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什么 短评

热门 最新
  • 124 伊卡洛斯 2012-09-06 18:28:37

    科学从不强加于人们任何事物,它只是陈述。科学的目的只不过是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恰当的陈述。科学家强加于人的只有两点,即真理和真诚,他不仅迫使自己,同时也迫使其他科学家遵从。

  • 107 Daneestone 2012-02-06 11:15:57

    生命以负熵为生(life feeds on negative entropy)—Schrodinger 從環境中抽取有序來維持組織,避免趨近於平衡的衰退, 为什么原子如此小?生命如此大?因为要用大量的样本减少布朗运动的随机性。

  • 87 mathbao 2012-10-07 17:56:57

    在GEB P217看到此书。收获颇多。向前,赫胥黎的《永恒的哲学》和谢灵顿的《人与自然》启发了这本书,书中多次提到了这两本书;向后,《失控》、《GEB》与这本书有很多相关联的地方,可以作为引申材料。 很遗憾,赫胥黎的《永恒的哲学》和谢灵顿的《人与自然》这两本书,我找不到。 【2021.04.05 更新评论。感谢@Geronimo的指正:赫胥黎的书已有中译本,名为《长青哲学》。】

  • 84 littlefaye 2015-11-04 23:28:40

    对我这个文科生来说太难了 读一遍是不够的。波动力学和量子力学破坏了自然界中精确的决定论和可预测性……物理学就是哲学 ……

  • 14 ring 2015-05-27 10:23:02

    应该我唯一一本勉强能读懂该作者的作品

  • 11 小冰 2010-05-14 09:32:33

    翻译不是一般的烂!

  • 7 Strepsiades 2012-08-09 00:06:42

    第一个印象:在掌握现在看来那么少信息的情况下,当时的科学家竟能得出那么多准确的结论,此乃科学的优越性。第二个印象:一个严谨的实证主义者必然要崇拜康德啊。

  • 4 小晨 2014-12-01 19:32:18

    越往后读越发现翻译的模凌两可,科学题材可能是比较难翻译,但是语句不通时,比那些复杂的科学观点难理解多了。前面写的很不错,后面觉得有点仓促,解释的不完满,整体性也差一些。

  • 7 九章短长 2020-04-02 14:57:15

    生命以负熵为生。 数学是把火,点亮了物理的灯。物理是盏灯,照亮了化学的路。化学是条路,引向了生物的坑。这本书真的不是说着玩儿的,文科生或者物理不好的基本看不懂,薛定谔尝试用物理原理解释发生在生命身上的种种,然后得出“我们并不能根据物理学定律很好地解释生命活体的行为”,在这之后开始探究意识、客观性与感知,很形而上学。 王立铭那本更像科普,薛定谔这本有点门槛,你可能看完后得到的更少,但思考得更多。

  • 11 方方土君 2011-10-31 11:49:06

    「开始 结束」2011.10.30 说实话,从来没有读过这么硬的科普读物。坦白的讲完全读不懂⋯⋯但我坚信,这绝对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我水平不够。

  • 3 Visin 2018-01-12 19:16:29

    其实重点都在第一部分,等于复习了一下高中生物第二册遗传与进化。。。至于第二部分,看科学家讲哲学太尴尬了,最大的收获是在第145页知道了怎么证明三角形三边的高相交于同一个点哈哈哈

  • 2 夢の點滴 2009-08-26 08:13:13

    后半部分“意識與物質”值得一閱 e.g.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 2 smile 2016-02-22 09:22:06

    同原子相比,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大? 我们的感官毕竟是一种仪器。如果变得太灵敏,它将是多么的无用。 一个生命有机体在不断地产生熵——或者可以说是在增加正熵——并逐渐趋近于最大熵的危险状态,即死亡。要摆脱死亡,要活着,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环境里不断地汲取负熵(新陈代谢)。 从意识中逐渐隐退对于我们精神生活的整个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的精神生活完全建立在通过反复练习而习得的过程上,理查德.塞蒙把这个过程概括为“记忆”。单独一次从不重复的经验在生物学上并不重要。生物学中有价值的仅在于有机体对情景的适当反应的学习。 一方面意识是创作了整个艺术作品的艺术家;但在完成的作品中,他只是一个不重要的附属品,整个艺术效果不会因缺少他而受到影响。

  • 6 痴迷香蕉 2017-06-05 11:12:55

    价值不在于得出了终极答案,而是思考的过程和提出的问题

  • 3 劈头士》睁木 2013-07-21 10:51:54

    薛定谔后来搞生物学去了吗。。。这本里面包括两篇:《生命是什么》,主要关于遗传,另提出生命以负熵为生~《意识与物质》,历来的哲学之争,这篇没太明白。。。

  • 1 巴喆 2020-01-07 11:43:37

    1预测大分子遗传物质模型(DNA);2量子力学的角度论证基因的持久性;3生命的热力学基础:生命以负熵为生,从环境中抽取“序”来维持系统组织,此为“新陈代谢”。生命的生理学基础要用大量的样本减少布朗运动的随机性。

  • 1 贾里 2019-11-29 16:30:56

    早在上世纪40年代,薛定谔以一篇著名的《生命是什么》开启了量子生物学的新篇章,他在该书中预测了作为遗传载体的基因,并大胆推测基因突变的原因有着量子效应的参与。20世纪的后五十年证实了这个预测的前半部分,但是后半部分仍然笼罩着神秘面纱。当代科学家们任重而道远,你们不要让前辈们在九泉之下等太久啊。

  • 1 平凡的老鱼 2009-02-12 14:55:52

    从量子理论,走向对于生命起源的真正怀疑,是否人的思想,一直抱着一种深深的渴望,对于未知,对于这个世界。。

  • 1 2013-11-25 18:51:01

    : Q1-0/4733-1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