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人性 短评

热门 最新
  • 105 自然数 2013-06-16 19:20:12

    反思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看心理书,似乎是希望能从书里找到解释、慰藉和力量。但是看心理书的能量又似乎很有限,书合上,那股子振奋的力量就好像没有了。好像只有专业书和工作,才能有更持久的力量。

  • 34 M. 2013-06-14 21:59:26

    +半星。童年真的可以彻底改变一生,无回头是岸,珍惜童年啊。心理学读多了以后发现,任何疑难杂症都可以找到解释,任何的小动作小计谋在现实面前都不堪一击。只是,每个人都逃不掉,因为性格使然,即使你知道,你也只是知道而已。

  • 29 海鹰 2010-04-20 13:43:10

    源于儿童时代的自卑感,两种极端性格会在日后潜移默化的社会环境中滋养起来。野心家和自悲鬼。前者竭力通过超越他人来满足自己的虚荣感,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后者则惶惶不可终日的焦虑游移,玩弄种种把戏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通过成为别人的包袱和累赘来获取心理满足。其实二者殊途同归,完全都是根植于企图超越自卑感的心理补偿,从而带来的对于权利和优越感的追求。

  • 26 玉翱 2013-10-13 00:15:29

    这本书比《自卑与超越》要精彩多了,逻辑清晰理论完整首尾相扣。而且也许因为我自己就深受自卑情结所害,所以读起来共鸣感十分强烈,叫人大呼过瘾!

  • 10 PASSMEBY 2010-04-03 20:57:43

    可以从中发现一些自身的问题。就书而言,觉得这一套的翻译都不太好,看着累人。

  • 3 浩子菌 2014-12-14 21:51:08

    其实我觉得这本书超越了《自卑与超越》了,就是鲜少有人看到这类好书,值得你去看一下的。

  • 2 菠萝菠萝蜜 2011-07-05 22:36:48

    从这本书我找到了困惑我十年的三大问题:虚荣、注意力、愤怒。

  • 3 卡莱 2009-07-04 17:10:08

    精神分析经典译丛已读了大半,翻译大都让人头痛,枯燥而不知所云。这本也如此。

  • 1 万人如海一身藏 2011-12-06 08:52:24

    童年时候的遭遇的确会对个人将来的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就算家里保护的很好,儿童也不可避免的会遭受外来的种种伤害。对于这种不可能不存在的童年阴影,最好的办法就是逐步认识自己,而后进行自我调整。一个人内心的强大,是由生活磨砺出来的。“对人的灵魂知道得最多的人是那些亲身经历了种种激情的人”,就如同要破得名利关,须向繁华场中闹一闹一般。这本书很不错。

  • 2 我的西班牙馅饼 2019-06-16 19:17:47

    阿德勒:要消除人的恐惧,只能依靠将个体与整个人类联系起来的纽带。只有那些意识到自己从属于某个人类团体的人,才能没有焦虑地走完一生。

  • 1 翩翩然 2010-06-25 16:48:21

    稍觉艰深,但是字字珠玑

  • 0 blublu 2007-10-29 17:02:50

    整个这一套都不错~值得一看~

  • 0 一间小屋 2008-04-22 13:32:52

    不是很看得懂,但值得看.

  • 0 cholla 2010-01-05 11:23:35

    以人的社会性为本的观点

  • 0 水图腾 2007-11-21 09:42:28

    相当有启发性

  • 0 微笑的鱼 2019-10-25 13:06:35

    收获颇丰。似懂非懂,有机会可以再看一遍,相信会有更多收获

  • 0 天禄阁校书郎 2013-08-06 10:05:23

    这本书不像上一本一样夹带了太多的私货。系统清晰,值得一看。对情绪情感的分析尤为精彩。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