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孩子的老师推荐的一本书,看后正如封面说明的那样语言确实纯美,对景物的描写也算是惟妙惟肖,但是我看这本书的过程中始终思考一个问题,一个放在真实历时背景下的故事,是否应该尊重当时真实社会现状。。。
文革时期,农村基本实行的是合作社,所有的农民要集体上工,集体下工,所有的工具和牛马都属于集体财产,没有自留地,年底根据公分来算收入,不能有副业,个体养鸭致富是根本不可能的,被视为资本主义的毒草。还有,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怎么会有当铺?如果谁家遭受了灾难,人民公社一定会互相帮助的。。。
本片小说作者将葵花放到了一个历史动荡的年代,却把大麦村放到了改革开放后年代,年代的错位让故事描述的各种行为有一种错位和做作的感觉。。。当然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这点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都是相通的,如果只是表现了青铜一家人的善良而不顾真实的情理也不能让人有认同感,例如葵花毕竟是干校寄存在大麦村的,对于她该上学以及费用问题居然没有任何一个她父亲的老朋友来关心,而紧紧是最后市长安排了专项资金的情况下才有两个“老友”前来接葵花,却美其名说“不想打搅葵花平静的生活”,这一点到底是想突出青铜一家人在家境极度困难下的善良呢?还是想揭示干校人的“世故”?
再例如:为了突出青铜的“苦难”,作者居然安排一个仅仅不能发音说话却具有超能听力的男孩被学校拒绝在校外,如果一个正常的孩子,在课堂上只是听讲,不用回答问题,那么青铜和正常的孩子又有何分别?不能说话就意味着听不懂所学的文字和数学,不能写字做作业吗?这样安静的学生会给老师和学校带来什么麻烦?
很多人都经历过那个年代,那个年代给很多人留下了即“痛苦”又“美好”的回忆,以真实再现一个年代所虚构的故事,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何况是写给根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孩子们的书,更应该严谨一些,否则孩子们会得到一个歪曲的历史年代,因为他们仅是被动的接受大人们告诉的“事实”。。。
“纯美”的界限。。。
|
> 去青铜葵花的论坛
最赞回应
作者侧重点不一样,儿童文学这样写问题不大,至于楼主所说的东西,孩子长大了会慢慢了解
作者侧重点不一样,儿童文学这样写问题不大,至于楼主所说的东西,孩子长大了会慢慢了解
作者分析到位,其实曹文轩的小说美在意,现实意义却难以计数。他只是想写面对苦难时坚强的美,纯粹的人心,却并未严谨考虑苦难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因此,当个童话来读未尝不可。
楼主分析的是作品背景的真实性,但是,个人认为,这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不是历史著作,出于作品的需要,这样设定背景情节,也未尝不可,很多童话故事,不也是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杜撰出来的么
假大空的一本烂书,纸火铺子的假花做得也挺好看的。
作为儿童读书5颗星。然而,世间不只有善良,还有邪恶。。。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