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史学史课程读物。“So too should the historian write, consorting with Truth andnot with flattery, looking to the future hope, not to the gratification of the flattered. There is your measuring-line for just history. ”吊诡的是,千年前集真知、嘲讽、犀利、活泼于一身的琉善对历史学家提出的要求,今人扪心自问,又能做到几条呢?
4 有用 暗夜的星辰 2017-01-09 15:42:43
讀了朗吉努斯的《論崇高》。
2 有用 潜潜 2008-09-09 13:46:41
翻译版本较差,非找不到其他译本不会用它.
1 有用 Κλειώ 2010-01-14 17:36:31
实在是不行
1 有用 Antigone_ 2018-03-16 01:42:45
朗基努斯的《论崇高》
2 有用 之徽 2019-06-22 15:12:58
真是太好太好的中文,也是太有天赋的归化翻译了……《论崇高》汪洋恣肆,既高扬天才与浪漫又堪称创作细读指南,《论俗语》对俗语的“光辉、中枢、宫廷、法庭”定义则颇惊人,人的三种生活也引人遐想。
1 有用 水木聿子 2021-07-28 11:53:10
这本可以与《西方文论选》相互补充,该卷主要收录了古希腊罗马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译文,除了中世纪。 那么多文献能看到中文版,特别感谢译者!
1 有用 觉梵花 2017-12-21 00:21:10
参考了一二卷的一些篇目,缪先生的译文真是自然灵动。
0 有用 松间照 2015-12-15 16:38:29
不愧是美学大家,不卖弄词藻,翻译的也清楚
0 有用 小寒楼 2021-11-29 01:03:09
里面有应该是目前唯一一个《论俗语》的全译本。缪先生译笔是我认为理论类书籍中最佳的,非常流畅且优美。第一次读这套书是在大二,希望以后有时间通读一整套。
0 有用 振翼风时势 2023-05-26 18:07:52 天津
译笔非常优美,清晰且流畅,可惜的是大多是节译。虽则在补足国内非常缺少的中世纪晚期及文艺复兴初期的翻译上很有贡献,可到底是选集,里头还有不少文章因为节选而天然地阻碍读者把握理论家的全貌。可引领之功终是不可没。
0 有用 皎然™ 2022-10-29 11:42:48 江苏
重点读了朗基努斯《论崇高》一章。
0 有用 山有夔 2023-03-29 17:45:35 浙江
读雪莱《为诗辩护》,太伟大了。文学风格与历史,风格的历史化,出入文学与历史之间的笔力。所谓“史亡而后诗作”,大抵如此。时代堕落了,诗歌不能堕落,所谓史亡而后诗作。
0 有用 俺老张来也 2024-03-19 09:49:28 北京
第一卷中的“论崇高”部分,““崇高的风格是一颗伟大心灵的回声”,朗基努斯的论崇高是对文艺应当如何的定义,好的文艺是崇高的,是修辞与思想的结合。
0 有用 亞歷山大裡亞 2018-09-02 10:51:24
选文皆为经典,选集里贺拉斯《诗艺》的诗体翻译非常不错……更难得的是翻出了不同理论家之间微妙的风格差异。中学读缪灵珠老师翻译的奥瑞斯提亚,当时就觉得惊为天人。
0 有用 朱砂十陆 2021-03-08 17:18:02
对着西方文论史找原著来读,几篇文章很难找,结果在书里全都有,开心的不行,而且还是按照脉络来的,配合着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边读边复习,真好!翻译的不会觉得拗口难读,不同作家的风格也有注意,很适合作为补充的书目来充实。主要读了但丁、薄伽丘、明屠尔诺和钦齐奥的文章,前面大家的可以找更好的完整版本翻译来看。
0 有用 片.儿.川 2020-04-13 17:06:11
这本收了但丁的《论俗语》全文和《致斯家拉亲王书》
0 有用 Godgaze 2020-04-08 12:10:11
崇高的典范代表是荷马史诗,崇高来源于高尚的激情,崇高让观众迷狂,人人都迷恋崇高。
0 有用 Ion 2019-12-20 16:56:53
读了其中《论崇高》的那篇译文。 缪灵珠先生的译文还是颇有特色的,书中所选的文章都是经典中的经典,而很多文章原文都没有分篇分章,但是缪灵珠先生根据文章内容对文章都进行了分篇,分章,每一章还自拟了标题,把文章的层次都划分出来了,非常reader-friendly。另外,译文古雅灵动,非常棒。 又翻了下缪灵珠先生翻译的贺拉斯的《诗艺》那一篇,和我之前读到的杨周翰先生翻译的版本不同,杨周翰先生是用散文体翻译,而缪灵珠先生则是用诗体翻译,而贺拉斯原文就是诗体,缪灵珠先生的译文在分行,用韵,遣词造句方面都很有诗体的风格。
0 有用 洛神 2019-04-12 11:18:59
我这本是1987年版,同样是人大出版社。
0 有用 Roger 2020-03-11 01:21:44
外国史学史课程读物。“So too should the historian write, consorting with Truth andnot with flattery, looking to the future hope, not to the gratification of the flattered. There is your measuring-line for just history. ”吊诡的是,千年前集真知、嘲讽、犀利、活泼于一身的琉善对历史学家提出的要求,今人扪心自问,又能做到几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