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书中论述作者对战争艺术的独特见解,包括对战争和政策关系的研究。“摩擦”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士气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一般战略的看法等。这本《战争论》使读者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就能了解《战争论》的精髓和克劳塞维茨思想的重点,对于喜欢军事理论书籍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战争论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历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von Clause witz)在1780年6月出
生于普鲁士马格德堡附近布尔格镇的一个小贵族家庭。十二岁时在
波茨坦的一个步兵团中充当士官生。1793年,当普鲁士同革命后的
法国作战时,他曾参加围攻美因兹城等战斗。1795年升为少尉。
1801年秋,他被送入柏林军官学校,因学习成绩优异,深得校
长香霍斯特的赏识。香霍斯特是以后普鲁士军事改革的倡导者,克
劳塞维茨的思想和以后的活动受他的影响很大。
1803年春,他在该校毕业后,被香霍斯特推荐为奥古斯特亲王
的副官。在这一段时期,他经常参加香霍斯特主办的军事协会的活
动,听康德主义者基瑟韦特的哲学课,研究军事、哲学、历史和文
学等著作,写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
1806年10月普鲁士同法国作战时,他随奥古斯特亲王所率的
步兵营参加了奥尔施塔特会战,退却时在普伦次劳...
作者简历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von Clause witz)在1780年6月出
生于普鲁士马格德堡附近布尔格镇的一个小贵族家庭。十二岁时在
波茨坦的一个步兵团中充当士官生。1793年,当普鲁士同革命后的
法国作战时,他曾参加围攻美因兹城等战斗。1795年升为少尉。
1801年秋,他被送入柏林军官学校,因学习成绩优异,深得校
长香霍斯特的赏识。香霍斯特是以后普鲁士军事改革的倡导者,克
劳塞维茨的思想和以后的活动受他的影响很大。
1803年春,他在该校毕业后,被香霍斯特推荐为奥古斯特亲王
的副官。在这一段时期,他经常参加香霍斯特主办的军事协会的活
动,听康德主义者基瑟韦特的哲学课,研究军事、哲学、历史和文
学等著作,写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
1806年10月普鲁士同法国作战时,他随奥古斯特亲王所率的
步兵营参加了奥尔施塔特会战,退却时在普伦次劳被法军俘虏。1807
年10月释放回国后,根据亲身的体验,力主改革普鲁士的军事制度。
1808年到科尼斯堡(仍为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积极参加香霍斯特
主持的军事改革工作,结识了军事改革委员会成员格乃泽瑙、波燕
等人。1809年秋回到柏林,后来进总参谋部,在香霍斯特属下工作。
1810年升为少校。
1810年秋,任柏林军官学校教官,同时为王太子(即以后的威
廉四世)讲授军事课,前后共两年。1810年年底,与布吕尔伯爵的
女儿玛丽结婚。
1812年4月,克劳塞维茨因反对普王威廉三世同拿破仑结成同
盟而辞去普鲁士军职,去俄国准备参加反拿破仑的战争。先在俄军
参谋部任职,领中校衔,后任军参谋长等职。当拿破仑进攻俄国时,
他曾参加斯摩棱斯克争夺战和博罗迪诺会战等。以后随维特根施坦
军团参加了对拿破仑的追击。12月,作为俄军联络官,同普鲁士军
队的指挥官约克谈判,说服他反对拿破仑。1813年3月随维特根施
坦军团回到柏林。9月格尔德战斗获胜后升为上校。1814年回到普
鲁士军队。1815年任布留赫尔军团第三军参谋长,参加过林尼会战
等。
1815年秋在科布伦次任莱茵军团参谋长(格乃泽瑙为司令),利
用空闲时间总结拿破仑战争的经验,从事战争理论的研究工作。
1818年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9月升为将军。在任校长的十二
年间,致力于《战争论》的著述工作。他先后研究过一百三十多个
战例,写了许多评论战史的文章,并整理了亲身经历的几次战争的
经验。1830年春调到炮兵部门工作。当时,《战争论》尚未修订完毕,
他将手稿三千多页分别包封起来,并在各个包上贴上标签,准备以
后修改,但一直没有得到机会。
1830年8月去布勒斯劳任第二炮兵监察部总监,同年12月调
任格乃泽瑙军团的参谋长。1831年11月16日患霍乱逝世。死后,他
的妻子玛丽整理出版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共分
十卷,《战争论》是其中的第一、二、三卷。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有些仁慈的人可能很容易认为,一定会有一种巧妙的方法,不必造成太大的伤亡就能解除敌人的武装或者打垮敌人,并且认为这是军事艺术发展的真正方向。这种看法不管多么美妙,却是一种必须消除的错误思想,因为在象战争这样危险的事情中,从仁慈产生的这种错误思想正是最为有害的。物质暴力的充分使用绝不排斥智慧同时发挥作用,所以,不顾一切、不惜流血地使用暴力的一方,在对方不同样这样做的时候,就必然会取得优势。…… 问题必须这样来看。由于厌恶这个残暴的要素而忽视它的性质,这是没有益处的,甚至是错误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页 -
虽然出敌不意是到处应争取的,甚至是不可缺少的,而且确实是不会毫无效果的,但是,非常成功的出敢不意也确实是不多的,这是它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因此,如果认为在战争中用这种手段一定能得到很多收获,那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在想象中,出敌不意是非常引人入胜的,但在实行中,出敌不意却多半因为整个机器的阻力而难以实现。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出敌不意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战争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君主论 8.5
-
- 西方战争艺术 8.7
-
- 恺撒战记 7.6
-
-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9.2
-
- 西洋世界军事史(全三卷) 9.1
-
- 战争艺术 8.0
-
- 西方战略思想史 8.7
-
- 战略家 7.8
-
- 战争指导 9.0
-
- 虚拟演兵:兵棋、作战模拟与仿真 8.5
战争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1 条 )

《战争论》每一篇主要原则分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战争论》的逻辑结构 https://www.douban.com/note/669123845/ 《战争论》第一篇《论战争的性质》的主要内容 https://www.douban.com/note/669513937/ 《战争论》第二篇《论战争理论》的主要内容 https://www.douban.com/note/669647707/ 《战争论》第三篇《战略概论》的主... (展开)

【转】刘小枫 :克劳塞维茨的神话抑或现实(节选)

《战争论》:克劳塞维茨的西方军事经典
> 更多书评 5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8 )
-
解放军出版社 (2005)8.8分 1401人读过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9)8.2分 27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1997)8.8分 895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1997)9.0分 52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 (ssett)
- 2016年读书列表 (姜文广)
- 卖 (菲尔)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战争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凌翊 2009-07-28 08:57:29
克劳塞维茨很伟大,不过,呵呵,还是没有孙子伟大~~
0 有用 石田三成 2012-08-13 10:31:03
一部好书,中学时没看懂
1 有用 [已注销] 2012-05-27 21:12:02
看不懂,泪目
0 有用 sirs 2010-03-14 22:10:01
没有时间的也至少应该读一下第一章,恩
0 有用 巽(陈龙) 2010-01-25 19:04:43
比孙子兵法差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