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慈悲與智慧鄭振煌畉
自從本書中文版於一九九六年九月問世之後,在華人社會掀起研究生死的熱潮·所到處,不論是台灣,或是美國、加拿大、香港、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甚至尼泊爾、印度等華人不多的地區,都有人向我主動提及這本書·畉
本書討論嚴肅的生命課題,竟然能引起這麼大的迴響,足見佛法的智慧甚深,佛法的慈悲廣大,扣緊每一個人心絃,激發大家的共鳴·生死是每一個人無法逃避的大事,自有人類以來,便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揭開生死之謎,解脫生死牢獄,乃成為人生最主要的目標·在眾多努力之中,佛法所提供的理論和實務,最能令人信服,它所散發出來的光明和熱力,救度了無數的人們·畉
這本書已經變成許多人最主要的精神食糧,一遍又一遍地讀,不斷地思惟,並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許多讀者告訴我,這本書挽救了他們的婚姻、家庭、事業、人生,提供了他們養生送死的指南,昇華了他們的生命價值...
慈悲與智慧鄭振煌畉
自從本書中文版於一九九六年九月問世之後,在華人社會掀起研究生死的熱潮·所到處,不論是台灣,或是美國、加拿大、香港、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甚至尼泊爾、印度等華人不多的地區,都有人向我主動提及這本書·畉
本書討論嚴肅的生命課題,竟然能引起這麼大的迴響,足見佛法的智慧甚深,佛法的慈悲廣大,扣緊每一個人心絃,激發大家的共鳴·生死是每一個人無法逃避的大事,自有人類以來,便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揭開生死之謎,解脫生死牢獄,乃成為人生最主要的目標·在眾多努力之中,佛法所提供的理論和實務,最能令人信服,它所散發出來的光明和熱力,救度了無數的人們·畉
這本書已經變成許多人最主要的精神食糧,一遍又一遍地讀,不斷地思惟,並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許多讀者告訴我,這本書挽救了他們的婚姻、家庭、事業、人生,提供了他們養生送死的指南,昇華了他們的生命價值·一座座無形的橋,就透過本書在讀者與我之間建立,讀者們識與不識,都是我感恩的對象,使我加深對佛法的信心·三十五年來,我譯而不作,深知自己無修無證,所說皆是葛藤,但高僧大德的景德懿行,則值得世人傳誦學習,所以不揣淺陋陸續介紹,願今後仍有更好的作品,以報三寶及眾生隆恩·<冥界通關手冊>袁瓊瓊畉
《西藏生死書》是在一個前提下寫作的,就是輪迴觀·是在相信「人類有肉體之外的生命,死後依然存在,並且有知覺」的信念下,這本書才有意義·
這本書可以視同《西藏度亡經》(即《中陰聞教得度》)的解說·《度亡經》公認難解,除了內中充滿宗教專有名詞外,也由於它在談論一個我們經驗以外的世界·在那個領域中,疆界不是以空間或時間做區分的·亡者進入的這個境界裡,時間是短暫到一彈,又同時恆長到無限;空間是廣闊到不可思議,又同時狹隘到不足方寸· 寫作者雖已將所謂的「中陰」過程規劃成我們能了解的「七七」,但真正的死後世界要遠比這複雜得多·畉
據說在從前,《度亡經》是只有僧侶才能看到,一般人無緣得見·這也許多少表示讀這本書,需要特殊的學養·我個人覺得它有些像一本古體的「冥界通關手冊」,過了這一關,就可以到達「冥界」死亡之國·因為是古書,又是僧侶行法事的工具書,原也就沒打算普及,所以詰屈聱牙乃屬必然·而《西藏生死書》把它通俗化,不但用現代人能了解的字句做解說,還輔以符合現代思想觀念的演繹·另也不乏一些「推廣」辭句,告訴大家研究這本書,不但可以知道如何死,更可以發人如何生·常人愛說「死」是一了百了,本書告訴你︰死不但沒法一了百了,死得不好,非但是喪失了解脫的「權益」,連下輩子也會過得不好·在「臨終關懷」逐漸受到重視的現在,《西藏生死書》提供的是心靈層面的安慰·它篤定的告訴你︰「死亡只是另一期生命的開始·」由於死後尚有生命,這本書就有點像新生入學手冊·即將「入學」的人最好讀一讀·尚未「入學」的,也不妨提前開始學前教育·畉
人生過程,死是最嚴重的·「死後尚有生命」一向是人類的夢想和渴望,我相信所有的神仙與鬼魅的故事,都是因著這個意願而被創造的·《西藏生死書》站在人的這種渴望上發揮,舉出各種事實來證明死後的生命不是夢想·然而這也就像魏斯的《前世今生》一樣,要先相信了,它所說的一切才有意義·由於人人都知道的原因,我們對死亡之國知道的比外太空還少·太空船出了大氣,還有些照片、殞石帶回來;但是沒有人,即使那些聲稱死後復生的人,也從未有任何證物留作紀念·所有可以證明它「是」的,也同樣可以反證它「非」·畉
但是人類的謎題不止死亡一項,不能因為我們在現有的學理上無法確認,就否定它的存在·我以為閱讀本書的意義其實不在相信死後另有人生,而是它提供了一個與死亡相親的機會·如若我們可以因此學到安詳的死,或許會懂得如何從容的生·畉(摘自聯合報辁讀書人邬版,撰文者為專業作家)《西藏生死書》的啟示王浩威畉
死亡究竟是什麼?畉
我曾在一所佛教醫院服務,離佛法的修研卻是相當的遙遠;即使是現在,從來也沒專心地沈浸過·我只是像一般人一樣,口頭上熟悉著無常的觀念,甚至因為個人的興趣和臨床工作的需要,閱讀了許多已經出版的生死書·畉
拿到《西藏生死書》,沒有馬上閱讀·並不是沒興趣看它,而是擺脫不了自己的煩躁·勉強看到第二章,提到「動的惰性」,索甲仁波切說︰「我們的生活似乎在代替我們過日子,生活本身具有的奇異衝力,把我們帶得暈頭轉向;到最後,我們會感覺對生命一點選擇也沒有,絲毫無法作主·」畉
原來,乍看忙碌的煩躁心情,其實只是一種惰性·我忽然可以慢下腦海的波動速度,開始捨棄效率的自我要求·於是,就這樣,一個晚上也許十來頁,也許五、六十頁,我終於靜下心來,隨著隨意的體會而慢慢看完這本書·畉
對於一位非佛門子弟的讀者來說,深夜裡翻閱這本智慧之書,恐怕是一種享受吧·「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未來的還沒生成,即使是當下這一念,誠如我們所經驗的,也立刻變成過去了·」我指的享受,也就是這種拋開了過去和未來的考量,體會到「當下」是唯一真正的擁有,甚至是等同於中陰觀念中的死亡狀態·畉
誠如索甲仁波切說的,因為死亡帶來的改變,才開始體悟自己的心性·這是多麼弔詭的一件事,因為死亡才有活著的感覺·然而,一切事物不也是這樣嗎?邏輯的聰明睿智雖然迷人而有趣,卻是「迷惑的種子」·閱讀著《西藏生死書》,其實是一連串的弔詭的考驗,不斷地瓦解著自我的線性邏輯,也不斷地打破所有我執的概念· 畉
某一程度而言,這樣的思考模式是我所熟悉的·在從事的心理治療專業裡,自己最受影響的幾個西方理論家,包括英國客體關係理論精神分析家溫尼寇特(D.糺W.糺Winnicott)所提的「弔詭」,或是義大利系統理論家族治療家帕拉柔莉(Palazoli)所提的「反弔詭」,都充滿了東方的思考色彩·然而,索甲仁波切卻是更隨意拈來,一切棒喝都是輕輕的文字就達到的效果·畉
在醫院裡,我們教導年輕的住院醫師學習自我放鬆的方法,包括自我暗示和生物回饋·剛剛沈浸在科學理性裡的醫師,正飢渴著有效率的邏輯知識,其實是不容易體會這種「做」的功夫,特別是將放鬆等同於效率的弔詭思考·我會建議他們讀這本書的︰不過,就算他們嗤之以鼻,我想自己也不會在意·畢竟,自己在更年輕時,也曾如此自信過·畉
索甲仁波切在書的最後一章,自述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每個人既不怕死,也不怕活;我希望每個人死得安詳,死亡時能夠得最有智慧、最清明和最溫柔的關懷︰我希望每個人透過心性和真相的了解,找到終極的快樂·」畉
死亡是什麼?生命中的一切又是什麼?讀完《西藏生死書》我雖然沒有懂更多,卻明白自己所不懂的其實還相當的多呢·(摘自1997年2月《光華雜誌》)
西藏生死書的创作者
· · · · · ·
-
索甲仁波切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索甲仁波切
出生於西藏,由本世紀最受尊敬的上師蔣揚欽哲仁波切養育成人,後來被上師認出是拖頓索甲的轉世。
一九七一年至英國劍橋大學專研宗教學,一九七四年開始弘揚佛法。在歐美各國生活、教學已二十多年,使他通達西方的心靈。由於他思路清晰、從容自在、幽默風趣,傳法時深受聽講者的歡迎,成為許多國家的佛學中心與佛教團體的負責人或指導者。
譯者簡介 鄭挀煌
台大外文系畢業,政大新聞研究所碩士,學生時代即活躍於佛學社團,舉辦各種佛學講座與研習營,修習佛法至今三十餘年。現為慧炬出版社社長、慧炬雜誌社發行人。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的使命是求得平衡,发现中道, 学习不要沉溺在现代生活的享受中, 关键在于单纯, 不要以外界活动来过分伸展自己, 而是要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简单。(from 《西藏生死书》) 心的宁静就是从这里来的。宁静的心可以让你追求精神事物, 以及涌自精神真义的知识, 可以帮助你面对死亡。(这里指简单的生活) 我知道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有他要完成和学习的东西, 譬如分享更多的爱, 彼此更加慈爱, 发现人生最宝贵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与爱, 而不是物质。同时了解生命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被记录下来了, 即使当时不经意地擦身而过, 但后来还是会出现的。 濒死经验最重要的预示是: 它彻底改变了曾有濒死经验者的生命。研究者注意到其影响和改变相当大: 对于死亡的恐惧降低, 也比较能接受死亡; 增加对别人的关怀, 更加肯定爱的重要性; 追求物质的兴趣减低, 更加相信生命的精神层面和精神意义; 当然, 也比较能接受来世的信仰。 西藏佛教徒相信, 癌症之类的疾病其实是一种警讯, 提醒我们生命中一直忽略的深层部分, 比如精神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够认真看待这个警讯, 全盘改变生命的方向, 不仅能治疗我们的身心, 甚至整个生命。 我们怎么做才能克服执著呢? 唯一的途径是了解它的无常性; 这种了解可以慢慢解除它对我们的控制。我们将了解上师所开示的对于改变的正确态度: 想象我们是天空, 看着乌云飘过; 想象我们是水银一般的自由自在。当水银落在地面时, 仍然完整无瑕, 从不与尘埃混合。当我们试着依照上师的开示去做, 慢慢解除执著时, 大慈悲心就从我们身上产生。 所谓一切皆空, 一切皆无法独立存在。 时常认知生命有如梦幻, 减低执著和嗔怨。对一切众生生起慈悲心。不管别人如何对待你, 都要保持慈悲。不管他们做什么, 只要你当它是一场梦, 就会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修行的关键, 就是在梦中保持积极的愿力,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才是真正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禅定可以把心带回家,但首先要修习专注。 从前,有一位老妇人来到佛陀面前,请问坐禅的方法。佛陀告诉她,在井里汲水的时候,手的每一个动作都要了了分明,如果做到这一点,她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处在清醒和旷达的宁静中,那就是禅定。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把心带回家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西藏生死書"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瑜伽师地论(全九册) 9.7
-
- 花雨滿天(上下冊) 9.5
-
- 唐卡的故事(全彩插图珍藏本) 8.1
-
- 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8.2
-
- 這樣事和誰細講 8.3
-
- 生死的幻觉 8.5
-
- 中国历史中的佛教 8.2
-
- 图解西藏生死书 8.1
-
- 禅与生活 8.1
西藏生死書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01 条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8.4分 17424人读过
-
HarperSanFrancico (1992)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8.7分 6237人读过
-
張老師文化 (2006)8.8分 32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向死而生 (朴一)
- 《一味》里提及的书 (一味不二)
- 关于死亡 (吕)
- 芝城的港台書計劃 (羊驼帽子)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西藏生死書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小发 2014-12-31 22:36:39
將近半年之後,我又拿起未讀完的半本書,接著看,真的是一本指導實踐慈悲的上等教法!
0 有用 LUMEN 2022-11-12 11:31:56 北京
rapist
0 有用 想本雅明迟了迟 2016-07-01 01:20:39
Bullshit!
0 有用 davy 2005-08-31 05:51:34
死亡究竟是什麼?生命中的一切又是什麼?
0 有用 闷闷 2014-10-28 04:06:18
看着看着 有点被洗脑的感觉。这类书 还是比较适合 对症下药的时候看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