寞者又将面对一个老问题:那些无产阶_级(或是其他最受_压迫最该不_满的群_体)为什么难于迅速组_织和行动起来? ...  (展开)
橙子 2012-12-23 23:09:44

似乎是吹毛求疵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美国学者裴宜理的《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无疑是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即使距其英文原著出版已近二十年,现在读来仍不失其学术价值。该书最重要的观点,正如作者本人所指出的:不同的工人有不同的政治, 这一论点提醒读者们注意到,工人并非铁板一块,他们由于各自的不同...  (展开)
ici 2013-12-02 23:11:13

中国工人阶级的起源与工运史

在无数政治口号和纲领性文本中反复登场的“工人阶级”一词,早已成为中国人的论说方式中的惯性思维,“工人阶级”本身的存在及其阶级地位,在党史叙述中不断被赋予神圣的想象色彩。对无产阶级英雄形象的高度期望,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包装进口,在重重包裹的工人阶级研究中为...  (展开)
何不食肉糜 2021-05-18 18:35:01

《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读书报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摘 要:《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一书作为裴宜理从农民研究转向工人政治研究的经典著作,打破了以往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附庸于党史的地位以及修正了“新工人史”刻意规避罢工运动的错误倾向。本书以“不同的工人从事不同的政治”为中心,从地缘、党派、产业三个因素分析...  (展开)
江海一蓑翁 2017-09-28 12:21:26

《上海罢工》读书笔记及分享提纲

读书笔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本): 中译本序P2阶级地位在工人运动当中作用不突出 P2中国工人的四分五裂,与欧美工人类似 第一章:考察上海的移民结构——广东人、宁波人、江苏人和华北人,P29工人的籍贯与其职业和团结聚集之间的关系,P33地缘政治培育出来的团结,P39...  (展开)
怀霜 2021-02-17 16:56:30

阅读的笔记与疑问

裴宜理(Elizabeth J.Perry) 对工人运动的兴趣:近代中国民众反抗,革命和政治力量关相互关系的痴迷 以前的著作:《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 • 本书的三大部分 1. 地缘政治(1839-1919)上海工人力量在地理与文化上的源流 2. 党派政治(1919-1949)20世纪20年代-...  (展开)
豆丁 2019-12-15 22:56:42

一些思考随笔

· 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之间的关系:美亚“贵族”工人阶层与普通工人之间的联合,作为对抗政府和企业的共同体,彼此之间的关系在文化、社会、身份上有差异,在站在对工人自身权利的维护立场上,并非是紧密的利益集团,所以这一点来说,从技术层次上,区分工人阶级内部差别,是...  (展开)
今天来抓香蕉鱼 2018-05-02 18:31:47

《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摘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部分 地缘政治 本部分主要讲的是上海工人的原籍问题,以了解工人是如何以及为什么从事某种形式的政治。 首先,作者举出了马克思主义和现代化理论家(Arthur·Ross为例)观点的共同之处:两者都强调资本主义的改造功能,将农村视为传统的和封建的,资本主义城市则代表着现代...  (展开)
fushia 2013-04-16 13:42:23

韩国工人 上海罢工读书札记

两者都对于工人所处的外部政治、文化、经济环境做出了考察,以及对于工人自身主体性和身份认同给予了恰当的关注。 相比裴宜理的上海罢工,个人感觉两者的论述思路其实是很接近的,都是由两条基本线索串联起来的。其一是将工人运动放入宏观的社会结构中去考察,根据不同时期的...  (展开)
Shawn Chan-SY 2021-08-27 15:41:54

隨便記一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對分裂的「一」的抗拒,就分成三種:①行動主義/實用主義帶來的極左極右跳躍,即書中的立三路線和lsq的白區取消派,把政治鬥爭和經濟鬥爭分成兩部分;①的亞種,假設有一個純淨的無產階級在那裡(沒有分裂、自動自覺的),這種假設混合行動主義帶來的是民粹的,隨機地「遵從民意...  (展开)
苦海女神龙 2021-05-07 22:04:27

阶级本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淘尽了,世间事,混做滔滔一片潮流。——《上海滩》主题曲 一、不再胜利或失败的革命史 一种历久弥新的传统认为,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反之似乎亦成立:胜利是由历史定义的,谁掌握了历史性的胜利,谁便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中国的历史向来不乏胜利。由于在较为普遍的认知中...  (展开)
阿栗 2019-03-24 16:16:19

读书笔记

之前很多人谈民国时期的罢工运动,很容易就会牵扯到阶级意识层面,工人参与罢工就是自我阶级意识的觉醒,反抗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压迫。当然,关于罢工运动在阶级政治层面存在意义和影响,是不需否认的,只是这种作用,多大程度上是工人运动本身意志的反映的?除此之外。工人...  (展开)
冒雨先生 2017-02-17 21:12:51

《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 裴宜理

《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 裴宜理 在这里,打算对《上海罢工》的整体框架和逻辑思路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裴宜理研究的起点在于她对中国民众运动的关注,她在之前的一本书《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就得出了阶级关系在中国农民叛乱中没那么重要,反而是亲缘、地...  (展开)
@@@@ 2024-12-01 19:13:05

《上海罢工》书评

工人运动史长期处于从属地位,至少在21世纪之前,工人运动虽长期是显学,但仅仅是党史的附庸,没有自身的主体性。大量工运事件史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刻板模式叙述,不是在论述工人的先进,就是在论述党的伟大,但是唯独看不到工人的独特性在哪。这套叙事下,将工人换成什么其他...  (展开)
鼓的激 2020-05-23 13:07:32

这是《无间道》呀,对不起,我是党员。

工作的开始,是遇到不少困难的(最难对付的是青洪帮)。最后我们决定把几个同志设法加入青帮或红帮;但是在当时我们同志都是学生出身,如果要上台去讲一套,下台来写一套,倒还有人;如果要到青帮里去拜老头子,到洪帮里去做小兄弟,先要低首下心去学他们的清规戒律,然后再拐...  (展开)
浮沉 2018-12-21 16:02:04

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果想了解中国工人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读上海罢工这一本书再好不过了。为什么以上海的工人运动为例呢?从地缘政治上来说,从近代的发展来看,上海一直是一个移民城市,遍布各个劳动阶层的工人来自全国各地。在19世纪末20年代,大量的中国人涌入上海,成就了工人阶级底层(P...  (展开)
野棕榈 2018-09-18 21:29:34

《上海罢工》读笔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美]裴宜理著,刘平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8 核心观点:采用新劳工史的视角,反驳阶级意识论的观点,从工人的地缘、祖籍、性别、大众文化、工作经历等社会史和生活史方面对工人集体行动的传统重新进行考察(叙事方式:理论对话) 导论: 一种观点认为,工人阶级之所以...  (展开)
面面在学有所获 2019-04-12 14:59:49

差异即政治

差异即政治,消除差异也是政治,这些具有差异性的人被动员起来成为一个力量之后,进行一种运动,但他们本身的目的依旧具有差异性。差异是现在多样性-相对主义之间进行思考,政治是具有一致性的。这是一本历史书啊,虽然它是讲中国20世纪上海的罢工事业,但 它的第二部分确实以...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1条)

订阅上海罢工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