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收录鲁迅创作的全部散文,每篇均附有朱自清、胡风、王蒙等名家的精彩解读。书前辑有郁达夫、老舍、冯雪峰等名家对鲁迅散文的总体论述。尤为精彩的是,收录了我国当代艺术大师赵延年先生和海外艺术家的木刻作为插图,别开生面,具有震撼力且发人深思。
目录 · · · · · ·
名家论鲁迅散文
《野草》题辞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我的失恋
复仇
复仇(其二)
希望
雪
风筝
好的故事
过客
死火
狗的驳诘
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
颓败线的颤动
方论
死后
这样的战士
聪明人和傻子的奴才
腊叶
淡淡的血痕中
一觉
《朝花夕拾》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朝花夕拾》后记
自言自语
生命的路
无题
送灶日漫笔
记念刘和珍君
再谈香港
我和《语丝》的始终
为了忘却的记念
夜颂
秋夜纪游
忆韦素园君
忆刘半农君
阿金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我的第一个师父
半夏小集
“这也是生活……”
死
女吊
· · · · · · (收起)
《野草》题辞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我的失恋
复仇
复仇(其二)
希望
雪
风筝
好的故事
过客
死火
狗的驳诘
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
颓败线的颤动
方论
死后
这样的战士
聪明人和傻子的奴才
腊叶
淡淡的血痕中
一觉
《朝花夕拾》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朝花夕拾》后记
自言自语
生命的路
无题
送灶日漫笔
记念刘和珍君
再谈香港
我和《语丝》的始终
为了忘却的记念
夜颂
秋夜纪游
忆韦素园君
忆刘半农君
阿金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我的第一个师父
半夏小集
“这也是生活……”
死
女吊
· · · · · · (收起)
"鲁迅散文全编"试读 · · · · · ·
一、鲁迅先生自1918年创作散文诗《自言自语》至1936年的弥留之作《死》和《女吊》,散文创作贯穿其战斗的一生。留下来的散文数量虽然并不多,却字字玑珠,篇篇绝妙,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里隽美精彩极具魅力的艺术珍品。散文诗《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是先生亲自编就的两本散文集。此外,我们收集了散见于鲁迅其他著作中“偏于叙事与抒情”的,我们认为是散...
· · · · · · (查看全部试读)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 蝉在树 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 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 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 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 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 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 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 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 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 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 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1页 -
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 这确是先前所没有料想到的。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当时是怎样一个感想,但和猫的感情却终于没有融和;到了北京,还因为它伤害了兔的儿女们,便旧隙夹新嫌,使出更辣的辣手。“仇猫”的话柄,也从此传扬开来。然而在现在,这些早已是过去的事了,我已经改变态度,对猫颇为客气,倘其万不得已,则赶走而已,决不打伤它们,更何况杀害。这是我近几年的进步。经验既多,一旦大悟,知道猫的偷鱼肉,拖小鸡,深夜大叫,人们自然十之九是憎恶的,而这憎恶是在猫身上。假如我出而为人们驱除这憎恶,打伤或杀害了它,它便立刻变为可怜,那憎恶倒移在我身上了。所以,目下的办法,是凡遇猫们捣乱,至于有人讨厌时,我便站出去,在门口大声斥曰:“嘘!滚!”小小平静,即回书房,这样,就长保着御侮保家的资格。其实这方法,中国的官兵就常在实做的,他们总不肯扫清土匪或扑灭敌人,因为这么一来,就要不被重视,甚至于因失其用处而被裁汰。我想,如果能将这方法推广应用,我大概也总可望成为所谓“指导青年”的“前辈”的罢,但现下也还未决心实践,正在研究而且推敲。 一九二六年二月二十一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鲁迅散文全编"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鲁迅散文全编"的人也喜欢 · · · · · ·
鲁迅散文全编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读后随笔---关于常识
高中时期买的书,翻出来重读。 鲁迅先生文章的内容倒还是那些,读到了一些常识,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似乎常识变的愈发稀缺了。 书本盖上后印象最深是《记念刘和珍君》。 在段祺瑞政府前遇害的烈士,先生用记念而不是歌颂,告诉人们这是一个悲剧而不是要去宣扬的伟大。 先生...
(展开)

《朝花夕拾》《野草》书信集等
书名略带欺骗性,本书半数以上都是鲁迅的书信往来,刚好前不久看的普希金作品也包括了他的书信往来,。和普希金一样有三点共通之处:一是书信集真是个好东西,比自传更贴近作者当时当刻的心境;二是但凡进入恋爱婚姻阶段,对该女子的书信频率是一骑绝尘地高,爱情的作用可想而...
(展开)

我听先生讲一个“好的故事”
鲁迅先生的故事,大多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而这是个很危险的招数,一不小心,就会变成百无聊赖的自说自话,无法触动别人。 而先生的高明在于,他能将读者神奇地吸引到文中,变成“我”,从而一起体味个中滋味。 写文章的风格也极其简单干净,寥寥几笔,便造出一个黑暗的影...
(展开)

鲁迅的杂文与散文 不是同一文类范畴
各家选本,对于鲁迅作品中的散文,篇目都有差异,而且有时差异大的离谱。所相同者,只有《社戏》《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有数几篇。钱理群这个本子,就把人民文学版之《杂文全编》里的多篇“杂文”圈了进去,变成了“散文”。但是不管大家怎样反思鲁迅投在中...
(展开)
>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5 )
-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1)9.1分 328人读过
-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8.8分 314人读过
-
漓江出版社 (2005)9.3分 131人读过
-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5)8.7分 12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鲁迅散文全编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寒花 2012-02-16 11:47:15
趙延年的版畫,精妙。
0 有用 大畏王 2014-03-19 13:29:12
翻翻过……
0 有用 包菜馅儿 2010-06-23 21:12:31
这一套,一定要攒钱买
0 有用 方泊茹 2012-01-03 20:22:34
我是真的觉得这个一脸苦大仇深的先生很幽默
0 有用 兰舟 2012-07-23 15:48:11
编得的确很全,还插入了比较相称的版画。文末评论者的水平一般吧。