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耘华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副标题: 《论语》、《孟子》、《荀子》对古代传统的解释
出版年: 2001-1-1
页数: 235
定价: 1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诠释学与人文社会科学
ISBN: 9787532728039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副标题: 《论语》、《孟子》、《荀子》对古代传统的解释
出版年: 2001-1-1
页数: 235
定价: 1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诠释学与人文社会科学
ISBN: 9787532728039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先秦哲学与先秦史 (济贫院长正太喵)
- ◆岊湬的书柜(10) (岊湬)
- ❸·❸书单:让阅读成为习惯(豆评≤7.9) (无心恋战)
- 解释学相关 (进行曲)
- 出土文献与先秦思想学术史 (王观旂)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诠释学与先秦儒家之意义生成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weakish 2013-06-02 13:10:12
還行
0 有用 ⚓️ 2014-08-22 12:57:09
孔孟荀之论沿儒家枝干而花开有异,按照诠释学的观点,乃与各自秉持的诠释立场、诠释原则与诠释方法等相关。由诠释学视域探寻意义生成的轨迹是一个基于诠释者(亦为后世眼中立论者)视角的动机揣摩过程,恰可弥补着眼于字词语义流变历程的线索挖掘环节之不足。即“作品版本”分析的下一步,应是“作者心态”还原与解读的有力支撑。解诗有“知人论世”之说,解词亦然。当然,“知人论世”本由“尚友”原则而推广运用。此中蕴含的社会... 孔孟荀之论沿儒家枝干而花开有异,按照诠释学的观点,乃与各自秉持的诠释立场、诠释原则与诠释方法等相关。由诠释学视域探寻意义生成的轨迹是一个基于诠释者(亦为后世眼中立论者)视角的动机揣摩过程,恰可弥补着眼于字词语义流变历程的线索挖掘环节之不足。即“作品版本”分析的下一步,应是“作者心态”还原与解读的有力支撑。解诗有“知人论世”之说,解词亦然。当然,“知人论世”本由“尚友”原则而推广运用。此中蕴含的社会大语境与重视文本整体性的“以意逆志”相结合,方可合论“作品”“作者”与“世界”三要素的结合。所谓“知其然”后的“知其所以然”,可借此努力实践 (展开)
0 有用 Willionvii 2021-06-09 07:19:35
怎么说呢。每次这样的题目我一则看不懂诠释学贡献在哪里,二则不懂到底意义生成的机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